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的教学设计——《椭圆的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椭圆的定义及“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定值(大于两定点间距离)”的核心条件;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轴、轴)的推导逻辑;能根据已知条件求椭圆标准方程,解决与椭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通过AI工具的动态演示与自主操作,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提升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思维目标:能从椭圆的几何定义出发,推导并概括椭圆标准方程,发展逻辑推理、数学抽象与运算求解能力。
素养目标:了解椭圆在天文、科技、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知晓中外科学家在椭圆研究中的重要成就(如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科学探索精神;体验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与成功喜悦。
AI融合目标:利用AI动态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平面截圆锥、动点轨迹),直观理解椭圆定义;通过AI可视化展示标准方程推导中的代数运算化简过程,突破抽象运算难点;借助AI生成多场景素材,强化知识应用与文化渗透。
重难点:
理解椭圆的定义及“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定值(大于两定点间距离)”的核心条件;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轴、轴)的推导逻辑;能根据已知条件求椭圆标准方程,解决与椭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
1.教具:电子白板、椭圆模型(可拆分展示焦点、长轴、短轴)、圆锥模型
2.学具:学习袋(内含细绳、图钉、坐标纸、铅笔,用于手动绘制椭圆)
3.AI工具:动画生成(豆包、即梦AI)、动态推导演示(腾讯元宝)、情境素材生成(豆包)、科普讲解视频(AI语音合成+动画)
三、AI嵌入构想
1.用豆包和即梦AI生成“太空探测器绕火星运行”的趣味动画,呈现椭圆轨道场景
2.利用腾讯元宝AI制作双动态演示:①平面截圆锥形成椭圆的过程;②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定值时的轨迹变化(可调节定点距离、定值大小)
3.用AI分步可视化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坐标建立、距离公式代入、代数化简步骤)
4.AI生成古代天文学家(开普勒)、现代航天场景的讲解视频,融合文化与科技元素
四、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5分钟)
播放AI生成的动画:“太空探测器‘天问号’绕火星运行,其轨道是近似椭圆的曲线,地面控制中心需要精准计算轨道方程,才能确保探测器顺利完成探测任务。”
提问引导:“探测器的运行轨迹是椭圆,要精准描述这个轨道,我们需要建立怎样的数学模型?”(等待学生回答“椭圆的方程”)
回顾旧知:用AI演示圆的形成过程(定点定长的动点轨迹)及圆的标准方程,提问:“圆是‘到定点距离为定值’的轨迹,那椭圆的轨迹满足什么条件?我们能否用类似‘定义→坐标→方程’的思路推导椭圆的方程?”
设计意图:用AI动画创设科技情境,替代传统静态图片,快速集中课堂注意力;回顾圆的研究思路,为椭圆方程的推导铺垫“数形结合”“化归”的思维方法;通过类比猜想,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引导猜想,合作探究(20分钟)
任务一:手动操作,感知椭圆定义(7分钟)
学生分组用学具(细绳、图钉、坐标纸)绘制椭圆:将图钉固定在坐标纸的两个点上(模拟两定点),把细绳两端系在图钉上,用铅笔拉紧细绳移动,画出轨迹。
小组讨论:“绘制过程中,铅笔移动时满足什么条件?如果改变图钉间距(两定点距离)或细绳长度(定值),轨迹会发生什么变化?”
初步结论:椭圆是“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且)” 的动点P的轨迹,两定点叫焦点,两焦点间距离叫焦距。
任务二:AI赋能,深化定义与推导方程(13分钟)
AI动态验证:播放腾讯元宝AI 演示——①调节两焦点距离()和定值(),观察轨迹变化(时为椭圆,时为线段,时无轨迹);②平面截圆锥的不同角度,呈现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区别,明确椭圆的几何本质。
推导标准方程:师生共同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所在直线为轴,中点为原点),设。
学生尝试代入距离公式,得到,提出“化简困难”的问题。
AI可视化化简:腾讯元宝AI分步展示化简过程(移项→平方→整理→再平方→配方),同步标注每一步的代数依据,最终得到(其中),并动态标注(长半轴)、(短半轴)、(半焦距)的几何意义。
拓展延伸:AI演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推导标准方程。
设计意图:手动绘制让学生直观感知椭圆定义,避免仅依赖AI演示;AI突破手动操作的局限,清晰呈现定义中“关键条件”(与的关系)和“几何本质”(圆锥曲线的一种);针对代数化简的抽象难点,AI分步可视化推导过程,降低运算理解难度,落实“数形结合”思想。
巩固练习(15分钟)
基础题:已知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应用題:解决导入问题——“天问号”椭圆轨道的长轴长万公里,焦距 万公里,焦点在轴上,求轨道方程。
提升题:豆包生成情境图(标注“椭圆型操场,长轴长100m,短轴长60m,焦点在轴上”),求操场边界的椭圆方程;若在操场外围修一条宽2m的跑道(跑道边界为相似椭圆),求跑道的面积(保留π)。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基础题落实公式记忆,应用题呼应导入情境,提升题结合实际场景与相似椭圆知识,强化知识迁移能力;AI 生成情境图增强直观性,帮助学生将代数方程与几何图形结合。
课堂延伸(5分钟)
播放AI科普视频:①讲解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在一个焦点上),介绍开普勒通过观测数据推导定律的历程;②展示椭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椭圆透镜、椭圆拱桥、卫星轨道),以及中国航天工程中对椭圆轨道的精准计算(如嫦娥系列探测器的转移轨道)。
设计意图:通过AI动画融合科学史与现代科技,将“文化自信”“科学精神”培养融入课堂,避免生硬说教;让学生感受椭圆方程的实际价值,激发后续学习圆锥曲线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