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备课课件第五单元 (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备课课件第五单元 (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1 16:06:46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
为什么这样红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灼 ( )伤 裸( )子
蜜腺( ) 分泌( ) 花萼( )花卉( ) 虞( )美人提出说明中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从不同角度说明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总结全文:概括花红的原因
自主学习,理清思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探究活动一
课文从哪几个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试试看,你能不能画出文章的结构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物质基础(有无色素)物理原理(光波反射)生理需要(保护作用)进化观点(发展过程)自然选择(昆虫作用)人工选择(增添新种)内部原因外部因素由主到次 由内到外说明顺序全文的结构:
设疑(总说)
解疑(分说)
小结(总说)考考你:
文章题目原是一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这样的题目有哪些好处? ? 明确: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有三方面的作用:
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
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
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本文语言准确严密,
请你从文中试举几例来分析!
? 如:第4段说明白花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花色由白变红,“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引起花色的变色;
“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一般”修饰“花”,表示特殊情况除外等等。 小实验 有人统计了4197种花的颜色, 作了如下的分类:看一看 1. 鲜花中,惟独黑色花极少见,这是为什么?2.那么自然界中的几种黑色的应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思考迁移训练 请同学们说出有关的“花”的诗词句: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有关花朵为什么这样红的科学知识,重点说明花朵的红色是它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的作用而形成的结果,赞颂了人类创造性的劳动。教师结语课件33张PPT。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亚马逊雨林的河流教学重点 1、了解热带雨林被毁坏的惊人现状和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
2、培养环保意识。
3、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热带雨林常识: 1、介绍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地点(出示图片): 南美亚马逊河流域(世界第一大河、世界仅有的“酱油河”、巨嘴鸟、黑色食人鱼)、西非刚果盆地、东南亚(中国的台湾、云南、海南等地),是地球的绿色项链。
2、热带雨林的特点及若干知识: 四季如春,平均气温在21度左右,有“地球之肺”之称,“树上生树”、“叶上开花”、吃昆虫的猪笼草、跳舞草、富有特色的藤蔓、“绞杀现象”的典型爬树龙等有趣动植物。 3、热带雨林已成为地球上最复杂和生物种类最多的环境。它们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7%,却拥有地球动植物物种的90%。理应称热带雨林为“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
4、雨林的树冠层有很多野生飞行的微生物,它们不知疲倦地在花丛间飞舞;在层林木和树冠层一样与生物共存。汇集着世界大部分猴和灵长类动物在其间荡来荡去,上下攀援。5、科学家曾经估计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有150万。随着科学研究的深人,这个数字已上升到3000万~5000万。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生活着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 。雨林中约中三分之二的动植物在树冠层上生活和栖息,这些附生植物多达2万种,活像蔚为壮观的空中植物园。你知道雨林对人类生活有何重要性呢?宝贵的生活和工业资源神奇的药物资源丰富的食品资源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丧失一大批动植物物种,而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又将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进而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并最终有可能导致地球生物物种的大规模灭绝。珍贵植物物种濒临灭绝珍贵动物物种濒临灭绝了解雨林目前的现状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正在消失的土地2014年2月1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一公园内,燃烧后的灌木丛冒起浓烟。干旱导致马来西亚火灾频发。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有26亿人直接依赖于农业,但用于农业的52%的土地受中度或严重的土壤退化影响。由于干旱和荒漠化,全球每年失去1200万公顷(每分钟23公顷)的土地,而气候变化导致干旱更加频繁更加严重,很可能使荒漠化进一步恶化。2012年10月5日,在肯尼亚那库鲁湖,几只水鸟栖息在湖畔。随着肯尼亚气候变得越发干旱,该国湿地面临被蚕食的威胁。在湿地边缘开垦田地导致该国湿地面积显著减少,此外,气候变化也是湿地退化重要原因。2014年6月11日,在印度查谟,几个年轻人冒着沙尘暴踢足球。2013年5月22日,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一只玩偶被遗弃在洛斯劳雷莱斯水库龟裂的河床上。在经历长达8个月的干旱之后,洪都拉斯首都附近的水库储水量降到十分危急的低点。合作探究学习: 1、为什么说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珍贵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
破坏大气
水土流失
雨林与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与大气环境形成一个整体。
“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2、环境的破坏会导致了那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比如:2008年初南方罕见的雪灾,汶川大地震,达县的山体滑坡,频频发生的水灾害,旱灾,都是由于自然环境受到不断的破坏后给人类惩罚。(出示图片)映秀:汶川地震后引发的山体滑坡达县由于山体滑坡两位老人和小孙子呆坐在垮塌的住房废墟上。干涸的大地2010年欧洲洪灾2、既然雨林的毁灭会导致这样严重的后果,为什么人类还要这样大面积的砍伐呢?
答:利益的驱使、环保意识的淡薄、法制力度不够等。
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请举例,请谈谈如何以实际行动保护森林资源,争当环保小卫士。
答:如一次性餐筷、桌椅、木房屋、棺材、纸张铺张浪费等等。提倡:无氟冰箱、无氟摩斯、无磷洗衣粉、复合型板木家具、无汞无镉环保电池(痛痛病)、节能荧光灯、分类垃圾、拒用一次性餐盒餐筷、节约用纸用水、植树造林等。 广告大赛银奖作品:拿起它你已经吃掉森林课件55张PPT。八年级语文上册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十万个为什么》 绵阳安县沙汀实验中学:曹文斌 (1)人类生存正面临怎样的危机?怎样解决这些危机?
(2)为什么海洋未来能成为粮仓?
(3)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结构?(一)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的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大家看了上面的图表和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出了什么结论?世界人口总数
1950年——25.25亿
1990年——53.21亿
2000年——60亿人口剧增 资 源 短 缺 全球已有30%的土地退化,森林面积缩小1/3,在过去的4个世纪中,人类活动引起700万个物种的灭绝。人 类 将 面 临 生 存 危 机 ! 人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藻类丰藻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藻类丰浮游生物显微镜下一滴水中的浮游生物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藻类浮游生物鱼虾丰鱼 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藻类未被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浮游生物鱼虾丰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藻类未被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浮游生物鱼虾丰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指出海洋完全可以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总说分说1 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2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3 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总结
全文
强调
海洋
是人
类未
来的
粮仓理清本篇说明文的结构总:生存危机(人口、耕地、资源) 海洋可成粮仓

海藻食品;浮游生物
分: 海洋粮仓 阐释原因

远洋鱼虾;未开发的资源
总:总结全文 再次强调 (1)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2)说明文不仅要讲究说明方法,更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体会吗?(二)精读课文,深入探讨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1、至于白花, 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
2、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的时候是白色……
3、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栽培,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4、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
5、比如说,前些时候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很惊人的消息……
6 、这个故事要描述的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这两个人……
举例子的标志当说明文出现这些词语或短语时,该部分极大可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如 比如 又如 例子是 举个例子 这个故事(这件事) 1、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
2、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过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3、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已被以上。
作比较的标志当说明文出现这些词语或短语时,该部分极大可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比……提高/降低/减少/增加/多出……
相当于…… (倍)
                        研读品析——说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举例子: 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 作比较:突出了……(的特点)作诠释:通俗易懂地解释了……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特点) 回答下列问题,思考本文语言特点是什么? 研读品析——说明文语言②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 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加点字“近”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加点字“之一”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准确严密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加点字“之一”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 因为“之一”是许多中的一个的意思,去掉后就变成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只有这个,与实际不符。“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②“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 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加点字“近”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 因为“近”是接近的意思,去掉后就变成到了极限,(接近极限不等于到了极限),这样与实际不符。“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三)回顾课文,探究释疑,归纳总结1 本文的出处?
2 从内容上,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本文属于 说明文。
3 本文的说明内容是?
4 人类面临怎样的危机?
《十万个为什么》 事理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人口剧增,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5 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那是什么?
6.本文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7.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广义上的粮食,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
物。(藻类、浮游生物、鱼虾、尚未开发利用
的海洋生物) 总——分——总逻辑顺序一、内容与结构:
总:生存危机(人口、耕地、资源) 海洋可成粮仓
海藻食品;浮游生物
分:海洋粮仓 阐释原因
远洋鱼虾;未开发的
总:总结全文 再次强调
二、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 其实,海洋不仅是未来的粮仓。海水中含有多种可以作为工业原料的化学元素;人类可以利用潮汐、海水温差来发电;可以从海洋生物中提炼出多种药物。它还是“大矿场”“大能源库”“大药房”“气候调节机”等等.可是,我们对海洋又做了些什么呢?1、海洋除了能做我们的粮仓外,还能给我们提供那些资源?
2、海洋开发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大海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但是,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3、为了让我们有一个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拓展延伸,关注环保1.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2.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3.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4.人与自然和谐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课件18张PPT。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教学目标]⒈了解杨振宁的相关知识。
⒉了解二百年来,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
⒊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获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与李政通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讲学。分别受聘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1、找出生字词
2、作者认为两百多年来产生新事物的原因是什么?
3、“科”与“技”哪一个更重要一些?二者是什么关系?谈谈你的看法。阅读课文思考1.生字词光纤( ) 芯片( )
胰( ) 胆怯( )
聘用( ) 弥补( )xiānxīnyípìnmíqiè释义归根结底——
无穷无尽——
与日俱增——
层出不穷——
按部就班——没有穷尽;没有限度。归结到根本上。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接连不断地出现。形容做事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顺序。 2.简单地说是因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生产力。具体地说是科学带动了工业,工业则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这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着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整个世界不地发展。 3.科:基础科学;技:应用技术
“科”与“技”哪个更重要一些,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定。就我国当前国情来讲,鉴于我国传统教育影响较大,鉴于我国迎接世界挑战的需要,需要有原始的创新,重视高新技术的研究,增强自主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围绕产业升级的提高竞争力,应加强技术的研发,推动科技产业化和应用。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速读课文,理清结构 光纤、挠头、聘用、弥补、胆怯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第一部分(1—9)
回顾近两百年出现的新
事物并分析其原因。
第二部分(10—17)
分析世界现状,指出中美
科技、教育差异,鼓励创
新。第一层(1—2)新发明、新事物层出不穷
第二层(3—9)新发明、新事物出现原因第一层(10—13)科和技的关系
第二层(14—17)中美教育哲学的异同问题讨论 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有什么差异?请读第14至16段,讨论填表,并发表看法。中美两国教育哲学的异同 都能鼓励创新对前30%~40%的学生很有益,比较容易成功。对后30%~40%的学生很有益,成才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跳跃式学习,很有自由度,自己可以探索很多东西按部就班的训练,扎实,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能学到的东西。杨振宁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如果是美国学生,就要鼓励他多学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太胆怯。 对于不同对象的学生,应根据受教育背景的不同,区别对待。(一)指出下面的语段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它的作用 巩固练习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世界的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2%,可是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不仅可以供全美国人食用,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去。1.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2.有力地说明了“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二)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字、词能否去掉,为什么?1.《财富》杂志说,近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而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2.这两百年尤其是近一百年、五十年来,世界是由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推动着前进的。不能。因为“近”和“接近”都是表示约数的词,使所列的数字更具准确性。不能。“关联”是指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三个环节是科学、工业和经 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结 本文作者在世纪之交,回顾了近两百年来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分析了新事物出现的原因,并循此提出了科与技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进而溯源说明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阅读附文,加深认识 结合你自身素质及学习成绩,你认为自己更适合哪种学习方式,应注意哪些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业1.练习一、二、三。2.思考:我们应注意那些关键能力的培养?再见课件31张PPT。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小院士”科普讲座 第五单元 口语交际 在第五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科普说明文,从中了解了许多科学的奥秘,知道了许多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看到了地球上存在的许多资源。
但是,课文中的篇幅是有限的,无法向我们一一解释许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像沙尘暴、臭氧空洞、禽流感等问题。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原因在哪里呢?我们同学的心中充满了问号。今天我们来解答这些疑问吧。 从下面任选一个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相关知识:
沙尘暴
臭氧空洞
禽流感说一说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看一看禽流感“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1)经过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病禽咳嗽和鸣叫时喷射出带有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人吸入呼吸道被感染发生禽流感。
(2)经过消化道感染。进食病禽的肉及其制品、禽蛋,病禽污染的水、食物,用病禽污染的食具、饮具、或用被污染的手拿东西吃,受到传染而发病。
(3)经过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容易感染病毒而发病。看一看禽流感如果人感染了“禽流感”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经观察发现,患者往往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半数患者有肺部实变体征,半数患者胸部X线摄像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伴胸腔积液。
但是,大家听了千万不要就此恐慌,其实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概率很小,因为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从动物进化的观点来看,禽流感病毒出现的时间比人流感病毒早,不少学者都认为人类流感病毒是由禽流感病毒进化而来的。看一看沙尘暴 作为一种自然过程,特别是在20世纪最后几年,声讨它的声音越来越强。黄色的天空、夹带着泥土的春雨成为北方一景。
亚洲沙尘暴每年把上千万吨的沙尘微粒从中国西北和蒙古国等干旱地区携出,洒落到广阔的太平洋。但在自然界,沙尘暴既是令人不快的“不速之客”,也会改善环境质量,例如:没有沙尘暴就没有夏威夷,使酸雨不再那么酸。 看一看臭氧空洞的由来 地球大气中的臭氧由三个氧原子构成,是普通氧气的同胞兄弟。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成分,它是由于大气中的氧分子被太阳的紫外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再与周围的氧分子迅速结合而形成的。在地球大气中,大约有90%的臭氧含量集中在离地球表面10—5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气臭氧层,它对地球大气中的化学、辐射和动力学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可以吸收掉太阳紫外辐射中绝大部分对生命有伤害的紫外辐射,从而使地球上一切生命免受过量太阳紫外辐射的伤害而得以正常生存和繁衍,是地球上一切生灵的天然保护伞。
臭氧洞是指,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氟氯烃等物质会使大气中的臭氧遭到破坏,某地区(如南极、北极等)上空大气臭氧总含量季节性大幅度下降的一种现象,并非臭氧完全消失出现了真正的洞。 看一看20世纪的环境在人们的心中投下的图景:
世纪之初:现代化的标志是天幕衬托下冒着滚滚黑烟的烟囱。
世纪之中:在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出现了骇人听闻的八大公害事件。
世纪之末: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开始出现,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酸雨等现象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心灵上开始返朴归真:现代化,首先应有绿色家园。 看一看滚滚黑烟 八大公害事件 :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八次较大的轰动世界的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排出的有害气体无法扩散,二氧化硫浓度高。河谷地区有几千人生病,一星期内有60多人死亡 。
多诺拉事件 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二氧化硫与尘粒结合,发病5911人,死亡17人。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 ,汽车排出的废气形成光化学烟雾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英国伦敦市,浓雾造成。
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日本四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 造成。
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 。
水俣病事件 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工业废水污染水体造成 。
骨痛病事件 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 ,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造成 。
18年间的臭氧层空洞变化2009年间的
臭氧层空洞臭氧层被破坏后……可怜的北极熊土地荒漠化目前,全球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呢? 现在,世界环境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南部不发达国家,尤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为了经济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不惜以环境为代价,而地球的生命器官可以说基本在这些国家。例如,亚马逊雨林、东南亚、中非热带雨林是全球之肺,地球一半的氧气和三分之二的物种资源来自这三个地方。而现在它们正以每年10余万平方公里的速度遭到破坏,如果保持这个速度,到下个世纪中叶,这三片雨林将被剃光。
雨林的减少会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进而使极地冰川消融、大气环流异常,这会使海平面升高而很多地区缺水,使得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而激增的人口又需要新的耕地,于是毁林开荒,于是,人类陷入了一个环境怪圈。想一想中国的环境问题首先要保护“中国之肺”——长江中上游天然林,防止水土流失,这是中国最大的环境问题 。
其他 (工业废气、工业污水……)想一想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是什么?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要强有力地切入大众生活,成为生活主旋律 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从自己做起,以保护生存的环境?清除白色污染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
反复使用包装袋
不大量购买新年贺卡”
……议一议每四位同学合办一期科普专题手抄报
示例:《杜绝“禽流感”,保护好家园》 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