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1-13 18:1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符合图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是
A.稀释浓硫酸 B.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D.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2.在反应2A(g) + B(g) 3C(s) + 4D(g) 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2ν(A)=ν(B) B.3ν(B)=ν(C)
C.4ν(C)=3ν(D) D.2ν(A)=ν(D)
3.已知某同学用足量的锌与0.3mol/L的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发现反应速度太慢,他想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氢气的产量,你的建议是
A.加少量锌块 B.加热 C.加适量浓硫酸 D.加水
4.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中,能使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都增大的方法是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 ②增大压强 ③升高温度 ④加入催化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5.合成氨的ΔH<0,既能增大平衡转化率,又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A.及时分离产生的氨 B.升高温度
C.缩小容器的容积 D.使用催化剂
6.下列平衡体系中,当条件改变时,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事实是
A.2SO2(g)+O2(g) 2SO3(g),高压有利于合成SO3
B.2NO2(g) N2O4(g) ΔH<0,升高温度颜色加深
C.Cl2+H2O HCl+HClO,氯水中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D.CO(g)+NO2(g) CO2(g)+NO(g),平衡体系缩小容器体积加压可使颜色变深
7.已知反应A(g)+3B(g) 2C(g)+2D(g),下列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v(C)=0.1mol·L-1·s-1 B.v(D)=1.0mol·L-1·min-1
C.v(A)=0.08mol·L-1·s-1 D.v(B)=3.6mol·L-1·min-1
8.对于反应2SO2(g)+O2 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在温度不变时,欲使的比值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体积不变,增加O2的物质的量  ②体积不变,增加SO2的物质的量 
③使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  ④加入高效催化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我国科学家运用DFT理论计算研究HCOOH(甲酸)分解产生CO2的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表示催化剂表面吸附位),HCOOH*表示被吸附于催化剂表面的HCO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历程的基元反应有4个
B.HCOOH(g)分解产生CO2(g)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HCOOH*→HCOO*+H* 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速率控制步骤(即速率最慢步骤)的能垒(活化能)为0.78eV
10.在一密闭容器中, aA(g)+bB(g) cC(g)+dD(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当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0.8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 < c+d B.体系总压强减小
C.物质D的浓度减小 D.物质B的转化率减小
11.焦炭常用于冶炼工业。已知反应①:2C(s)+O2(g)=2CO(g) ΔH<0;反应②:2CO(g)+O2(g)=2CO2(g)。①、②的反应趋势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的ΔS>0
B.反应①的ΔG<0,不需要加热就能自发进行
C.反应②对应l1
D.983K是两个反应主次趋势变化的转折点
12.常温下,下列事实能说明HF是弱电解质的是
A.HF易挥发 B.HF溶液中存在微粒有:H+、 F-、HF
C.HF易与NaOH反应 D.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13.25℃时电离平衡常数如表,下图表示常温下,稀释CH3COOH、HClO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H3COOH HClO H2CO3
Ka=1.8×10-5 Ka=3.0×10-8 Ka1=4.9×10-7、Ka2=5.6×10-11
A.酸性H2CO3 < HClO
B.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
C.0.01mol/L的H2CO3溶液中浓度约为7×10-5mol/L
D.图像中Ⅱ代表CH3COOH
14.已知可逆反应A+aBC+2D(a为化学计量数),其中B、C、D为气态物质。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体积分数(φ)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T1,p2>p1
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若a=2,则A为液态或固态物质
D.增加B的物质的量,该反应△H的绝对值增大
二、填空题
15.I.已知SO2(g)+1/2O2(g) 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SO3 (g) SO2(g) +1/2 O2 (g)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图中C点表示 。E所代表的能量是 。
(3)又知2NO(g)+O2(g) 2NO2(g) ΔH=-113.0kJ/mol,请根据题给条件求出反应NO2(g)+SO2(g) 2NO(g)+SO3(g)的焓变ΔH = kJ/mol。
(4)25℃、101kP时,11g丙烷(C3H8)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55.0kJ,则表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5)已知键能 H-H 436kJ/mol、Cl-Cl 243kJ/mol、H-Cl 431kJ/mol,则H2(g) + Cl2(g) = 2HCl(g) ΔH = kJ/mol。
II.在一定温度下的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量热器中进行中和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6)反应后温度升高3.3 ℃,计算实验的中和热△H= (保留三位有效数)(各溶液的密度均按1.0 g/cm3计算,水的比热容为4.18 J/(g·℃))
(7)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
三、解答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I.工业合成氨原理为:N2(g)+3H2(g) 2NH3(g),在T1 ℃时,向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N2和3.0 mol H2发生上述反应,测得N2的物质的量n(N2)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
t/min 0 10 20 30 40 50
n(N2)/mol 1.0 0.80 0.63 0.55 0.50 0.5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2的平衡转化率为 。
(2)若反应开始时,容器内的压强为8.0 MPa,则第40 min末时容器内的压强为 MPa;该反应在T1℃时的压强平衡常数Kp= (MPa)-2。(K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II.甲醇的合成:在密闭容器内,充入0.2molCO与0.4molH2发生反应如下:CO(g)+2H2(g) 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3)A、B两点对应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A pB(填“>”、“<”或“=”)。
(4)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 。
(5)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代号)。
a、H2的消耗速率是CH3OH生成速率的2倍
b、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温度保持一定时,压强不再改变
(6)若容积为2L,在p1压强、T1℃时,经5min达到化学平衡,则用氢气表示该反应的化学速率v(H2)= 。此时再加入1.0molCO和1.0molCH3OH,平衡向 移动(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不”);重新到达平衡,则CO的总转化率 (填“增大”,“不变”,“减小”)。
17.H2O2作为氧化剂在反应时不产生污染物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不稳定,易分解。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定性分析:图甲可通过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溶液改为Fe2(SO4)3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 。
(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 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检查全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A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后松手,过一段时间后看到 ,则气密性良好。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
(3)另一组学生利用下列实验用品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蒸馏水、0.1mol/LNa2S2O3溶液、0.1mol/L H2SO4溶液。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Na2S2O3溶液 H2SO4溶液 蒸馏水
浓度/(mol/L) 体积/mL 浓度(mol/L) 体积/mL 体积/mL 温度/℃
Ⅰ 0.1 1 0.5 1 V 30
Ⅱ 0.1 2 0.5 1 7 30
Ⅲ 0.1 2 0.5 1 7 40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对比实验ⅠI、ⅡI,为探究 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③加入VmL水的目的是 。
18.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在20 mL pH=12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HCl溶液40 mL,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同一溶液中,H2CO3、、 (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②当pH=7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最多的微粒为 。
③已知在25 ℃时,的电离平衡常数:K=5.0×10-11,当溶液中处于交叉点a时,溶液的c(H+) = 。
④当pH=8时,溶液中主要溶质为 。
(2)和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2O7溶液中的转化反应 。若加水稀释,则将 (填:“变大”、“ 变小”、 “不变”)。
②+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C
6.D
7.C
8.B
9.C
10.A
11.B
12.B
13.C
14.D
15.(1)吸热
(2) 的总能量 (正反应)活化能(或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
(3)-42.5
(4)
(5)-183
(6)-55.2
(7)相等
16.(1)50%
(2) 6.0
(3)<
(4)KA=KB>KC
(5)bd
(6) 不 减小
17.(1) 产生气泡的快慢 排除Cl-可能带来的干扰
(2) 分液漏斗 活塞复位 生成40mL气体所需的时间
(3) 温度 控制硫酸的起始浓度相同(或保持溶液总体积相同,控制Na2S2O3浓度单一变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18.(1) 不能 NaCl、NaHCO3
(2) 变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