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倒装句的运用 课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倒装句的运用 课件(共5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4 09:4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2025/11/05
第十一讲 文言句式善运用
授课人: 陈老师
CONTENTS
目录
01
文言文倒装句
02
综合训练
文言文倒装句
01
谓语前置
例句
重点字词注释
句子翻译
贤哉,回也!(《论语 雍也》)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贤哉:多么有德行啊;回:颜回,孔子的弟子;也:语气助词,表判断。
甚矣:太过分了;惠:“惠” 通 “慧”,意为 “聪明”
颜回多么有德行啊!
你不聪明得太过分了。
谓语前置
谓语在前,主语在后,谓语部分为形容词或者形容词性短语,主语部分为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
结构特点
01
句末一般带有“哉”“矣”等感叹词,通过语序颠倒突出对主语的赞美、感慨等情感。
语气特点
02
练习:请写出下面句子正确的语序
原句
美哉,我少年中国!《世说新语 言语》
正确语序
壮哉,夫!
正确语序
贤哉,公叔痤!《资治通鉴 周纪一》
正确语序
原句
原句
我少年中国,美哉!
夫,壮哉!
公叔痤,贤哉!
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我和谁一道呢?
有什么简陋的呢
句子翻译
与:介词,和;归:归依。何:什么
重点字词注释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何陋之有?(《陋室铭》)
例句
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语序特点
结构特点
仅出现于疑问句中,且宾语多为疑问代词(如“何”“谁”“孰”等)。
常规语序“主语+谓语+宾语”变为“主语+宾语(疑问代词)+谓语”,通过提前疑问代词,强调疑问对象。
练习:请写出下面句子正确的语序
原句
原句:何富贵也? 《史记 陈涉世家》
正确语序
原句:何以教我? 《世说新语 政事》
正确语序
原句:谁可使者? 《资治通鉴 汉纪三》
正确语序
原句
原句
富贵何也?
以何教我?
可使者谁?
宾语前置:“之/是”作标志
例句
重点字词注释
句子翻译
唯利是图
何罪之有?(《唐雎不辱使命》)
利:宾语前置;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图:追求。
有:动词,表 “拥有、存在”。
只追求利益。
有什么罪过呢”
宾语前置:“之/是”作标志
结构特点
标志特点
“之”“是”无实际意义,仅作为宾语前置的语法标志,用于凸显宾语。
宾语(人、事、物)后接“之/是”,再连接谓语,形成“主语+宾语+之/是+谓语”的结构。
练习:请写出下面句子正确的语序
原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正确语序
唯命是从《左传 昭公十二年》
正确语序
唯利是图《左传 成公十三年》
正确语序
原句
原句
不知句读,不解惑
唯从命
唯图利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莫我肯顾(《诗经 硕鼠》)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句
01
我:代词作宾语,前置;莫:否定词,不;顾:照顾。忌:指邹忌,战国时齐国大臣;信:相信;己:自己。
重点字词注释
02
不肯照顾我。
邹忌不相信自己。
句子翻译
03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句式条件
句子含否定词(如“不”“莫”“无”“未”等),且宾语为代词(如“自”“我”“之”等)。
常规语序“主语+否定词+谓语+宾语”变为“主语+否定词+宾语(代词)+谓语”,通过提前代词宾语,强化否定语气。
语序特点
练习:请写出下面句子正确的语序
原句
不自责《史记 项羽本纪》
正确语序
莫之能胜《道德经》(《老子》)
正确语序
不吾知也《论语 先进》
正确语序
原句
原句
不责自
莫能胜之
不知吾也
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
例句
重点字词注释
句子翻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爪牙:爪子和牙齿;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利:锋利;强:强健。庙堂:指朝廷;指民间、偏远之地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处在高高的朝廷上,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偏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主。
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
语序特点
结构特点
以“之”为连接词,连接中心词(被修饰的名词)与定语(多为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
常规“定语+中心词”变为“中心词+之+定语”,“之”起到分隔并强调定语的作用,突出中心词的特征。
练习:请写出下面句子正确的语序
原句
宾客知其事者《史记 刺客列传》
正确语序
在侧之珠玉《世说新语 容止》
正确语序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 劝学》
正确语序
原句
原句
知其事之宾客
珠玉在侧
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者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例句
01
僧:中心词;之:定语后置标志;富:定语;者:辅助标志。粟:指小米,此处泛指粮食。一石:古代容量单位,此处代指较多的粮食。一食:指一顿饭。
重点字词注释
02
富有的和尚不能到达,而贫穷的和尚却能到达。
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句子翻译
03
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者
在“中心词+之+定语”基础上,增加“者”字,“者”此处不表指代,仅辅助构成定语后置结构。
标志特点
练习:请写出下面句子正确的语序
原句
学之难易者,有别也。彭端淑《为学》
正确语序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正确语序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正确语序
原句
原句
难易之学,有别也
铿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也
游之孺子之国者,无不哺也
定语后置:中心词+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例句
01
人:中心词;可使报秦:定语;者:定语后置标志。遂:于是、就。
率:动词,表 “率领、带领”。荷担”即 “挑担子“;三夫:三个人。
重点字词注释
02
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子孙。
句子翻译
03
定语后置:中心词+定语+者
仅以“者”为定语后置标志,无“之”连接,“者”附着在定语后,暗示“……的(人/物)”。
标志特点
01
直接将定语置于中心词后,再加“者”,形成“中心词+定语+者”,简洁地限定中心词的范围或特征。
结构特点
02
练习:请写出下面句子正确的语序
原句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沛公者《史记 项羽本纪》
正确语序
有乘轩冕过门者《世说新语 德行》
正确语序
智者《资治通鉴 唐纪十二》
正确语序
原句
原句
敢复有言当迎沛公之诸将吏
有乘轩冕过门之人
智之人
定语后置:中心词+数量词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例句
01
“比” 是介词,表 “等到”,“至” 是动词,意为 “到达”。陈:指陈县,古代地名,是当时的战略要地。
重点字词注释
02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
等行进到陈县,(起义军)已拥有六七百辆战车、一千多名骑兵和几万名士兵。
句子翻译
03
定语后置:中心词+数量词
定语特点
定语为数量词(可表确数,如“五”“八”;可表概数,如“六七百”“千余”)。
语序特点
常规“数量词+中心词”变为“中心词+数量词”,通过后置数量词,强调中心词的数量特征,使数量表述更醒目。
练习:请写出下面句子正确的语序
原句
如是者三 《史记 高祖本纪》
正确语序
温来者一(隐含) 《世说新语 方正》
正确语序
斩首六万 《资治通鉴 周纪三》
正确语序
原句
原句
三如是者
一温来
斩六万首
状语后置:以字结构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屠惧,投以骨。(《狼》)
例句
01
以军中多务: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以军中多务辞”;以:用;辞:推辞。
重点字词注释
02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句子翻译
03
状语后置:以字结构
结构特点
介宾短语“以+宾语”本应置于谓语前作状语,后置后变为“谓语+以+宾语”,即“主语+谓语+以+宾语”,突出动作的关联对象。
练习:请写出下面句子正确的语序
原句
孙膑阴见以刑徒《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正确语序
将挞之(以鞭杖等,省略)《世说新语 文学》
正确语序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资治通鉴 汉纪五》
正确语序
原句
原句
孙膑以刑徒阴见
以(鞭杖等)挞之
吾以所以有天下者何(所以:……的原因)
状语后置:于字结构
01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例句
02
03
于南阳: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于南阳躬耕”;于:在;躬耕:亲自耕种。相与:副词性短语,意为 “一起、共同”,修饰动词 “步”。
重点字词注释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
(我和张怀民)一同在庭院里漫步。
句子翻译
状语后置:于字结构
“于”引出动作的地点、时间、对象等(如“于中庭”表地点,“于南阳”表地点)。
作用特点
介宾短语“于+宾语”常规作状语置于谓语前,后置后变为“谓语+于+宾语”,形成“主语+谓语+于+宾语”,强调动作发生的场景或关联对象。
语序特点
练习:请写出下面句子正确的语序
原句
不辱于诸侯《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正确语序
入有义之国《世说新语 德行》
正确语序
与虞人期猎《资治通鉴 周纪一》
正确语序
原句
原句
不于诸侯辱
于有义之国入
与虞人于(某时)期猎
状语后置:乎字结构
01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例句
02
03
“生” 指出生,“乎” 是介词,相当于 “于”,意为 “在”;“吾” 是第一人称代词,指 “我”。闻道:懂得道理;先乎吾:比…… 早。
重点字词注释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句子翻译
状语后置:乎字结构
01
作用特点
“乎”用法接近“于”,可引出地点、时间、比较对象等。
02
语序特点
介宾短语“乎+宾语”后置,变为“谓语+乎+宾语”,与“于”字结构后置逻辑一致,古文中“乎”的这种用法更具文言韵味。
练习:请写出下面句子正确的语序
原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正确语序
摄乎大国之间《论语 先进》
正确语序
可以马上治之乎 《资治通鉴 汉纪八》
正确语序
原句
原句
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乎大国之间摄
可以乎马上治之
综合训练
02
1.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可以一战
A.战于长勺 B.夫战,勇气也
C.何以战 D.再而衰,三而竭
D项和例句皆为省略句。AC两项为倒装句,B项为判断句。
D
2.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 B.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BC都是倒装句。D被动句。
D
3.下面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吾与徐公孰美
C.忌不自信 D.能谤讥于市朝
A.句意为: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此选项属于倒装句。
B.句意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此选项不属于倒装句。
C.句意为:邹忌不相信自己。为宾语前置句。此选项属于倒装句。
D.句意为: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此选项属于倒装句。
B
4.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如鸣珮环 B.卷石底以出 C.全石以为底 D.水尤清冽
A.“如鸣珮环” 正常语序应为 “如珮环鸣”,意思是好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这是主谓倒装。
B.“卷石底以出” 正常语序是 “石底卷以出”,意思是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属于主谓倒装。
C.“全石以为底” 正常语序为 “以全石为底”,意思是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是宾语前置。
D.“水尤清冽”,语序和现代汉语一致,意思是水格外清凉,不是倒装句。
D
5.下列句子在语序上与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微斯人,吾谁与归?
A.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B.正确。
C.正常语序应为“公与之乘,于长勺战”;
D.正常语序应为“微斯人,吾与谁归”。
B
6.下列句式与“战于长勺”相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可以一战
C.何以战 D.乃入见
“战于长勺”是倒装句,状语后置,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A.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B.省略句,应为“可以(之)一战”。
C.倒装句,宾语前置,语序应为“以何战”。
D.省略句,省略主语,应为“(曹刿)乃人见”
C
7.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
A.何以知之 B.何陋之有
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A.宾语前置句。句意:依据什么知道呢
B.宾语前置句。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
C.不是宾语前置句。句意:男人的心意一变再变。
D.宾语前置句。句意:请郎君不要生气,我们把秋天定为期限(秋天到了来迎娶)。
C
8.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例句是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A 判断句,“是”表判断。
B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C 倒装句,宾语前置,正常的语序应为“有何陋”。
D 省略句,“出、濯”后均省略介词“于”。
C
9.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忌不自信。
A.吾孰与徐公美?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何以战?
“忌不自信”意思是邹忌不相信自己。“自信”应是“信自”,这个句子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A.句子应为“吾与徐公孰美”,是代词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B.“君美甚”应为“君甚美”,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C.“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D.“何以战”应为“以何战”,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B
10.下面的句式中,有一项不同的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状语后置,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后省略宾语“之”)
C.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状语后置,应为“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A.状语后置,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B.“以”后省略宾语“之”;
C.状语后置,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D.状语后置,应为“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B
11.下面句子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 B.乡为身死而不受。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帝感其诚。
A.“……也”,表判断;
B.省略主语“我”,“为”后面省略介词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
C.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加何”;
D.被动句,应为帝被其诚所感。
C
12.下面的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
A.吴广素爱人 B.祭以尉首
C.陈守令皆不在 D.杀之以应陈涉
B项属于倒装中的状语后置。“祭以尉首”应为“以尉首祭”。ACD没有倒装。
B
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是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形式,正常语序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
A项“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B项为判断句,有判断句的典型标志“者”“也”;
C项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应为“(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项也为省略句,省略了谓语,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A
14.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尝射于家圃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徐以杓酌油沥之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弈秋,通国之善弃者也
例句:“尝射于家圃”是倒装句式;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省略句式;
B.“徐以杓酌油沥之”省略句式;
C.“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式;
D.“弈秋,通国之善弃者也”是判断句式;
C
15.下列文言句式中与“大王来何操 ”不同的一项是(  )
A.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B.沛公安在?
C.吾谁与归?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E.古之人不余欺也!
“大王来何操”
正常语序为 “大王来操何”,“何” 是 “操” 的宾语,置于动词前,属于宾语前置句。
A. 正常语序为 “则如何”,“何” 是 “如” 的宾语,前置,属于宾语前置句,与题干句式一致。
B. 正常语序为 “沛公在安”,“安”(哪里)是 “在” 的宾语,前置,属于宾语前置句,与题干句式一致。
C.正常语序为 “吾与谁归”,“谁” 是 “与” 的宾语,前置,属于宾语前置句,与题干句式一致。
D. 这是一个普通的疑问句,“否” 表疑问语气,句子语序正常(主语 “廉颇”,谓语 “能饭”),不属于宾语前置句,与题干句式不同。
B
16.下面的句子中倒装句的一项是 (  )
A.吴广素爱人 B.祭以尉首
C.陈守令皆不在 D.杀之以应陈涉
B“祭以尉首”的意思是用(两)尉的头祭天,这是主谓倒装,应该是“以尉首祭”。
B
17.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B.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
D.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是倒装句。句意是: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B
18.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是(  )
A.何以战?
B.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A正确语序为“以何战?”宾语前置。
B疑问句;
C省略句;
D省略句
A
19.选出不是倒装句式的一项(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夫晋,何厌之有 D.吾与徐公孰美
A项“孰与城北徐公美”应该是“与城北徐公孰美”,是疑问句,代词作宾语的前置句。
B项“忌不自信”应该是“忌不信自”是否定句,代词作宾语的前置句。
C项“何厌之有”应该是“有何厌”是“之”字提宾的句子。
D
20.找出下列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君美甚 B.能谤讥于市朝
C.甚矣,汝之不惠 D.夫晋,何厌之有?
A.君美甚,程度副词后置(强化语气)“甚” 作补语修饰 “美”,即 “君甚美”,翻译成你美极了
B.能谤讥于市朝,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 “能于市朝谤讥”,“于市朝” 作状语翻译成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主过失)
C.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正常语序 “汝之不惠甚矣”,突出 “不惠” 程度翻译成你太不聪明了!
D.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正常语序 “夫晋,有何厌”,“之” 为前置标志翻译成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
D
21.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A. 何以战翻译应是“以何战”
B. 与现代汉语习惯一样。
C.可以一战翻译顺序应为“可以凭借一战”
D. 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顺序应为“微斯人,吾与谁归?”
B
THE END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