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化学学科 10 月阶段性
学情摸查问卷
考试时间:6 0 分钟;试卷分数: 90 分
第 I 卷( 选 择题 )
一、选择题 ( 本题包含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最符合题意 )
1. 据 《礼 记》 记 载,西周时期已有相当丰富的酿酒经验和完整的酿酒技术规程。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
理变化的是
A. “糖 化” : 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 “ 发酵 ”: 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 “ 蒸馏” : 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 “ 窖藏 ”: 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2. 神舟飞船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飞船上用到一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 — 硅酸
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下列有关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 耐高温 B. 见光易分解 C. 不易与氧气反应 D. 透光性好
3. 万众一心齐参与,科学灭蚊护家园。下列预防基孔肯雅热活动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 研究人体吸引伊蚊物质的性质 B. 研究无毒电热蚊香液的组成
C. 研究丁香花驱蚊物质的结构 D. 研究灭蚊灯诱蚊光谱的
4. 如图是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中水可以换成细沙
B. 乙中水的作用是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C. 丙中燃着的木炭应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D. 可向丙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
5.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 4:1
B. 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
第 1 页 /共 10 页
C. 空气具有自净能力,故工厂废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D. 空气中各成分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6.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 硫燃烧 ” 的实验:向弯形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
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高锰酸钾的作用是提供氧气
C. 气球的作用只是缓冲装置内的压强变化
D. 该装置有利于进行硫粉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
7. 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选项中 “ 可能引起的后果” 不匹配的是
A. 读数偏大 B. 腐蚀胶帽 C. 标签受损 D. 打破试管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四种方法中,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对应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B.
第 2 页 / 共 10 页
C. D.
9. 下列各项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是
A. 铁锈、墨水 B. 冰水化合物、纯净的空气
C. 稀有气体、井水 D. 纯水、高锰酸钾
10.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气体浓度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 曲线 a 和 c 对应的物质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C. 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
D. 由图像可知,有氧气时蜡烛也不一定能燃烧
11. 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催化效果
C. 给病人输氧时从 a 端连接氧气瓶,观测氧气流速 D. 收集氧气
12. 化学源于生活。下列生活实例与涉及的化学原理有错误的是
选项 生活实例 化学原理
第 3 页/ 共 10 页
A 氮气用于填充食品包装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B 氦气用作探空气球填充气 氦气的密度小
C 用厨余垃圾自制化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氧气用作燃料切割金属 氧气支持燃烧
A. A B. B C. C D. D
点燃
13. 如图表示几种化学反应的关系,现有反应:酒精+ 氧气 水 +二 氧化碳。则此反应对应图中
A. a 处 B. b 处 C. c 处 D. d 处
14. 变压吸附法制取氧气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的能力差异,在吸附塔中通过增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
将二者进行分离( 如 图 )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制取的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B. 制取的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C. 分子筛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 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塔内压强有关
第 II 卷 (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 本小题包括 6 小题,共 48 分)
15. 阅读下面短文,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臭氧( O3 ) 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生
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如 图 1)。 超音速飞机排出废气中的 CO 等气体、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 氟利昂 ” 等
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降低对太阳辐射中紫外线的吸收,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在闪电这一
第 4 页 / 共 10 页
自然条件下,氧气可转化为臭氧。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
臭氧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这是雷雨天气后空气清新的原因之一。臭氧可用于污水处理工艺中。图 2 为研
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得出臭氧浓度与其杀菌效果的关系。
C C l F
( 1 )氟利昂的化学符号为 2 2,属于_ ______ 物 ( 填 “纯 净 ”或 “ 混合 ”) 。
(2 )氧气通过闪电转化为臭氧属于化学变化,其原因是_ ______。
(3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木条复燃,原因是_ ______ 。
(4 )生活中可采取_ ______( 填字母 ) 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a .减少氟利昂使用 b .使用无氟冰箱 c .减少 CO 等气体的排出量
(5 ) 由图 2 可知, O3 浓度在 0 0.08mg/L的范围内,_ ______。
H
(6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催化剂,可使水和 CO 在该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 2 和二氧化碳,该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 ______ 。
16. 某中学进行微型空气质量 “ 检测站” 的组装与使用活动。
活动一:认识空气质量检测的意义
( 1 )空气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 ( 简称 AQI) 中污染物监测范畴
的是_ ______( 填字母) 。
A. CO B. S O2 C. Ar D. P M2. 5 E. CO 2 F. 臭氧
(2 ) 请写出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 _______( 写一条) 。
活动二:微型空气质量 “检 测站” 的组装与使用
(3 ) 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检测某县内四个不同区域空气质量。
区域 空气质量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
A 107 二氧化硫 三级
B 231 可吸入颗粒物 五级
第 5 页 /共 10 页
C 71 一氧化碳 二级
D 35 无 一级
① 如图 1 ,太阳能板工作时进行的能量转化是将 _______转 化为电能。
②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 _______( 填“ 高 ” 或 “ 低 ” ) ,空气质量越好。
活动三:检测某小区地下车库中的有害气体
【 测定实验】 实验小组用微型空气质量 “ 检测站” 测 得某小区地下车库中一氧化碳浓度如图 2 所示。
(4 ) 在地下车库里确定 5 个位置进行取样。以下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 _______( 填字母 ) 。
A. B. C.
(5 )由图 2 可知一氧化碳浓度最大的时间段是 _______( 填“ t1 t2 ”、 t 2 ~ t“ 3”或 “ t 3 ~ t4”) ,原因可能
是 _______。
17. 小铁要把硫酸铜溶解在水里得到硫酸铜溶液,并用它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 1) 步骤 1: 小铁采用“ 左码右物 ” 的方法称得 5.7 克硫酸铜粉末 (1g 以下用游码) ,则他实际称得的实际
质量为_ ______g 。经提醒,他改回“ 左 物右码 ”的 方法称量硫酸铜,称量时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他应
该 _______直 到天平平衡。
(2 ) 步骤 2 :小铁同学若要量取 48 mL 的水,在下图的基础上,应该用_ ______( 填仪器名称) 再 向量筒中
加入水,并倒入烧杯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硫酸铜溶液。由于量取时俯视量筒,则他实际量得的水
_______48 mL(填 “ > ”或 “< ” ) 。
第 6 页 / 共 10 页
(3 )步骤 3: 小铁取少量的硫酸铜溶液于 _______( 填仪器名称) 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时将滴
瓶的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 _______。
(4 )步骤 4: 小铁在实验结束后清洗试管,当观察到玻璃仪器内壁的水 _______ 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18. “ 富氧空气 ” 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 1 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混制
“富 氧空气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若需要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用的气体制取装置是
_______( 从 A E 中选填 ) 。
( 2) 写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 ______。
(3 ) 分离液态空气可制得氮气。据表判断,温度 T 需控制在_ ______ ℃范 围内。
物质 H 2O CO 2 N2 O2
沸点/ ℃ 0 56.6 196 183
( 4) 用氮气和上述实验制取的氧气混合制 “ 富氧空气” , 将 F 装置中的集气瓶装满水后,先通入氮气排出
部分水,再通入氧气,气体都应从 F 装置中的 _______( 选填“ m ” 或 “ n ” ) 口通入。
( 5 )图 2 所示,利用可以抽拉的线绳,可以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
第 7 页/ 共 10 页
①装 置 A 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_______ 。
② 若想利用装置 B 监测产生氧气的气流速度,需对装置 B 进行改进,你的改进措施是 _______ 。
( 6 )如图 3 所示,将蒸发皿放在白色托盘上,向蒸发皿中加入适量的酒精溶液,并用大火枪点燃。挤压
内装有铁粉的洗耳球,往外焰上喷铁粉,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 ,生成黑色固体。写出铁粉在空气中燃
烧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_。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能燃烧,是因为 _______ 。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里的“ 探 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 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疑问,
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图 1 所示的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 出问题】 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 作出猜想】 猜想 ① :有氧气剩余;猜想 ②: 无氧气剩余。
【 实验验证 】 该小组同学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
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 实验结论】
(1 ) 高能激光笔的作用是_ ______。
(2 )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 ______。
(3 )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猜想_ ______正 确。
( 4 )教材里用红磷燃烧的方法 _______( 填 “能 ” 或“ 不能 ” ) 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
_______。
【拓 展延伸 】如 图 2 所示为该小组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
量容器内氧气的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第 8 页 /共 10 页
(5 ) 在图中, _______(填 “ A ”“ B ”“ C ”“ D” 或 “ E ”) 点 时红磷熄灭;请你解释曲线 AB 段、D E 段氧气
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① AB 段: _______ ;
②D E 段: _______ 。
20. “大 象牙膏 ” 是极具观赏性的化学趣味实验之一,如图 1 进行实验,容器中涌出的柱状泡沫被形象地
称为 “大 象牙膏 ”。 在实验时发现泡沫未出现“ 牙膏” 状 喷射效果,同学们对该实验再次进行了探究。
任务一:了解“ 大 象牙膏 ”的 实验原理
【实 验原理 】 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使发泡剂 ( 洗洁精) 喷涌而出。
(1 )该实验原理主要是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
任务二:探究“ 大 象牙膏” 喷 射的形成条件
【实 验探究 】
以 “牙 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 ” 为比较牙膏喷出效果的标准,设计了以下实验:在同样规格的锥形瓶中,分
别加入 10 ml H 2 O2 溶液、 5 滴洗洁精、 4 ml 催化剂溶液,完成实验,记录如下表。
“牙 膏” 喷
催化剂质量 过氧化氢质
实验序号 催化剂种类 温度 /℃ 出瓶口所需
分数 量分数
时间 /s
① 氯化铁 10% 10% 20 48
第 9 页/ 共 10 页
② 高锰酸钾 10% 10% 20 5
③ 酵母 10% 10% 20 10
④ 酵母 5% 10% 20 42
⑤ 酵母 10% 10% 40 3
⑥ 酵母 10% 5% 20 30
【 解释与结论】
(2 )设计实验① ②③ 的目的是 _______ 。
(3 )通过对比实验③ ④ ,得出的结论是_ ______。
(4 ) 实验中,欲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需对比的实验是 _______(填 实验序号) 。
(5 )若要速率适中、有较强视觉冲击力观赏效果,最好选择实验 _______( 填实验序号) 的条件。
【反 思与评价 】
(6 )在实验② 中,小明观察到锥形瓶内有黑色固体产生,溶液的紫红色褪去,经检验该黑色物质为二氧
化锰,所以判断高锰酸钾不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其理由是 _______ 。
( 7)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腐蚀性越强。为了保证安全,实验应注意_ ______(填 字母 ) 。
A. 进行实验时,应佩戴护目镜防止液体溅入眼睛
B. 当“ 牙 膏 ” 喷出时,不要立刻触摸以免烫伤
C. 清理“ 牙 膏 ”时 ,须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
任务三:探究催化剂的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影响
( 8) 小组同学在常温下,向 a、 b 、c 三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 5% 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 2 g、 4 g 和 6
g 的酵母,绘制了产生氧气的体积和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2。 请根据该图写出一条规律性结论:_ ______。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