【精品解析】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期末质量检测(提升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期末质量检测(提升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1-11 13:36:1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期末质量检测(提升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得分
1.(2023八上·东平月考)在化学实验室内外一般不会张贴的标志是
A. 禁止烟火 B. 当心爆炸
C. 剧毒 D. 禁止拍照
2.(2024八上·绥化期末)在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B.氢气+氧气水
C.氧化汞汞+氧气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3.(2024八上·济宁期末)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铝 AlSO4 B.氧化铁FeO
C.五氧化二磷P2O5 D.—氧化碳Co
4.(2024八上·济宁期末)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化学变化有新分子生成,有新分子生成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D.在同一化合物中,若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5.(2024八上·香坊期末)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①加热;②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⑥将导管移出水槽;⑦集气瓶盛满水倒扣在水槽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②⑦①⑤④⑥ B.③②⑦①⑤⑥④
C.②③①⑦⑤④⑥ D.③②①⑦⑤⑥④
6.(2024八上·香坊期末)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质子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7.(2024八上·香坊期末)理解基本概念,才能更好的学习化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2024八上·香坊期末)“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B 水(H2O)和双氧水(H2O2)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C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A.A B.B C.C D.D
9.(2023八上·依安期末)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药品时,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左偏,此时他应
A.添加砝码 B.取下一些砝码
C.加药品 D.减少药品
10.(2023八上·依安期末)现有两包等质量的固体,其中a包是纯净的氯酸钾,b包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来制氧气,当完全反应后,能正确表示a、b两管中放出氧气的量(纵坐标)与加热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11.(2023八上·依安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读出液体的体积
D.液体的取用
12.(2015八上·漳州期中)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13.(2022八上·杜尔伯特期末)如图所示,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瓶中,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不变,红墨水右移 D.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14.(2022八上·丰城期末)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和“”是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B.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15.(2022八上·丰城期末)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g) 11 待测 1 22
A.丙可能是催化剂
B.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C.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1 :3
D.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可能为14:17
阅卷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40分)
得分
16.(2024八上·北林期末)用化学用语填空:
(1)4个铵根离子   。
(2)氧化铝   。
(3)标出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
(4)2个氢分子   。
17.(2023八上·右玉期末)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B的名称:   。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二氧化锰和   (填名称)。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   法收集氧气。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因为它们都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可以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不正确。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在250℃条件下加热,该同学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方法是实验室检验氧气的方法,具体操作是   。
18.(2022八上·莱西期末)通过近半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对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下图是小亮同学对氧气制取方法的梳理,请你和小亮同学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用图中A、B、C所示的方法能够制取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反应物中都含有   。
(2)用方法D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A和C制取氧气需要加热,B常温下就可以产生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小亮同学欲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下:
请你帮助他选择发生装置   (填字母序号,下同),选择该装置的依据   ;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   ,用该装置收集氧气,判断已集满的方法是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   放在桌面上。
19.(2022八上·莱州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胜利举办得益于人工造雪技术的使用,这次冬奥会的造雪,水的利用不会对生态有影响,并且这些雪和水的转化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等冬奥会结束,冰雪消融,这些水将会回到事先准备的蓄水系统,被重新利用到其他领域,不断的循环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天然循环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   。
(2)水通过造雪机变成雪的过程发生改变的是____。
A.分子种类 B.分子间隔 C.分子数目 D.分子大小
(3)冬奥会结束后雪变成水重新被利用,体现了节水意识,下列方法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填序号)。
A.安装节水龙头 B.淘米水浇花
C.用洗衣水拖地 D.打井取用地下水
(4)造雪用的水多为硬水,若重新被利用到饮用水,生活中可通过   使其软化,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可加入   。
(5)等冬奥会结束雪融化得到的水被重新利用,需要经过一系列净水操作,下图为净水过程,请完成以下问题:
①明矾的作用是   ;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   ,该过程主要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图2是某同学设计的过滤装置,他还应补充的仪器名称是   ,其作用是   ;补充上述仪器后,该实验还有一处明显不正确   。若经过过滤操作后,所得液体仍有浑油,其原因可能是   (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缘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0.(2022八上·余姚期末)生活中科学之美、科学之趣随处可见。如图是某厂商设计的T恤,T恤上有趣的图案是邻二溴苯(C6H4Br2)分子的结构简式。
(1)邻二溴苯属于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   。
(3)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化学实验室有很多易燃试剂,“禁止烟火”标志很有必要张贴,防止火灾。
B:实验室存在一些可能发生爆炸的情况(如某些反应、试剂存放等),“当心爆炸”标志需张贴。
C:实验室有剧毒试剂,“剧毒”标志要张贴,警示人员。
D:化学实验室通常没有禁止拍照的要求,一般不会张贴“禁止拍照”标志。
综上,答案是D。
【分析】根据化学实验室的环境特点(存在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试剂或情况),分析每个标志是否有张贴的必要性。
2.【答案】B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且该反应不是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选项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且该反应不是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 硫酸铝中铝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Al2(SO4)3 ,故错误;
B. 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Fe2O3,故错误;
C. 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5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P2O5;故正确;
D. —氧化碳可表示为:CO,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原则为:正价在前,负价在后,且满足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
4.【答案】A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的概念;化合价规律和原则;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化学变化有新分子生成,有新分子生成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故合理,符合题意;
B.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都是 10,但不是同种元素,故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C.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但带电的粒子不都是离子,如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它们不是离子,故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D.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碳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非金属元素氧元素显-2价,非金属元素碳元素元素显+4价,故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分子生成分析。
B、根据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都是 10,但不是同种元素,分析判断。
C、带电的粒子有离子、电子、质子等。
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可能显正价。
5.【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正确步骤: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药品装入试管,把装置它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集气瓶中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给固体药品加热,收集氧气;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熄灭酒精灯;整理仪器所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③②⑦①⑤⑥④;
故选:B。
【分析】巩固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所以操作顺序是:①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药品装入试管;③把装置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④在集气瓶中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⑤给固体药品加热,⑥收集氧气;⑦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⑧熄灭酒精灯;⑨整理仪器。
6.【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
故选:D。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说与元素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7.【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食盐水属于混合物,C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解答;
B、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进行解答;
C、根据化合物的概念进行解答;
D、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解答。
8.【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A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H2O)和双氧水(H2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B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C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大小不变,D选项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正确的操作:先向右盘中加砝码、再调节游码使其为2.5克,再向左盘中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称量的药品质量大于2.5克,要减少药品。
故答案为:D。
【分析】先放砝码、调游码,再通过向左盘中添加、减少药品使天平平衡。
10.【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根据题中数据可知,a包的氯酸钾质量大于b包中氯酸钾质量,则产生氧气a大于b,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则反应速率b快a慢;加热到一定温度,反应发生,产生氧气,不会一加热就产生氧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原理分析,结合催化剂的特点解答。
11.【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避免发生危险,错误;
B、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双手握住试管的外壁,若导管口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形成稳定水柱,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正确
C、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错误;
D、倾倒液体时瓶塞打开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分析;
B.根据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判断;
C.根据量筒的使用分析;
D.根据液体倾倒的方法解答。
12.【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解:A、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如碳在空气中燃烧就不需要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3.【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当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足够多的氧气时,充气气球内的空气在周围氧气的压力作用下,会沿导管排出气球,气球变小,导管中的红墨水会向左移。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当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会生成氧气,会使瓶内的压强变大分析。
14.【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题干可知,“”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甲可知,甲中的图形都是“”结构,均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分子,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乙和丙可知,两图中存在一组相同的图形,即两个 “”的结合,说明反应物乙剩余一组没反应, 则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图甲表示2SO2,图乙表示2O2,图丙表示2SO3,该反应的方程式为:,氧元素的化合价从氧气中的0价变为三氧化硫的-2价,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硫元素的化合价从二氧化硫的+4价变为了三氧化硫的+6价,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中只有硫元素和氧元素,因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甲是二氧化硫,乙是氧气,丙是三氧化硫,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来解答。
15.【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密闭的容器内的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故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A、丙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在反应中可能为催化剂,或者与反应无关的物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甲减少14g,丙质量不变,丁质量增加17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应为减少3g,综上可得,反应为甲+乙丁,符合“一变多”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反应后丁增重17 g,甲减少1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应该减少3g,则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反应后丁增重17 g,甲减少14g,甲和丁发生变化的质量比为14:1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可能为14:17,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密闭容器内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等,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该反应是甲和乙反应生成丁以及根据反应表达式的质量关系,丙没有反应可能是催化剂,化合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来解答。
16.【答案】(1)
(2)Al2O3
(3)
(4)2H2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4个铵根离子表示为:4NH+。
(2)氧化铝,氧元素为-2价,铝元素为+3价,根据十字交叉法,所以表示为:Al2O3。
(3)标出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锰化合价为x,则x+(-2)x2=0,x=+4,所以表示为:MnO2。
(4)2个氢分子表示为:2H2。
【分析】熟记物资的化学式书写与表达;
通过总化合价为零,掌握十字交叉法的使用,也用已知元素化合价推导剩余元素化合价;
熟记元素原子与分子间的关系。
17.【答案】(1)分液漏斗;过氧化氢溶液;向上排空气
(2)Ⅰ;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猜想Ⅱ正确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①仪器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②图中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所选药品为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③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①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表明二氧化锰未分解,故猜想Ⅰ不正确;
②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表明锰酸钾分解生成了氧气,则猜想Ⅱ正确。
【分析】(1)根据图中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型装置分析。
根据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分析收集方法。
(2)① 根据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表明二氧化锰未分解分析。
② 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18.【答案】(1)氧元素
(2)物理
(3)B;过氧化氢水+氧气
(4)A;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E;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往外冒出时,表示氧气已集满;正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要制取氧气,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用图中A、B、C所示的方法能够制取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反应物中都含有氧元素;
(2)用方法D即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从绿色环保的角度考虑,该方法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选B,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A;
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排水法,选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往外冒出时,表示氧气已集满;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不需加热分析;
(4)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药品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排水收集氧气当集气瓶口外有气泡冒出证明已满分析。
19.【答案】(1)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分子排列方式和间隔发生变化)
(2)B
(3)D
(4)煮沸;肥皂水
(5)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活性炭;物理;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挨烧杯内壁;ac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1)水的天然循环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2)水通过造雪机变成雪,是水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数目、大小都没有改变。
故答案为:B。
(3)A、安装节水龙头,属于节约用水;
B、淘米水浇花,属于节约用水;
C、用洗衣水拖地,属于节约用水;
D、打井取用地下水,不属于节约用水;
故答案为:D。
(4)加热煮沸可使水中钙镁离子化合物转化为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沬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故肥皂水能区分硬水和软水。
(5)① 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活性炭,该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 过滤中要用玻璃棒引流,图2中没有玻璃棒,故还应补充的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由过滤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图示可知,该图存在的明显不正确是: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的内壁。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都可能使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 从而使滤液浑浊;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能使滤液浑浊;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
(2)根据水通过造雪机变成雪,是水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分析。
(3)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
(4)加热煮沸可使水中钙镁离子化合物转化为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沬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故肥皂水能区分硬水和软水。
(5)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
20.【答案】(1)化合物
(2)3:2:1
(3)160g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1)邻二溴苯(C6H4Br2)是由碳、氢、溴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2)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6:4:2=3:2:1。
(3)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的质量为:。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来解答。
(1)邻二溴苯(C6H4Br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答案为:化合物。
(2)由化学式可知,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6:4:2=3:2:1;故答案为:3:2:1。
(3)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的质量为;故答案为:160g。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期末质量检测(提升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得分
1.(2023八上·东平月考)在化学实验室内外一般不会张贴的标志是
A. 禁止烟火 B. 当心爆炸
C. 剧毒 D. 禁止拍照
【答案】D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化学实验室有很多易燃试剂,“禁止烟火”标志很有必要张贴,防止火灾。
B:实验室存在一些可能发生爆炸的情况(如某些反应、试剂存放等),“当心爆炸”标志需张贴。
C:实验室有剧毒试剂,“剧毒”标志要张贴,警示人员。
D:化学实验室通常没有禁止拍照的要求,一般不会张贴“禁止拍照”标志。
综上,答案是D。
【分析】根据化学实验室的环境特点(存在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试剂或情况),分析每个标志是否有张贴的必要性。
2.(2024八上·绥化期末)在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B.氢气+氧气水
C.氧化汞汞+氧气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答案】B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且该反应不是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选项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且该反应不是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3.(2024八上·济宁期末)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铝 AlSO4 B.氧化铁FeO
C.五氧化二磷P2O5 D.—氧化碳Co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 硫酸铝中铝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Al2(SO4)3 ,故错误;
B. 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Fe2O3,故错误;
C. 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5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P2O5;故正确;
D. —氧化碳可表示为:CO,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原则为:正价在前,负价在后,且满足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
4.(2024八上·济宁期末)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化学变化有新分子生成,有新分子生成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D.在同一化合物中,若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答案】A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的概念;化合价规律和原则;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化学变化有新分子生成,有新分子生成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故合理,符合题意;
B.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都是 10,但不是同种元素,故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C.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但带电的粒子不都是离子,如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它们不是离子,故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D.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碳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非金属元素氧元素显-2价,非金属元素碳元素元素显+4价,故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分子生成分析。
B、根据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都是 10,但不是同种元素,分析判断。
C、带电的粒子有离子、电子、质子等。
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可能显正价。
5.(2024八上·香坊期末)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①加热;②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⑥将导管移出水槽;⑦集气瓶盛满水倒扣在水槽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②⑦①⑤④⑥ B.③②⑦①⑤⑥④
C.②③①⑦⑤④⑥ D.③②①⑦⑤⑥④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正确步骤: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药品装入试管,把装置它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集气瓶中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给固体药品加热,收集氧气;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熄灭酒精灯;整理仪器所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③②⑦①⑤⑥④;
故选:B。
【分析】巩固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所以操作顺序是:①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药品装入试管;③把装置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④在集气瓶中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⑤给固体药品加热,⑥收集氧气;⑦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⑧熄灭酒精灯;⑨整理仪器。
6.(2024八上·香坊期末)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质子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
故选:D。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说与元素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7.(2024八上·香坊期末)理解基本概念,才能更好的学习化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食盐水属于混合物,C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解答;
B、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进行解答;
C、根据化合物的概念进行解答;
D、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解答。
8.(2024八上·香坊期末)“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B 水(H2O)和双氧水(H2O2)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C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A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H2O)和双氧水(H2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B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C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大小不变,D选项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9.(2023八上·依安期末)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药品时,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左偏,此时他应
A.添加砝码 B.取下一些砝码
C.加药品 D.减少药品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正确的操作:先向右盘中加砝码、再调节游码使其为2.5克,再向左盘中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称量的药品质量大于2.5克,要减少药品。
故答案为:D。
【分析】先放砝码、调游码,再通过向左盘中添加、减少药品使天平平衡。
10.(2023八上·依安期末)现有两包等质量的固体,其中a包是纯净的氯酸钾,b包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来制氧气,当完全反应后,能正确表示a、b两管中放出氧气的量(纵坐标)与加热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根据题中数据可知,a包的氯酸钾质量大于b包中氯酸钾质量,则产生氧气a大于b,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则反应速率b快a慢;加热到一定温度,反应发生,产生氧气,不会一加热就产生氧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原理分析,结合催化剂的特点解答。
11.(2023八上·依安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读出液体的体积
D.液体的取用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避免发生危险,错误;
B、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双手握住试管的外壁,若导管口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形成稳定水柱,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正确
C、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错误;
D、倾倒液体时瓶塞打开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分析;
B.根据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判断;
C.根据量筒的使用分析;
D.根据液体倾倒的方法解答。
12.(2015八上·漳州期中)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解:A、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如碳在空气中燃烧就不需要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3.(2022八上·杜尔伯特期末)如图所示,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瓶中,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不变,红墨水右移 D.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当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足够多的氧气时,充气气球内的空气在周围氧气的压力作用下,会沿导管排出气球,气球变小,导管中的红墨水会向左移。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当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会生成氧气,会使瓶内的压强变大分析。
14.(2022八上·丰城期末)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和“”是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B.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题干可知,“”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甲可知,甲中的图形都是“”结构,均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分子,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乙和丙可知,两图中存在一组相同的图形,即两个 “”的结合,说明反应物乙剩余一组没反应, 则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图甲表示2SO2,图乙表示2O2,图丙表示2SO3,该反应的方程式为:,氧元素的化合价从氧气中的0价变为三氧化硫的-2价,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硫元素的化合价从二氧化硫的+4价变为了三氧化硫的+6价,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中只有硫元素和氧元素,因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甲是二氧化硫,乙是氧气,丙是三氧化硫,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来解答。
15.(2022八上·丰城期末)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g) 11 待测 1 22
A.丙可能是催化剂
B.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C.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1 :3
D.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可能为14:17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密闭的容器内的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故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A、丙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在反应中可能为催化剂,或者与反应无关的物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甲减少14g,丙质量不变,丁质量增加17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应为减少3g,综上可得,反应为甲+乙丁,符合“一变多”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反应后丁增重17 g,甲减少1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应该减少3g,则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反应后丁增重17 g,甲减少14g,甲和丁发生变化的质量比为14:1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可能为14:17,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密闭容器内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等,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该反应是甲和乙反应生成丁以及根据反应表达式的质量关系,丙没有反应可能是催化剂,化合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来解答。
阅卷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40分)
得分
16.(2024八上·北林期末)用化学用语填空:
(1)4个铵根离子   。
(2)氧化铝   。
(3)标出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
(4)2个氢分子   。
【答案】(1)
(2)Al2O3
(3)
(4)2H2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4个铵根离子表示为:4NH+。
(2)氧化铝,氧元素为-2价,铝元素为+3价,根据十字交叉法,所以表示为:Al2O3。
(3)标出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锰化合价为x,则x+(-2)x2=0,x=+4,所以表示为:MnO2。
(4)2个氢分子表示为:2H2。
【分析】熟记物资的化学式书写与表达;
通过总化合价为零,掌握十字交叉法的使用,也用已知元素化合价推导剩余元素化合价;
熟记元素原子与分子间的关系。
17.(2023八上·右玉期末)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B的名称:   。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二氧化锰和   (填名称)。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   法收集氧气。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因为它们都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可以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不正确。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在250℃条件下加热,该同学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方法是实验室检验氧气的方法,具体操作是   。
【答案】(1)分液漏斗;过氧化氢溶液;向上排空气
(2)Ⅰ;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猜想Ⅱ正确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①仪器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②图中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所选药品为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③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①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表明二氧化锰未分解,故猜想Ⅰ不正确;
②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表明锰酸钾分解生成了氧气,则猜想Ⅱ正确。
【分析】(1)根据图中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型装置分析。
根据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分析收集方法。
(2)① 根据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表明二氧化锰未分解分析。
② 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18.(2022八上·莱西期末)通过近半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对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下图是小亮同学对氧气制取方法的梳理,请你和小亮同学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用图中A、B、C所示的方法能够制取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反应物中都含有   。
(2)用方法D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A和C制取氧气需要加热,B常温下就可以产生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小亮同学欲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下:
请你帮助他选择发生装置   (填字母序号,下同),选择该装置的依据   ;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   ,用该装置收集氧气,判断已集满的方法是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   放在桌面上。
【答案】(1)氧元素
(2)物理
(3)B;过氧化氢水+氧气
(4)A;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E;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往外冒出时,表示氧气已集满;正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要制取氧气,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用图中A、B、C所示的方法能够制取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反应物中都含有氧元素;
(2)用方法D即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从绿色环保的角度考虑,该方法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选B,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A;
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排水法,选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往外冒出时,表示氧气已集满;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不需加热分析;
(4)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药品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排水收集氧气当集气瓶口外有气泡冒出证明已满分析。
19.(2022八上·莱州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胜利举办得益于人工造雪技术的使用,这次冬奥会的造雪,水的利用不会对生态有影响,并且这些雪和水的转化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等冬奥会结束,冰雪消融,这些水将会回到事先准备的蓄水系统,被重新利用到其他领域,不断的循环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天然循环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   。
(2)水通过造雪机变成雪的过程发生改变的是____。
A.分子种类 B.分子间隔 C.分子数目 D.分子大小
(3)冬奥会结束后雪变成水重新被利用,体现了节水意识,下列方法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填序号)。
A.安装节水龙头 B.淘米水浇花
C.用洗衣水拖地 D.打井取用地下水
(4)造雪用的水多为硬水,若重新被利用到饮用水,生活中可通过   使其软化,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可加入   。
(5)等冬奥会结束雪融化得到的水被重新利用,需要经过一系列净水操作,下图为净水过程,请完成以下问题:
①明矾的作用是   ;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   ,该过程主要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图2是某同学设计的过滤装置,他还应补充的仪器名称是   ,其作用是   ;补充上述仪器后,该实验还有一处明显不正确   。若经过过滤操作后,所得液体仍有浑油,其原因可能是   (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缘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答案】(1)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分子排列方式和间隔发生变化)
(2)B
(3)D
(4)煮沸;肥皂水
(5)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活性炭;物理;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挨烧杯内壁;ac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1)水的天然循环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2)水通过造雪机变成雪,是水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数目、大小都没有改变。
故答案为:B。
(3)A、安装节水龙头,属于节约用水;
B、淘米水浇花,属于节约用水;
C、用洗衣水拖地,属于节约用水;
D、打井取用地下水,不属于节约用水;
故答案为:D。
(4)加热煮沸可使水中钙镁离子化合物转化为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沬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故肥皂水能区分硬水和软水。
(5)① 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活性炭,该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 过滤中要用玻璃棒引流,图2中没有玻璃棒,故还应补充的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由过滤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图示可知,该图存在的明显不正确是: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的内壁。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都可能使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 从而使滤液浑浊;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能使滤液浑浊;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
(2)根据水通过造雪机变成雪,是水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分析。
(3)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
(4)加热煮沸可使水中钙镁离子化合物转化为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沬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故肥皂水能区分硬水和软水。
(5)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
20.(2022八上·余姚期末)生活中科学之美、科学之趣随处可见。如图是某厂商设计的T恤,T恤上有趣的图案是邻二溴苯(C6H4Br2)分子的结构简式。
(1)邻二溴苯属于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   。
(3)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   。
【答案】(1)化合物
(2)3:2:1
(3)160g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1)邻二溴苯(C6H4Br2)是由碳、氢、溴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2)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6:4:2=3:2:1。
(3)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的质量为:。
【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来解答。
(1)邻二溴苯(C6H4Br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答案为:化合物。
(2)由化学式可知,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6:4:2=3:2:1;故答案为:3:2:1。
(3)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的质量为;故答案为:160g。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