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背影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背影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1 20:57:29

文档简介

5.背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朗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体会重点语句表达的特殊感情。
3、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之情,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2重点难点
研读买橘子片段,感受父亲的爱子之情。
理解重点语句含义,体会朴实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3教学过程
父亲是我们在生活之中最亲近的人,关于父亲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很多的,也是无声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们,告诉孩子们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去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请同学们给大家讲一讲关于你父亲的事。(老师)这是我们的父亲,那么,朱自清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是通过什么来描写自己的父亲的?下面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二、作者简介:(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朱自清的了解或者是相关资料来介绍,然后教师给以适当的补充。)
板书: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 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散文有很多篇,第一次结集时以《背影》命名。
三、检查预习:
1、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交卸、奔丧、踌躇、迂腐、蹒跚、颓唐、琐屑、触目伤怀、情郁于中。
2、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3、文中作者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找出本文线索。
2、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思考:文章重点写得是发生在哪儿的事情?这件事情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然后师生共同讨论。
明确(板书):
本文线索: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重点写得是:车站送别 买橘子时的背影
发生的背景是:
祖母去世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父亲失业
4、(老师)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车站送别的?哪些方面写?下节课我们学习。
五、课外作业:
1、朗读课文,达到背诵。
2、收集有关父亲的歌词,或者文段,体会表达的情感。
3、读读写写课后生字。
第二学时
检查课文背诵情况。(分层次背诵,学生自查) 继续探讨课文:
1、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写父亲送我上学时,是从哪些方面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找出关键的词语,加以体会。
明确(板书):
父亲说定不送——茶房陪同——再三嘱咐——颇踌躇——自己亲自送去(父亲矛盾的心理,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份体贴和爱。)
2、教师补充:正是父亲的这份体贴与关爱,才有了送我上学时的背影的故事。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次背影,并思考哪一次背影写得最详细,为什么?
明确(板书):
(1)怀念父亲,惦记背影
(2)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二次背影最细致最感动
(3)车站分手,惜别背影 (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体贴)
(4)深切思念,再现背影
3、朗读第六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父亲买橘子时候的背影的?请从课文中勾画出来,并体会。
明确(板书):
(1)外貌(穿戴):黑、深青;布;
(2)姿势(走路):蹒跚;
(3)动作(爬月台):探、攀、缩、倾斜
(4)语言:(详见课文)
小结:作者通过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以及走路姿势的描写,表现出父亲年岁已高,行动不方便,但是为了儿子,还是不怕劳累,心中只有儿子,关爱着儿子。那么,“我”对父亲的这些深情当时理解吗?为什么?(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证据)
讨论明确(板书):三次流泪,两次自责。即:
买橘子时的流泪——感动的泪
三次流泪 车站分别时的泪——惜别之泪
读信时的泪——思念之泪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两次自责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4、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父亲所说的几句话,加以体会。(结合课后练习三思考)
明确(板书):四句话,简洁朴实,表露出的是父亲怜爱儿子的深情。
5、通过前面的研讨,本文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按照“文章通过 的描写,表达了 ”的句式总结中心。
6、分别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结合练习体会作者这样写的作用。(讨论明确:略)
三、课文拓展:结合课文学习,联系生活,你是不是理解你的父母?是不是想让他们少操心?(学生各说己见)
四、课外作业:
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为题,写一篇短文,下节课交流。
课件28张PPT。阅读前三 自然段第一次“背影”起什么作用?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一句起什么作用? 交代“背影”的背景(即家境的悲凉),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 提示:写背景,往往有烘托作用。阅读 最后一段课文结尾写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为什么? 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说明他的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不禁泪如泉涌。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 课文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 有什么作用?这个“背影”寄托着作者对父亲的深沉的思念,
写思念,是为了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深化文章主题。背影朱自清背 影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
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名篇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
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
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
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
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朱自清 背得美文三百篇 不愁笔下无佳作快速浏览课文,回顾旧知。设疑自探—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自探提纲:
1、回顾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寻找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3、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4、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
人物的方法解疑合探—独学则无友,孤陋而寡闻合探要求:
1、自主探究后小组讨论,交流自探成果。
2、组长带领人人参与,有序进行,重点解决自探中的疑难问题,达成共识。
3、作好记录以备展示和点评。展示分工展示要求:
1、书面展示要字迹规范,整洁,书写迅速。
2、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3、非展示同学要结合展示来点评迅速记录,认真的纠错补充点评要求:
1、声音洪亮,住重自己的“教态”。
2、语言言简意赅,思路清晰重点点评优缺点,如:书写,内容等。
3、非点评同学认真听讲,有疑问或见解及时提出来。
4、最后对展示同学打分,每题10分。背 影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1
6回忆往事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父子情深 四写背影怀念父亲 惦记背影
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 惜别背影
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父疼子 子爱父父子情深四次流泪悲哀之泪 感动之泪伤心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感伤之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四次流泪
悲哀之泪
感动之泪
感伤之泪
伤心之泪 四个背影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子父父子情深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送儿子上车,前后只说了四句话,请把这四句话找出来。 不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
送你一句名言:真理是朴素的。 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 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父亲爬月台时的场景:
  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下来了。 戴穿走探穿爬攀缩倾流质疑再探—学入佳境始有疑,疑而得解方见真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你又产生哪些新的疑惑或有了什么新的发现,请大胆提出来,共同解决。拓展运用—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请同学们依据本节学习的内容,自己编题。小组内交流,择优向老师推荐。拓展题世间的爱千万种,
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
但带不走父母的爱。
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
溶入我们的血液。
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
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说最能表现父母之爱的一件事。 有一句话,值得你铭记一生: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大的,
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谢谢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④进去吧,里边没人。——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提示:写作,要善于用朴素的语言写出深挚的感情;选材,也要善于选择那些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