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采桑子
重阳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词由议论而转入写景抒情,含哲理意味于直叙,议论,写景之中,寓深情于秋光的宏观概写之内的特点。21·cn·jy·com
2.训练学生诵读能力,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重点难点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感受革命前辈的奋斗情怀,战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代伟人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它写了深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高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杀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二)诵读背诵
1.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3.全班诵读,背诵。
(三)分析课文
1.写作背景
在1929年6月下旬于闽西龙岩召开的红四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七次党代会上,毛泽东未能继续当选为红四军前委书记,于是暂时离开了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毛泽东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后,在闽西一边养病,一边指导地方工作。在1929年重阳节前,即阳历10月11日前(当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正值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坐担架(因病后体衰)离开永定地区的合溪,前往由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刚解放不久的上杭县城,在由南北上的沿途中,他对闽西山地的秋色感受甚深。到达上杭县城后,加之对上杭县城获得解放的喜悦心情,因而诗兴愈浓,于是便在上杭县城情不自禁地吟成了《采桑子 重阳》。21教育网
2.课文赏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上阕着重抒发面临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时的深沉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慨。它有数层含义。首先是感慨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无限。人生,人的生命或人的一生。每个人的人生,无论是凡人的人生抑或伟人的人生,在容易衰老这点上都是一样的,每过一年任何人都,会有较明显的变化。而天呢,大自然呢,宇宙呢,其变化相对说来却是缓慢的,甚至难以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明显地看出来。可不是这样吗?“岁岁重阳”,年年岁岁都有重阳节,去年有,今年有,明年有,岁岁有,而且年年岁岁都似乎相似。人是岁岁老,重阳是岁岁照旧来,这不确确实实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吗?毛泽东在此并非哀叹,亦非悲歌,而是用诗句揭示唯物辩证法,既是概括揭示“人生易老天难老”的不可违抗的客观自然法则,也是在自勉和启迪众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高度珍惜有限的人生,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毛泽东早年就以改造旧中国,旧世界为己任,这是极其艰巨的事业。以易老的人生去从事这样的伟业,不争分夺秒和竭尽全力怎么行呢?因此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应毫不气馁地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力求为革命伟业多做贡献,这该是毛泽东借“人生易老”的诗句抒发的深层的情怀之所在。
接着,毛泽东又着重抒发了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地黄花”的深切感受。“今又重阳”,今年的重阳节又来了,今日又适逢重阳节了。这里的重复咏叹,不仅给人以回环起伏的旋律感,而且细察语气,含有今与昔之重阳节已有所不同的意味。不同在何处?就在于“战地黄花分外香”。这是毛泽东的独特感受。重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时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两个阳数相重,故名重阳节,又称重九。在古人的观念里,九月九日,阳九同举,日月并应。最为长久,因而颇重视此节日,世代有在此日登高与赏菊的风俗,藉以愉悦情怀和增进良朋至交的友谊。毛泽东突出地歌颂今年的重阳节,他感到今年战地上的“黄花’格外芳香。黄花,即菊花;这里的季秋即秋季的末一个月,秋季三个月,分为孟秋、仲秋、季秋;每年秋季末月,黄色的菊花就开了。毛泽东词里的“黄花”是指开放在战地上的金黄色的野菊花。这是毛泽东当年的豪情与感受,这种豪情与感受,充分表达于他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使词的基调更加高昂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下阕进一步抒发他对整个秋天的深沉感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阳的季节是秋天,因此这阕把笔触扩展到描绘整个秋天是十分自然的。它着重描绘秋色的壮美,江天的辽阔。秋,每年都是要到来的,一年一次,而且都要刮起一阵阵秋风;劲,强劲之意,毛泽东感到“秋风”带有一点强烈的意味,也就是带有“劲”的特点,因此它确实不同于春日的景致。这是一首重阳述怀词,没有伟大的情怀,难以创造出如此动人的词句。全词扣准“重阳”词题,反复咏叹“重阳”。重阳离不开赏菊的举止,因此它自然而然地写菊、赞菊;重阳的时令正值秋天,因而它继而写秋风,赞秋色,顺势将情意步步向前伸展。它起句突兀挺拔,充满唯物思辩色彩;它结句意境宏大,余韵无穷。从起句到结束,都洋溢着乐观、高昂的情调。其笔法前后阕大体相似,都是由议论而转入写景抒情,含哲理意味于直叙,议论,写景之中,寓深情于秋光的宏观概写之内,其感慨独特激越,意象瑰丽宏远,可谓情深意永,令人击节称赞。www.21-cn-jy.com
(四)难点分析
此词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词并非主题单
( http: / / www.21cnjy.com )纯的词,它带有多义性,它可让人从多角度深思。当然,其旨意也并非毫无轻重之分的。它所寄托的乐观主义情怀和精神,是它的重心所在,而它的基调则在于革命的人生观。“寥廓江天万里霜”,“战地黄花分外香”,“胜似春光”,岂不都抒发出一种乐观情怀吗?而无论乐观精神,奋斗精神,还是战斗豪情,战争观或者对革命前景的信心,信念等,同人生观都是分不开的。主题是概括全词的,有的词的主旨单纯,无需综合即可表达;有的词有多义性,则需综合方能实事求是地予以表达。对毛泽东这首词可作如此概括:它通过咏赞重阳风物,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现了奋斗情怀,战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应当说,它赋予了传统重阳佳节以全新的时代内容和革命主题,是前所未有的。
【有关资料】
1.“人生”二句
[人生易老天难老]即人生有尽,宇宙无穷之意。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这里是反用其意,天是无情的,所以天难老。2·1·c·n·j·y
[岁岁重阳]就是天难老的证明,此重阳是泛指。
2.“今又”二句
【重阳】9月9日的节日。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21cnjy.com
重阳节习俗:
(1)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九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21·世纪
教育网
(2)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www-2-1-cnjy-com
(3)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4)赏菊:喝菊花酒。
[今又重阳]此重阳是特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3.“一年”二句
[劲]有力、猛烈。
[不似春光]是说秋风与春光之别,是客观现实。
4.“胜似”二句
[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寥廓江天万里霜]寥廓,指天地广阔。江天,江水与天空相接。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