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导入新课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体会语言准确精炼的特点。?????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重难点?重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难点: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你对作者
了解多少?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背景材料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
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
抗,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
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
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九江江阴安庆芜湖西路军(35万)中路军(30万)东路军(35万)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阻遏( )芜湖( )荻港( )溃退( )歼灭( )绥靖( )( )瑰宝( )负隅顽抗( )高屋建瓴( )èwúdíkuìjiānsuíjìngguīyúlíngpángbó检查预习气势磅礴( )( )锐不可当( )dāng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高屋建瓴
负隅顽抗
气势磅礴
阻遏
溃退
悍然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垂死挣扎,顽固抵抗。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形容气势雄伟壮大。阻止败退。“溃”,溃败。蛮横的样子。yúlíng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什么是新闻?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狭义上又称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新闻(消息):特点:让事实说话 —— 真实性;
报道迅速及时—— 时效性;
简明扼要 ------- 简洁性何时?--时间
何地?--地点
何人?--人物
何因?--事情发生的原因
何事?-事情发生的经过
如何?--事情发生的结果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新闻的六个要素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P8 一、把握新闻结构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注:背景、结语未必每篇都有,且可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这种体裁,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P8 二、不能删去
交代 、 和 。
文章开头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作用:
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问题讨论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课文结构第1、2两句其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标题标题主体导语标题导语导语导语主体主体主体主体导语第1、2两句其余部分标题扼要揭示新闻核心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 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30万安庆-芜湖20日夜--
21日夜全部渡过35万九江(不含)
-安庆21日17时-
-22日22时渡过2/335万芜湖-江阴21日17时-
-22日22时
大部分
已渡过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议论议论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你从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彩的词语。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再打了、泄气
敌军:我军:思考: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 a中西路所遇敌军抵抗甚微,所以中、西路放一起写。
b原本就是中路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在后。
c此前已有中路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中路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再写西路。
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顽强,为了强调所以单独把它放在最后面来写。“渡至” 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而且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而且含有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P8三、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第
二
题句②用词嘲讽了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句①无感彩,且与上句重复。
1、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彩。)填空题 …… 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指“全部被消灭”
指“敌军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指夺取土地指掌握军事要地,获得主动权船只不能自由通行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歼灭封锁切断击溃占领控制本文语言有何特点?准确
如“1000余华里”“24小时内”“至发电时止”“余部”等。
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报道准确标题:(第1、2两句)(剩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主体:导语:渡江概况
(从三个方
面概括)战况: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重点)东路军战绩辉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作战兵力战线(渡江区域)课文结构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请在文中找出这则新闻的的六要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第一层
(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第二层
(背景资料)说三国,到后汉,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三层
(背景资料)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第四层从敌方转向我方,概述战略反攻以来取得的一系列伟大胜利。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概括段意: 自古以来,南阳就是战略要地。通过阅读这一则新闻,我们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
由南阳的解放,
说到一年多来中原
地区军事形势的重
大变化,
反映蒋军必败、
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
鼓舞解放区军民
乘胜前进的斗志。
P8三、 第①句好。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明共产党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并扩大了根据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小结:《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文体知识★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的特点:真实性
时效性
简洁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P9 测一测你的听力小游戏重点记忆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相关要素
每组第一位同学走出教室准备传达
每组最后一位同学准备纸写通知交上
(注意每组要小声传达,
不要让别组的同学听见)快!快!快! 通知
我校将于 9 月 30 日晚上 8 点整在操场上举办国庆晚会,每班一个节目, 请各班做好准备。
校团委
8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