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1 21:1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和结果。掌握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内涵和意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运用史料分析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原因,认识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中国革命人为探索救国道路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付出的艰辛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家国情怀)
重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
8分钟阅读课本P77—P81 (包括历史图片和小字部分,大字细读,小字快读)独立思考并勾画、标注、记忆下列问题:
自学指导
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经过、结果及意义?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2.八七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重要论断?
3.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旗帜、目标及结果;三湾改编的内容及意义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时间、领导及意义?
5.井冈山会师的时间、会师队伍、会师后军队的名称及意义
三、工农武装割据
6.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井冈山道路的含义?最大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7.古田会议的时间、地点、确立的原则及意义?
8.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时间、地点、政府主席
1.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教材说说南昌起义的背景?
材料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屠杀数据
材料二:当时放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或者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或者是迟疑犹豫,坐以待毙。——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从大革命的失败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1)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大革命失败前后革命力量的对比 大革命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
共产党党员 6万多人 1万多
工人组织成员 300万人 3万多
农民协会会员 910万人 大部分散落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一、南昌起义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3)借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2.南昌起义概况:
(1)时间:
1927年8月1日
(3)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2)地点:
江西南昌
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
(4)经过:
南昌起义(绘画)
八一建军节
军旗升起的地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
南昌起义→占领南昌→主动撤离南下广东→途中受挫→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4)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占领南昌→撤出南昌,南下广东→途中受挫,转战湘南
思考:南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还要南下广东?结果如何?
材料一: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中共认为,广东军事地理上占有优势,工农运动也可称之为核心,加上财政丰裕,交通灵便,可以取广东为革命根据地。
敌人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撤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
1、广东曾经是国民革命的发源地,群众觉悟较高,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进。2、交通便利,利寻找国际援助
1.八七会议(汉口会议)
背景
时间
地点
内容
论断
意义
1927年8月7日
湖北·汉口
①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②决定在秋收时节组织农民发动武装起义(秋收起义)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分析了革命形势和革命性质,
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八七会议
南昌起义爆发后不久,为了审查和纠正党在大革命后期的严重错误,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
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湖南这次失败,可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讲话
土地革命:指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2.秋收起义:
时间
领导人
地点
旗帜
目标
结果
1927年9月
毛泽东
开始比较顺利,在攻打浏阳等县城时,受到严重挫折。
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湘赣边界
工农革命军
攻占中心城市长沙
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中国共产党开始打出自己的旗帜(工农革命军旗帜)来领导革命
1927.8.1南昌起义
1927.9
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以攻打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的武装起义均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①敌人力量强大且集中在城市。
②未发动广大农民,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弱小。
事实证明俄国革命道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这些起义的失败说明了什么?应如何挽救革命?
毛泽东指出:“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 强大,而且长期占据城市,所以农村是孕育革命的温床,而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则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刘丽欣:《农村包围城市理论》
失败
失败
向农村进军!
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文家市决策:受挫后起义部队被迫退守文家市,讨论进军方向问题。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
进攻长沙受挫
三湾改编:
由进攻大城市(长沙)转到向农村进军
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党各级组织,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实行民主管理,政治上官兵平等。
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意义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时间:
(2)领导人:
(3)地位:
(4)意义:
1927年10月
毛泽东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问题探究:为什么选择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材料一:井冈山……界内群峰突起,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并且到处是悬崖陡壁,山上则有水田和村庄,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
——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 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材料二: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该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
——黄少群《从井冈山到延安毛泽东的奋斗史》
材料三: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这些省份的许多地方,曾经有过很广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的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许多经济的政治的斗争。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地势险——易守难攻
山林好——物产丰富
敌人弱——远离中心城市
历史红——群众基础强
4.井冈山会师:
朱德、陈毅
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
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
会师
湘南的
工农武装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改 称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井冈山会师(油画)
毛泽东(党代表)
朱德(军长)
意义:
时间:
1928年4月
队伍:
继承和发扬国民党第四军“铁军”的光荣传统
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
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铸就了井冈山精神。
南昌起义——国民革命军
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会师——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八路军 新四军
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
家国情怀
红米饭,南瓜粥,
秋茄子,味好香,
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来软又黄,
金丝被儿盖身上,
不怕北风和大雪,
暖暖和和入梦乡。
——红军歌谣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你从这首歌谣中能感受到什么?
“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基础上,结合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三者密切结合,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农村革命根据地
土地
革命
武装
斗争
经济保障
军事保障
革命阵地
工农武装割据
思考:怎样才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三、工农武装割据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材料研读: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年10月5日)
根据视频及材料研读说说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根据材料思考井冈山根据地初建面临什么问题?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材料一:边界土地状况:大体来说,土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在地主手里,百分之四十以下在农民手里。——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二:1928年4月以后,湘赣边界的割据,正值南方统治实力暂时稳定的时候,湘赣两省派来“进剿”的反动军队,至少有八九个团,多的时候到过十八个团。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根据地军民十分艰苦,尤其是红军,因为根据地内土豪几乎打尽了,现金缺乏,从军长到普通战士,一律吃5分钱伙食。但就是这每天5分钱油盐柴菜钱,很快也难以为继了。——《开车新道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地主土地多
农民土地少
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
国民党反动派
围剿根据地
武装斗争
(游击战争)
根据地
经济困难
根据地建设(经济、军事、政权建设)
三、工农武装割据
方志敏、邓小平、贺龙、徐向前、刘志丹等人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
时间
地点
会议
内容
意义
1929年12月28日
福建上杭县古田
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
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强调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会议选举毛泽东为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2.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不久,毛泽东在古田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
三、工农武装割据
背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壮大,红四军内部出现了极端民主化和重军事轻政治等非无产阶思想等问题:
会议奠定的军队政治工作对军队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根据地的发展
中央
左右江
鄂豫皖
海陆丰
湘鄂赣
湘赣
闽浙赣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川陕
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在各根据地内,有几百个县建立人民政权。革命武装发展到十万人。
最早
最大
三、工农武装割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红色政权建立
时间
地点
会议
内容
1931年冬
江西瑞金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标志着国共政权对立的正式形成。
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国旗
武装反抗
1927.10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古田会议
1928.4
1927.8.1
1927.12
1927.4
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井冈山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1927.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走俄国城市暴动之路
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本课小结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革命道路的探索
革命道路的开辟
革命道路的巩固发展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古田会议
各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政府建立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国共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7分钟背诵,3分钟小组互查
1.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2.八七会议内容:①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②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③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意义: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4.三湾改编的意义?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5.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基础上,结合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三者密切结合,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当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