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4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课评价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4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课评价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2 08:0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4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课评价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军徽图案为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中间嵌金黄色“八一”两字。红星象征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八一”则是为了纪念( )
A.北伐战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中共成立
2.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出席这次会议的毛泽东突出强调的观点是( )
A.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将党支部建在连队上
3.下图所示的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该政府的所在地是( )
A.瑞金 B.南昌 C.北京 D.南京
4.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论断的地点是( )
A.南昌 B.汉口 C.古田 D.延安
5.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陕甘宁边区
6.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伟大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7.毛泽东曾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为此他( )
A.参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B.发动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8.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山区进军。这直接推动了( )
A.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
B.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开始
C.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D.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9.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政党、“党指挥枪”等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会议奠基的军队政治工作对军队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0.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曾经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结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中共中央为摆脱1927年的“严重失败”,给全党指明新的出路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召开八七会议 B.进行三湾改编 C.实施战略转移 D.召开遵义会议
11.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大量使用“劳工神圣”“赤化大地”等口号;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突出“民族解放”“平民政权”等口号;八七会议后,“打土豪,分田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始终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C.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坚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2.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流传于中国东南多省的民间歌谣。这些歌谣体现了( )
“新做草鞋四只网,赶打草鞋下南昌,送哥打仗半个月,后方工作有风光” “斜缝草鞋千万针,送给亲人当红军,打仗冲锋千万里、革命到底不变心”
A.民众抗美援朝的决心 B.军民一心的真挚情感
C.大生产运动成效显著 D.知识青年的报国理想
13.下图中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B.全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C.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4.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机关报《红色中华》上开辟“红板”专栏,表彰革命精神模范
1933.1-1934.9“红板”专栏表彰概说
序号 标题 模范类型和表彰对象
1 紧急战争动员中的“红板名单” 节省经济模范、劳动模范;个人
2 节省运动的中央无线电队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
3 帮助战费被服厂工人同志捐出工资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和个人
4 大家起来革命竞赛帮助战争 节省经济模范;集体
……
上表说明( )
A.体现共产党注重价值引领 B.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范围
C.表达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D.有利于赢得北伐战争的最终胜利
15.“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暴动接连失败,革命力量被迫转向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区域,这成为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关键性转变。”以下能体现这一“转变”的是( )
A.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 B.八七会议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C.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中央红军完成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
16.如图幅油画作品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A.社会性质的转变 B.开辟革命新道路 C.生死攸关的转折 D.开天辟地大事变
17.有学者认为,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仍然认为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力量。直到秋收起义后,一部分共产党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目的地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工人运动转向农村农民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城市革命道路是照搬苏联经验 B.右倾错误的纠正受到了阻挠
C.农民运动在初期被党内普遍忽视 D.正确道路的探索具有渐进性
18.新考向 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A.八七会议→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
B.“工农武装割据”→八七会议→南昌起义
C.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
D.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道路
二、材料题
19.【获取民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所颁布的土地法中都有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 有的规定。广大农民亲身感受到共产党和红军是为广大民众谋利益的。他们清楚地知道只有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才能维护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共产党每到一处,首先在县一级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一开始就将土豪劣绅打倒,划分农村阶级,使农民不再有畏惧土豪劣绅的思想。等到政权相对稳定后,组织农民参与选举。
——摘编自《浅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的意义》
材料二 从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苏区进行了 3次民主选举,并颁布了选举 法细则。在选举中,许多地方参加选举的人占选民总人数的80%以上,一些地方达到了 90%以 上,充分调动了民众参与政权的积极性。……对上杭县才溪乡选民在候选人名字下写上“好” “不 好”“同意”“消极”,甚至注上“官僚”字样的做法,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有了完满的办法,保 证了苏维埃政权巩固的基础。
——摘编自李炳军《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央苏区红色政权的探索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此时期获得农民支持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苏区推动民主选举发展的意义。
20.读地图:
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1919-1932年)
(1)观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的位置。
(2)找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21.中国共产党以敢为人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新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启航新征程】
材料一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中央电视台《信念永恒》朗诵词
(1)材料一中“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事件的意义
【开辟新道路】
材料二 现代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是不行的。有枪杆子才能打倒反动派。这次武装起义又受了挫折。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运动。
——毛泽东在文家市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革命重心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党找到的新的革命道路。
【开创新局面】
材料三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3)材料三中的“分水岭”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依据。
【确立新思想】
材料四大会确立了正确指导思想……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4)材料四中“正确指导思想”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会”的胜利召开有怎样的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4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课评价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B A A C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B C A C B D C
1.C
2.B
3.A
4.B
5.A
6.A
7.C
8.C
9.C
10.A
11.C
12.B
13.C
14.A
15.C
16.B
17.D
18.C
19.(1)措施:进行土地革命;建立人民政权;铲除农村中的土豪劣绅势力;组织农民参与政权建设。
(2)意义:调动苏区人民参与民主政权建设的积极性;巩固和保卫了新生的苏区政权;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20.(1)从分布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南方各省的交界地区;从规模来看,已经建立起多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说明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2)瑞金。
21.(1)“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
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任意1点)
(2)转变:由攻打大城市转变为到农村去。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3)“分水岭”:遵义会议
依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或让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改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转折点(或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任意1点)
(4)“正确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