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 ,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通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4、理解诗文的内涵
5、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找出下列读音或字形错误的红字:
山巅diān 哺bǔ育 澎péng湃
狂澜lán 赞zhàn歌 发源yuán
屏嶂zhàng 浊zú流 滋zī长
气魄pò 劈pì成 宛wǎn转
九曲连环(qū)
狂澜:
山巅:
哺育:
滋长:
大波浪
山顶
喂养
生长
解释红字
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时代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洗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题目介绍: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对母亲河——黄河的颂歌,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传承的。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各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们的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下面请欣赏《黄河船夫曲》,并且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内容?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达到了彼岸。这象征我们伟大的名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自主、合作、探究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
“颂”
2、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个部分:序曲、主体、尾声。
3、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本诗首尾呼应,但序曲部分重点在“黄河”上,尾声部分重点在“中华儿女”上。
4、朗读“序曲”和“尾声”,品味诗文内涵。
5、请同学思考“主体”部分:可以分成几部分?重点在哪里?我们可以把它们概括为什么?
两部分
绘黄河
颂黄河
颂黄河
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绘黄河”部分所写的内容及其作用。
从三方面实写黄河之景,表现颂歌气势,为“颂黄河”蓄势。
7、朗读“颂黄河”部分,思考:诗人从几方面来歌颂黄河?
三方面
黄河养育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象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你千万条铁的臂膀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啊!黄河!”反复出现,将歌词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黄河优美的自然景色,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逐步深入。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它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注意刻画黄河形象,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
课堂小结
同学们,先辈们用血汗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你们珍惜短暂而宝贵的学习生活,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