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景泰县2024-2025年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景泰县2024-2025年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3 22: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肃省景泰县2024-2025年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3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犹豫(yù)   两栖(qī)   龟裂(jūn)  草长莺飞(yīng)
B.农谚(yàn) 骨骼(luò) 粗糙(zāo) 销声匿迹(nì)
C.海棠(tánɡ) 翩然(piān) 山麓(mí) 海枯石烂(làn)
D.沼泽(zhǎo) 雾霾(mái) 追溯(sù) 天衣无缝(fénɡ)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4分)
A.狩猎  邀请 鸡犬相闻 草长鹰飞
B.静穆   晦暗 人情世故 戛然而止
C.滑翔  羁拌 水尤清冽 窈窕淑女
D.雾霭 怅惘 海枯石烂 哀草连天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4分)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出了三峡,江面宽阔,眼前豁然开朗。
B.这次的演出,集合杰出的艺人同台亮相,其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醉在老师美妙的故事中。
D.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4分)
A.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B.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国家经济的健康。
C.本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以“文明相容、民心相通”为主题的金砖国家文化节已经在厦门正式启动。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刻苦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6.在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
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
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
⑤最早起源于元代
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⑤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①③④②
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夏满芒夏暑相连”点出了夏天的六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B.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D.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一味去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手机、服装……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4 分)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二、积累与运用(共16分)
9.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8分)
(1)青青子衿, 。
(2)海内存知己, 。
(3)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 。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 ,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 。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 , 。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
(8)《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 。
《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
, 。
10.综合性学习。(8分)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8分)
材料一: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材料二:关于“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调查(共1000人)
认识与行为 低碳理念 生活方式 生活习惯
城镇
初中学生 85% 65% 50%
做工人员 75% 70% 65%
退休老人 50% 85% 90%
(1)从材料一中提取:什么叫“低碳生活”?(2分)

(2)从材料二中提取:通过自己的观察,任选一个角度,得出一点感受或结论。作答格式是“因为……,所以……”。(2分)

(3)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宣言书》的开头,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语段,将所缺的句子补充完整。(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2分)
《宣言书》: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也是一种自觉行动。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 。
(4)走进低碳生活  (2分)
  低碳生活从我开始,今天你低碳了吗?讨论: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至少列举两种低碳生活方式)

三、阅读理解(共42分)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下列问题。(12分)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
⑤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1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12、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2分)

13、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14、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方法:
作用 :

(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说明方法:
作用:

15、阅读第⑤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10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2)乃记之而去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乃记之而去”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其反激之力(《河中石兽》)
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D.又数刀毙之(《狼》)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9、甲、乙文段画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三)阅读古诗,完成20—23题。(11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0、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而不得的苦恼心情。(2分)
21、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3分)

22、本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3分)

2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3分)

课外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2~25题。
一张车票
她迈着沉重的步子,把头垂得低低的,蹒跚地向汽车站走去。
她没有带一点儿子平日喜欢吃的东西,只是带着一个母亲忏悔、痛苦而又愧赧的心去看望在少年劳教所劳动教养的儿子。
她径直走入站口,默默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目光蓦然触到入口处墙上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颤抖起来。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____________。
耳边响起杂乱的脚步声、喧闹声,眼角晃动着急匆匆的人影,这是刚刚下车的人出站了。
“妈妈,刚才阿姨给我量身高时,我把腿弯着,没有过线。”一个稚嫩的童声。一个多么熟悉而又可怕的声音!她惶恐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年轻的母亲,正抱起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吻起来:“真乖,好儿子,妈妈把省下来的钱给你买好东西吃!”
“妈妈好!妈妈好!”小男孩抱着妈妈的头,甜甜地说。
“妈妈不好!”她的声音在颤抖,嘴唇在嗫嚅,双脚不由自主地跨出了长长的队伍,一下站到这对陌生的母子身边。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年轻的母亲有点愕然,用睥睨的目光望着她问道:“你是说谁呀?”
“我是在说我自己,也是在说你!”她内疚而又真诚地说。
“我有什么值得你说的,真是奇怪!”年轻的母亲气恼地回答。
“妈妈,我们走!”小男孩摇着妈妈的头撒着娇催促。
“不能走!”她显得十分激动,声音都嘶哑了。
“你凭什么不让我走?”年轻的母亲向她投以愠怒的目光质问道。
“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她眼里闪动着泪花,语气是那样凝重。
“什么?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年轻的母亲惊诧不已地问道。
“是的!”她坚定地说,并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羞容满面地递给她说:“请你看看我这篇拙文,不,尝尝这颗苦果吧!”
年轻的母亲放下手中的小男孩,好奇地接过报纸,猛然,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从一张车票说起——一个母亲的忏悔》。
“啊……你的孩子就是这样……”年轻的母亲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
“妈妈,我们快走呀!”小男孩摇着妈妈的腿嚷道。
“不,不能走,我们补票去!”年轻的母亲说道。
24、填在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一张巨大的罗网 B.一根粗大的绳索
C.一条闪光的皮鞭 D.一个醒目的感叹号
25、为什么“她”感到陌生的小男孩的声音“熟悉而又可怕”?(2分)

26、第一自然段的人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7、当年轻的母亲看了报纸以后,“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试揣摩一下年轻的母亲当时的心理并把它写出来。(2分)

四、作文(60分)
2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花秋月,莺歌燕舞,是大自然的风景;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中的风景;书声琅琅、歌声嘹亮,是校园生活中的风景……生活中总有一些美丽的风景让我们留恋,让我们难忘。
请以《忘不了那道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班级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友情提醒: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选择题用2B铅笔将所选答案括号范围涂黑;非选择题用0.5黑色水笔答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32分)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二、积累与运用(共16分)
9.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8分)
(1) 。
(2) 。
(3) , 。
(4) ,  。
(5) , 。
(6) ,
(7) ,
(8) ,
(9) ,
10.综合性学习。(8分)
(1) ;(2分)
(2)
。(2分)
(3) , ,(2分)
(4)
(2分)
三、阅读理解(共42分)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1、(2分)

12、(2分

13、(2分) 。
14、(1)(2分)说明方法:
作用 :

(2)(2分)说明方法:
作用:

15、(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10分)
16、(2分)(1) (2)
17、( )
18、(4分)(1)

(2)

19、

(三)阅读古诗,完成20—23题。(11分)
20、
21、 。
22、 。
23、 。(四)、课外阅读(9分)
24、( )
25、


四、作文(60分)
2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花秋月,莺歌燕舞,是大自然的风景;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中的风景;书声琅琅、歌声嘹亮,是校园生活中的风景……生活中总有一些美丽的风景让我们留恋,让我们难忘。
请以《忘不了那道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班级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期中综合检测题答案
A 2 D 3 A 4 C 5 A 6 B
7 ( 傅雷 )《 傅雷家书 》
8 (1)C
(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和“雁”不能写错)
(3)A.时间:下周三上午第二节课 B.落款:学校学生会
9 (1)辗转反侧。(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 突出后生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3分)
11. 动静相衬,更衬托出后生的飒爽英姿,人和鼓的沉稳正是为下文的火爆场面蓄势. (3分)
12.不可以.'似乎'表猜测语气.去掉后,就成了肯定没响过的意思,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不能去掉. (3分)
13.单独成段是要引人注意,强调人和鼓由静而动的转变。(3分) 14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各种复杂地形会影响大气运动;对不同天气类型的预报,准确率有很大差异。
15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列举青藏高原复杂的地形,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
16. (1)“风险”具体指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意味着预测失败。
(2)用“捣蛋鬼”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17.具体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人们可以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使说明内容通俗易僅,更具吸引力。
18. 苏轼诗句描写的是暴雨天气,因为暴雨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所以预测困难。赵师秀诗句描写的是梅雨天气,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所以预测容易。
19(1)像蛇爬行那样。(2)喜欢。(3)它的,指溪水的。(4)就。
20.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21.(1)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2)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2.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正面写鱼,侧面烘托水清,明写鱼,暗写水。
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各个角度去点染。先写鱼“空游”突出水之清,
继而写鱼影,借光来写水清,“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鱼、石、影全都清清楚楚,足见水的清澈。
23柳宗元在游记中,并非纯客观地描绘自然景物,而是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被贬后的心
24.(共6分)
【答案】(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答案】(2)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答案】(3)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
------------------------密-------------------------------------------------------封-----------------------------------------线-------------------------------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
------------------------密-------------------------------------------------------封-----------------------------------------线-------------------------------
PAGE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