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 备课资料【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 (2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 备课资料【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 (2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9-21 10:36:05

文档简介

《日本》习题
一、选择题:
1、日本首都所在的岛屿是( )
A.北海道 B.本州 C.四国 D.九州
2、按亚洲的地理分区,日本和中国都属于( )
A.东亚地区 B.东南亚地区 C.南亚地区 D.中亚地区
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领土主要由岛屿组成
C.境内山岭众多,平原狭小 D.人口众多,工业发达,经济活动频繁
4、日本的四大岛屿按自北向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 B.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州
C.北海道、四国、本州、九州、 D.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5、下列国家中,离日本最近的是( )
A.中国 B.蒙古 C.朝鲜 D.韩国
6、作为日本的象征,被日本人奉为神山的是( )
A.白头山 B.雪峰山 C.关东山 D.富士山
7、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海峡是( )
A.台湾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朝鲜海峡 D.白令海峡
8、日本人最爱的花是( )
A.牡丹 B.菊花 C.梅花 D.樱花
9、日本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是( )
A.琉球群岛 B.富士山 C.濑户内海 D.金刚山
10、日本太平洋沿岸夏秋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是( )
A.台风 B.寒潮 C.伏旱 D.梅雨
11、日本群岛附近的大渔场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舟山渔场 D.纽芬兰渔场
12、日本四大岛屿中,面积最大的是( )
A.北海道 B.本州 C. 四国 D.九州
二、读图题:读图7.1回答问题:
图7.1
1、填注日本主要四大岛屿:B. C. D. E
2、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F G 。
3、填注日本所临海洋1 2 。
4、日本首都A.
答案:
选择题:1.A 2.A 3.A 4.D 5.D 6.D 7.C 8.D 9.B 10.A 11.B 12.B
读图题:1.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2.朝鲜 韩国
3.日本海 太平洋
4.东京
《日本》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土面积比较小,人口稠密  B.森林覆盖率小,每年大量进口木材
C.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D.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低
2、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海峡是( )
A.台湾海峡  B.日本海峡   C.朝鲜海峡   D.白令海峡
3、日本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是( )
A.琉球群岛  B.富士山   C.濑户内海  D.金刚山
4、日本群岛附近的大渔场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舟山渔场
5、有关日本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日本处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B.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C.日本传统的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以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D.在火山非活动期间,也不能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
6、按照亚洲地理分区划分,日本属于哪一个区( )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西亚
7、日本处在哪个地震带上( )
A.地中海地震带 B.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C.环太平洋地震带 D.大西洋地震带
8、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是( )
A.旗袍  B.西装    C.和服   D.牛仔服
9、日本目前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是( )(多选)
A.东京  B.横滨   C.大阪  D.神户
10、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一带的主要原因是( )(多选)
A.接近消费地区  B.接近对外贸易的海港  C.劳动力丰富  D.工业用水方便
二、填空题
11、从中东波斯湾沿岸运往日本的石油要经过 海峡运输,所以,该海峡又被日本人称为“ ”。
12、按世界的人种分,日本人属 种人,居民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 族。
开放题、
从地理的角度,探讨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提示:从资源、市场、地理位置等方面来探讨。)
答案:
一、选择题:1.A 2.C 3.B 4.B 5.A 6.A 7.C 8.C 9.B、D 10.B、D
二、填空题:11.马六甲;海上生命线 12.黄;大和
三、开放题: 日本是一个四多(人多、山地多、火山地震多、优良港湾多)、三少(国土少、平原少、矿产少)、一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岛国。日本从历史上就重视吸收外来文化,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从古代中国水稻、铁器的传入,到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这一切对日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日本的文化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大家知道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其实力仅次于美国,而且有很多工业部门已超过美国,很多工业品占据了国际市场。从我们身边你可以看到很多日本的产品,比如电器、食品、汽车等方面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日本国土狭小,原料、能源严重不足,国内市场有限,这些都是不利条件。但是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因而能迅速地提高生产水平。再加上日本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工业技术先进,部门齐全,主要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自然也是日本商品的出口大国。日本经济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日本》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土面积比较小,人口稠密??????B.森林覆盖率小,每年大量进口木材?
C.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D.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低?
下列国家中,成为日本最大的工业产品输出地的是()?
A.中国??B.韩国????C.美国??D.澳大利亚?
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海峡是(?)?
A.台湾海峡??B.日本海峡???C.朝鲜海峡?D.白令海峡?
日本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是(?)?
A.琉球群岛??B.富士山???C.濑户内海??D.金刚山?
日本人最喜爱的花是(?)?
A.牡丹??B.菊花??C.梅花??D.樱花?
日本太平洋沿岸夏秋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是( )
A.台风??B.梅雨???C.寒潮??D.伏旱?
接亚洲的地理区位划分,日本届(?)
A.东亚地区??B.东南亚地区?C.南亚地区?D.中亚地区?
日本群岛附近的大渔场是(?)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C.纽芬兰渔场?D.舟山渔场?
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是(?)?
A.旗袍??B.西装?C.和服??D.牛仔服?
日本距中国最近的大港口城市是(?)
A.东京??B.横滨?C.神户??D.长崎?
日本目前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是(?)?
A.东京??B.横滨???C.大阪??D.神户?
下列商品中,属于日本从中国输入的是()
A.服装??B.煤炭?C.汽车??D.钢材?
13.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一带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消费地区??B.接近对外贸易的海港??C.劳动力丰富???D.工业用水方便?
14.下列关于日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深受海洋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与亚洲大陆同纬度位置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C.首都东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D.全国都处在东亚季风区范围内
下列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
B.日本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C.日本的农业现代化程度高,许多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D.日本工业布局分布均衡?
16.有关日本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首都东京是世界大城市之一,也是国际、国内交通枢纽?
B.东京是日本首都,也是世界最大海港???D.大阪是九州岛北部重要的工业区?
C.日本古都是京都,建筑风格很像我国唐代的长安、洛阳等都城?
17.日本同中国的贸易中,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是()?
A.木材和电子产品???B.钢材和轻纺产品???C.家电产品和汽车????D.录像机和照相机?
18.下列国家中,属于日本的海上邻国是()?
A.美国??B.澳大利亚??C.俄罗斯???D.中国?
19.下列自然资源中,日本比较丰富的是()?
A.森林资源??B.水能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
20.日本是世界上海洋捕鱼量较多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
A.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海洋鱼产品在食品结构中比重较大?
B.日本群岛附近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C.增加海洋水产品可减少粮食进口?
D.捕捞的海洋鱼产品加工成鱼粉用作肥料和出口?
?
二、填充题?
1.日本的四个大岛中,________岛面积最大,该岛的北面是________岛。?
2.日本的民居,多用________的建筑材料建筑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目前日本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______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形成了以_____为主的经济。?
4.日本近年来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其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5.从中东波斯湾沿岸运往日本的石油要经过________海峡运输,所以,该海峡又被日本人称为“_________”。?
6.日本的地形以________为主,________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7.日本的首都是________,它与________海港城市距离最近。?
8.日本位于____板块和_____板块交界处,由于两大板块碰撞,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9.日本最高山峰是________山,它是一座________火山。?
10.按世界的人种分,日本人属_____种人,日本居民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________族。?
三、读图题
1.下图是“日本略图”,读图后回答:?
(1)东亚地区的国家中,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是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日本的北部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其名称是_________渔场。?
(3)首都东京位于_________平原南部,临_________湾。?
(4)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_________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_________气息,是_________文化兼容的典型。?
2.下图是“日本工业分布图”,读图后回答:?
(1)将图中数字号代表的工业区填在下面相应空格处?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这些工业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带污染严重,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日本已加快扩大海外投资,将一些工业,包括把________较多的工业移往海外。?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越来越严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本太平洋沿岸人口密集、工业用地和生活用地极为紧张,为了解决用地不足问题,日本采取“________”的办法。除此以外,一些大城市中心地区还向________发展,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陆和地下街最多的国家。?
四、问答题
为什么人们常把富士山作为日本的标志?
答案:??
选择题:
1.A?2.C?3.C?4.B?5.D?6.A?7.A?8.B?9.C?10.D?11.B?D?
??12.A?B?13.A?B?14.B?D?15.A?B?16.A?C?17.C?D?18.C?D?19.A?B?20.A?B?
二、填空题:?
??1.本州北海道?
??2.质地较轻?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3.一加工贸易?
??4.西欧东亚?东南亚?
??5.马六甲海上生命线?
??6.山地丘陵?关东?
??7.东京横滨?
??8.亚欧太平洋?
??9.富士活?
??10.黄大和?
三、填图题:
1.(1)中国朝鲜?韩国?(2)北海道?(3)关东?东京?(4)大和?现代?东西方
2.(1)京滨区名古屋区?阪神区?濑户内海区?北九州区多海港,海洋运输方便,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和出口工业产品方便,又是人口众多的消费地区?(2)地面下沉?用地用水紧张?污染?(3)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第二
问答题:
富士山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活火山。富士山山顶终年积雪,山间有瀑布、温泉,山的北麓分布着大小5个火山湖,这就是著名的“富士五湖”,湖水碧绿,雪峰皑皑,湖光山色,风景非常优美。日本人把富士山叫做“圣岳”,每天到富士山旅游的人很多。正因为富士山闻名全世界,所以,人们把富士山作为日本的标志。
《日本》教案
课题:《日本》
课时: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能够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岛屿。
2、能够根据日本地形图指出其主要山脉和平原。
3、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教学重点
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教学难点
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板块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日本轮廓简图》。
问: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是哪个国家吗?它位于哪个洲?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这个国家的事情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当点评)
师:刚才同学们讲了不少关于日本的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展开讨论,并积极回答。
目标展示
多媒体展示自学目标(2分钟)
1、如何描述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
2、如何描述日本的位置和范围?
3、找出日本的四个大岛。 找出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广岛、长崎、北九州等主要城市。
4、根据地形图判读,日本地形以什么地形为主?海岸线曲折的优点?
5、日本境内有哪些自然灾害?分析自然灾害形成原因。
学生认真阅读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
教师巡视指导(10-13分钟)
请同学阅读教材的内容,然后依据教材自行探究自学目标。教师巡视指导,察看学生自学的情况。
学生自学教材(P16页)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目标,对疑难问题进行标记。
自学检查
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5-8分钟)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展示并适时给予鼓励和评价。
针对学习目标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解答。
学生按学习合作小组对自学目标进行展示。
各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赛。
讨论切磋
教师点拨(10-15分钟)
呈现日本传统的木式建筑图片,小组间完成任务:
1、分析传统民居与抗震之间的关系。
2、你是一个教师,你将如何给学生讲“临震”时如何自我保护?
3、“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分析火山、地震为何频频光顾日本?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
4、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
达标检测
课堂练习(5分钟)
1、日本首都所在的岛屿是( )
A.海道 B.州 C.国 D.州
2、按亚洲的地理分区,日本和中国都属于( )
A.亚地区 B.南亚地区
C.亚地区 D.亚地区
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土主要由岛屿组成
C.内山岭众多,平原狭小
D.口众多,工业发达,经济活动频繁
4、日本的四大岛屿按自北向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州、北海道、九州、四国
B.海道、九州、四国、本州
C.海道、四国、本州、九州
D.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5、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海峡是( )
A.湾海峡 B.六甲海峡
C.鲜海峡 D.令海峡
学生合作完成。
各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回答讲解。
归纳总结
课堂总结(2分钟)
今天我们从日本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火山地震等方面入手,了解了日本的自然环境,在学习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的时候,也用到同样的方法。
七嘴八舌
你说我说,本节学会了什么,收获了多少?
板书设计:
日本
一、自然地理环境
(一)位置范围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2.纬度位置:23.50N~460N
(二)国土组成  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
(三)地形地势
   中部:山地、丘陵占3/4;
   周边:平原占1/4
   中高周低
(四)气候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二、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作业设计:
你知道钓鱼岛事件吗?做个有心人,查查它的位置及原因。
教学反思:
课题:《日本》
课时:2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探究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地带的分布及主要城市和海港;理解工业发达的主要原因。
2、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3、明确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了解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1、日本工业特征、工业地带分布及形成原因;
2、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教学难点
1、日本工业特征、工业地带分布及形成原因;
2、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板块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日本产品?
展开讨论,并积极回答。
目标展示
多媒体展示自学目标(2分钟)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5、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6、日本民族构成有什么特点?
7、读教材图7.15,进行比较,说说日本在服装与建筑方面和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你还能列举其他事例说明这个特点吗?
学生认真阅读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
教师巡视指导(10-13分钟)
请同学阅读教材的内容,然后依据教材自行探究自学目标。教师巡视指导,察看学生自学的情况。
学生自学教材(P17页—23页)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目标,对疑难问题进行标记。
自学检查
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5-8分钟)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展示并适时给予鼓励和评价。
针对学习目标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解答。
学生按学习合作小组对自学目标进行展示。
各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赛。
讨论切磋
教师点拨(10-15分钟)
[活动1]分析日本发达经济的有利条件
1、观察P19图7.11“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有何特点?
工业原料靠进口→资源缺乏(日本的国情最突出特点)
2、缺乏资源是日本的国情一。在生产中缺乏原料,怎么办呢?
3、日本本国内缺乏自然资源,靠进口原料进行生产。在运输过程中,日本会采用哪些交通方式呢?为什么?
采用海运。因为日本是岛国、多良港,海上交通便利。
4、思考:日本发达工业的有利条件还有哪些?(参见17页)
  进口原料和燃料
  科技力量雄厚
劳动力资源充足
[活动2]分析日本经济特征
识图7.14《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日本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2、这些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儿?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
3、学生完成P18活动题第2题,思考:为什么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为什么不在日本海沿岸?
4、日本经济虽然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受国际市场影响大,世界经济危机时会沉重打击日本经济
5、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会产生什么问题?
地价、供水、供电、环境污染……
6、它的对策是什么?
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7、这样做会给日本带来什么好处?对其它国家有何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
达标检测
课堂练习(5分钟)
1、日本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有( )
A.岛国海岸线曲折,但良港不多
B.国土狭窄,自然资源贫乏
C.气候适宜,耕地很多
D.科学技术水平高,人力资源充足 2.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降水丰富
B.多优良港口,便于原料输人、工业产品输出 C.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潜力大
D.劳力资源丰富,市场大
3、下列商品中属于日本从中国输入的是( )
A.服装 B.煤炭 C.汽车 D.钢材
学生合作完成。
各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回答讲解。
归纳总结
课堂总结(2分钟)
[提问]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学习日本地理特征的?(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知道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首先要了解该国所在地理位置等基本特征,之后再进一步了解它们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这是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经常运用。
七嘴八舌
你说我说,本节学会了什么,收获了多少?
板书设计: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民族构成 2.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融 3.中日文化交流
作业设计:
基础训练中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日本》教案
一、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及其工业分布特点;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2.分解课标:
概念体系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行为程度
日本的位置、
领土组成
课本插图7.1和7.2
指出
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多火山、地震
课本插图7.7、
六大板块示意图
分析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课本插图7.11、7.12、7.13、7.14
说出
分析
日本的工业特点。
日本工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课本插图7.15、7.16、7.17和活动
了解
日本文化特点以及与中国文化联系
3.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4.重点和难点:
确立依据:学习地理区域首先要全面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还要重点指导学生把握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练习,归纳区域地理特征。
重点: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工业;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难点: 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日本工业布局及原因。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视野相对狭窄,特别是别的国家基本都很陌生,但对日本这个国家可能会有一定了解,只是对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具体认识,这是本册第一个具体学习的国家,因此学生对这节课应该存有较大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本册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也积累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 ,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以上都为本节课以探究活动为主来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首都等;了解日本是个平原狭小、海岸曲折、多港湾的岛国;能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掌握日本发达的工业及其分布特点;了解日本民族构成和东西让兼容的文化。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图片、查找文字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处理资料,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四、教学方法与媒体教具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等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屏幕出示世界地图,指向日本,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日本是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居,和我国一样位于亚洲东部即东亚地区,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日本的一些地理知识。屏幕出示课题日本。
让学生分组将课前预习和收集的有关日本的地理知识讨论整理后用彩笔写在老师发给的纸条上,完成后将纸条贴在黑板上。再带领学生把收集的知识分类,以下按所分类别进行学习。
【讲授新课】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位置:展示世界地图,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日本。
学生活动:读图描述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
讲解总结: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我国东面。
2.领土组成

屏幕显示日本轮廓图,让学生填充:周围的海洋(太平洋、日本海、东海、濑户内海);四大岛(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
明确日本是一个岛国,最大的岛是本州岛。在学生填充时显示所答知识点,这样可有效检查预习情况。
观察海岸线弯曲情况,分析岛国这一条件对发展经济的影响。
3.地形特点:
学生读图7.2,找出关东平原、富士山等主要地形区,归纳日本的地形特点。
4.多火山和地震
学生阅读课本P17,结合图片7.3、7.4、7.5、7.6,感知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日本最高峰富士山就是一座活火山。日本每年有感地震每天平均4次。

教师提问: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结合图7.7,完成P18活动题。
讲解拓展: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也是一个多震的国家,那么发生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把学生分成4小组,选择不同场景(在校、在家、在室外、在地下商场),自由选择汇报方式,以培养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给学生发挥空间,进行防震意识教育,使学生敢于面对自然灾害,不怕困难。
【总结全课】(结合板书,学生归纳)
【练习及作业】完成导学测评及填充图册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提问导入:日本按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哪种国家?(发达国家)
讲解:日本经济十分发达,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引导学生读材料,了解日本经济。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日本的工业特点
提问:同学们在其他方面应该知知道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那么,日本靠什么发展工业呢?主要工业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阅读课文P19,结合图7.11、7.12,讨论以下问题:
①日本进口哪些物资?日本出口哪些物资?
②日本工业特点。
师生共研:日本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依靠发达的科技和劳动力优势加工进口原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
总结:进口——加工——出口型工业
2.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讨论:日本为什么能从二战战败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是依靠什么发展了本国经济呢?
学生合作讨论,回答。
讲解: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短缺,但是他们依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的优点,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然后依靠本国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对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3.日本工业分布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读图7.14,完成P20活动,找出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归纳日本工业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总结: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因为沿海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便于进口原料和出口工业产品。
4.海外投资
【角色扮演】在赚钱上日本人很精明,在其他方面,也一样,现在假设你是一个日本人,你会如何解决以下问题?
(1)我是日本化工企业的老总,企业效益不错,但环境污染严重,我将怎么办?
(2)我是日本林业部负责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允许随便砍树,但生产和生活需要大量木材,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我们日本人很喜欢吃鱼片,不仅本国需要量大,而且出口海外,但我们海域有限,怎么才能打到更多的鱼?
(4)我是本田公司总裁,现在汽车原材料上涨厉害,我们公司怎么办?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扩大海外投资。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日本为什么会在国外建工厂?
学生阅读课本P20,说出日本发展工业时面临的问题。如劳动力价格提高,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土地紧张;内需减少,发展放缓。
5.学习了日本的经济,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应向日本借鉴什么?
【过渡】出示部分日本文字,引导学生比较其字形和和意义和汉字有什么共同点。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引导学生读图7.15、7.16和7.17,感知日本在服饰、饮食、居住的特色,归纳日本文化特点。
总结:日本文化既有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典型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学生阅读课本P22,教师补充材料,了解中日文化交流。
【课堂总结】结合板书,学生归纳。
【练习及作业】完成学案导学、填充图册相关题目。
《日本》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领土组成;
2、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并形成良好的防震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说明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领土组成。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
2、学生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气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日本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法学法与补记
导入新课
学习活动一
在我们的东面,有一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山地、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引导读图:课件展示“世界行政图”并闪现日本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日本的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
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朝鲜海峡、同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日本是处于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国家)
板书: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
2、大洲位置
日本属于哪一大洲?(亚洲) 在这个洲的什么部位?(东部) 属于亚洲六大区中的哪一区?(东亚)
板书:大洲位置——亚洲东部
3、纬度位置
观察日本纬度范围,判断日本大部分在什么温度带?(北温带)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群岛国家,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通称日本列岛。让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出日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四大岛的名称。
教师小结:地表崎岖,山脉纵横是日本地形的基本特征。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4/5,著名的富士山高达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日本人民奉为“圣岳”。平原面积狭小,其中最大的是关东平原。日本平原面积虽小,但对经济生活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这里是人口密集、工厂林立、城市毗连、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板书:山地、丘陵地形为主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注意观察富士山附近有个符号“ ”,该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富士山为火山。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山顶常有积雪,附近有瀑布、温泉和湖泊,湖光山色,风景优美。但它也是一座能给人带来灾难的活火山,日本火山众多,火山爆发常伴有地震的发生,所以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板书:多火山、地震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日本处在最大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课件闪动)所以日本火山、地震频繁。从板块构造看,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因此多火山、地震。
启迪思考: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的,这种建筑在防灾上有什么好处?(可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学生交流:防御地震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收集到的防灾方法有哪些呢?让大家一起来交流吧!展示防灾课件,告诉学生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珍爱生命(学生活动略)
播放与日本有关的图片。
生:畅所欲言(语言、货币、地图、气候、可选择的交通工具等)
师:适时点拨。
重点:要学生在图中明确其位置
利用学习亚洲的方法来学习日本的位置
填图训练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出日本著名的山──富士山,找出在地图上位置,观察图例──可判断此山为火山,领略富士山的自然风光。
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纠正或指导。
教后反思
探究生活中的现象,渗透生活中的地理要素,以及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2、运用地图指出日本的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形成原因,记住日本主要的
工业区;
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教学重点
日本的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日本的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日本
一、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分布特点
原因
主要的工业区
二、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法学法与补记
复习上节课知识
导入新课—
活动一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日本是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请学生解释何为加工贸易经济?生绘制一个联系图来表示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师:根据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思考一下,假如你是本田汽车公司的策划人员,你会把工厂建在哪里?为什么?请学生来介绍。
在分析的过程中,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总结,得出结论:
1、日本国土面积小,矿产资源贫乏,需要大量进口。国内消费市场狭小,产品需要出口。进出口贸易主要依靠国际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严重的对外依赖性。
2、日本进出口货物主要通过船舶运输。岛国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
3、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主要分布在沿海,是劳动力集中的地区,也是科技集中的地区。因此,为降低运输成本,日本的工厂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布局具有临海型的特点。
师:日本主要有哪些工业区?
生:从“日本工业分布图”,找出日本主要的工业区,进一步明确日本工业临海分布的特征。
师:我们的行程来到了日本美丽的海岸边,看!沿海港口停泊了许多来自各国的工业原料船舶和装满了日本工业品的船舶,它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让我们来一个“大竞猜”。
生:借助地图资料,猜测装有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煤矿的船舶从哪些国家地区来,装有汽车、电子电器、钢铁的船舶会开往哪些国家或地区。
(通过读图,使学生对日本大量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的经济模式有更深的体会。猜测的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师:日本高速发展的工业除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是什么?生:环境污染。
师:日本采取了什么措施去解决或减轻污染?这样的措施会产生什么影响?
生:根据课文和收集的资料了解到:目前日本加快和扩大了海外投资,把一些污染较多的工业移往国外。这样做从短期看是减轻了日本的污染,但却对其他国家造成了污染,从长期来看,全球的污染并没有得到改善,全球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最终仍会影响到日本。
(通过分析认识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明确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的任务。)
活动二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民族构成—大和民族。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服装、饮食、房屋建筑等。
播放与日本有关的图片。
重点:要学生理解图的意义。
结合图7.11、7.1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纠正或指导。
日本的环境污染严重。
教后反思
渗透生活中的地理要素,以及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