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1 18:5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带有感彩的词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含义,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掌握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以及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21教育网
2学情分析
1.
学生对这篇文章感兴趣,愿意读。
2.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能读懂文章的故事,感知到鲁迅对于长妈妈的怀念。
3.
学生对于“审醜”的散文不大了解,不能很好把握长妈妈粗俗愚昧和善良淳朴之间的矛盾和统一。21cnjy.com
3重点难点
1.
掌握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以及典型事例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人物的方法;
2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
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
的“扬”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导入:
我们学过鲁迅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哪些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它们节选自哪本书?(《朝花夕拾》)(朝花夕拾的字面意思是早上凋落的花,下午将其拾起,引申含义就是人到中晚年再来回忆曾经的少年岁月。拾就是捡起来的意思。)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对于长妈妈,我们的认识是肤浅的,今天我们要来真正阅读一篇关于长妈妈文章——《阿长与〈山海经〉》。在这儿,亲爱的“长妈妈”为何变成了“阿长”的称呼?这是否暗示了本文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变化呢?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掳(lu)去震悚(song)惶(huang)急疮(chuang)疤
诘(jie)问惧惮(dan)霹雳{pili}
2.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A名字B说出C名誉D有名的
2.(念)念不忘()A惦记、常常地想B念头C读D“廿”的大写
3.(疏)懒()A分散B不亲密C粗心D不熟悉
4.烦琐之(至()A极B以至C到D至于
三、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惶急:恐惧着急。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惧怕。惮,害怕。
渴慕:迫切地羡慕。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出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
烦琐:繁杂琐碎。
疮疤:疮口表面所结的痂。
毫不相干:一点关系也没有。
情有可原:这种情况有可以原谅之处。
深不可测:深度大,难以测量。形容深奥难以理解。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名,说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1、自读课文,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阿长是一个人”说话。
提示: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去领会。生思考,回答。
小结:总之,阿长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身上的缺点甚至多余优点,那么对于这样一个人,鲁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
2、速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生自主思考,同桌合作交流,回答。
明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我们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就是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出这些事情。(合作、探究、交流)
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①喜欢切切察察②限制“我”的行动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⑥谋害“我”的隐鼠⑦为我买《山海经》
4、这些事中哪些地方写得最细致,最精彩?请找出来。(提示:长妈妈语言生动传神,很恰当地表现了阿长的性格。本文写长妈妈的语言,充满了诙谐意味。)
5、这些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
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6、感情朗读18—28自然段
①请学生复述买书的原因、经过、结果。
要点提示: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方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方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有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他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他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②、文中写了哪些人对待这件事的态度?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要点提示:文中写到那位远房叔祖的疏懒,别人又不肯真实的回答“我”,而长妈妈主动来问,“我”知道他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他说了,就连“我”也不抱什么希望,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助“我”。这里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长妈妈的善良和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之情。
③、“我”为什么会觉得“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要点提示:文中用了“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悚”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我”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我买《山海经》,也表现了“我”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
7、再看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实在不大佩服”、“最讨厌”、“无法可想”(3-5)→“非常麻烦”(6-12)→“空前的敬意”、“淡薄起来”、“完全消失”(13-18)→“新的敬意”(19-31)
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得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使得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欲扬先抑-----抑扬法技巧的一种。指利用事物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性来刻画人物的一种手法,多用于表现正面人物和作者要加以肯定和赞扬的事物,也用于烘托气氛。先给读者以假象,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时候揭示真相,使读者突然醒悟,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五、小结:本文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21·cn·jy·com
活动3【测试】作业设计
作业:(二选一)
1、童年生活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谈一谈你的想法和感受。(用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