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钱塘潮的成因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由于杭州湾的地形特殊。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
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像门坎一样的“沙坎”。当海水推着江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的时候,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南宋观潮盛事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Ω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Ω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Ω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周密观潮作者简介 周密(1232一1298),南宋文学家,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隐居杭州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寄托了作者的故国之思。武林就是南宋的都城临安,即现在的杭州。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潮内容赏析 这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图画,你最喜欢哪一幅?总领全文,点示题旨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对潮水作正面描绘引用诗句呼应首句,铺垫下文。雄伟壮观1、形状
2、颜色
3、声音
4、声势“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声如雷霆”“吞天沃日”比喻夸张远近海潮图1、这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描写的顺序怎样?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演习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作战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
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
迹,仅有“敌船”为火所
焚,随波而逝。 扣人心弦 动静相衬1、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从文中找句子说明)演习图2、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彼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壮士形象披发文身
手持大旗
争先鼓勇高超本领溯迎而上
腾身百变,而旗尾不沾湿弄潮健儿的英姿弄潮图 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盛况?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观潮盛况珠翠罗绮溢目(人多)(借代)
车马塞途(车马多)
倍穹常时(价钱贵)
席地不容间(座位抢手)侧面烘托
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观潮图 本文细腻描写了钱塘江潮水的雄伟景象之后,又浓墨重彩描绘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
既写了风景,像一幅风景画,又写了民俗,像一幅风俗画。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这样的描写,使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 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水军演习”和“吴中键儿弄潮”?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潮小结之一观 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全文着眼点在 上,立足点在 上 “潮”“观”小结之二本文语言之所以生动而形象,主要在于:写作特点一、能准确地运用动词。如“披发文身”中的“披、 文”,“争先鼓勇”中的“争、鼓”等。
二、文中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中,“玉城雪岭”是比喻,“际天’则是夸张,“大声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则用夸张,使读者对钱塘江潮的气势如同亲见,感受很深。 这篇课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总之,本文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课文小结找出原文填空: 写参演战船之多的句子是: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知识巩固重要文言与语法1、一词多义
为:a.被(“敌船”为火所焚) b.当作(海涌银为郭)c.算是,是(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以:a.凭借(以此夸能)b.连词(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观:a.景象(天下之伟观也)b. 看(观潮)
仅: a.几乎(仅如银线) b.仅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势:a.气势(势极雄豪)b. 阵势(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腾:a.腾起(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b. 翻腾(腾身百变)2、古今异义
沃 古义:用水淋洗(吞天沃日,以冷水沃面) 今义:肥沃。
略 古义:副词,一点儿(人物略不相睹) 今义:省去等。
标枪 古义:动宾短语,举着枪 今义:一种投掷器械。3、词类活用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形容词用作动词,高过。
皆披发文身:名词用作动词,画着花纹。
天下之伟观也:动词用作名词,景象。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动作名,马。名作动,树立,举。4、特殊句式
(1)倒装句:“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即为“出没于万仞鲸波中”,定语后置。
(2)被动句:“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其中“为……所”表被动。此句译为“只有假想的敌方战船被火焚烧着”。相关链接浪 淘 沙(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潮(唐·白居易)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横 江 词(唐·李白)
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观 浙 江 涛(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有 感(近代·康有为)
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
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观 浙 江 涛(苏轼)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七绝 观 潮(现代·毛泽东)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 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赵孟睿撼鄙?甭浜问绷耍?纤托腥死稀?
王师道: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望海潮(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徐邦达钱塘观潮图(国 画) 蒋孝游奇观海宁潮(国画) 拓展训练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容展开,不限字数。 词的上阕写观潮,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写弄潮儿的表演,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所以在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要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全词写景的精华名句: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全词所弘扬的思想核心在: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