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22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22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1 15:4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
经营西域
授课人:XXX
一条路的诞生与影响
一、张骞通西域——
“大一统”背景下的凿空之举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
何以“凿空”?
导入
滕州市汉画像石馆藏东汉周穆王拜见西王母画像石
马家窑文化分布地区主要是在黄河上游,处于新石器晚期……在东灰山遗址和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小麦的碳化籽粒。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商代晚期殷墟出土的玉器中,包含少量产自青海至新疆一带的和田玉。
——甘肃省文物局公众号
中国北方商代晚期青铜刀
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的先民就与西域地区居民发生了交流
大规模的、持续的、官民结合的交流
零星的、断续的、小规模的民间交流
一、张骞通西域
(一)西域的地理位置
阅读教材P78,结合地图说一说西域的地理位置。
汉朝人把 、 以西,也就是现在 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 。
阳关
玉门关
西域
新疆
阳关
玉门关

一、张骞通西域
(二)背景
材料二:“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书·张骞传》
翻译: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把月氏王的头做成了饮酒器具,月氏人逃走了并且怨恨匈奴,却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攻打匈奴。
材料一:“匈奴日以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甚众”。 ---《汉书·匈奴传》
翻译:匈奴一天比一天骄横,每年都侵入边境,杀害掳掠百姓众多。
西汉和匈奴关系:匈奴不断进攻中原,汉朝十分被动。
匈奴和大月氏关系:大月氏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怨恨匈奴。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思考:面对强大的匈奴,汉武帝有哪些选择?
一、张骞通西域
(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应募,率100多人西出长安
被匈奴扣留十余年,娶妻生子。
乘匈奴不备逃出,继续西行。
辗转到达大月氏,但其西迁已久,无意与匈奴作战。
无法说服大月氏,踏上归程。
归途中又被匈奴抓住,扣留一年多才得以逃出。
阅读教材P78-79页并结合地图,
试着说一说张骞第一次出使的过程。
根据张骞出使的艰辛过程并结合材料,说说你能体会到张骞怎样的精神品质。
材料一: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敢于探索
不畏艰险
持汉节不失
牢记使命
若你是张骞使团中的一员,被扣押十年,你会放弃使命融入当地,还是坚守信念等待时机?
一、张骞通西域
(四)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事件 时间 目的 结果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了解西域
公元前119年
联络乌孙夹击匈奴,加强汉与西域的联系
沟通西域
任务一:阅读教材,总结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史记·大宛列传》
翻译:由于张骞开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来出使西域的人都仿效张骞,自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西域各国,西域各国也因此而信任他们。
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
“凿空”是开通道路,西域与中原长期交通不便,张骞开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一、张骞通西域
(五)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1.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材料: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图二 丝绸之路图
图一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思考:图一与图二路线有何变化,反映的史实有何联系。
2.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结合材料,分析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
请你判断
张骞出使西域图(唐朝敦煌壁画·局部)
“前汉中宗既获金人,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张骞出使西域真的是为了去询问“金人”的来历吗?
该壁画用来证明张骞出使西域是否可靠,为什么?
二、丝绸之路——
“凿空”后的多元文明纽带
一条路的诞生与影响
以何交流?
二、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图
请你描绘丝绸之路的路线。
张骞通西域后,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正式开辟。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安息)—欧洲(大秦)、北非
李希霍芬是德国著名地理学家。1868年至1872年间,李希霍芬对中国进行了七次地质考察,在记录其中国考察成果《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中,他首创了“丝绸之路”的名称。
二、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的交流
任务二:请你探索中国沿丝绸之路输出和输入的物品有哪些?
葡萄
苜蓿
石榴
良种马
香料
核桃
歌舞
漆器
凿井技术
茶叶
典籍
铸铁技术
丝绸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二、丝绸之路
(三)海上丝绸之路
汉朝时,已形成多条海上丝绸之路。
根据地图,找出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主要航线。
东南沿海港口出发
经中南半岛南下
穿过马六甲海峡
通往孟加拉湾沿岸
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汉朝海上航路图
二、丝绸之路
(四)丝绸之路——
多元文明的纽带
任务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外交之路
贸易之路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史记 ·大宛列传》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二十五史详解》》
汉通西域……匈奴大部分的内徙和汉化,少部分羌人的归服和内徙,对形成多民族的国家有着重要作用。
——《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中国古代史》
文化交流之路
友谊之路
民族交往之路
文明
交流
多彩
互鉴
丰富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条路的守护
经营何如?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悬泉汉简
甘肃敦煌出土的悬泉汉简,保留了自西域都护府设立到西汉末年间,西域30多国官员前往京师长安路过悬泉置(古代邮驿接待机构)停留的记录:“五凤三年二月辛亥使护西域骑都尉......二人,使都护西域骑都尉安远侯吉谓敦煌。”
这表明汉朝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理。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一)西汉对西域的管理
设置西域都护府
时间:
地点:
公元前60年
乌垒城(今新疆轮台)
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
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治理。
意义: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职责:
西汉形势图
新疆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与张骞的出使行为相比有何不同?
战略外交
常态化管理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二)东汉对西域的管理
班超父子出使西域,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
东汉形势图
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
73年,东汉朝廷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
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班超去世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
课堂小结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促进了中外贸易与
文化交流。
陆上丝绸之路
促进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丝绸之路的开通
与经营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
张骞
通西域
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奠定基础
提供保障
海上丝绸之路
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曾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当今时代,它正以新的形式续写辉煌。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华文明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与世界交流互鉴。
一条伟大的、通往未来、通往人类共同繁荣明天的路
课后作业:请你尝试从多个角度说说张骞通西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