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诊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北京时间2025年7月5日15:00—16:00,某城市(9°N,38°E)文化公园内,某地理兴趣小组成员持续观察了广场上一直立细杆影子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该城市的日出方位为( )
A.正东 B.正南 C.东北 D.东南
2.该小组成员观察期间,细杆影子顶端方向及影长变化是( )
A.东北,变短 B.西南,变短 C.西北,变短 D.西北,变长
下面左图为中美洲部分区域,右图示意大洋洲塔斯马尼亚岛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位于丙的西北方②甲乙的最短距离大约200km;
③乙地昼长的季节变化大于丙地④乙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大于丙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关于甲、乙、丙三地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多雨②丙受西北风影响,全年湿润
③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差异小④乙地年降水总量大于甲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SWAT模型是由美国农业部的农业研究中心开发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它可以结合流域内的多种地理空间信息对流域水循环进行模拟,分析并预测如水量、水质、泥沙与杀虫剂的输移等多种水文物理化学过程。绿水流为实际蒸散发量、蓝水流为地表径流、壤中流以及地下径流之和,绿水储量为土壤含水量。图示意SWAT模型中的水文循环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若流域内的降水不变,而蓝水流与绿水流显著减少时,流域内( )
A.土壤含水量增多 B.地表径流量增多
C.地下径流量增多 D.水资源总量增多
6.为保障流域内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改良流域土壤结构 B.减少流域绿地面积
C.加强流域水源管理 D.减少上游地区用水
7.导致流域内蓝水流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增多 B.农业生产推广滴灌技术
C.河流变长导致流域变大 D.城市路面采用透水材料
河流袭夺是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河流袭夺对河流地貌发育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汉江上游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两次河流袭夺,第一次是古汉江切穿西侧的分水岭,使汉中盆地的水系注入古汉江;第二次是图中挤压脊隆起后,南支流切穿凤凰山袭夺汉江上游,使得原干流(古汉江)石泉至安康段演变为汉江支流,即月河。下图示意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后的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汉江上游发生河流袭夺时的地质条件是( )
A.地壳隆升 B.断层活动 C.地质稳定 D.气候变化
9.目前汉江主河道(图中南支流处)普遍存在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的现象,其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
A.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流量增加——河流侧蚀
B.地壳稳定——河流侧蚀——地壳下沉——河流下切
C.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地壳稳定——河流侧蚀
D.地壳稳定——河流侧蚀——流量增加——河流下切
下图为2025年5月18日8时东亚局部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由图可知( )
A.甲地受冷锋影响小,天气晴朗 B.乙地受冷锋的影响,降水较多
C.丙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 D.丁地沿海受西北风影响,风浪较大
11.乙地相对湿度的垂直变化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某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左图为地形剖面图。右图呈现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地质作用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左图中所示山脉的地质构造属于( )
A.地堑 B.背斜 C.向斜 D.地垒
13.若右图示意地壳物质循环,那么花岗岩的形成对应的地质作用应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古人总结的这一规律在今天正悄然改变。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某农场的温室大棚里,百香果长势喜人,阵阵果香扑面而来。温室大棚能透光、保温、保湿,在不适宜作物生长的季节和地区,延长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图1为“该农场温室大棚示意图”,图2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2中( )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15.热带的百香果能成功在该地种植,主要得益于温室大棚( )
A.增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B.复合墙体增加棚内外空气交换
C.保温膜增强了大气辐射强度 D.保温膜阻挡了地面辐射散出
16.高温易导致百香果叶片被灼伤,甚至生长停滞,正确的应对措施是( )
A.中午打开通风口,风从下通风口吹入 B.中午打开通风口,风从上通风口吹入
C.夜晚在大棚内灌水达到降温效果 D.夜晚在大棚内灌水增强保温效果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古湖的形成与断层两侧的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在河套古湖消退的过程中,河流下切侵蚀形成了河流阶地地貌。该地区经历了河流地貌、湖泊地貌、河流地貌的转化过程,地貌转化决定了河流阶地沉积地层的结构。左图示意河套古湖及河流阶地位置,右图示意该河流阶地沉积地层剖面。
(1)分析地层1沉积物特征的形成原因。
(2)简述河套古湖的形成过程。
(3)分析河套古湖消退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隆群岛位于赤道地区,由众多小岛组成,与同纬度大陆上的气候存在差异。科隆群岛月均温20-28℃之间,年降水量不足600mm。下图为科隆群岛位置图。
材料二:圣克鲁斯岛中央山峰某坡面高地在凉季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不易扩散。
材料三:观测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科隆群岛的生态环境。
(1)说明黑巴克里索港的气温年较差大小,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其原因。
(2)指出圣克鲁斯岛凉季出现成层云雾的坡面,并分析其原因。
(3)推测厄尔尼诺事件对圣克鲁斯岛沿海生物造成的威胁。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云岩是一种常见碳酸盐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结构、成分和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其过程为“白云石化”。下图为某矿区某处地质剖面图。
(1)指出甲、乙、丙、丁中存在“白云石化”现象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描述丙处岩层缺失的地质过程。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A 6.C 7.D
8.C 9.D
10.B 11.A
12.C 13.A
14.D 15.D 16.A
17.(1)河流水量大、流速快,挟带能力强,沉积物粒径大;沉积物在河流搬运过程中,受流水侵蚀作用及沉积物之间相互碰撞摩擦的影响,磨圆度好。
(2)鄂尔多斯地块抬升;河套盆地断裂下陷;黄河水注入盆地,积水成湖。
(3)气候调节能力减弱,温差变大;改变当地地貌格局;水域面积缩小;调蓄径流能力减弱;水生生物减少,陆生生物增加。
18.(1)气温年较差小。黑巴克里索港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小;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2)东南坡面;凉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圣克鲁斯岛受东南信风影响,带来丰富水汽;东南坡为迎风坡,海洋水汽受地形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云雾;同时,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寒流降温作用使水汽更容易凝结成云雾。
(3)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水温升高,改变了圣克鲁斯岛沿海的水温环境,不适应高温的生物可能死亡;海水温度和盐度等变化,可能导致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减少;洋流异常可能使生物的栖息和洄游环境改变,生物生存空间受到威胁。
19.(1)乙地。乙地岩石类型为白云岩;乙地周边有玄武岩,说明该区域经历过火山活动,具备高温、高压环境的条件;乙地靠近断层,断层活动可以带来一定的高温高压环境。
(2)岩层水平挤压,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产生裂隙)岩层破碎;背斜顶部岩层受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导致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