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练习(含知识点和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练习(含知识点和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2 10:4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练习
一、选择题
1.1898年,清德宗光绪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关于变法的时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辛亥年 B.19世纪末 C.清朝初期 D.咸丰十年
2.曾国藩以为:“(办洋务)可以剿发逆(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御外来侵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发展民族工业 B.抵抗外来侵略 C.镇压农民起义 D.维护清朝统治
3.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清朝统治 C.实现民族独立 D.抵御外来侵略
4.主持《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的是( )
A.严复 B.李鸿章 C.梁启超 D.徐锡麟
5.下列运动中提出了“自强、求富”口号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下图是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冯子材,同学们针对该图开展了以诗配图、弘扬爱国主义的活动,其中符合此人的是(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C.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D.镇南关外雨潇潇,法军狂奔去未遥
7.李鸿章在《奏海军惩劝章程片》中写道:“……大东沟之战……其因‘致远’船沉同没,业已被人救起,自以船亡不能独存,不肯出水。”由此推测,该舰指挥者是( )
A.左宝贵 B.刘步蟾 C.丁汝昌 D.邓世昌
8.甲午之败把我国现代化运动的第一阶段“科技现代化”的总成绩,给冤枉地报废了。材料中的“科技现代化”指的是( )
A.师夷长技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9.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的战役是( )
A.丰岛海战 B.黄海海战 C.旅顺大屠杀 D.威海卫战役
10.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企业。这些企业的开办( )
A.成功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养了近代军事人才 D.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11.历史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提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与这一“国耻”相关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2.在军用工业建设过程中,原材料短缺,运输、通信不畅,都严重制约军用工业的发展。针对这种状况,洋务派官僚陆续提出了强与富并重、寓强于富的方针。由此创办了( )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福新面粉公司 D.福州船政局
13.“洋务”是近代中国大变局下的特定产物。嘉庆以前无所谓洋务,后“夷务”与“洋务”并用,至清末“洋务论又变而为时务论”。这反映了晚清( )
A.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制度变革成为共识 C.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D.对外认识不断深化
14.如果用力学结构图来展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F1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F2是其发展的阻力。F2的阻力主要来自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等的剥削和压迫,F1的动力可能来自( )
A.《资政新篇》提出,要学习西方的经济、文化
B.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
C.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传统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15.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
①改定律例,裁撤冗员 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④裁汰旧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5年,和议成后,有人题城门上一联云:“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摘编自文廷式《闻尘偶记(一)》,《文廷式集》卷八
材料二:对慈禧而言,这一切并不矛盾,危机时用铁甲舰来维护统治,承平时用颐和园来享受统治,一切都是天经地义。所以她既主张大办海军,多购舰船,又对阻止她修园的大臣“喝滚出”,予以痛斥。清末政治舞台上,利益决定立场就是这样富于戏剧性。
—金一南《为什么是中国》
(1)材料一中的“三军败绩”是指哪一战争的结果?
(2)材料一中的“割地”是指哪些地区?
(3)读了材料二后,你对清政府的战败有何看法?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让清政府中的有识人士意识到若要重振国威,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从1861年开始,一些地方大员,比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展。
——摘编自李小庆《“洋务运动”伪命题——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
材料二 洋务运动并未能完成促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代任务,前后历时三十余年却以失败而告终。它的出现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曾经带给人们以某些新的希望,但希望破灭之后留下的则是更大的失望。
——摘编自余明侠《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 下表内容摘编自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材上册。
领域 主要措施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文教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开展的背景。材料二中提到“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失败而告终”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该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写出其中最能体现该历史事件性质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历史事件在思想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在这一事件中有一位湖南浏阳籍人士牺牲,表现了湖湘人的铮铮风骨,请写出他的名字。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两次探索有何相似之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A A D D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D C D
1.B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经过、纪年方法
2.D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
3.B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
4.A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经过
5.A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内容
6.D
【知识点】中法战争的经过
7.D
【知识点】黄海海战
8.B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内容
9.D
【知识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0.B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评价
11.B
【知识点】《辛丑条约》的签订
12.B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内容
13.D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14.C
【知识点】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张謇“实业救国”活动
15.D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经过
16.(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3)看法:政治制度的腐朽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知识点】《马关条约》的签订
17.(1)背景:内忧外患/农民起义的打击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根本原因: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变更封建制度。
(2)历史事件: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百日维新。措施: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思想启蒙作用。名字:谭嗣同。
(3)相似之处:都积极向西方学习/都失败(都没改变社会性质)。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经过、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