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备课资料【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 (2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备课资料【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 (2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9-21 17:19:09

文档简介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习题
一、选择题
1.黄土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不包括( )
A.使黄土高原上的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 B.使黄河下游河段更易发生洪涝灾害
C.使黄河中下游河段不能建设任何水利工程 D.使黄土高原自然灾害有加剧之趋势
2.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 )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植树种草
3.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小流域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 )
A.蓄水保土 B.改善生产条件 C.创建旅游景点 D.利用光热
4.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A.地势低平 B.地势坦荡 C.千沟万壑 D.波状起伏
5.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
A.农业历史悠久,耕地垦殖殆尽 B.人口快速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C.耕作技术、耕作方法落后 D.垦荒种地,破坏植被
二、填空题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_______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其中,黄土堆积厚度一般超过_______米。
(2)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地表破碎,_______,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3)源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_______;源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_______;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叫_______;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_______,它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成因: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_______说”。 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_______、_______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C 5.B
二、填空题
大、500
沟壑纵横、塬、梁、峁、川
沟壑、山梁、山丘、川
风成说、中亚、蒙古高原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习题
1.下列地形区中,黄河流经的是(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2.太行山是下列哪两个地区的分界线( )
A.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 B.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 D.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
3.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主要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 )
A.人类耕作 B.流水侵蚀 C.风力作用 D.冰川侵蚀
4.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这里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②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③这里环境特别容易遭到破坏,而且很难恢复 ④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
5.读“黄土高原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省区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E___________,F___________,G___________,H___________平原。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1)山西 陕西 宁夏 甘肃
(2)乌鞘岭 秦岭 太行山 华北
(3)略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只能看到零星的几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引导读图:黄土高原主要跨越哪些省区呢?
2、主要跨越省区:晋、陕、甘、宁等。
引导阅读:
说起黄土高原,很多人不仅会想起它那千沟万壑的景观,而且还会想起这片古老黄土地上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请阅读课文24-25页内容。
3、文明的摇篮: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设疑: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厚度一般超过100米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讲述: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是吹来的。
二、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思考:虽然我们不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周密严谨的研究,但我们也能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请大家合作完成P27的活动题。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过渡:黄土高原因此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面我们看看它的样子。
读图归纳:读P27黄土高原的塬、梁、峁,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读图:P27黄土高原的川。
小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下面我们进一步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展示图6.31黄土高原卫星影像图(局部)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土流失的程度。
请同学们于都课本图6.32小男孩总结的原因,进行小组讨论,试着总结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素。
小组的合作形式有助于学生之间活跃思维,更为全面地掌握要点。
任务:讨论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
总结:严重的水土历史带走了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是的自然灾害甲组,家具生态恶化;泥沙下泻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既然水土流失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扭转现状呢?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秀当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活动,陡坡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运用图文材料分析黄土成因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整治理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2.运用图文材料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成因、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3.认识到人与自然及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如何拯救黄土高坡的生态环境。
教学过程
图片展示
讲解: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感性认识黄土高原的地貌和文化景观
一、文明的摇篮
读图6.25,在图中找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小结: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讲解: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提问: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小结:
2、悠久的历史文化
3、众多的名胜古迹
师生活动,小组讨论,探究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看图片6.26 6.27体会地理环境对民风民俗的影响。
二、风吹出来的高原
过渡:
提问黄土高原深厚的黄土是怎么来的呢
讲解: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
认同的是“说”。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
小结:1、形成
图片展示:各种黄土地貌
小结:2、地貌
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各种黄土地貌的形成。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大的地区之一,结合教材图6. 3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小结1、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黄土土质②地表裸露③夏季降水、坡陡
(2)人为原因:
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承转水土流失又造成了哪些后果呢
小结:后果
探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通过实验比较有力说明问题。
四、水土保持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分析找出解决的措施
小结:
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知识点教师强调重难点。
小组讨论水土流失的后果完成活动题结合教材,30页“活动”题的图文资料,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兴致,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知识加深印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运用图文材料分析黄土成因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整治理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2.运用图文材料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成因、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3.认识到人与自然及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如何拯救黄土高坡的生态环境。
教学过程
图片展示
讲解: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感性认识黄土高原的地貌和文化景观
一、文明的摇篮
读图6.25,在图中找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小结: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讲解: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提问: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小结:
2、悠久的历史文化
3、众多的名胜古迹
师生活动,小组讨论,探究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看图片6.26 6.27体会地理环境对民风民俗的影响。
二、风吹出来的高原
过渡:
提问黄土高原深厚的黄土是怎么来的呢
讲解: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
认同的是“说”。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
小结:1、形成
图片展示:各种黄土地貌
小结:2、地貌
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各种黄土地貌的形成。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大的地区之一,结合教材图6. 3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小结1、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黄土土质②地表裸露③夏季降水、坡陡
(2)人为原因:
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承转水土流失又造成了哪些后果呢
小结:后果
探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通过实验比较有力说明问题。
四、水土保持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分析找出解决的措施
小结:
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知识点教师强调重难点。
小组讨论水土流失的后果完成活动题结合教材,30页“活动”题的图文资料,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兴致,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知识加深印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并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3.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的位臵和范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过程
媒体展示:黄土高原景观
同时媒体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师播放课件——黄土高原的位臵与范围。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
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然后教师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做个简单介绍。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文明的摇篮)
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请同学结合教师课件,看课本第27页活动2题,小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小组讨论,分析“风成说”证据。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板书: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过渡:同学们,我们通过课本插图8.2“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教师把三种地貌给学生做简要介绍)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板书: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书)
结合课件水土流失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和植被等。
①地形。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
②降雨。降水变率大。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土壤。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溶于水。
④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加深认识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从而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越差。
2.人为因素
长期的过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承转)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
板书:(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1)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肥沃的土壤,这样会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2)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如果
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使耕地减少,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3)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带来了什么问题?
(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
经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作简要总结。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通过问题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旱、涝灾害,接着教师提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教师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
板书: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过渡: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人口增长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
恶性循环: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农作物产量下降——扩大荒地开垦面积——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
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生态建设)
板书:四、生态建设
首先,让学生认识了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提高土壤肥力,建设神态农业。
(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通过上述措施:
一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是增加当地人民收入,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课件40张PPT。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因覆盖深厚的黄土而得名。
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学习目标1. 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 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
3. 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北方地区第二级阶梯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活动:找出太行山、乌鞘岭、长城、秦岭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图片点击可放大)乌鞘岭长城秦岭太行山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一、黄土高原东起______西至 _______ 南至 _______北至 _______,跨越了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等省。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课堂达标位置和范围小结: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跨越省区: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北、河南。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炎黄二帝华夏文明)
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
(渭河平原---原始农耕文明)
众多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一、文明的摇篮—— 华夏先祖黄帝,传说就生活在
今陕北的黄陵县。陕西黄帝陵, 祭祀典礼,炎黄子孙聚集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黄土位于坛上“五色土”的中央。在黄河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有一些宽阔平坦的河谷平原,如渭河平原,这里耕地成片,开发历史悠久。 渭河平原的农田 麦积山石窟 法 门 寺 黄 帝陵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壶 口 瀑 布 平 遥 古 城 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因此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了窑洞,窑洞冬暖夏凉,防风避雨,很适合北方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3.黄土风情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 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 以上的历史。陕北剪纸——十二生肖 民俗文化
秦腔是陕西
最具代表性
的戏曲,被
人称为“中
国戏曲的鼻
祖”。凤翔彩绘泥塑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黄土剖面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黄土呢?二、风吹来的黄土黄土的形成水成说风成说残积说科学家的假说最被广泛认可的说法还有哪方面证据可以支持“风成说”的?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小。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 1、粗大砾石留在原地----戈壁
2、较粗的沙子在近处堆积---沙漠
3、细小的尘土 东移南下 黄土层风成说示意图 风成说证据(1)厚度均匀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3)矿物成分不同
(4)有古土壤
看一看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貌景观。黄土高原的地貌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黄土高原的成因主要的黄土地貌景观小结:黄土高原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千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注意 :观察图中的植被、水量、泥沙ACB3、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2、过度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2、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1、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1、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带来了什么后果?1、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村庄和农田,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3、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1、植树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引进良种畜、禽,改天然放牧为圈养
3、控制人口数量
如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对古老文明及民风民俗的影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文明的摇篮位置范围风成说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成因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后果水土保持的方法黄土高原治理的成效梳理归纳 课件18张PPT。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情境荟萃图释导学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一、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的边界1.从省区说明黄土高原的范围。2.在图中找出黄土高原的边界。3.说说黄土高原和黄河对于华夏文明的影响。我来归纳:4.联系生活,了解“黄土风情”。一、文明的摇篮 二、风吹来的黄土二、风吹来的黄土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二、风吹来的黄土我来归纳: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思考: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我来归纳:1.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2.谈谈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四、水土保持思考:
怎样才能改善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让
这里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变绿了——大规模植被建设前后对比四、水土保持我来归纳:1.了解目前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2.黄土高原治理的成效。四、水土保持 对古老文明及民风民俗的影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文明的摇篮位置范围风成说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成因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后果水土保持的方法黄土高原治理的成效梳理归纳 2.下列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B.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C.沙漠广布,植被稀少
D.河网密布,绿洲点点1.下列省区不位于黄土高原分布区域的是( )
A.陕 B.晋 C.甘 D.苏评价园地
DA评价园地3 .填注:
 山脉:A. ;
B. ;
C. 。
河流:D. 。4.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植被: ;气候: ;
土质: ;人为: 。评注圈点课件18张PPT。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情境荟萃图释导学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一、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的边界1.从省区说明黄土高原的范围。2.在图中找出黄土高原的边界。3.说说黄土高原和黄河对于华夏文明的影响。我来归纳:4.联系生活,了解“黄土风情”。一、文明的摇篮 二、风吹来的黄土二、风吹来的黄土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二、风吹来的黄土我来归纳: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思考: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我来归纳:1.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2.谈谈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四、水土保持思考:
怎样才能改善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让
这里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变绿了——大规模植被建设前后对比四、水土保持我来归纳:1.了解目前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2.黄土高原治理的成效。四、水土保持 对古老文明及民风民俗的影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文明的摇篮位置范围风成说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成因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后果水土保持的方法黄土高原治理的成效梳理归纳 2.下列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B.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C.沙漠广布,植被稀少
D.河网密布,绿洲点点1.下列省区不位于黄土高原分布区域的是( )
A.陕 B.晋 C.甘 D.苏评价园地
DA评价园地3 .填注:
 山脉:A. ;
B. ;
C. 。
河流:D. 。4.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植被: ;气候: ;
土质: ;人为: 。评注圈点课件26张PPT。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北方地区第二级阶梯 黄土高原的范围太行山脉乌鞘岭秦岭 长 城河口旧孟津 青 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陕 西 山 西河南内蒙古自治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 旱 区从向过渡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华夏先祖黄帝,传说就生活在 今陕北的黄陵县。文明的摇篮 麦积山石窟 黄 帝陵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应 县 木 塔 平 遥 古 城 永乐宫及其精美壁画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想一想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别的地区没有?
黄土剖面黄土粉尘搬运、堆积示意图(风成说)还有哪方面证据可以支持“风成说”的?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小。黄土形成过程示意支离破碎千沟万壑黄土峁黄土高原地貌景观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黄土塬黄土梁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 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 以上的历史。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千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的方法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人多地少,生态环境恶化陡坡退耕,植树种草修建梯田耕作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土地压力黄土高原环境保护措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后的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黄土高原蓄积雨水用的水窖谢谢观看!课件34张PPT。疯神捏就的土地观 察你能够看出这反映的是哪里的自然景观吗?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你知道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在哪些省区?“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队的猛犸,有的像滚圆的大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
--摘自美国记者斯诺《西行漫记》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一、文明的摇篮位



围黄土高原位于 地区,第 阶梯,
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东起 ,
西至 ,南连 ,北抵 。约
63万平方千米,黄土平均厚度达100余米。北方 二 太行山 秦岭 太行山 秦 岭 乌鞘岭 长城 乌鞘岭长城 青 海宁夏回族自治区 山 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南跨省区山西、
陕西、
宁夏、
甘肃、
青海、
河北、
河南陕
西甘
肃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黄土位于坛上“五色土”的中央。古代文明陕西黄帝陵窑洞气候干旱,降水少;黄土的直立性强,不易崩塌独特的黄土风情 信天游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独特的黄土风情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 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 以上的历史。独特的黄土风情 文明的摇篮
母亲河—黄河,古代文明发祥地,
原始农耕文明,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名胜古迹众多。
革命圣地延安窑洞、黄土风情、
白羊肚手巾、信天游、安塞腰鼓 古代文明:二、风吹来的黄土黄土的世界黄土剖面想一想这么厚的黄土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别的地区没有?直立性好,不易坍塌 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西北风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风沙来向 秦岭 戈壁 沙漠 黄土 基 岩中内蒙古高原 说明黄土不是由当地岩石风化而成,是外来的。说明作用力的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不是由流水冲来的。 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2、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风成说的证据: 科学家
的假说
黄土是经过风、水双重选择的沉积物。
黄土物质来源有异地也有原地 。黄土是石英等粉砂物质经风力吹扬搬运而堆积在异地的粉尘 。水成说风水两相说黄土主要是由流水作用从离高原不远的
周边地区携带来堆积而成 。风成说活动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黄土峁黄土梁4、典型地貌黄土塬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
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 四周陡,顶面平坦
的台地。是良好的耕作区。 条状延伸的岭冈,
顶面较平缓,两侧多沟壑。 呈穹状或馒头状,
顶面多浑圆,斜坡较陡。初期中期后期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 … … … … … … … … … … … … … … … … … … … … … 1.阅读图6.34,说说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1)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2)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2.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③降水强度越 ,水土流失越严重。①土质: (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②坡度: (陡坡或缓坡)更容易水土流失。沙土陡坡大植被:植被覆盖率低。黄土结构: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气候原因: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地形:地面破碎,沟谷斜坡多。1、自然原因水土流失的原因修路陡坡毁林开垦采矿 水土流失的原因2、人为因素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3.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谈谈你的看法水土流失的后果: 2、水土流失使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湖泊萎缩、水库淤塞,降低了江河湖库的发电、灌溉和防洪能力,加剧中下游的洪水灾害。 3、水土流失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 1.水土流失带走了肥沃的地 表土,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造成耕地减少,村庄无处可居。 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 2010.3.10陕西子洲发生
滑坡事件,造成27人遇难一辆交通清障车也被泥石流掩埋 2004.10山西平遥古城墙突然坍塌 2009.8.18陕西西安到汉中高速
公路因特大暴雨发生泥石流灾害四、水土保持 除图片中的措施外,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环
建设的措施?水土保持的措施保护措施:1、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等。2、工程措施:
建梯田、
修挡土坝等。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
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数量等.活动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沟谷和坡地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阅读图6.37和图6.38,说说打坝淤地和林草护坡对水土保持的作用。???????????????2.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设     ,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     、     的作用。1.“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沟谷中修筑    拦截坡地流失的________,堆积形成肥沃的   。 拦土坝表土田地护坡林草带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活动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2.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请你参加关于黄土高原退耕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采取任何措施都要掌握好“度”,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单项选择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 )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
A.注入的支流众多 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C.水流速度快 D.流经黄土高原区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CDAB能力提高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
A.下游修筑大堤?? ??B.上游兴修水库???
C.中游保持水土? ??D.下游开挖新河
6.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地面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
B.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C.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方????
D.高原上多沟谷、湖泊
7.下列四组城市中,都位于黄土高原上,又是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的一组是?? ( ????)
?A.兰州、西安、太原?? ??????????B.太原、西安、包头
?C.延安、太原、兰州???????????? D.郑州、西安、兰州 CCA能力提高8.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 ????)
A.平整土地 B.修筑梯田
C.深耕改土 D.植树种草
9.黄土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 ????)
A.小麦和玉米 B.水稻和小米
C.棉花和油菜 D.核桃和棉花
10.位于黄土高原上的煤矿是( ????)
A.大同煤矿 B.兖州煤矿
C.淮南煤矿 D.六盘水煤矿DAA能力提高 材料: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 356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3 多。每年流失的土壤在50亿吨以上,随之流失的氮磷钾营养成分超过全国每年化肥施用的总量。阅下图,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分析原因。 400mm山区 较多或季节变化大 少 疏松 黄土高原 四川
盆地 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