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浪》
教材分析
《踏浪》由庄奴先生作词,著名作曲家古月先生作曲,是1980年在台湾推出的一首轻快活泼的校园歌曲。音乐结构短小精悍,旋律简洁朴实,婉转动人,清新爽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感。充分表现出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和蓬勃朝气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
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欢快,释放心灵,并引导他们培养和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热情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给你们一组词语,云朵、风儿、大海、浪花,大家能想象出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呢?——非常好,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老师再问问大家,如果你们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下,心情会怎样呢?——很好!那么,下面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一首轻快活泼的歌曲《踏浪》。)
2、学唱歌曲
(1)板书歌词,并介绍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这首歌的作词者是庄奴先生当时为台湾一部电影《踏浪》创作主题曲,背景在大海边。在台湾,好多地方是依山傍海。有山有水的,透着美。抬头望蓝天白云,衬托着大海更辽阔。于是,从云写起:
“小小的一片云呀慢慢地走过来,
请你们歇歇脚呀暂时停下来,
山上的山花儿开呀我才到山上来,
原来嘛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儿开”。
海边,通常是有风的,有风必有浪,浪涌成花,浪花层层,于是,触景生情:
“小小的一阵风呀慢慢的走过来,
请你们歇歇脚呀暂时停下来,
海上的浪花儿开呀我才到海边来,
原来嘛你也爱浪花才到海边来”。
就这样,《踏浪》影片上映时,这首歌也就流行开来。
(2)学习第一段
(同学们有什么样感受呢?)
(3)学习第二段
(这一段又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和前一段相同吗?)
(4)整体学习,学生齐唱。感受歌曲韵律及感情
(这首歌的给人青春活泼的美感,那么,同学们,大自然这么美丽,世界这么美好,同学们是不是应该快乐地生活呢?是不是应该积极地生活呢?——是的,我们应该用心认真地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3、学生齐唱
4、小组比唱
5、课堂小结
这堂课大家快乐吗?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每天都要这样快乐,好不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课件5张PPT。踏浪校园歌曲《踏浪》是一首在1980年,由首席女歌手朱逢博引入内地的一首广为流传的校园歌曲。原唱沈雁,1979年台湾电影《我踏浪而来》 主题曲。徐怀钰、卓依婷、小蓓蕾组合、刘德华、黑鸭子、卓依婷等等都曾演唱过这首歌曲。
作词:庄奴
作曲:古月
歌曲介绍1.歌曲的情绪如何?
2.歌曲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3.歌曲是几几拍子的 ?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思考活泼、欢快地热爱大自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四四拍子 强 、弱 、次强、弱 1、朗诵组。
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舞蹈组。
做形体训练。
3、演唱组。
设计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选择你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The end!课件7张PPT。踏浪教学大纲一、介绍歌曲
二、教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踏浪》是一首在80年代广为流传的校园歌曲。
多位著名歌手都曾演唱过该首歌曲。
作词:庄奴
作曲:古月作者介绍:庄奴庄奴原名王景羲,1922年出生于北京。与乔羽、黄沾并称词坛“三杰”。 1949年到台湾后,庄奴当过记者、编辑,演过话剧,但以音乐创作彰显盛名,尤以流行歌曲最为人津津乐道。庄奴写词五十载,作品超过3000首,至今笔耕不辍,被称为“与时间赛跑的老人”。歌曲歌词 啦……呀啦……
啦……呀啦……
小小的一片云呀慢慢地走过来
请你们歇歇脚呀暂时停下来
山上的山花儿开呀我才到山上来
原来嘛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儿开
小小的一阵风呀慢慢的吹过来
请你们歇歇脚呀暂时停下来
海上的浪花儿开呀我才到海上来
原来嘛你也爱浪花才到海边来
啦……呀啦……
啦……呀啦……简谱谢谢观看!庄奴
庄奴,原名王景羲,与大陆的乔羽、香港的黄沾并称“词坛三杰”。 1922年出生于北京,1949年到台湾后,当过记者、编辑,演过话剧,但以音乐创作彰显盛名,尤以流行歌曲最为人津津乐道。庄奴写词五十载,作品超过3000首,至今笔耕不辍被称为“与时间赛跑的老人”。
代表作品
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见炊烟》等歌的歌词就是出自庄奴之手;费翔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也由庄奴作词。此外,庄奴还有词作品《山城》、《三峡》、《大足石刻》、《钓鱼城》、《长江美》、《天涯何处无青山》、《飞跃的山城》、《芒花》等等。
课件14张PPT。校园歌曲何为校园歌曲校园歌曲,顾名思义,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校园歌曲朝气蓬勃,极富有校园味道,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 发展时期出现时期最早的校园歌曲是在日本出现的。1868年,品川弥二郎创作了一首《阿宫先生》,校园歌曲的雏形便出现了。这首歌曲采用孩子跳橡皮筋一类的歌谣体,用“去四七调式”反复叙唱一些简单的歌词,明快、短小、抒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立即受到了很多青年的喜爱。此后,人们称这类歌曲为“学堂歌曲”。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校园歌曲热在日本走向低潮。中期发展70代中期,校园歌曲在台湾兴起,迅猛发展并走向辉煌。侯德健的《龙的传人》,叶佳修的《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都是那一时期产生的。从1974年到1980年的顶峰期,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歌曲,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罗大佑的《童年》。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台湾校园歌曲高潮渐渐低落。 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校园歌曲发展史上的一些经典作品。 1975年,以余光中、徐志摩等诗人的诗为歌,杨弦与胡德夫举行"中国现代民歌之夜"演唱会,成为中国台湾校园民歌运动开始的标志性事件。音乐的变革首先从校园开始,热爱音乐并且极富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呼唤唱自己的歌。“民歌时代”初期,都是把名家的诗谱曲,《兰花草》就改编自胡适先生的诗《希望》,余光中的诗《乡愁》谱曲后广为传唱。 1、歌曲: 《兰花草》2、歌曲:《乡间小路》
台湾校园民歌最令人惊异的是,当时流传甚广的相当一部分歌都显现出无忧无虑的特征,像《蜗牛与黄鹏鸟》,既无内涵也没有感情上的深度,像个儿童。但一派天真率性,很美。 3、歌曲:《鹿港小镇》
罗大佑 到1981年,台湾的校园民歌面临困境,它从诞生开始,走的就是单一的音乐路线,这是无法担当推动台湾音乐发展的重任的,歌迷更需要的是一种可以贴切反映当代人生活的音乐作品。罗大佑、李宗盛、侯德健等这时都投身到民谣的创作中,他们的音乐表现力相当深厚。 4、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高产而流行的词曲作家首推叶佳修,《 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踏着夕阳归去》都是他的作品。内地的歌迷是通过王洁实谢莉斯他们所谓的通俗唱法接触到这些歌曲的。
5、《童年》张艾嘉
后来享有台湾音乐教父盛名的罗大佑,从医学院毕业后从事音乐制作,他进入代表新生代唱片理念的滚石公司。滚石以一系列极具现代流行意识的专辑作品,预示着一个即将来临的新音乐时代。民歌时代极具影响力的歌手张艾嘉,由当时初出茅庐的罗大佑担任制作人,推出了《童年》专辑。蔡琴和费玉清都是民歌时代后期的歌手。 校园民谣以“技巧趋于现代、精神走向中国”为创作原则,因而也被称为“现代的民歌”。它从中国的民间歌曲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将西方乡村歌曲的音乐元素融会其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通俗歌谣体”体栽。 音乐结构短小精悍,旋律简洁朴实、清新爽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感。它不论写景物,写风月还是写爱情,在文字意境方面都给人以美感,散发出淳朴的乡土气息,是青年学生求新、求变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动表现。 如今,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和电脑制作技术的普及使“校园”里的爱乐人告别了一把木吉他弹唱的“民谣”时代,“校园音乐”越来越趋向乐队化和电子化,金属、英伦、说唱还有电脑编曲都成为“校园音乐”里新的时尚。毫不夸张地说,主流乐坛中的每一个潮流的兴起都会在校园里得到回应与跟进,“校园音乐”似乎更开放了。 谢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