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 欣赏 喜相逢 阳春白雪-资源包【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1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 欣赏 喜相逢 阳春白雪-资源包【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1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9-21 12:26:41

文档简介

《喜相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笛子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并通过模仿、对比欣赏加深学生对乐曲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3、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熟悉歌曲并且掌握节奏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笛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灿烂,流长,中华的民族音乐更是世界音乐的一朵奇葩,从以往的学习当中,我们大家已经初步了解到了民族乐器可分为拉弦乐器、弹拔乐器、吹管乐器以及打击乐器等,今天,老师将带你们进入到吹管乐器的世界。
三、吹管乐器介绍
1.出示课件乐器图。
师:“同学们 ,初看老师这里的几张乐器图,有几张好像是一样的,其实它们又是有区别的,老师教你们学会辨别。乐器的辨别有很重要的两方面,一是形状,二是音色。”
从形状与音色方面给学生以直观演示。(教师的导语先吊一吊学生的胃口,从言语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器乐欣赏与乐器直接相关,如果不了解乐器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乐曲内涵)并感受吹管乐器那独有的震撼人心的音色。
2.重点介绍笛子。
出示笛子图,介绍笛子相关知识(笛子: 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即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笛。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教师用笛子演奏几小段不同风格音乐和模仿几种自然声音,用以提高学生兴趣和更直观地了解笛子特点。
四、欣赏教学
1.冯子存介绍。
“谈到《喜相逢》,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名叫冯子存。”介绍冯子存及其主要成就和贡献。(冯子存,笛子演奏家。他在“二人台”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总结和发展了北方笛子的演奏技法,他的演奏高亢、嘹亮,具有典型的北方梆笛特色,演奏的技巧极为丰富,变化繁多。他是笛界壮派的代表人物和很有贡献的老前辈,无论他在笛子演奏还是笛曲创作方面,都具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为弘扬民族音乐做出了贡献。其代表作品有《喜相逢》、《放风筝》、《五梆子》、《冯子存笛子曲选》。)
2.初听。
“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听完后告诉老师,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听到了些什么?”(播放《喜相逢》。)
3.分段听,理解各段意境。
分段听时,出示乐谱,学生跟着乐谱看,更直观,每一段听完都请学生起来谈感受,同组互相交流。(《喜相逢》这首乐曲由四个段落组成。曲首以散起的形式、缓慢朴实的旋律,表现了亲友惜别时深深依恋的情感;随后乐曲以变奏手法及笛子特有的技巧,表现人们别后相逢时的热闹场面和喜悦心情。乐曲极具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
4.再听。
让学生用自己有的吹管乐器或者用手势、姿势等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教师小结乐曲内涵。吹管乐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课件7张PPT。 喜相逢
笛子独奏 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即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笛。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笛子介绍改编者介绍 冯子存,笛子演奏家。冯子存的演奏高亢、嘹亮,具有典型的北方梆笛特色,演奏的技巧极为丰富,变化繁多。其代表作品有《喜相逢》、《放风筝》、《五梆子》、《冯子存笛子曲选》。《喜相逢》介绍 《喜相逢》是冯子存先生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乐曲的结构为民间器乐曲中常见的变奏曲式,表现亲友或情人之间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音乐鉴赏 《喜相逢》这首乐曲由四个段落组成。曲首以散起的形式、缓慢朴实的旋律,表现了亲友惜别时深深依恋的情感;随后乐曲以变奏手法及笛子特有的技巧,表现人们别后相逢时的热闹场面和喜悦心情。乐曲极具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演奏技巧1、注重对气流和吐音的把握。
2、注重对技巧和对音色的感觉。谢谢观看!课件9张PPT。阳春白雪琵琶独奏简介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意境图不同版本 《阳春白雪》流传有两种不同版本,“大阳春”和“小阳春”,《大阳春》指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乐谱。《小阳春》是汪昱庭所传,又名《快板阳春》,流传很广。这里介绍的是《小阳春》。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典故来源表现情感 《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谢谢观赏课件5张PPT。《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春江花月夜》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胡笳十八拍》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又名《夕阳箫鼓》、《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汉宫秋月》——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为二胡曲。《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阳春白雪》——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独奏古曲。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渔樵问答》——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胡笳十八拍》——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自尽。《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不详。深受琴家喜爱,广为流传,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寓鹄鸿之志的;也有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音调基调静美,静中有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
《十面埋伏》——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阳平楚》,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项羽垓下之围的场景,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笛子
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即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笛。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但也有石笛、玉笛,有红木做的笛子,古时还有骨笛。不过,制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为这种材料的笛子声音效果较好,制作成本较低。
入门与技法
吹奏入门
很简单,只要能吹响“笔套”这个简单的小玩意儿,您就已有足够的天份来学笛子了! 再配合以下说明及方法要领,吹笛是用口将气息吹进笛子的吹孔而发出的声音。吹响它的要领如下:
1.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置于下嘴唇下沿,对准吹孔吹气。
2.当气息冲出时,只让出小空隙使气息通过,并使成为一束气柱往吹孔下方斜着吹去。其原理就如同吹响 笔套一样。
3.为使气息冲出时不将两唇冲开,而致气息散掉,两颊肌肉必须用劲,保持气息的出口很小。
4.吹出来的声音要求纯净,避免夹杂气声。
5.要对着镜子常练,体会如何对准气孔,使发音位置正确,不偏不倚,使气息全部化为笛音。
推荐观看赵松庭老师的竹笛十讲、俞逊发笛子教程、曾明老师的笛子入门、张维良老师的笛子教程等视频教程。
技法
笛子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可演奏出连音断音、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 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其独到之处都可从中领略。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北派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南派则常用颤音、打音、叠音、振音等技巧。此外,经过几十年来大量演奏家的不断实践,创造出了诸如循环换气、循环吐音、揉音法、包吹法、吼音、打孔音、飞指、大七度揉音、口哨音等一系列特殊的技法。
南派笛子的风格典雅清丽,他们所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曲笛。曲笛的管身较长较粗,音色浑厚柔和,清亮圆润、悠扬委婉,主要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
北派笛子的风格刚劲粗犷,他们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梆笛。梆笛的管身较短较细,音色高亢明亮,它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