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二年级下华东师大版3.9《胡同文化》课件(8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高二年级下华东师大版3.9《胡同文化》课件(8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4 08:2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5张PPT。 说到北京,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如果你去北京,最想去的是哪里?北京三绝 第一绝,就是古老精致的石狮子。威猛的狮子,总是会令人肃然起敬。我国最有名的石狮子,当数北京天安门前的两对巨型石狮,庄严威猛,与端庄的华表共同映衬雄伟的城楼,象征中国古老的文明。 第二绝是北京的小吃。去北京旅游,有句话:“到北京,不吃北京小吃,那不白来了吗?”其中又以北京烤鸭最为著名,我国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的他的作品《冒号》里面这样形容:这个北京烤鸭啊,烤的焦黄焦黄,咬一口滋滋冒油。 北京的第三绝就是——胡同文化。有人说,没去过北京的胡同,算不上真正的了解北京。如果想要真正了解北京城,北京人,一定要去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去感受北京古老的文化气息。 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上,虽然没办法亲眼目睹北京石狮子,也无法品尝北京小吃,但我们可以通过汪曾祺先生的小品文来感受北京的《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汪曾祺 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经过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他擅长短篇小说,有“短篇圣手”之称,风格清晰明快,恬淡自然。代表作有《受戒》和《大淖记事》等。汪曾祺平中显奇,淡中有味的作品,备受众多读者的真心喜爱,并在海外产生广泛的影响。汪曾祺
(1920-1997)胡同故事北京胡同文化思考视频中的胡同有什么特色? 臭豆腐、炸酱面、豆汁、烤鸭、鸟笼、秧歌、京剧、四合院、喝酒、吵架、吆喝等。那么,作者给我们展示了老北京的什么呢? 学习课文 速读课文,思考下列字词的读音。(一)生字词胡同( )tòng虾蟆( )陵约( )鸡蛋yāo镊( )子niè安土重( )迁zhòng房檩( )lǐn婚丧( )嫁娶sāng街坊( )fang腌( )yān熬( )白菜āo国子监( )jiàn摞( )luò棱( )角lénghá ma (二)什么叫胡同? 胡同,也叫“里弄”、“巷”。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它是沟通当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道路通达情况,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前者只有一个开口,末端深入居民区,并且在其内部中断;而后者则沟通两条或者更多的主干街道。1992
北京
小喇叭胡同1992
北京
福顺胡同1992
北京
新街口七条胡同1992
北京
油漆作胡同1992
北京
四合院
香串胡同 (二)什么叫胡同?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数不清,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八大胡同。 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百顺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胭脂胡同李纱帽胡同朱家胡同王广福斜街石头胡同 八大胡同曾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在清朝末年北京民间曾经流传一首顺口溜暗指这八条胡同:   
八大胡同自古名,陕西百顺石头城。   
韩家潭畔弦歌杂,王广斜街灯火明。   
万佛寺前车辐辏,二条营外路纵横。   
貂裘豪客知多少,簇簇胭脂坡上行。赛金花小凤仙(三)1-4段中哪些句子点出了胡同的特点?根据这些段落和句子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胡同取名有各种来源——各具特色的胡同名(方位——正)(取名——俗)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数量之多(数量——多)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 环境安静(环境——静)方 正胡同名称的雅化 屎壳郎胡同——时刻亮胡同
狗尾巴胡同——高义伯胡同
臭皮 ——寿比
粪场 ——奋章
闷葫芦罐 ——蒙福禄馆
臭水河 ——受水河
裤子 ——库资
牛蹄 ——留题
打劫 ——大吉狗尾巴胡同王寡妇胡同大绿纱帽胡同市 俗数量多安 静(三)四 合 院 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由东、西、南、北四面的房子合围成的院子的住宅式样,也被称为四合房。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元代出现了。 北京胡同和四合院 四合院的构成有它的独特之处。四合院子宽敞,东、西、南、北的房子相对独立,互不相连。这种院子日照充足,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院里坐北朝南的房子为正房,是家中长辈的居所;东西两边厢房为女子晚辈所住,这其中以东厢房为尊,一般居住的是家中的长子,长媳;坐南朝北的房子称为倒座,是家中的客厅或书房。按照当时的风俗,正房与倒坐视线不能相交,因此,在庭院中靠近倒座的一方,常常设有屏门或影壁。影壁垂花门 老北京人讲究较多,如院门前不能种槐树,因以前槐树上会掉下来一种虫子,俗名吊死鬼,担心过路人说“这儿怎么这么多吊死鬼啊”,因桑树与“丧”同音,四合院边也不种桑树。北京人大都爱在院子中种夹竹桃。槐树桑树夹竹桃(四)读课文,看老北京 文章第几段提到胡同文化?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那么什么是胡同文化? 第5段承上启下 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胡同文化。 速读课文6—9段,谈谈胡同里的居民形成了怎样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找出关键词句,并进行概括。
从四个方面来写: 居住:舍不得挪窝, 破家值万贯。(安土重迁)人际:喜欢独门独院,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过往不多)饮食:有窝头,就知足了。 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易于满足)处世: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冷眼旁观) 一个“嘿”字,极其传神地刻画出北京市民享受虾米熬白菜这种美食时那种无限向往、无限满足神态,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态。 ——细品京味 北京人安土重迁,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怀旧情结;北京人易于满足,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知足常乐的心态,北京人安分守己,又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谨小慎微,北京人在生活方面封闭保守的种种表象,其实质是什么呢?胡同文化的精义是什么? 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作者称之为“胡同文化”。那么作者认为这种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其精义又是什么? 胡同文化是一种 的文化。封闭精义: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速读10—12段,文章用哪些事例来表现北京人的“忍”? 《八月骄阳》 安善良民奉公守法有棒子面就行电梯事件 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睡不着,别烦躁,别着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睡不着,眯着!”充分体现了北京人善于忍耐的性格,活画出“忍者”的形象,置身事外,冷眼旁观,逆来顺受,最后一句“北京人,真有你的!”充满调侃的语气。 细品京味胡同文化形成的根源 这样一种封闭保守,易于满足的文化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 1、北京城的建筑格局 胡同的总特点是“方正”,这种方正影响了北京市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市民的思想,并形成了封闭的胡同文化。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而胡同的方正特点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甘做顺民。2、北京城悠久的历史 北京是封建时代中央集权的中心,面对皇权的威严,朝代更替,社会动荡,历史变迁,北京城的老百姓——一介小民的生存状态又是怎样的呢?忍耐,苟安,做安善良民。只有“忍”才能让他们苟活下去,面对皇权,维持草民仅有的一点尊严。特定的历史背景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形态。 胡同文化便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其实这不仅是北京人的一种传统心态,试想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所以封闭守旧是一种民族心理,惯于忍耐是一种民族性格。 (五)胡同文化的内涵 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总体特点—— 人际交往—— 物质生活—— 处世态度—— 文化精义—— 封闭 过往不多 容易满足 置身事外 冷眼旁观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胡同的命运 城市里,文物的保护和城区发展建设在国内外向来都是一个尖锐的矛盾,在中国,拆与保的对抗中,往往是拆占了上风。
2001年10月,《北京晚报》刊载消息说,1949年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来条,到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约3900条。近一两年来,随着北京旧城区改造速度的加快,北京的胡同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2003年4月,北京市作出决定,停止在旧城内的大规模改造,大力加强对四合院民居的保护。然而,就在北京市委、市政府一再表明态度的同时,北京旧城各区的胡同里,对四合院的拆除并未完全遏止,有的地方甚至骤然加速,一些在保护之列的四合院,倏然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化为废墟 。2000
北京
后太仓胡同盖起的冠英园2000
北京
柳巷胡同盖起的盛华园2000
北京
北大安胡同与市消防局2000
北京
北官厅胡同已成为宿舍楼群2000
北京
北草场胡同等待拆迁(六)胡同文化的没落 默读最后三段,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西风残照——在商品经济大潮——再见吧,胡同——伤感 无奈 坚决告别,没落的必然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这些描写,渲染怎样的一种气氛? 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引起人们的伤感怀旧之情。四个四字短语一气呵出,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感伤,语言朴实通俗,准确易懂又优美典雅。 作者感情上理智上(伤感)(否定)无可奈何 胡同文化


方正封闭忍生活(居住方式)思想(文化形态)(形式、表象)(内容、内涵)无奈中有怀念,批判中有失落这两张照片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新 北 京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的心脏,交通枢纽超前的建筑风格高楼林立,街道宽阔华丽多彩,美不胜收交通发达,车水马龙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日新月异,明天的北京是什么样子总结 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街道,她更是北京普遍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象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漫步其中,到处都是名胜古迹,细细品位又似北京的百科全书,不少胡同的一块砖、一片瓦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北京“胡同游”作为一个旅游项目于1994年开展,时至今日,它已经与长城游、故宫游一起成为北京旅游业的拳头产品。“胡同游”尤其受老外的青睐。 文化眼光不是一般目光,而是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更是一种文化远见和历史远见。
只要用文化的眼光来看,文化便无处不在。
——冯骥才《文化眼光》五十年代老北京的样子布置作业1、练习册
2、 “胡同文化”与“高楼文化”比,哪一个更封闭,你更喜欢哪种居住氛围,为什么?试阐述理由。写一篇小短文,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