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1 20:5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明确指出教学基本理念有三: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联系第四单元所讲的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环境、人文主义的教育。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教材分析】 相对于其他版本,本课内容最大的变化是将两次工业革命看作一个整体来阐释,内容增加,而且历史知识的连贯性增强。 “工业革命的背景”,在初中已经讲过,内容主要涉及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等角度,概括性强,不是本课的重点,但还是要做一些简要介绍。 “工业革命的进程”,将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阐述,突出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发挥的重要作用。 “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科书从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作了概括性的归纳和介绍。 【教学目标】 1、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角度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以及给社会带来的深刻的变化,培养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加深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影响的认识,培养从正确的角度来对工业革命这一事件进行分析与解释,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 3、充分利用史料信息分析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4、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展示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与发明等基本史实,从而深刻理解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能力。 5、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利用历史与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树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追求与家国情怀。 【设计思路】 结合课标及教材内容,本课设计思路如下: 核心问题:工业革命是怎样影响世界的? 学习环节一:导入 学习环节二:工业革命的背景 通过背景分析,理解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展的原因。 学习环节三:工业革命的进程 通过史料分析,了解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工业革命的拓展。 学习环节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通过史料分析,从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社会阶级结构、社会生活、世界格局、个人命运等方面阐明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主题立意】 知识立意是基础,能力立意是发展,价值观立意是追求。所以从大历史观和大单元教学来看,18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经历了“一个中心,三股潮流”的发展过程,即在工业革命这个中心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三股潮流推动着历史的巨变。 工业化浪潮将人类文明推向新高峰,人类社会面临机遇与冲突,这种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工业革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课教学借助工业革命的典型之物,以新的视角展开对工业革命的观察和探讨。同时,基于高中生更高的能力基础和素养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本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工业革命的史实,同时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和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3.学习目标确定 1.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2.能够列出工业革命的成就,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作用。 3.搜集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史料,运用史料实证,体会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的进程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课堂导入教师活动1 出示人类社会三大物质生产方式与人口变化图片。学生活动1 回顾过往知识,从图片中推论出人口的增长是生产力提高所致,引出课题。设计意图说明 创设学习情境,以“人口增长”这一变化搭建古今联系桥梁,调动所学基础知识,重返“工业革命”历史现场。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概念解释:什么是工业革命? 环节二:非“英”莫属:工业革命的背景教师活动2 出示史料,提出问题。 为什么首先是英国开启工业革命?学生活动2 阅读史料,分析史料,回答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开展的原因。 学生建构知识网络-英国率先工业革命的优势和推动工业革命到来的原因。 史料 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为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资产阶级顺利实现自己的统治创造了条件。在比较稳定的政治局势里,上至英国社会上层,下至中下层商人和手工业者,都积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 任何涉及专利问题的侵权都可以向王室法庭或者财政署通过法庭起诉。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 设计意图说明 通过史料阅读,从多个视角解释工业化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开始,引导学生从历史解释的角度加深对工业革命背景的认识。环节三:工业革命的进程教师活动3 出示教具:棉花和棉布。 展示文字史料与图片史料以及蒸汽机工作原理短视频。提出问题: 1、纺与织的双重奏,尽管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仍然需要一个人推动这场革命走向巅峰,他是谁?(引出瓦特与蒸汽机) 材料 某一行业中的发明总是会鼓励人们进行相应的发明创造,以促进其他行业发展……新的绵纺机和蒸汽机要求增加铁、钢和煤的供应量,这一需求通过采矿和冶金术方面的一系列革新得到了满足……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出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图片,引导学生过渡至第二次工业革命。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博览会,用钢铁和玻璃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水晶宫”,汇集了世界各国最顶尖的工业技术、名优特产和奇珍异宝。维多利亚女王自豪地宣称,“人类能想出的一切发明”都在这里了。 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学生活动3 解读史料。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观看科普视频,知道蒸汽机的运作原理。理解蒸汽机的意义和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看图片,工业革命从英国拓展,各国你追我赶,很快迎来第二次工业革命。 观看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表格,从中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说明: 通过图片和史料创设教学情境,向同学们展示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与发明等基本史实,有利于学生识记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对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能力。 环节四: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格局、社会变化、个人命运)教师活动4 一、对世界 出示图片和史料,提出问题: 1、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马克思、恩格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物史观如是说。那么,欧美国家的上层建筑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各工业国争夺的对象? 展示殖民过程图和世界市场图。 工业化浪潮对亚非拉的影响? 材料 在拉美的甘蔗种植园中,黑人奴隶过着悲惨的日子……非洲和美洲为了满足欧洲人的快乐而遍体鳞伤,这无疑是一种“甜蜜的悲哀”。英国的工业品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的农场。这种演变过程也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继发生,如中国。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学生活动4 回顾第9课相关知识,解读材料,跟紧教师的步伐,深入了解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的面貌。 回忆中国近代史实,了解殖民的两面性。 设计意图说明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从大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回顾第四单元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相关知识和建立本课与第六单元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联系,抽丝剥茧地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作用。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资产阶级利用先进的技术,便利的交通通讯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无论这些国家愿意不愿意,哪怕是最野蛮的文明也被迫卷入其中,一方面资产阶级占尽先机掠夺相对落后的亚非拉地区。另一方面也使得亚非拉地区开启了近代化进程,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工业化浪潮加速了大争之世的到来,对世界格局影响深远。 教师活动5学生活动5二、对社会 出示史料并提问: 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工业革命冲击下,社会理论发生了什么变化? 工业革命冲击下,社会生活出现了什么变化? 产生了哪些社会问题? 材料 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收入中只占不到40%的份额……他们的伙食是: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盐,晚上也是这样,最多加一点麦片粥。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解读材料,理解工业革命对生产关系、阶级结构、理论演变、社会生活等方面造成的变化。同时建立起与第11课的联系。 设计意图说明 通过多种类型的史料,调动学生已学知识,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的角度尝试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理解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社会阶级结构、社会生活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并以大单元教学的视角联系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于传播》相关知识,树立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工业化浪潮将人类文明推向新高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深远而持久。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6对个人-AI赋能课堂教学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山”。这部分使用AI数字人和AI配音进行。 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利用刚学习的知识,对自己选取的角色书写一段符合史实和阶级特点的自述。设计意图说明 历史除了宏大叙事,细微之处同样不能忽略,历史就是过去人们的生活,是由一张张鲜活的面孔组成的。这部分创新地运用了AI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表达并展示,除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之外,也契合了我的教学理念以及当今新课改的要求。能够帮助学生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更深刻的体会帮助工业革命个人的影响。所有人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前进,这正是历史的厚重。环节五 :小结与升华教师活动7学生活动7出示图片和文字史料。 材料 资产阶级……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解读材料,体会刚才学习的知识。理解工业化浪潮对人类历史巨大的推动作用。 回顾过去乾隆皇帝召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史实,得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道理,思考面对今天信息化、智能化的科技浪潮,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青少年,做好准备了吗? 设计意图说明 总结工业革命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世界,强调教学主题立意,与前文呼应,世界将“一个中心,三股潮流”转动。即在工业化浪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三股潮流推动着历史的巨变。 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利用历史与社会现实,当初工业革命来敲门时,中国错失良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通过五年计划、改革开放追赶世界的脚步,错失良机固然可惜,中国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仍可以尝试把握未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6.板书设计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通过本课学习,画出独属于自己的本课思维导图。 2、完成配套练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