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复习课件 (30ppt)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复习课件 (30ppt)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2 22:2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教材知识梳理篇
中国现代史
第16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大线索梳理
1
大单元架构
2
考点梳理
3
纵横学史
4
福建近5年中考聚焦
5
大线索梳理
1
中外联系: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借鉴苏联模式,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大单元架构
2
因果联系: (1)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横向联系: “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为三大改造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为第一个五年计划解决了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
考点梳理
3
考点1 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
2022版课标:
了解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
··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底,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8 年1考】
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
基本任务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2021年考],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等等
主要成就 ①交通:
②工厂:
作用
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新建宝成、鹰厦(结束福建没有铁路的历史) 等铁路30 余条(二铁);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三公),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四厂)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分布特点:
②交通建设成就主要在西部和南部地区。
①重工业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③重点区域(东北),兼顾西部、南部等地区的格局。
(2)形成原因
①历史基础:东北长期受殖民开发,有一定的工业设施与技术人才储备;②资源条件:东北煤、铁等重工业所需资源丰富,能就近供应原料;③外援因素:东北靠近苏联,便于接受苏联在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援助;④战略考量:促进全国均衡发展,巩固国防与统一。
二、 三大改造(1953—1956 年底)
[2026 年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6 年)70 周年]
对象
农业
手工业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①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形式: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②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结果: 1956年, 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评价
①形式: 公私合营。[2018年考]
①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20、2022 年考]
②赎买政策: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考点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8年1考】
2022版课标: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确立
法律依据
作用
1954 年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022 年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确立
发展
职能
意义
1954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成功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1954 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政协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2026 年是中共八大召开(1956 年)70 周年]
[2026 年是国民经济调整(1961 年)65 周年]
[2026 年是“文革”结束(1976 年)50 周年]
2022版课标:
知道中共八大;了解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了解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
··
··
考点4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建设成就【8年4考】
2022版课标:
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
··
··
核心素养要求: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要求:唯物史观
英雄模范人物 人物
时代精神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迎难而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20 年考]
家国情怀
建设 成就 工业
交通
①建设了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②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建设成就 科技
影响
①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④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一 了解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核心素养要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1)领导进行土地改革,作出抗美援朝决策,巩固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4) 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 作了《论十大关系》报告,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经验和理论准备;
(6)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了新中国的外交基础;
(7)重视发展尖端科学技术,如“两弹一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二 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核心素养要求:家国情怀】
(1)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2)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并且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国家建设持续向前发展。
纵横学史
4
中外联系 中国、苏联、西方工业化对比 【核心素养要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项目 中国工业化 苏联工业化 西方工业化
不同点 特点
前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后期均衡发展
优先发展重工业
从轻工业开始,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项目 中国工业化 苏联工业化 西方工业化
不同点 外部 条件
进程
资本主义国家封锁,苏联援助
处于敌对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实行计划经济
以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实行市场经济
项目 中国工业化 苏联工业化 西方工业化
不同点 成果
相同点
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工业布局改善,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为苏联在二战中取得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得以进一步发展
都先后建设成为工业化国家;都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福建近5年中考聚焦
5
1. 【2022 福建2 分】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默默无闻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贡献。下列属于“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是( )
A. 王进喜 B. 雷锋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C
1
2
2. 【2023 福建2 分】“‘铁人’虽逝,但精神长存”,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的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 ( )
A. 雷锋 B. 焦裕禄 C. 王进喜 D. 袁隆平
C
1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