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复习课件(48ppt)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复习课件(48ppt)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2 22:1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教材知识梳理篇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大线索梳理
1
大单元架构
2
考点梳理
3
纵横学史
4
福建近5年中考聚焦
5
大线索梳理
1
中外联系: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之一。
大单元架构
2
考点梳理
3
考点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12 月在北京召开)
【8 年1 考】
2022版课标: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主要 内容 [2018年考]
思想上: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政治上: 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
②拨乱反正: 会后,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①历史转折: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的联系
考点2 改革(对内)开放(对外)进程
核心素养要求:
唯物史观
核心素养要求:家国情怀
2022版课标:
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
··
··
一、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 年4 考】
背景
目的
概况 [2019、 2022 年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2022年考]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18年考]
图片解读: 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体现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唯物史观
实质
影响
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基础上, 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② 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020年考]
二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 展开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实行政企分开
主要内容
意义
①所有制: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④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③分配方式: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②国有企业改革: 实行政企分开,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
三、对外开放【8 年4考】[2022、2023 年考]
[2026 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 年)25 周年]
(1)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四 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作用
【核心素养要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2)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 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考点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8年1考】
2022版课标: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
提出
深化 [2023 年考]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指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特点
意义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考点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2022版课标:
了解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
邓小平理论 形成过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中共十二大(1982 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1987 年):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理论 形成过程
意义
南方谈话(1992 年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中共十四大(1992 年):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中共十五大(1997 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 发展观 确立
内容
意义
在中共十六大(2002 年)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在中共十八大(2012 年)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考点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22版课标:
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中国梦 内涵
奋斗目标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为了实现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比2010年翻一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①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提出
地位
意义
在中共十九大(2017 年)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发展
在中共二十大(2022 年)上的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考点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2022版课标:
通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事,特别是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
··
核心素养要求:家国情怀
“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
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新发展理念 内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概况
② 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③ 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意义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我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开启新征程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2021 年7 月1 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0 年,我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开启新征程 中共 十九届 六中全 会 2021年11月,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开启新征程 中共 二十大
2022 年,中共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核心素养要求:家国情怀】
(1)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①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推动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②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③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④有利于推动更高水平的科技进步、创新发展。⑤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使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⑥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整体实力跃升。
(2) 对世界的重要影响:①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中国市场,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②壮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有利于构建世界经济新秩序。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纵横学史
4
主题论述 中国共产党面对危机作出的正确决策 【针对中考32 题】
主题论述 中国现代史上的制度创新 【针对中考32 题】
福建近5年中考聚焦
5
1. 【2022 福建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
2
——据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等编制
1
2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①,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②,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摘自《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1
2
1
2
(1)根据材料一,简述1978—1990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走上“希望的田野”的原因。(6 分)
1
2
发展趋势:快速上升(或发展迅速)。
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的辛勤劳动。(6分)
(2) 从材料二的歌词①②中,任选你感触最深刻的“一个春天”,写出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 分)
1
2
【示例一】选择歌词序号:①。
理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4分)
【示例二】选择歌词序号:②。
理由: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以来相继开放重庆、满洲里等城市,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4分)
(3)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主题。(2 分)
1
2
党的政策和人民的辛勤劳动推动我国社会蓬勃发展;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与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伟大贡献;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走向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等。(任答一点即可,共2分)
2. 【2024 福建节选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规划。“十一五”期间,中央采取新建重大节能环保工程等举措,全国单位GDP 能耗累计下降19.06%。
——摘编自刘国新《中国共产党治国社会方略研究》等
1
2
1
2
(1)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为解决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归纳其成效。(6 分)
1
2
措施:调整发展规划,采取新建重大节能环保工程等举措。
成效: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国内生产总值提高。(6分)
(2)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 分)
1
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经济建设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利条件,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等亦可)(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