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3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时评价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全名是( )
A.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B.中国国民党军官陆军学校
C.国民党黄埔军官学校 D.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2.国民革命时期,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培养得益于孙中山创办了( )
A.兴中会 B.福州船政学堂 C.同盟会 D.黄埔军校
3.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中共三大的召开
4.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名将是( )
A.朱德 B.贺龙 C.叶挺 D.陈毅
5.率领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经过浴血奋战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的将领是( )
A.吴佩孚 B.黎元洪 C.叶挺 D.朱德
6.“此次北伐军能迅速地荡平吴军,得力于两湖农民援助之力非常之多,尤其是湖南农会的参战更勇猛。”材料反映了北伐军节节胜利的原因是( )
A.北伐作战方针正确 B.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动
C.广大官兵英勇作战 D.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7.如图是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国民政府”,其政权性质是( )
A.中小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C.大商人、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D.大地主、大商人阶级利益的代表
8.照片是生动的历史载体。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 )
A.武昌起义的最终胜利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
C.广州国民政府的建立 D.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9.192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国共合作问题决定( )
A.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B.同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
C.帮助改组国民党,使之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D.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
10.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 )
A.民国十四年 B.民国十五年 C.民国十六年 D.民国十七年
11.1927年三四月间,蒋介石决定用暴力手段“清党”;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随即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独立掌握革命武装非常重要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破坏
C.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国共合作是北伐胜利的保障
12.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由此开始的事件是( )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3.《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中写道:“使人万分痛心的是,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革命大业正待继续向前发展之际,革命阵营内部却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大资产阶级的威胁、利诱下发生了严重分裂。”郑洞国将军的这段回忆主要反映了( )
A.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B.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
C.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14.下表所示目录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目录中的“________”处应填入( )
第二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53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55 二、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高潮的到来………64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失败………82
A.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
C.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
D.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5.初二(5)班同学在公众号推送了以下一组图片。结合所学判断该公众号推送的内容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第一次国共合作
C.正面战场抗战 D.全面内战爆发
16.宋庆龄在声明中强调:“孙中山的政策是明明白白的。他主张联合苏联,主张联合共产党,主张扶助农工。”这表明她斥责国民党反动派背叛了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 B.三大政策 C.民生主义 D.平均地权
17.“他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他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 )
A.领导了“公车上书” B.创办了黄埔军校
C.参与并领导了北伐战争 D.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18.《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书中写道:“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材料中“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指(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黄埔军校的创建
C.北洋军阀的统治 D.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材料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23年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月会召开
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4年5月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办
1926年7月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926年8月 汀泗桥、贺胜桥战斗
1927年4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 武汉“分共会议”
1928年底 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2)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无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在战略序幕阶段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
(2)材料一中“将敌人主力歼灭于长江以北地区”的战略决战有哪些?结合示意图中国共两党不同阶段的战略方针和政策对比,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请根据材料二的书信内容,提炼一个观点,依据书信提供的线索,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3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时评价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C C D B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D D C B B B D
1.D
2.D
3.B
4.C
5.C
6.D
7.B
8.B
9.A
10.C
11.A
12.D
13.D
14.C
15.B
16.B
17.B
18.D
19.选取事件:“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办”“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汀泗桥、贺胜桥战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武汉‘分共会议’”
观点: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论述: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建立后,1924年5月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在北伐战争中,国共两党紧密合作,广大北伐将士英勇奋战,特别是在汀泗桥、贺胜桥战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然而,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陷入了内战和混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综上所述,国共两党合作能够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进步,分裂则会导致革命遭受挫折和损失,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0.(1)努力: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和平谈判,双方达成“双十协定”:推动1946年政协会议的召开,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或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2)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战争的胜败不仅取决于正确的战略、战术,还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3)示例: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主力。北伐胜利后,国民党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国共两党进入十年内战时期,日本趁虚而入,发动侵华战争。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再次挑起内战,国共进入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祖国至今没有实现统一。历史告诉我们,国共两党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