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7课:声声慢 课件 (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7课:声声慢 课件 (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1 12:1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声声慢李清照愁 鉴赏探讨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1.找出直抒胸臆的诗句2.找出与愁有关的物象
简要分析物象直接抒情: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酒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国之恨)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离愁)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离愁)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离愁)
愁象征“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 三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 ,哪知“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真是酒味淡吗?不?不是。只因我心中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呀!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对酒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传书的信使
离愁黄花 用枯萎憔悴的菊花形象自比,通过无人惜花的叙写,表达了词人自叹自怜的悲愁情感。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梧桐秋雨梧桐叶落时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凄清哀伤的象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象征哀伤、愁丝细雨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况自己甚感凄凉又怎么捱到天黑呢?沉沉的夜幕里,偏巧这时候又下起了细雨,“点点滴滴”,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打在她那破碎的心上……
赏意象,品愁情渲染愁情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风秋雨愁煞人
离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憔悴的容颜凄清哀伤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哀伤,愁丝无边丝雨细如愁。愁情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靖康之变后,44岁的她和心心相印的丈夫赵明诚被迫从北方逃难到江南,1129年8月,赵染病身亡,同年9月,金兵又犯南宋,孤苦的她继续辗转流离于江南,只身经历国破家亡的痛苦,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主题思想: 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 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主题思想:愁直接抒情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抒情淡酒浇愁
秋风劲吹
孤雁南飞
黄花憔悴
雨打梧桐 《醉花阴》表达的是离情相思之愁,所呈现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
《声声慢》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浓重的悲痛与哀愁,营造的则是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心境。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闲愁、离愁--清丽婉转浓愁、哀愁--沉郁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