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练习
一、选择题
1.蜊江中学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主题学习活动,计划参观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你认为应该去( )
A.井冈山 B.瑞金 C.南京 D.延安
2.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全名是( )
A.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B.中国国民党军官陆军学校
C.国民党黄埔军官学校 D.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3.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其成为( )
A.旧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社会主义
4.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下列与这个政府有关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
①成立于1931年冬,定都江西瑞金
②当时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③成立于国共对峙时期
④该政府领导了北伐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民国十五年九月,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从湖南入江西,攻克遂川、永新向吉安进军,到十月初,就迅速攻占了吉安各县,取得了北伐战争在吉安的胜利。民国十五年是公元( )
A.1925年 B.1926年 C.1927年 D.1928年
7.那一年夜幕下第一声枪响,让人们记住了我生长的地方。惊醒滕王,惊动了赣江,先辈们冲过了大街小巷,这是英雄集合的地方,点燃了新中国万丈光芒,“喊出八月一,就喊出我故乡” 。我的故乡在( )
A.武汉 B.长沙 C.井冈山 D.南昌
8.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苏联代表鲍罗廷应邀参加了会议。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共产党员20多人,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这次会议( )
A.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B.决定共产党整体加入国民党
C.决定了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 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9.据学者研究,某一时期,红军运用当地的驿站系统形成了两条传递指令和情报的交通网络:遵义—凤冈—湄潭—赤水、遵义—土城—古蔺—叙永。这最可能是在下列哪一时期( )
A.1924—1927年 B.1927—1931年 C.1934—1936年 D.1937—1945年
10.“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仅是军队的纪律,也成为 “党政干部的行为准则,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其影响( )
A.仅局限于军队内部 B.扩展到党政干部领域
C.对党风廉政建设没有作用 D.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消失
11.“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 )
A.中共一大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2.从历史地图中辨识、获取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示意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C.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3.“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宋庆龄对此悲愤万分,公开宣布与国民党反动派决裂。”宋庆龄的这一行动体现了她( )
A.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正义感 B.放弃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C.转向支持北洋军阀 D.对政治斗争的厌倦
14.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1924年”如果换算成民国纪年是( )
A.民国一十三年 B.民国一十四年 C.民国一十五年 D.民国一十六年
15.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11月7日下午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国共两党历史上曾两次合作,其斗争的对象分别是( )
A.清政府、美帝国主义 B.列强、军阀、美帝国主义
C.清政府、日本帝国主义 D.列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国民党残酷的屠杀政策,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同时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
材料二 1934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在瑞金召开六届五中全会。全会讨论了博古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报告,错误地断定中国已存在“直接革命形势”,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选举产生了中央书记处,博古仍为中央主要领导人。
此时,蒋介石已调集100万军队,他决定首先以50万兵力,分几路“围剿”中央根据地的红军。1934年4月,国民党军队逼近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中央苏区在军事上已陷入四面包围的状态。广昌保卫战持续18天,红军伤亡5000多人,占参战总兵力的1/5。1934年5月,中央书记处作出放弃中央苏区……的决定。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昌起义的目的。归纳中国共产党进行斗争的主要形式。
(2)据材料二,分析导致中央革命根据地出现重大危机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红军最终的行动。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面对危机时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的共同目的。
17.【革命道路的选择】
材料一:共产党应当发展扩大并激励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应当每次领导工人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央那时以为限制些工人运动,可以保存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央始终没有想着武装工农的必要,没有想着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
——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
材料二:到1928年初,党先后发动近百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为最著名的三大起义。……这些起义,基本上都很快失败了。它们的失败证明:在中国当时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行不通的。
——李忠杰《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的标志,并指出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行不通”后采取的举措。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C A B D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A A D
1.A
【知识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D
【知识点】黄埔军校的成立
3.B
【知识点】国民党一大
4.C
【知识点】中共三大
5.A
【知识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6.B
【知识点】纪年方法、第一次北伐战争
7.D
【知识点】南昌起义
8.D
【知识点】国民党一大
9.C
【知识点】红军顺利会师陕甘(长征的意义)、遵义会议
10.B
【知识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由来
11.C
【知识点】遵义会议
12.D
【知识点】国民党一大、南昌起义
13.A
【知识点】宋庆龄斥责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
14.A
【知识点】国民党一大、纪年方法
15.D
【知识点】国民党一大、第二次国共合作
16.(1)目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
主要形式:举行武装斗争;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土地改革;等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主要原因:中共临时中央的错误决定;蒋介石调集重兵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行动: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共同目的:保存革命力量,在斗争中寻找革命的正确道路。
【知识点】南昌起义、八七会议、长征的原因
17.(1)标志: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举措:向农村(井冈山)进军,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知识点】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