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B项,“而且能够自主进行调整改进”错,根据材料一“如果不满意,还可以反复给出修改指令,不断调整改
进”,是人类给出修改指令,让人工智能调整改进。C项,“就可以解决人工智能文学生产不具人文价值的问
题”错,根据材料二“也许需要加强人的主体介入…更具有人学特性和人文价值”,选项过于绝对,且说人工
智能文学生产不具人文价值也不符合文意。D项,“是因为他们觉得小说不能太像小说”错,是因为他们认为
“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过于老套、难以出新”。)
2.B(“因此其缺乏文学的本体性意义”错,强加因果,且根据“还具有文学的本体性意义吗”,这是一个还需要讨
论的问题。)
3.C(A项,强调写文章要有出处,不能支撑材料二第一段观点。B项,强调既要有继承,又要有创新,不能支撑
材料二第一段观点。℃项,强调写文章以思想内容为主,辞采章句等形式为思想内容服务,可以支撑材料二
第一段坚持“内容为王”的观点。D项,强调写文章时保持童心的重要性,不能支撑材料二第一段观点。)
4.①首先,由清代诗人赵翼的观点引出创新,指出创新是文学的原创力、发展动力和后劲;②接着,阐述当下互
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作家创作带来严峻挑战;③然后,将作家创作和人工智能创作进行对比,指出前者
有后者无法企及之处;④最后,进行总结,点明作家的文学创作应从多个层面进行开拓和创新。(每点1分,
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的情给分)
5.①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将创新精神贯穿文学创作生产的全过程。②发挥创作主体的潜力和能动性,既要
学习和汲取文艺传统经验,又要从社会生活源泉中获得灵感和启示。③坚持“内容为王”,坚守“文学是人学”
的根本立场,深化思想内涵和价值追求,展现丰富审美意义与深刻人文价值。(每点2分,意对即可,若有其
他答案,言之成理则的情给分)
6.A(B项,文章第四段将乌力与其他孩子的放羊表现进行对比能突出其个性的温和与放羊技术的高超,无法突
出其外貌的漂亮。C项,哥哥“眼里的水比乌力深得多”是因为哥哥作为一家之长有严肃、忧虑等情绪,并非
意味着哥哥更帅气。D项,文中提到“在之后比赛跑步时,我不用动我的私心,他也能赢得奖品”,并非因为是
邻居、更喜欢他等原因而有意偏祖。)
7.B(“说明他对原来的生活已经厌倦”错,阿杜在“我”建议他到工地找工作后积极争取,主要原因是他需要钱送
弟弟乌力去见体育经纪人,希望改变弟弟的命运,而不是因为厌倦原来的捕鱼生活。)
8.①第一处写他的眼睛“常常眯起来难得一笑”,刻画出他作为家里更年长的孩子,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和对未来
家庭命运的担忧。②第二处写他“眯着眼睛”既表现出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也表现了他对梦想可能落
空而无法改变家庭命运这一现实的担忧。(每点3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9.(示例一)“奔跑,奔跑”更好。理由:①主题方面:强调了包括乌力及其哥哥阿杜在内的非洲孩子群体努力改
变命运的行为和精神,更具普遍性和深度,而非仅聚焦鸟力个体。②结构方面: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如文中多
次描写孩子们的奔跑场景,相关内容都围绕此展开,使文章结构更紧密。
(示例二)“奔跑的乌力”更好。理由:①人物形象方面:直接点明核心人物乌力,使读者能迅速聚焦于他的故
事,人物形象更鲜明。②内容指向方面:让读者在阅读前就清楚主要围绕乌力的奔跑相关内容展开,便于快
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每点3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10.CEG(原文标点为: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
11.D(A项,二者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后者是果实的意思。C项,后者是“…的样子”。D项,后者用
在动词前偏指一方,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
12.D(“而是小人激怒的行径”错,根据材料三,陆九渊认为当时人对王安石的评价往往加入了自己的好恶,失
去事情本来的真实,让小人找到激怒的借口。并非说元祐年间废除新法的行为是“小人激怒的行径”。)
13.(1)王安石爱好学习但是拘泥于古法,所以(他的)评议讨论不切实际。如果他当政,(现在的政策)必然多有
变革(的地方)。(“泥古”“迁阔”“更变”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熙宁间排斥王安石的人,大都是说极尽毁谤非议的话,却不用真正的道理使人折服。(“排”“诋訾”“折”
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一些大臣不认同王安石的个性,认为其固执狭隘,难当大任。②有些大臣担心变法效果不尽如人意,施行
变法会带来社会震动。③有些批评王安石的人附加了个人的好恶,有失公允。(每点1分,意对即可,如有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王安石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于是上“万言书”,大意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窘,风俗一
【高三秋季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6-T-201C语
文
考生注意:
奶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
应题目的答策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中
、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清代诗人赵翼说:“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这既是指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无时无刻不
在演化擅变,创作必须为表现新时代和新生活辛勤开拓,也是指文学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方式必
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以给人新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愉悦。
我
高童亚7会月之第游
文学创作本身是观念和手段结合、内容和形式融合的深度创新,是胸怀和创意汇聚、艺术和
技术对接的集成革新。文学的原创力来源于创新,发展动力和后劲也在于创新,只有把创新精
神贯穿文学创作生产的全过程,才能使文学保持蓬勃向上的旺盛生命力。
当下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无孔不入,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文艺创作在文学、美
术、影视等各个领城,都面临人工智能创作的严峻挑战。只要登录人工智能平台,用文字或语音
给出创作要求、主题意蕴和风格趣味,人工智能很快就能自动生成作品,不论是诗歌、散文、小
说,还是绘画、形像等,全都唾手可得。如果不满意,还可以反复给出修改指令,不断调整改进。
面对这样效率极高且学习能力极强的竞争对手,我们的创作必须在古今中外文艺大文本的原野
上另辟蹊径,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创作主体的潜力和能动性,才能一骑绝尘,摆脱人工智能的跟踪
和比拼。
作家创作和人工智能创作都离不开学习和模仿。人工智能的学习、记忆、模仿能力远超人
类,但只能在人类已经开垦的园地,或者说只能在人给定的范本和模式内获取思路与手法。而
作家除了可以学习和汉取古今中外文艺传统所提供的经验外,还能够从川流不息的社会生活源
泉中获得灵感和启示,从现实与历史的碰撞和自身的生命体验中获得感悟与创意。这是人工智
能创作无法企及之处。
由此,我们理应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失夫志攀登高峰、打造精品的文学创作,只有绕开陈陈相
因的浅滩和暗醮,在波澜起伏又变幻英测的生活海洋中,以自己的独到发现和卓越创造劈波斩
【高三秋季第二次月考·语文第1页(共8页)】
26-T-20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