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习题
一、填空题
1.东南亚位于________洲和________洲、________洋和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东南亚国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刚刚独立不久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
3.东南亚居民的粮食中,主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是世界上这种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
4.中南半岛地形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5.东南亚国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四个。
6.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河泥沙冲积而成。
7.热带雨林气候区一般午后________时左右,天空浓云密布,雷电交加,降下急骤的________雨。
8.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这两个称呼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连线题
1.把下面的国家与其相应的首都、流经首都附近的河流分别用线连接起来:
缅甸 河内 湄南河
泰国 金边 红河
越南 万象 湄公河
老挝 曼谷 伊洛瓦底江
柬埔寨 仰光 萨尔温江
2.把下列物产的生产和出口状况与相应的国家用线连接起来:
①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A.印度尼西亚
②世界最大的油棕生产国 B.菲律宾
③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C.泰国
④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 D.马来西亚
三、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关于东南亚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中南半岛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B.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和马来群岛的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C.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马来半岛的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D.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的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2.下列东南亚国家中,属于内陆国的是 [ ]
A.泰国 B.柬埔寨 C.老挝 D.缅甸
3.关于东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亚洲和欧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B.由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
C.气候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D.居民主要是黄种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4.东南亚的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有 [ ]
A.天然橡胶、椰子、甘蔗、棉花 B.天然橡胶、可可、咖啡、油棕
C.天然橡胶、椰子、蕉麻、油棕 D.油棕、天然橡胶、黄麻、椰子
5.菲律宾的物产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 ]
A.椰子 B.蕉麻 C.天然橡胶 D.油棕
6.印度尼西亚有很多火山,很多农民在火山口附近居住、种地的主要原因 [ ]
A.火山口附近有充足的热量 B.火山口附近有清洁的空气
C.火山口附近有许多温泉 D.火山口附近有肥沃的火山灰
7.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自然原因是 [ ]
A.热量、水分充足 B.山地多、土壤肥沃
C.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 D.世界上对热带经济作物需要量大
答案:
一、填空题
1.亚 大洋 太平 印度 2.印度尼西亚 东帝汶 3.稻米 泰国 缅甸 越南 4.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 5.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文莱 马来西亚 6.湄公河三角洲 湄公 7.二 对流 8.华人是指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人,华侨是指中国人旅居国外,仍保留中国国籍的人。
二、连线题
1.缅甸—仰光—伊洛瓦底江 泰国—曼谷—湄南河 越南—河内—红河 老挝—万象—湄公河 柬埔寨—金边—湄公河 2.①—C ②—D ③—A ④—B
三、选择题
1.C 2.C 3.D 4.C 5.B 6.D 7.A
《东南亚》习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正确的)
1.东南亚下列国家中,属于我国邻国的是 [ ]
A.新加坡 B.缅甸 C.老挝 D.泰国
2.东南亚下列国家,属于世界重要稻米出口国的是 [ ]
A.缅甸 B.越南 C.马来西亚 D.印度尼西亚
3.下列关于新加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 B.位于马六甲海峡的西端出口处
C.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 D.有“花园城市国家”之称
4.下列关于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本地区全年气温高,降水丰富,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B.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山脉、大河多由北往南延伸
C.马来群岛沿海平原面积较大,土壤肥沃,是农业发达地区
D.马来群岛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多火山、地震
5.下列关于东南亚一些国家首都分布的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缅甸首都仰光位于萨尔温江三角洲 B.越南首都河内位于红河三角洲
C.老挝首都万象位于湄公河三角洲 D.泰国首都曼谷位于湄南河三角洲
6.东南亚下列城市中,既是所在国首都又是该国最大城市、最大海港的是 [ ]
A.金边 B.马尼拉 C.曼谷 D.河内
7.下列关于印度尼西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东南亚地区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B.是领土跨亚洲和大洋洲的国家
C.爪哇岛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D.世界上热带雨林气候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读图题
下图是“东南亚地区山河分布、海陆分布略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地理事物用相应的代号填在图中正确位置: [ ]
A.马来半岛 B.长山山脉 C.湄公河
(2)将图中代号所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及其相关内容填在下面横线上:
D________市,属________气候。
E________海峡,F________岛,按纬度划分,该岛位于________半球。
G是________国,该国经济发展是利用其优越的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20世纪70年代以来,又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了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工业。除此以外,该国的经济部门中,________业也很发达。
(3)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______,东南亚大河中,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________河,从上游到下游,这条河顺序流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最后注入________海。
(4)马来群岛位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界附近,所以多火山、地震,其中火山分布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择题
1.BC 2.AB 3.AD 4.BD 5.BD 6.BC 7.BC
二、读图题
(1)见右图
(2)马尼拉 热带季风 马六甲 爪哇 南 新加坡
地理位置 优良港湾 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
进技术,进口原料,并发挥本国技术力量 旅游
(3)湄公河三角洲 湄公 中国 缅甸 老挝 泰国
柬埔寨 越南 南
(4)亚欧 太平洋 印度洋 印度尼西亚
《东南亚》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东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B.东南亚是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交通要道
C. 东南亚各国都濒临海洋
D.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之间
2、地处东南亚“交通咽喉”的马六甲海峡沟通了( )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大西洋和印度洋
C.太平洋和印度洋 D.红海和地中海
3、东南亚物产丰富,下列物产与其最大生产国对应错误的是( )
A.天然橡胶—泰国 B. 棕榈油—马来西亚
C.蕉麻—印度尼西亚 D.椰子—菲律宾
4、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区的自然原因是( )
A.热量和水分充足 B.世界各地对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C.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 D. 山地多,土壤肥沃
5、下列关于东南亚的地形和城市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南亚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东南亚最长的河流是湄公河
C.东南亚城市全部分布在河流下游地区
D.东南亚河流都注入印度洋
6、下列关于中南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南半岛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与马来半岛共同组成东南亚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自西向东有湄公河、湄南河、伊洛瓦底江
C.中南半岛的河流均自北向南流注入太平洋
D.中南半岛地处低纬度地区
7、下列关于东南亚旅游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南亚拥有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
B.东南亚拥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
C.老挝、印度尼西亚的旅游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来源
D.东南亚拥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元宗教文化
8、下列名胜古迹,位于缅甸的是( )
A.吴哥窟 B.泰姬陵 C.仰光大金塔 D.婆罗浮屠
9、春节期间,张琳和父母一起赴东南亚旅游,有关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在马来西亚,汽车一直奔驰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
B.在新加坡能见到很多中国餐馆
C.泰国有大面积的橡胶种植园
D.印度尼西亚几乎每天午后都下雨
填图题
1.下图是“马六甲海峡航线”示意图,读后回答:
(1)马六甲海峡位于________半岛和________岛之间,沟通了_______洋和________洋。
(2)马六甲海峡往西航行,可到达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亚洲的________地区、________地区,往东航行可通往亚洲的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洲以及________洲、________洲。
(3)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交通中的重要性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对日本来说,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相当重要,其中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图是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三国交界地区的“金三角地区图”,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后,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金三角地区是目前世界上毒品的主要产地之一。
这里大部分地区为海拔3 000米以上的山地,森林茂
密。在丛林中的开阔地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这
里远离城镇,交通极其不便,当地居民多以落后的生
产方式从事农业活动,种植粮食仅够糊口度日。在贩
毒集团的威胁、控制下,许多农民种植罂粟,由贩毒
集团收购制作海洛因等毒品销往世界各地,其中大部
分销往了美国和西方国家。
(1)“金三角”地区所在地属________气候,该地居民主要
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2)罂粟在这里大量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土壤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罂粟在这里大量种植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小题为开放式题目,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
选择题:
1.C 2.B 3.A 4.B 5.D 6.C 7.A 8.B 9.C
填图题:
1.(1)马来 苏门答腊 太平 印度 (2)欧 非 西亚 南亚 东亚 大洋 北美 南美 (3)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海运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日本本国石油贫乏,所需的石油绝大部分来自中东波斯湾沿岸,由波斯湾沿岸运往日本的石油航线必经过马六甲海峡。
2.(1)热带季风 水稻 (2)终年气温高,降水量充沛,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每年6月至10月为雨季,降水量多,有利于罂粟早期生长,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有利于罂粟开花、结果实、晒干土壤肥沃 (3)当地居民种水稻收入低,生活贫困,种植罂粟收入比种水稻多;文化素质低,对种罂粟的危害不了解或认识不足;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三国政府对该地区管理不力,无法消灭贩毒集团;欧美国家社会风气不好、吸毒者多。(答案合理即可)
《东南亚》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
学习搜集资料,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及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最重要性。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2、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准备】
1、东南亚课件。
2、学生查阅东南亚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教师播放一段东南亚的旅游影片。看完后教师提问:谁知道这条旅游路线所到的国家?这几个国家在哪个地区?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南亚。
1、学生观看视频。
2、教师引导进入正题。
二、学导达标(25分钟)
学习任务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
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读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0,了解东南亚的地形。
(1)完成P25活动1。
(2)东南亚包括哪几部分?
(3)分析它的位置是位于哪两洲和哪两洋之间。
(4)引入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完成P23活动2。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自主学习提纲。
合作展示
合作展示
活动一:读图7.19,图7.20和图7.21。回答下列问题:
1、东南亚包括哪几部分?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2、东南亚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1)海陆位置:(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2)纬度位置:(23oN—10oS)
(3)东南南亚主要包括哪些国家?
(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是临海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是岛国。其中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oS—25o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活动二:读图7.19,图7.20图7.21分析: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表现在哪些方面?
结论:
(联系亚洲和大洋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
活动三:读图7.21:
1、分析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表现在什么方面?
结论: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为什么有人说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这条航线对我国有没有重要意义?”
结论:(日本是个矿产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日本进口物资的一半,进口原油的80%以上均从该海峡输入,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教师补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巨大,尤其是石油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进口量巨大,其中从中东和非洲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占进口石油总量的70%以上,全部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另外,我国与东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区的其他贸易运输也要经马六甲海峡航线,因此,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和贸易畅通意义非常重大。
学生观察东南亚图,可以看出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学生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学生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它叫马来群岛。
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
观察东南亚联系那两大洲,沟通那两大洋?
1、生读图析图。
2、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3、生小组得出结论。
4、师生共同评价。
巩固训练
1、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东南亚国家是( D )
A.越南、老挝、泰国 B.老挝、泰国、缅甸
C.泰国缅甸孟加拉国 D.越南、老挝、缅甸
2、地处东南亚“交通咽喉”的马六甲海峡沟通了( C )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大西洋和印度洋
C.太平洋和印度洋 D.红海和地中海
3、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D )
A.泰国 B.缅甸 C.越南 D.老挝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小组评价。
学习任务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
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东南亚的气候类型主要有哪两种?各分布在哪些地区?
2、东南亚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各有哪什么?主产国各是哪些国家?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自主学习提纲。
合作展示
合作展示
活动一:读图7.22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分布。回答问题。
1、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并说明原因。
(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生产需投入大量劳动力。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少,气候高温多雨,所以必然选择水稻作为粮食作物。)
2、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说出有哪些热带作物与其分布。
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泰国)
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马来西亚 )
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印度尼西亚 )
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菲律宾 )
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菲律宾)
3、总结出东南亚的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生产在世界上所占地位。
(世界上最大产地)
4、分析东南亚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生长的原因是什么?
(湿热的气候)
活动二:查阅P10图6.13亚洲的气候类型回答。
1、东南亚的气候类型主要有哪两种?各自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各分布在哪些地区?
(曼谷——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新加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这种气候主要分布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
3、课件演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的天气过程。
(可以这样描述:早晨6点太阳升起,水汽蒸发,逐渐成云,云越积越多,至下午2、3点开始下雨,傍晚雨过天晴,晚上6点太阳落山。)
1、生读课文内容。
2、生读图析图。
3、生小组交流分析。
4、师生共同评价得结论。
1、生读图析图。
2、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3、生小组得出结论。
4、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巩固训练
1、下列关于东南亚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中南半岛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B.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和马来群岛的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C.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马来半岛的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D.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的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2、东南亚的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有 ( C )
A.天然橡胶、椰子、甘蔗、棉花
B.天然橡胶、可可、咖啡、油棕
C.天然橡胶、椰子、蕉麻、油棕
D.油棕、天然橡胶、黄麻、椰子
3.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自然原因是( A )
A.热量、水分充足
B.山地多、土壤肥沃
C.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
D.世界上对热带经济作物需要量大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小组评价。
三、归纳总结(3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自己的收获。
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提纲:
(1)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有什么体会?
(3)我对这节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
(4)这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5)这节课的学习对我以后的学习有什么启迪?
1、学生对照提纲认真反思。
2、学生向其他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
2、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2、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教材中有关图表、地图中的地理信息,并加以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2、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等
【教学准备】东南亚地图;东南亚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2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著名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
1、学生认真听讲。
2、读课本图。
二、学导达标(25分钟)
学习任务一: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8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
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28页7.28图,分析河流分布情况。
中南半岛主要河流:
伊洛瓦底江:自 向 流,注入 洋;
萨尔温江: 自 向 流,注入 洋;
湄南河:自 向 流,注入 洋;
湄公河:自 向 流,注入 洋;
红河:自 向 流,注入 洋;
湄公河上游在 (国名)境内,流经国家有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自主学习提纲。
合作展示
合作展示
活动一:
读图7.28“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1、找出教材P29活动内容1中的河流流向的共同的特点及河流上游发源地;
(自北向南;中国)
2、中南半岛河流水文特征是什么?(教师讲解)
(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水能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3、分析东南亚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活动二:
1、读图7.28“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分别位于哪条河流的沿岸,分别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将查到的结果填入下表。
城市名称
附近大河名称
所在国家名称
河内
红河
越南
金边
湄公河
柬埔寨
万象
湄公河
老挝
曼谷
湄南河
泰国
仰光
伊洛瓦底江
缅甸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3、组织讨论教材P29活动内容2:
结论:
(1)我们居住的城市就在河流的沿岸。
(2)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都分布在河流沿岸。
(3)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城市沿河分布的有利条件:
A、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B、水运便利,为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提供方便;
C、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农业发达,为城市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4)城市沿河分布的不利条件:
A:会使河流受到污染;
B:会使城市更加容易发生洪灾等。
1、生读图析图。
2、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3、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4、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1、生读图析图。
2、生填表归纳。
3、生谈自己的看法。
4、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是( )
A.江河 B.湄公河 C.萨尔温江 D.伊洛瓦底江
2、发源于我国,流经中南半岛的河流名称组合正确的是( )
A.红水河—红河 B.金沙江—萨尔温江
C.澜沧江—湄公河 D.怒江—伊洛瓦底江
1、生独立完成。
2、生小组评价。
学习任务二:华人和华侨集中的地区(7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
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自然资源优势有哪些?
2、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人文资源优势有哪些?
1、学生根据教材内容
2、自主完成自主学习提纲。
合作展示
活动一:读图7.31“东南亚的旅游景点”,了解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特别是近些年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收入已成为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我国,“新马泰”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
1、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自然资源优势有哪些?
2、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人文资源优势有哪些?
活动二:阅读31页阅读材料 “外籍华人与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
总结: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应当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
1、生读课本内容和读图
2、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3、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3、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三、归纳总结(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自己的收获。
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提纲:
(1)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有什么体会?
(3)我对这节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
(4)这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5)这节课的学习对我以后的学习有什么启迪?
学生对照提纲认真反思。
学生向其他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东南亚》教案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的东南亚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形图归纳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中南半岛)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5)举例说出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6)运用资料描述东南亚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知识体系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行为程度
“十字路口” 的位置
读图7.19、7.20、 7.21
叙述式课文
活动题
指出
说出
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并体会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亚洲气候分布图,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资料
教材插图:图7.22、7.23、图7.24
说出
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说出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教材插图7.28、7.29、7.30
叙述式课文
活动题
归纳
说出
归纳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势及地形特点。
说出东南亚地势及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说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热带旅游胜地
旅游景点图片
阅读材料
活动题
说出
描述
举例说出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运用资料描述东南亚富有地理特色的华人文化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完日本之后开始学习的第一个地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学习地区地理的一般方法,为以后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区的学习打下基础。本区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 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基础。
世界气候分布读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特点能力;国家地区的位置描述;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能力的铺垫。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并且重在感知。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学生在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归纳、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这两个内容的了解和掌握上会有一定难度,主要运用恰当的资料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突破。 ?
重点和难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3.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中南半岛地形特点。
5.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6.东南亚的热带旅游胜地。
突破:主要运用恰当的资料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突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东南亚重要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并体会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3.了解东南亚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4.归纳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势及地形特点
5.说出东南亚地势及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并说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6.举例说出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用地图分析地区地理环境特点,培养学生识图、析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思维目标:
1.通过让学生合作讨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以及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原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与创新性。
2.通过读图,锻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教法与学法:
1.多媒体展示法: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给学生动静结合的直观体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读图分析法:锻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准备:
东南亚地形图,东南亚政区图,东南亚农作物分布图,亚洲气候类型图、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
日本的工业特点及原因和文化特点;
读图说出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原因。
导入:日本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石油绝大部分来自西亚,展示世界政区图,假如你是一位商人,将西亚地区的石油运到日本你选择怎样的航行路线?为什么?学生回答引出东南亚,由此看来这个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自主探究一】展示图7.20说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学生读图7.19,说出东南亚的海陆位置,结合刚才的导入,尝试在图中画出“十”字,并说明“十字路口”的含义。
找出以下地理事物:
①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②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
明确:东南亚包括?????? ??? 和?????? ???两大部分。
阅读地图册12、13页图,找出以下11个国家及其首都: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泰国、 缅甸、 马来西亚、 新加坡、 菲律宾、 文莱、印度尼西亚
读图马六甲海峡的位置?,结合教材谈谈马六甲海峡的位置有何重要性?
【播放视频】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马六甲海峡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过渡】从纬度位置来看,展示图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因此该地理区域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二、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生产
【自主探究二】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生产
1.阅读课本第10页图6.13,完成下列活动:?
?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中南半岛的大部分
?
?
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
?
这样的气候对东南亚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讨论)
播放经济作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里特色的农业。让学生读图找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学生填表强调这里是这几种经济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或出口地,体现当地热带作物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地理特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一起判断一下下列说法是真是假?
A、 东南亚与中国隔海相望,有11个国家。
B、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十字路口上。
C、东南亚纬度很高,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这种气候一年分为明显的旱雨季,全年高温,适合种植水稻。
D、它也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的产地。例如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出口国。
小结:大屏幕展示小结图:
结合小结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树,起到知识提炼的作用;培养了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起到了知识整合升华作用。
作业:完成导学测评及填充图册相关题目。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东南亚包括哪两大部分,为什么称东南亚为“十字路口”?
2.东南亚有哪两种热带气候,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南亚位置、气候的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东南亚的地形和居民。
新授课: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探究活动一:关注东南亚的河流和地形
1.课件展示: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东南亚的河流众多,请同学们在图中依次找出: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2.提出问题:
(1)说出这些河流流向的特点,指出其中发源于中国的河流。注入哪个海洋?
(2) 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代表什么地形?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有什么特点?
3.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讲评,得出结论。
(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
(2)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表示山脉和高原。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的特点是:南北纵列,山河相间。
4.提出问题:继续读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思考:
(1)这些河流上、下游的地形有何差异?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何处,为什么?
5.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1)这些河流的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 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如下表所示的几个东南亚大城市:?
城市名称
附近大河名称
所在国家名称
河内
红河
越南
金边
湄公河
柬埔寨
万象
湄公河
老挝
曼谷
湄南河
泰国
仰光
伊洛瓦底江
缅甸
6.结合活动题2题,寻找世界上大多数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四、热带旅游胜地
课件展示东南亚的景点——热带旅游胜地
1.阅读:资料《东南亚的华人文化》——拓展学生视野。
2.讨论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3.如果我们去东南亚旅游,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并叙述给同位听。
作业:完成导学测评及填充图册相关题目。
课题
东南亚
教 时
时 间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说出该地理的特点和重要性。
2、要求学生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3、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要求学生分析东南亚发展旅游业优势。
教学重点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特点,河流分布及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特点,河流分布及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备 注
课前回顾:
回顾上节课我们学过的日本工业特点,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是什么?
导入新课:
日本是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同学们看书中第4页图6.5,看看中国东南部相邻的国家有哪些?这些国家统称为什么?
引入本节新课东南亚。
讲授新课: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明确东南亚的位置和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国家及首都,特别要求明确马六甲海峡位置,是在马来群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
①找出东南亚相邻的国家和海洋,确定地理位置②确定东南亚范围,通过设计路线找出东南亚的国家及首都③阅读材料使学生知道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图7.21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和材料,完成“活动”第2题。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读图6.13亚洲的气候,找出东南亚气候类型,并说出气候特点。
①马来群岛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②马来群岛中的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读图7.22、图7.23,了解东南亚的农业生产以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影响因素是什么?
读图7.24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说出东南亚的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分布。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读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完成“活动”第1题。
得出: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观察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分析这些河流上、下游的地形差异。
得:上游多为峡谷,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是平坦开阔的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有利于农业生产。湄公河、萨尔温江发源于我国,在我国称为澜沧江和怒江。
读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分析城市分布特点,及主要原因。
归纳出: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完成活动题第2题。
四、热带旅游胜地
学生阅读课文,图片了解东南亚美丽的热带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认识东南亚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并分析东南亚发展旅游业优势是什么?
阅读材料内容,了解东南亚的华人文化,了解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历史上有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认识到华人和华侨在东南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小结:
位置:亚洲东南部
“十字路口”的位置 范围(组成):
主要国家及首都:
马六甲海峡-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种类: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气候与 粮食作物:水稻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 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棕榈油
椰子,蕉麻
东南亚
地形地势特点: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山河相间与
城市分布 城市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发展旅游业优势:
热带旅游胜地
华人和华侨最集中地区
《东南亚》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
学习搜集资料,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及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最重要性。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2、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东南亚地图;课件
教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等、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出示导学提纲
师生合作探究
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读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0东南亚的地形
(1)完成活动1。
(2)东南亚包括哪几部分?
(3)分析它的位置是位于哪两洲和哪两洋之间。
(4)指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完成P25活动2。
2、东南亚的气候类型主要有哪两种?各分布在哪些地区?
3、东南亚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各有哪什么?主产国各是哪些国家?
[提问]:东南亚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小结
[板书]: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oS—25o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板书]: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
[板书]:东南亚的国家
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国。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 ”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思考]: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活动内容]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
因此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 [图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东南亚
一、 “十字路口”的位置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
2、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2、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教材中有关图表、地图中的地理信息,并加以分析。
教学重点:
1、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2、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东南亚地图; 2、东南亚课件。
教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等、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情境导入
出示导学提纲
师生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著名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
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28的图7.28,分析河流分布情况
中南半岛主要河流:
伊洛瓦底江:自 向 流,注入 洋;
萨尔温江: 自 向 流,注入 洋;
湄南河: 自 向 流,注入 洋;
湄公河: 自 向 流,注入 洋;
红河: 自 向 流,注入 洋;
湄公河上游在 (国名)境内,流经国家有
2、东南亚以什么人种为主?什么是华人与华侨?
3、列举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活动一:
读图7.28“中南半岛的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1、找出教材P29活动内容1中的河流流向的共同的特点及河流上游发源地;
2、中南半岛河流水文特征是什么?(教师讲解)
(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水能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3、分析东南亚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活动二:
1、读图7.28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分别位于哪条河流的沿岸,分别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将查到的结果填入表7.1。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3、组织讨论教材P27活动内容2:
4、城市沿河分布的不利条件:A:会使河流受到污染;B:会使城市更加容易发生洪灾等。
活动三:
读课本P28—29有关内容和图7.31,完成下列内容。
1、 居民大多是 人种,是世界上 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中 比重最高。
2、图片展示交流
“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曼谷佛塔”,“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等。
3、东南亚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表现在::丰富的 众多美丽的 ;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如缅甸仰光的 ,
印度尼西亚的 ,柬埔寨的 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自己的收获。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提纲:
(1)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2)这节课我有什么体会?(3)我对这节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4)这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5)这节课的学习对我以后的学习有什么启迪?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东南亚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河流 、城市分布 ―― 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原因)
四、热带旅游胜地
华人、华侨集中 华侨:中国国籍 华人:外国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