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素养测评·基础卷(含答题卡和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素养测评·基础卷(含答题卡和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1-12 21:36:12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苏教版)期末素养测评·基础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四、连线题(6分)
37.狗妈妈和小狗都有尾巴
同一窝小猫毛色不同
水稻种子长出水稻苗 遗传现象
高茎豌豆后代出现矮茎豌豆 变异现象
父母都是双眼皮,孩子是单眼皮
鹦鹉爸爸和宝宝都会说话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五、简答题(6分)
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二、选择题(40分)
7. [ A ] [ B ] [ C ]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
11. [ A ] [ B ] [ C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14. [ A ] [ B ] [ C ]
15. [ A ] [ B ] [ C ] 16. [ A ] [ B ] [ C ] 17. [ A ] [ B ] [ C ] 18. [ A ] [ B ] [ C ]
19. [ A ] [ B ] [ C ] 20. [ A ] [ B ] [ C ] 21. [ A ] [ B ] [ C ] 22. [ A ] [ B ] [ C ]
23. [ A ] [ B ] [ C ] 24. [ A ] [ B ] [ C ] 25. [ A ] [ B ] [ C ] 26. [ A ] [ B ] [ C ]
六、实验题(10分)
39.(1) [ A ] [ B ] [ C ] (2) [ A ] [ B ] [ C ]
(3)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 [ A ] [ B ] [ C ]
三、判断题(10分)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七、综合题(10分)
40.(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 A ] [ B ] [ C ]
(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20分)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苏教版) 期末素养测评·基础卷
一、填空题(20分)
1.煤层中的植物化石说明古代该地区曾生长着茂密的_____________,因为植物遗体经过漫长地质作用可形成煤炭。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体现了_____________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体现了_____________现象。
3.科学家认为恐龙灭绝的主流原因是_____________(如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一假说的重要证据是地层中铱元素含量异常(铱在陨石中含量较高)。
4.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
5.北斗七星会绕北极星_____________旋转,一年后它们会回到_____________的位置。
6.电动玩具汽车里的由磁铁和线圈构成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通电时将电能转化成_____________能。
二、选择题(40分)
7.电动机的原理是( )。
A.用磁产生电,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转动
B.用电产生磁,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转动
C.用电产生磁,利用电的相互作用转动
8.科学家发现恐龙化石的顺序是( )。
A.1234 B.2413 C.3214
9.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
A.基因 B.细胞 C.组织
10.下列属于生物行为特征的是( )。
A.青蛙的体色是绿色 B.兔子的耳朵很长 C.老鼠喜欢夜间活动
11.在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时,我们用两根导线头制作成“V”型支架(如图),这相当于小电动机的( )。
A.换向器
B.转子
C.电刷
12.科学家研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不包括( )。
A.观察 B.实验 C.主观臆断
13.“三星正南,就要过年”。这“三星”属于( )。
A.狮子座 B.天蝎座 C.猎户座
14.同学们参观博物馆时,橱窗显示:“19世纪中叶,一位法国园丁发明了钢筋混凝土,解决了花盆易碎问题。”这位发明家是( )。
A.爱迪生 B.约瑟夫·莫尼尔 C.牛顿
15.古人面临离别特别伤感;现在,人们离别不再那么伤感,这是由于( )。
A.交通工具比较先进 B.通讯工具比较先进 C.以上都对
16.古人在观察星空时发现,在不同的季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不同的方向,下列北斗七星属于夏季的是( )。
A. B. C.
17.炮弹速度越快,飞行距离越远。假如速度达到( ),炮弹就会绕地球飞行。
A.7.9千米/分 B.7.9千米/秒 C.79千米/秒
18.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如恐龙骨骼
B.化石是保存在地层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遗迹
C.所有现代生物死后都能形成化石
19.下列化石中,属于遗迹化石的是( )。
A.硅化木(古代树木石化形成)
B.三叶虫的外壳化石
C.恐龙的粪便化石
20.小明和爸爸都有酒窝,妈妈没有酒窝,这说明( )。
A.酒窝是不可遗传特征 B.小明的酒窝遗传自爸爸 C.遗传现象只在父子间存在
21.制作汽水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大量气泡,这种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22.下列方法中不能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是( )。
A.涂油漆 B.放在干燥处 C.泡在水中
23.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衣服晾干 B.食物腐烂 C.玻璃破碎
24.妈妈想在阳台种植,比较合适的蔬菜有( )。
A.小叶茼蒿 B.土豆 C.胡萝卜
25.以下观测仪器中,观测距离最远的是( )。
A.伽利略望远镜 B.浑天仪 C.哈勃太空望远镜
26.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远的是( )。
A.冥王星 B.海王星 C.天王星
三、判断题(10分)
27.化学化石是指生物遗体分解后留下的有机分子,肉眼不可见,但能通过科学仪器检测到。( )
28.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是很久以前的人们带过去的海洋生物形成的。( )
29.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它存在于生物的细胞核中。( )
30.“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描述的是遗传现象。( )
31.化学家的主要工作是研究物质的成分、性质和用途。( )
3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
33.给小电动机通电时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把小电动机当发电机用时,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
34.蒸汽机的发明早于计算机的出现。( )
35.在夏季的夜晚观察星空,我们头顶区域出现最显著的是“北斗七星”。( )
36.从猎户座向东南方向看去,就能找到全天最亮的恒星是北落师门。( )
四、连线题(6分)
37.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遗传或变异现象连线。
狗妈妈和小狗都有尾巴
同一窝小猫毛色不同
水稻种子长出水稻苗 遗传现象
高茎豌豆后代出现矮茎豌豆 变异现象
父母都是双眼皮,孩子是单眼皮
鹦鹉爸爸和宝宝都会说话
五、简答题(6分)
38.二氧化碳有哪些主要性质?请举例说明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实验题(10分)
39.夏日炎炎,电风扇不停地转动给人们带来清凉。探探和究究对电风扇的工作原理很好奇,于是设计实验进行研究,请你一起参加吧。
(1)如上图所示,是一个简易电动机,闭合开关后,旋转一下导电线圈,会看到导电线圈( )。
A.持续朝一个方向转动
B.转动一圈后停下来
C.来回变换方向转动
(2)探探和究究想让“扇叶”转动更快一些,下列方法中不能实现的是( )。
A.增加电路中电池的节数
B.改变电池正负极接入电路的方向
C.增加线圈的匝数
(3)风扇工作的过程中是将_____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_____能。
(4)若把小电动机接入电路中,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会发现( )。
A.小电动机转得更快了
B.小电动机不再转动
C.小电动机往相反方向转动
七、综合题(8分)
40.小明同学决定制作一杯“柠檬汽水”。他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制作:①在300毫升水中加入5克柠檬酸,搅拌至完全溶解;②再往溶液中加入3克小苏打,做成的饮料会冒气泡,这就是柠檬汽水。
图1 图2 图3
(1)步骤①中柠檬酸溶解在水里属_____________的变化,步骤②中再加入小苏打产生气泡属于_____________的变化。
(2)为了研究制作“柠檬汽水”时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小明将两根点燃的火柴一上一下放置(如图3),然后将制作“柠檬汽水”时产生的气体从瓶中倒出并流到点燃的火柴上,下方的火柴熄灭,而上方的火柴没有熄灭,说明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
A.不支持燃烧和比空气轻B.不支持燃烧和比空气重 C.支持燃烧和比空气重
(3)实验结束后,小明发现瓶中还剩下一些无色溶液,里面还有柠檬酸吗?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我们在空矿泉水瓶上套上一个气球,将瓶子放入热水中也能让气球鼓起来。
图4 图5
用这种方法让气球鼓起来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产生新物质。从“图4”到“图5”的变化,说明瓶内气体具有_____________的性质。
参考解析
1.森林(或植物)
【解析】煤炭是古代植物遗体经“堆积→腐烂→压实→石化”形成的,因此煤层中的植物化石直接证明古代该地区有茂密森林。
2.遗传 变异
【解析】“种瓜得瓜” 体现相似性(遗传),“九子不同” 体现差异性(变异),是教材中典型的概念对应实例。
3.小行星撞击说
【解析】恐龙灭绝的主流假说是“小行星撞击说”,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地层中铱元素异常,均为该假说的关键证据。
4.作出假设 表达和交流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计划实施后得出结论,最后表达和交流结论。
5.逆时针 原来
【解析】地球公转时,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轨道,而且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北极点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地轴总是倾斜指向北极星。一年中,每天晚上同一时间,许多星座会逐日西移,北斗七星会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一年后它们会回到原来的位置。
6.电动机 机械(动)
【解析】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它是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电动玩具汽车里的由磁铁和线圈构成的装置是电磁铁,通电时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7.B
【解析】电动机通过电流产生磁场,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转动。选项A描述的是发电机原理(磁生电),错误。选项B中“型极”应为“磁极”的笔误,正确描述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选项C错误,因电动机转动依赖磁极作用而非电的直接作用。故选B。
8.B
【解析】科学家在发现了恐龙化石之后,要先将其表面的泥土除去,保持化石表面的整洁,然后包装好化石,以免运输过程损坏,然后科学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恐龙化石,根据化石还原出恐龙的骨架,最后化石被还原成一具完整的恐龙。故选B。
9.A
【解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位于DNA上。题目询问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组织和器官由细胞构成,层次更高。基因直接决定性状特征,因此正确选项为A。故选A。
10.C
【解析】A.青蛙的体色是绿色属于形态特征,描述的是身体颜色。
B.兔子的耳朵很长属于形态特征,描述的是身体结构。
C.老鼠喜欢夜间活动属于行为特征,描述的是动物的活动规律。
故选C。
11.C
【解析】A.换向器是改变电流方向的部件,不符合“V”型支架的功能。
B.转子是电动机的转动部分,不符合“V”型支架的功能。
C.在小电动机中,电刷的作用是与换向器接触,为转子线圈提供持续的电流。题中“V”型支架由导线头制作而成,其功能是接触换向器以传导电流,这与电刷的作用一致。因此该支架相当于电刷。
故选C。
12.C
【解析】科学家研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和提出假设,这些都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客观方法。主观臆断指没有依据的个人猜测,不符合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客观性要求。因此,科学家不使用主观臆断作为研究方法。故选C。
13.C
【解析】“三星”指的是猎户座腰带上的三颗亮星,排列成一条直线。冬季夜晚,猎户座高悬南方时接近农历新年,故“三星正南”对应猎户座。狮子座和天蝎座分别出现在春季和夏季,与冬季过年时间不符。故选C。
14.B
【解析】A. 爱迪生是美国的发明家,主要贡献在电灯、留声机等领域,与建筑材料无关,因此错误。
B. 约瑟夫·莫尼尔是19世纪中叶的法国园丁,为解决花盆易碎问题发明了钢筋混凝土,符合题干描述,正确。
C. 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研究领域为力学和万有引力,与建筑材料无关,因此错误。
故选B。
15.C
【解析】在过去,交通不便,人们一旦离别,再次相见可能遥遥无期;通信也不发达,只能依靠书信等方式联系,且传递周期长。所以离别对他们来说意味着长时间的分离和不确定性,伤感之情更为强烈。而现代社会,交通工具如飞机、高铁等大幅缩短了时空距离,让人们可以快速到达远方与亲人朋友重逢;通讯工具如手机、互联网等让人们能随时进行语音、视频交流,仿佛对方就在身边。这两个方面的进步都极大地缓解了人们离别时的伤感。故选C。
16.C
【解析】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不同季节,北斗星斗柄指向不同,北斗七星的斗柄春季指向东,夏季指向南,秋季指向西,冬季指向北。C图中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南,所以属于夏季。故选C。
17.B
【解析】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就是挣脱地球引力围绕地球运转。因此假如速度达到7.9千米/秒,炮弹就会绕地球飞行。故选B。
18.B
【解析】A. 化石不仅包括古代生物的遗体,还包括遗物或生活遗迹,如足迹、粪便等。A选项描述不全面,错误。
B.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遗迹,符合科学定义,正确。
C. 形成化石需要特定条件,绝大多数生物死后无法形成化石,C选项错误。
故选B。
19.C
【解析】A. 硅化木是古代树木的遗体经过石化形成,属于遗体化石,而非生物活动痕迹,因此错误。
B. 三叶虫的外壳是生物体本身的结构形成的化石,属于遗体化石,因此错误。
C. 恐龙的粪便是恐龙生活时留下的排泄物痕迹,属于生物活动产生的遗迹化石,因此正确。
故选C
20.B
【解析】A.酒窝是显性遗传特征,可以遗传,因此A选项错误。
B.小明爸爸有酒窝,可能将显性基因传给小明,B选项正确。
C.遗传现象存在于父母双方,并非仅父子间,C选项错误。
故选B。
21.B
【解析】小苏打(碳酸氢钠)与白醋(含醋酸)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属于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虽然混合过程中可能有溶解等物理变化,但主要变化是化学反应。故选B。
22.C
【解析】A.涂油漆能隔绝铁制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接触,防止生锈。A选项正确。
B.放在干燥处减少了铁制品周围的水分,避免水与氧气共同作用导致生锈。B选项正确。
C.泡在水中时,铁制品会长期接触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反而加速生锈。C选项错误。
故选C。
23.B
【解析】A. 衣服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选项错误。
B. 食物腐烂时会产生霉菌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正确。
C. 玻璃破碎仅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选项错误。
故选B。
24.A
【解析】A.小叶茼蒿:通常从播种到收获只需要30~50天,适合阳台这种空间有限、希望快速看到成果的环境。对空间要求不高:不需要很深的土壤,用较浅的花盆就可以种植。光照需求适中:虽然喜欢阳光,但在半阴条件下也能生长,适合光照不太充足的阳台。选项符合题意;
B.土豆:需要较深的土壤来满足块茎向下生长的需求,普通花盆可能不够深。需要较大的空间和较多的养分。对光照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良好结薯。选项不符合题意;
C.胡萝卜:和土豆类似,胡萝卜也是根茎类蔬菜,需要非常深的花盆,因为它的根需要向下生长很长。对土壤的疏松度要求很高,如果土壤太硬,胡萝卜会长得歪歪扭扭。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C
【解析】A.伽利略望远镜是早期光学望远镜,观测距离有限,主要用于观测较近的天体如月球。
B.浑天仪是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不具备远距离观测功能。
C.哈勃太空望远镜位于地球大气层外,不受大气干扰,能捕捉遥远星系的清晰图像,观测距离最远。
故选C。
26.B
【解析】A.冥王星不属于行星。
B.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到远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位于第三位,距离太阳越远的行星,与地球的距离通常也越远。海王星是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因此距离地球最远。
C.天王星比海王星离太阳更近。
故选B。
27.√
【解析】化学化石是古生物遗体分解后残留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脂肪等,无法直接观察,需借助仪器检测。小学科学中,化石类型包括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题目描述符合化学化石的定义,因此正确。
28.×
【解析】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该地区曾为海洋环境。地壳运动导致板块碰撞,海底岩层被挤压抬升形成山脉,化石因此留存。人类无法通过搬运生物形成化石,化石形成需要漫长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无关。
29.√
【解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这一描述正确。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虽然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但题目中“存在于细胞核中”的表述符合基因的主要分布位置,因此判断为正确。
30.×
【解析】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强调子代之间存在差异,属于变异现象。题目将变异错误描述为遗传,故判断为错误。
31.√
【解析】化学家的工作核心是探索物质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题目所述研究物质的成分、性质和用途准确概括了化学家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物质组成、特性,并开发其应用价值的主要职责,符合科学常识。
32.√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通常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题目中列出的六个环节与科学探究的标准流程完全一致,顺序正确且无遗漏,因此判断为正确。
33.√
【解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即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因此给小电动机通电时转动,使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的构造相似,当外力使电动机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线圈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此时的电动机就相当于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4.√
【解析】蒸汽机的发展历程较长,1769 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而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 1946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从时间顺序上看,蒸汽机的发明远远早于计算机的出现,所以该表述正确。
35.×
【解析】北斗七星位于大熊座,在春季的夜空中比较容易看到且较为显著。在夏季的夜晚,头顶区域较为显著的星座一般是天鹅座、天琴座等,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牛郎星)也比较容易观测到 ,而不是北斗七星。所以该说法错误。
36.×
【解析】猎户座是冬季显著星座,东南方向可找到天狼星(大犬座α),其视星等为-1.46,是全天最亮恒星。北落师门(南鱼座α)视星等约1.16,亮度远低于天狼星。题目中“最亮恒星”描述错误,故判断为×。
37.
【解析】遗传的核心是 “性状延续”,亲代的特征(有尾巴、水稻的形态、说话能力)直接传递给子代,无明显差异。
变异的核心是 “性状差异”,即使亲代性状一致(如高茎豌豆、双眼皮父母),子代也可能出现不同性状,或同一亲代的子代间(同一窝小猫)存在性状区别。
38.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①制作汽水;②二氧化碳灭火器;③保鲜食品
【解析】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① 制作汽水(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② 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的性质);③ 保鲜食品(利用二氧化碳抑制细菌生长的性质)
39.(1)A (2)B (3) 电 动 (4)C
【分析】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解析】(1)当电流通过导电线圈时,线圈周围产生磁场,与外部磁铁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推力或拉力,使线圈持续朝一个方向转动。只要持续有电流通过,线圈就不会停下,电流方向不变,则线圈转动方向不变。故选A。
(2)增大电流,线圈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增大,扇叶转动加快。线圈匝数越多,磁场越强,受力增大,转动加快。改变电池正负极接入电路的方向即仅改变电流方向,线圈受力方向反转,但转速不变。故选B。
(3)电池提供电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线圈,产生磁场;磁场相互作用使线圈转动,带动风扇叶片旋转,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动能)。
(4)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实际上是改变了电流方向,这会导致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发生变化。电动机的快慢与电流大小有关,与电流方向无关。故选C。
40.(1) 没有产生新物质 产生新物质 (2)B (3)往瓶子里加入小苏打,如果继续产生气泡,说明还有柠檬酸;如果不冒泡说明里面没有柠檬酸 (4) 没有 热胀冷缩
【分析】“柠檬汽水”中的气泡是柠檬酸与小苏打混合反应产生的,它和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1)柠檬酸溶解到水里仅仅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加入小苏打后产生气体(二氧化碳)则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把气体倒向火柴,下面火柴熄灭而上面火柴没熄灭,说明该气体既不支持燃烧又比空气重。故选B。
(3)若想知道溶液中是否还有剩余柠檬酸,可再加入少量小苏打看是否继续产生气泡来判断。
(4)用热水加热瓶中气体只是使气体受热膨胀,没有产生新物质;瓶内气体被加热后体积变大,说明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