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备课课件第二单元 (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备课课件第二单元 (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1 16:05:18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北京喜获2008年
奥运会主办权学习目标
1. 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
2. 体会多种新闻体裁各自不同的特点。
3. 初步学习写作简单的新闻和通讯。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线的字注音。
矜持(jīn):竭力保持端庄严肃的态度。
承诺(nuò):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
淘汰(tài):在选择中去除(不好的或不合
适的)。
风度翩翩(piān):形容举止洒脱。
文体知识:消息 1.概念:又称新闻,是一种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
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
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2.特点:真实准确;讲究时效;简明扼要。
3. 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
(Who)、何事(What)、何故(Why)。
4.结构:标题(全文的“眼睛”,可有一个标题,也可有副标题)、
导语(一般是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主
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实)、结尾
(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展望式等,与一般记 叙文结尾的写法相同)。
整体感知1.本文的标题是什么?
正标题——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副标题——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
2.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部分。
前两段是导语部分,第3至10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3.文章的主题部分叙述了哪些内容?
中国政府的态度(3);报道两轮投票情况(4-5);
中国人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应(6-10)。合作探究1.这则消息正标题已概括报道了中心事件,为什么还要一个副标题? 副标题突出了中国得票之多,自豪之情溢于言表。2.第二自然段列举一组数据有什么作用?列举确凿数字,用事实说话,体现了消息的真实性;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到中国申奥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3.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顺序)。4. “把所有矜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的流淌”句中“所有”“都”“尽情”有什 么表达作用? 更加形象真切的突出了身为国人的那种无比喜悦、无比激动的心理。5. “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一句中一个“该”字表达了怎样
的情感?蕴含着梦想成真后的激动与喜悦,作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对北京一定能办好奥运会的自信。6.为什么要描写刘淇市长保存钢笔的细节?这只笔见证了申奥成功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见证了北京的发展和进步.也表现了他十分珍视中国人民为支持奥运所做的努力!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 年奥运会主办城市2008北京奥申委顾问
何振梁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北京市市长刘淇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中国奥会主席袁伟明“北京获胜是国际社会对中国进步的肯 定。” 前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
奥运健儿拼搏的风采!10米手枪冠军------王义夫射击冠军------贾占波米蛙游冠军:罗雪娟100国家主席:胡锦涛接见凯旋归来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真心英雄课件17张PPT。别了,“不列颠尼亚” 本文是一篇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一般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呈现,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的一种新闻体裁。香港 维多利亚港 本文的正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1、导语
(第1段)2、主体
(2-10段)3、结语
(最后1段)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几个场景。第一个场景:
6月30日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2-4段)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第二场景:
下午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5-7段)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第三场景:
7月1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8-9段)第四场景:
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10段)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地加入了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如第4、7、11自然段。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中心 文章选取了什么角度来写香港的回归?有什么作用? 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回归的人群是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时间进行其意义和影响的政治分析,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显得比较新颖,并且在简介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穿插了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同志的历史,这样就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从这里升起”
一句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的终结。
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
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一
句中“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鲜明对比,说
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
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短短的十三个字,
运用对比手法,包含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
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文中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请找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新闻力求简短,但本篇新闻在有些地
方如第四段用了较多的笔墨介绍港督府,
这样写有何作用?。
首先,在结构上给读者一个缓冲空间,因为彭定康告别并离开港督府是4时40分,此时距告别仪式6时15分尚有1小时35分,这样可以自然地由一个场景过渡到另一个场景。其次,在思想内容上,以总督府的沧桑变迁来暗示香港的百年变迁,是中国日益强大的另一体现。
香 港 回 归 场 面驻 港 三 军板书:导语: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主体: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
降旗仪式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
的易帜0时40分:“不列颠尼
亚”号离港背景:港督府变迁结尾:从海上来,又从海 上去天安门广场庆祝香港回归谢 谢 收 看课件22张PPT。7 ﹡生命之舟1998年特大洪水(1)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体会电视新闻语言的准确、生动、简明。
(3)体会解放军、武警官兵舍己救人的精神及群众的感
激、热爱。 这是一篇电视新闻,当我们再次展开记录1998抗洪救灾的长幅画卷时,我们会记住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惊涛骇浪;我们会记住那个让人彻夜难眠的惊心动魄的夏季; 我们会记住高建成和他的战友们;会记住胡继成等许多普通农民的名字;
我们会记住在那次灾难中不幸遇难的3004名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
我们会记住那些舍小家保大家,将洪水引向自己家园和土地的农民;
我们会永远记住1998!簰洲湾( ) 肆虐( )?
迂回( ) 穿梭( )
溃口( ) 转舵( )
靠拢( ) 施救( )pái?nüèyūsuōkuì duòlǒnɡshī1.肆 虐:
2.迂 回:
3.穿 梭:
4.感人至深:任意侵扰和破坏。 回旋,环绕。 像织布的梭子一样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非常感动人。 :1.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电视新闻的内容。
2.本文以“生命之舟”为题有何含义?
3.报道中插入了很多的“同期声”,这有什么好处呢?
4.标题、导语、主体通常是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部分,有
的消息还有背景和结语。本篇文章除标题外,包括哪几
部分?1.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电视新闻的内容。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
2.本文以“生命之舟”为题有何含义?
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舍已救人,在激流中驾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3.报道中插入了很多的“同期声”,这有什么好处呢?
更能写出救人场面的惊险,能使报道更吸引观众。4.标题、导语、主体通常是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消息还有背景和结语。本篇文章除标题外,包括哪几部分?
导语部分(1-2段);
主体部分(3-9段);
结语(最后一段)。救助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来表现的?找出文中相关句子,体会其语言特点及作用。1.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绕过”、“穿梭”、“搜寻”等动词表现了在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2.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
“冲去”、“转舵”、“迂回”等词体现了拯救的艰辛。3.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肆虐”、“抗争”“靠拢”这些词说明了英雄们为救人而同洪水搏斗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准确生动,且带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4.小结:语言特点凌晨1点,奉命营救凌晨5点营救12人营救小女孩的经过上午10点共营救64人二号
冲锋舟 生命之舟
(共救起17000多人) 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我们称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是当代“最可爱的人”,你还能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说一下吗?
示例:当冰雪阻断铁路,当地震危害家园,当西藏发生暴乱……是他们,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当代最可爱的人冲锋在前,为我们消灾解难。 兵为民之卫,民无兵不固。
——刘溪课件25张PPT。生命之舟 梁家新 等
 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
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
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报纸新闻:看
 广播新闻:听
电视新闻:声画合一

(1)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体会电视新闻语言的准确、生动、简明。
(3)体会解放军、武警官兵舍己救人的精神及群众的感
激、热爱。背景介绍: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过程,并在湖北电视台播出。本文就是当时电视播出的内容。簰洲湾( ) 肆虐( )?
迂回( ) 穿梭( )
溃口( ) 转舵( )
靠拢( ) 施救( )pái?nüèyūsuōkuì duòlǒnɡshī1.肆 虐:
2.迂 回:
3.穿 梭:
4.感人至深:任意侵扰和破坏。 回旋,环绕。 像织布的梭子一样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非常感动人。 : 朗读新闻,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报道的主要事实: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前往营救被困群众。 本篇具体写了哪些救助?标题、导语、主体通常是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部分,
有的消息还有背景和结语。(1段) 概括新闻主要事实
(2-8段) 具体叙写 搜寻被困群众
救起战士
救起女孩
(9段) 总结点题
(10段)导语
主体

结语
消息来源

救助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来表现的?找出文中相关句子,体会其语言特点。最令人难忘的情节是什么?大众化、口语化、言简意赅
语言特点报道中插入了很多的“同期声”,这有什么好处呢?
更能写出救人场面的惊险,能使报道更吸引观众。
解放军众志成城 搏击敢死队 欢送抗洪部队 。 本文以“生命之舟”为题有何含义?
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舍已救人,在激流中驾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凌晨1点,奉命营救凌晨5点营救12人营救小女孩的经过上午10点共营救64人二号
冲锋舟 生命之舟
(共救起17000多人) 声音 画面综合性按时间顺序报道即时性大众化 口语化
简明 概括 准确 真实性电视新闻(视象性)知识扩展 长江流域在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给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家知道造成这次洪水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吗?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再一次发生? 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
还有就是沿岸生态的破坏导致泥沙含量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如果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就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护好生态,保护大自然,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等。课件28张PPT。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当代神农氏?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一、人 物 简 介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农历七月出生于北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长达19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农民老头袁隆平获联合国粮食安全保障奖被选为人大代表 二、掌握字词,正音正义给下列字词注音:
籼 (xiān) 黔( qián )
蕊 ( ruǐ ) 钵( bō )
硕 (shuò) 鉴( jiàn )解释下列词语:
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经久不息:经过很长的时间不停止。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思考:
1、是什么事促使袁隆平决心从事水稻研究的?
2.水稻研究对中国和世界有何重大意义?
3.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三、快速阅读 整体感知农民向福财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来回40里,为集体换良种。向福财的小女儿春花因肚子饿偷吃稻种,被向福财一巴掌打倒。
描写当时农民的贫穷,揭示出袁隆平决心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思想基础,表现出袁隆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将自己的事业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品质。
是什么事促使袁隆平决心从事水稻研究的?水稻研究的重大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水稻种植面积为总播种面积的1/3,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
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约有1/2的人以大米为主要粮食,有9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世界意义  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解决异花授粉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袁隆平经过反复学习和思考,提出了通过“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付诸实施。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品味与赏析  为了照顾这得之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试分析这两段文字的精彩之处。  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著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知识归纳:
1.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按时间顺序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
2.写作特点:
A.运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
B.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C.用数字说话使文章富有说服力。四、练习:
1.找出文中的数字说明,试以一处为例说明它的好处。
2.学了这篇文章后,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说出袁隆平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的奖项。
3.你认为应该学习袁隆平身上哪些优秀品质?
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这一段数字说明,非常确凿真实地写出了杂交水稻给人类带来的福音,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四、练习:
1.找出文中的数字说明,试以一处为例说明它的好处。
2.学了这篇文章后,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说出袁隆平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的奖项。?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荣誉: 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1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
金质奖章。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3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6年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1997年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
?2000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3.读下文,并结合本文,说说袁隆平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1.农民向福财买稻种——心系农民 为民分忧 
2.试验秧苗惨遭破坏——不屈不挠 献身科技 
3.不慕名利
面对千亿身价,袁隆平一笑置之。
他说:“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我这么个糟老头子,才一米六高,六十公 斤重,连骨头卖了都值不了几个钱。我一个月工资1600多元,外加院士补助、其他津贴、顾问讲学费、稿费,掐指一算,也有几千元,够 花了。”
五、拓展与迁移
查找有关袁隆平的资料,谈谈他的事迹对你有何启示。
我培养灵感有四个字,
这就是知识+汗水。 成功的启示相 关 知 识籼:早熟而无黏性的稻子。
强优势杂交水稻:我国科技工作者袁隆平、李必湖、张先程等人培育而成。以其根系发达,分蘖性强,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优点,经过几年的试种和推广,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杂交水稻是我国农业方面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突破了“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没有优势”的观点,找到了新的杂交方法,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辟了新的途径,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杂种优势:就是把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品种或类型,一个作母本,一个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杂种,在生长势、适应性等方面胜过母本和父本,这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水稻的三系: 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保持系
雄性不育恢复系课件10张PPT。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今北京)。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偏远的安江农校,开始了他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和研究的生涯。60年代初,他开始研究世界性难题“杂交水稻”。1975年,进行多点试种成功。
  1989年4月,袁隆平应国际水稻研究所的邀请,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参加学术会议。讲坛上,袁隆平操着流利的英语宣读了一篇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接着,就大会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与会人员对袁隆平精彩的学术报告和答辩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袁隆平讲演结束后,幻灯映出“杂交水稻之父”的字幕和他的头像,全场为之欢呼,掌握不绝于耳。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  2005年8月13日下午,温家宝专程前往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了解杂交水稻研究情况,看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下车,总理便走上前去,同袁隆平紧紧握手:“袁老师,您到我的办公室来看过我。今天,我到您的稻田来看您来了!”  2005年10月19日上午,国务委员唐家璇亲切接见了袁隆平院士和隆平高科董事长伍跃时一行,勉励隆平高科在袁隆平这面伟大的旗帜下继续扎实做好杂交水稻国际推广工作,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 
勾画关键语句
搜集文中信息读{   读了文章以后,你认为袁隆平是个怎样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整体感知思考袁隆平是个杰出的科学家
袁隆平是个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人
袁隆平是个执著追求梦想的人问题1 作者在文章的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袁隆平为什么会走上艰苦而陌生的农业研究的道路?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研读课文 问题2 他的梦想是怎样形成的,可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他又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哪些努力?
问题3 袁隆平的“寻梦园”指的是什么?  为了寻梦,即解决全世界人发的吃饭问题,造福全人类   袁隆平全民所有的有着淳美境界的伟大事业,即他的农业科学研究事业   少年:对园艺场美丽的憧憬
   青年:让“所有人不再挨饿”
   老年:培养超级杂交水稻,造福全人类话题一:文中“美丽”一词多次出现,你认为袁隆平与“美丽”是否有联系?
话题二:袁隆平称自己有点“痴”,你是否赞同他的自我评价?
袁隆平的“寻梦”过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梦想?研究话题 交流讨论要求:自由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在全班交流选择你认为最能体现袁隆平品质
 的段落,有感情地自由朗读。朗读体会 品味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