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练习(含知识点和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练习(含知识点和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2 10:4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练习
一、选择题
1.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分裂。以 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直隶地区,以 为首的奉系军阀盘踞东北地区。( )
A.冯国璋,曹锟 B.段祺瑞,张作霖 C.冯国璋,张作霖 D.唐继尧,陆荣廷
2.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是( )
A.皖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直系军阀 D.滇系军阀
3.武昌起义取得成功后,选举出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是 ( )
A.黄兴 B.孙中山
C.袁世凯 D.黎元洪
4.下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5.1912年元旦《申报》的《新祝词》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般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材料中的“今日之新”主要是指( )
A.辛亥革命胜利 B.清帝下诏退位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政府迁都
6.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成立的地点是( )
A.檀香山 B.广州 C.武昌 D.东京
7.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强学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8.辛亥革命后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定国是诏》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国内以1903-1908年开设的厂矿最多,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而在大战期间,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41.3家,1916-1919年则达到了每年124.6家,这说明一战期间( )
A.“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C.民族工业发展严重受挫 D.民族工业结构完善
10.《苏报》案发生后,“海内外人士莫不讥诮清廷之无能,而革命党之名,遂大显于天下”。这说明《苏报》案( )
A.打击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士气
B.使清政府的统治得到巩固
C.扩大了革命思想的影响
D.导致革命派与清廷达成妥协
11.下表是1914-1918年中国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变化情况表。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注册工业公司数量(个) 资本总额(元)
1914年8月前 146 41148205
1914年8月至1920年 272 117424500
A.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B.北洋政府的统治阻碍经济发展
C.抗日救亡运动出现高潮 D.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12.1905年,孙中山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政党),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这个“大团体(政党)”是指( )
A.华兴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光复会
13.“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先生”应该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孙中山 D.陈独秀
14.下表为中国近代部分时期的经济主张,由此反映了( )
时间 经济主张
洋务运动时期 张之洞主张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富国御辱”
甲午中日战争后 张謇认为实业是“富强之大本”
辛亥革命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提出振兴实业的“要道五条”
五四运动前后 全社会大力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
A.实业救国思想的发展 B.抵制洋货运动的兴起
C.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D.列强经济侵略的加深
15.1899年,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初期,厂子有长足发展;一战期间,又进一步发展;一战后,纱厂屡遭挫折,最后被吞并。对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出现民族工业
B.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C.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
D.张謇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等教育机构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先后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还筹建了新式海军。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材料一中“比较开明的官员”被称为什么派别?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们的主要目的。
(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认为变法成功的关键。
(3)材料三中孙中山的“革命”是哪一次革命?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革命”的核心目标。
17.图片资料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图片折射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请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图二 康有为 图三 武昌起义纪念章 图四 《新青年》杂志
(1)图一至图四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哪几件大事?
(2)图四中杂志的创办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的两大“口号”是什么?五四运动后,该杂志主要宣传的思想是什么?
(3)请概括总结中国近代化历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D C D D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C A C
1.C
【知识点】军阀割据
2.C
【知识点】军阀割据
3.B
【知识点】武昌起义
4.D
【知识点】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5.C
【知识点】中华民国的建立
6.D
【知识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7.D
【知识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8.D
【知识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B
【知识点】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0.C
【知识点】“《苏报》案”
11.A
【知识点】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2.C
【知识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3.C
【知识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4.A
【知识点】张謇及实业活动、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5.C
【知识点】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6.(1)派别:洋务派。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事件: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百日维新)。
关键:改革官制(或改变政治制度)。
(3)革命:辛亥革命。
核心目标:推翻专制统治,为中国谋幸福(或实现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统一,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戊戌变法的经过、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7.(1)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口号: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
(3)历程: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内容、戊戌变法的经过、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