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吟诵,要求当堂背诵。在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的意蕴。
2学情分析
《秋词》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一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作者刘禹锡。本单元主题是秋日撷英。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由于学生生活阅历尚浅,知识水平有限,可能很难把握作者所所写之景(意象)及其所抒发的深沉而复杂的情感。这不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亦是难点,教师在这个方面应加以点拨与引导。
3重点难点
理解赞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逢秋天,或抒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凄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了解作者作品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任太子宾客,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
三、朗读训练
1、指名试读全诗,教师指点:朗读时,除了要字音正确、语言流畅,要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
2、听录音范读。
3、划分节奏,根据节奏齐读。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下这首诗。
四、解词明意,提出质疑。
学生联系相关背景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五、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秋词》中你最欣赏那一句?好在哪里?(学生自由谈。)
2、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归纳。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色胜春朝。”采用了什么手法?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
————对比手法。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第二句,诗人直率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表现出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心境),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 这句诗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表现出诗人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心境),这样这首诗开头便奠定了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基调。
(2)诗人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秋天胜过春朝。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或他为什么说秋天胜过春朝呢?)
明确:“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明确: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思考:我们学过的哪首诗词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明确: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5)思考: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明确:“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六、迁移拓展,比较探究
1.试比较《秋词》与《山行》二首古诗的异同点。
明确:同:二者都描写秋景,都借秋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
异:《山行》全篇表现的都是生机盎然的画面和景致,形象鲜明,色彩绚丽, 侧重写景。而本诗侧重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
2.试比较刘禹锡的两首《秋词》在立意上的异同点:
秋词(其二)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同:二者立意相似,都是要把秋天和春天相比,表现秋天自有秋天的美,自有春天所比不上的特点。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异: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秋词(其二)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3、说说字面上带有“秋”字的诗词句子。
学生回答。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天凉似个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七、归纳总结
这首七言绝句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虽然诗人当时身处逆境,但并不消沉悲观,他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赞美秋天的美好,并借白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
八、背诵活动1、齐读并背诵本诗2、分组背诵本诗3、“接龙”背诵本诗
九、达标检测
1、填空:
(1)、《秋词》的作者是____,字____,他是_____朝著名的__________.
(2)、这首诗一改传统秋词的___________情调,赞美了秋天的__________,反映出诗人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2、熟读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人对秋的感受?
(2)、形成对比的句子是什么?
(3)、哪个字道出历代诗人对秋的普遍感受?
(4)、借景抒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5)、作者对秋的评论是怎样的?(原文)
十、布置作业
1、默写本诗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秋词》 改写成一段现代文。
附板书设计:
秋 词
刘 禹 锡
颂 秋 乐观开朗、 积极向上
感 怀 凌云壮志、昂扬进取
课件16张PPT。秋 词刘禹锡 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 《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后写的。反映了他虽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而遭受打击,却毫不气馁,仍保持着高昂的进取精神。 说一说(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吟诵,要求当堂背诵。在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的意蕴。学习目标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读一读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 悲寂寥,
我言/秋日/ 胜春朝。
晴空/一鹤/ 排云上,
便引/诗情/ 到碧霄。 秋词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s?u)人狂。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认真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问题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
问题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
问题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问题4、本单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问题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想一想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以来人们是逢秋悲寂寥,而我却是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
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反映作者高远豪迈的心情。 万里晴空中一只白鹤冲云直上,我的诗情也随它飞上了蓝天。通过学习,请比较《山行》与《秋词》的异同 。同:
二者都描写秋景,都赞美秋天胜过了春天。 异:
《山行》全篇表现的都是生机盎然的画面和景致,形象鲜明,色彩绚丽;而本诗侧重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 比一比试比较刘禹锡的两首《秋词》在立意上的异同点:同:
二者立意相似,都是要把秋天和春天相比,表现秋天自有秋天的美,自有春天所比不上的特点。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异:
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 通过对全词的学习,想一想,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能从诗人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悟一悟 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悲观失望,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要有顽强不屈,奋斗不息的精神。 这首七言绝句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虽然诗人当时身处逆境,但并不消沉悲观,他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赞美秋天的美好,并借白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 全诗总结一、填空: 1、《秋词》的作者是------ 字 -- ---, 他是-------朝著名的-------。 2、这首诗一改传统秋词的-------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反映出诗人情绪和不屈的斗志。测一测刘禹锡 梦得 唐诗人凄凉 开阔、明丽、乐观1、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人对秋的感受? ?2、形成对比的句子是什么? 3、哪个字道出历代诗人对秋的普遍感受? ?4、借景抒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5、作者对秋的评论是怎样的?(原文)?二、熟读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为了和自己对秋的评价做对比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悲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1、默写这首诗。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秋词》 改写成一段现代文。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