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父母的心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父母的心”的真正含义,在至爱亲情中受到教育。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和概括文意的能力以及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阅读现代文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情感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2学情分析
七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时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小组合作学习积极主动,但他们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具体表现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阅读写作能力较差。www.21-cn-jy.com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
难点:把握人物形象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导入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小说——《父母的心》,让我们感受一下父母这颗伟大、博爱的心。21教育网
活动2【活动】检查预习
1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
2(1)给下列字注音:
濑()佣()酬()
舱()褴褛()
(2)解释:
失魂落魄:
如数奉还:
活动3【活动】品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
(1)带着你们那颗善解人意的子女的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中体会父母的心。(生自读课文)
1、圈点出文中易读错、写错或比较重要的字词,画出拨动你心弦的句子。
2、用一句话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
(2)抓线索,理情节(生汇报)
送走()→()换()→()换()→要回()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PPT展示)
(二)合作学习
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
(1)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按次序每组完成一次换孩子相关题目)
次数
送换情况
交换人物
理由
(2)细品父母心(小组合作)
再次研读课文,根据文中几次换回孩子原因的有关语句,探究出“父母的心”的具体内涵。
学生活动:
写出“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他时:
送走长子时: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要回女儿时: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都明白了,父母在送孩子的问题上之所以犹豫彷徨,是因为他们的心里装着这么多东西。21cnjy.com
活动4【活动】探究拓展
三读课文,评价父母心
(1)思考并发言: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告诫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遇事要理智点,不要感情用事。于是有人说:本文中的父母似乎没有理智地处理问题,而是用感情代替了理智,因为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富人家,孩子的生活就会好些,而留在自己家中,或许一辈子都将生活在贫困中,那你赞同这个观点吗?21·cn·jy·com
(2)结合你的亲身体会,把这种爱表达出来。
例如:父爱是一盏明灯,为远行的儿女带来光明。
母爱是一把大伞,为外出的儿女撑起晴空。
父母的爱是一根万能的针,能缝合儿女所有
的伤口。
创作:父爱是……
母爱是……(任选其一即可)
父母的爱是……
活动5【讲授】写作特色
走近作者,了解作品特色
写作特色: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活动6【练习】小结
小结:欣赏歌曲:《天亮了》
同学们,将感恩进行到底吧,心动不如行动,今天我们的作业就是拟一条感恩父母短信。(结合名言名句)
活动7【讲授】板书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送走()()换()
()换()要回()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