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运用长江三角洲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读图分析和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江海交汇之地的地理位置优越性。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长江三角洲的视频资料,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展示一段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关注。
问:影片中所描述的区域在哪里?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自然环境优越物产富饶,经济繁荣发达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的“金三角”,本课就让我们走进这里来一个深度了解。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学生观察图7.1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
⑴说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和位置(长江几角洲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⑵该地区的地势如何?(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⑶该地区的气候属于什么类型?有何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2、结合图7.1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说说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最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大米产量高,加上这里河网密集水域面积大,淡水养殖在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里的人们生活主食以大米为主,喜食水产,因此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之称。)
3、结合图7.13读图找到“海”“江”,理解“江海交汇之地”的含义,结合图7.15,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4、学生思考:长江三角洲有些什么优势?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提示学生从自然地理优势、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地理优势: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部地区,是长江的入海口,河海相连,水上运输便利,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水源充足,适合居住和发展农业;社会经济: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作支撑;交通设施发达,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产品能通过便利的交通出口到世界各国和国内的大部分地区。)
5、活动: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补充说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⑵根据图文资料认识河流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①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利与弊。(利——为成都平原提高充足的水源;弊——水量大的时候闽江会泛滥成灾,对成都的农业造成损失)
② 说说都江堰工程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⑶讨论: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上游:主要体现在农业、发电和运输上;下游:主要体现在农业、运输居民生活和旅游,对外交流、城市规划和发展上。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优势并将长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进行了比较,了解了河流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下节我们将继续讲解长江三角洲。
承转: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优势明显,气候宜居,农业发达,这里也是城市密集地带,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苏州、扬州、 无锡等,更有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学生读图7.19“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了解最大的城市群及主要城市
(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还有苏州_、 扬州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观察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很多城市都是沿江、沿河、或者沿海分布,大城市多,人口密集)
(3)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300万,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学生说说对上海有哪些了解?(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崛起的浦东”并读图7.21“浦东新区”,了解浦东新区的崛起过程和感受上海的发展。)
小结:
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浦东地区的开发,使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2.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生活工作在一个地方,但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的日益扩大,给人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的空间,交通时间的缩短使得人们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工作成为可能。
读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益”图与资料,回答问题:
同城效益:此图反映了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口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这里的人们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⑵阅读资料: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7.1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探究?思考
①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在外城工作家庭收入会高一些,居住地没有工作地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成本也就低一些;这样可以提高家庭收入的水平;这样的生活方式也会导致城市归属感降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减少,本城人际关系生疏;由于家庭成员接触的环境不同,还可能导致家庭成员观念上的分歧??
②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高度发展的交通)
③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带的苏杭地区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的旅游地。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学生观察图7.22:“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布”。了解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
(1)世界文化遗产:长江三角洲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州园林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杭州西湖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他们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2)水乡风貌: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3)特色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和饮食文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2、学生欣赏图片并看图片旁的文字说明,了解相关的旅游景点的特色和文化底蕴。
3、学生课堂展示:课前收集整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著名旅游点图片和资料,制作PPT进行现场展示和介绍。感受本区更多的旅游文化。
4、同学间交流和讨论:家乡旅游业发展后带来的影响。(利与弊)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掌握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对区域经济分析的一般认识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演示图片资料,探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认识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
影响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因素。
教学方法
本节知识的学习,多采用读图分析法,图文资料演示法,加强直观印象,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图片、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在合作与交流中既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又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用课件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的图片和录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一、江海交汇之地
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让学生试着完成下列任务:鱼米之乡的地理位置、范围。以及河流对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长三角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这里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波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课堂小任务:
小组讨论完成P51页的活动,以长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甲组:提供灌溉水源,有益于农业的发展
乙组: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位:
1)、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2)、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3)、我国经济发展最高的地区
2、著名古城:南京、杭州、苏州、扬州
3、分布特点:沿京杭运河、沿江、沿海、沿铁路线分布
4、中心:上海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本P53图7.19《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地位?
2、找出主要城市,讨论城市群的分布有哪些特点?
3、阅读材料,学生介绍上海的印象,了解浦东开放开发二十几年的巨大变化。
4、讨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完成55页活动题
老师活动:
指导学生分别找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数量。讲授分析城市群的地位。
展示上海的图片、或课件视频,给学生作相关的介绍。
指导学生完成55页活动题:认识交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和旅游
读图教材56页7.22《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的分布》图分析讨论:
1、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等
2、找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特色?
水乡: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
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饮食文化
讨论:
如果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去长三角旅游,你们将会去哪些景点呢?(加深对著名景点印象)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分析同城效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
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这块富庶之地。又称长江三角洲为“鱼米之乡”,漫步这里,即可以欣赏到秀美的水乡景色,又可以体会到江南古镇的静谧和古朴,这是一幅怎样的人间仙境?让我们一同走进长江三角洲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中新网绍兴2013年7月18日电:浙江嘉绍大桥暨南北接线通车,历经四年多建设的嘉绍跨江大桥正式建成。
老师:请问浙江嘉绍大桥通车有什么意义?
学生:缩短两座城市距离、促进两地经济的发展】回答的很好,嘉绍大桥建成通车,不仅缩短上海前往绍兴以及浙江南部和中部地区等地的车程,减轻浙江交通要道——杭甬高速的车流压力,同时将大大缩短杭州湾两岸的时空距离,充分发挥上海龙头辐射作用,推进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增强区域竞争力,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老师:
思考讨论:
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其核心城市是哪个?两分钟】
学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规模总量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核心城市是上海。不错,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的经济开放区之一。
要详细了解长江三角地区,需要我们从江河交汇之地、城市群以及水乡文化特色的形成三个方面来认识长三角,今天我带领大家重点学习江河交汇之地。
一、江海交汇之地
首先:要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地理位置:位于是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是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的条件。
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这里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河网密集,胡泊星罗,向我们熟悉的农夫山泉矿泉水就来自于这里的千岛湖,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老师: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请问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河流对这一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有利于农业发展,提供丰富的饮用水资源,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有利于对外联系。
这位同学主要是从有利的一面进行回答的,河流对这这一地区的影响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
利的方面:
(1)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丰富的工业用水,有利于工业的发展;
(2)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丰富的饮用水源,有利于人们生活,
(3)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
(4)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有利于对外联系。
弊端:
河流在水丰期容易泛滥成灾,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带来威胁和破坏。
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52页的文字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老师: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学生:利是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土壤肥沃,弊端是夏季多雨容易泛滥成灾,不利农业生产。
老师总结
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民警及其支流冲击形成了成都平原,成都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岷江及其支流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水源,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弊:雨季时,岷江及其支流易泛滥成灾,造成农田被淹,农作物减少。
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成都平原免受灾害,同时也保证了成都平原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阅读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最大的城市群及主要城市
(1)目前,____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_____城市群。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3) ______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300万,是我国______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__工业城市。
(4)上海不仅对______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______地区的开发,使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2.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口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______和______,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探究?思考
(1)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
(2)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
(3)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______和深厚的______,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
(1)世界文化遗产:长江三角洲众多的旅游景点中,______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______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他们都属于______遗产。
(2)水乡风貌:江苏的______、______。浙江的______、______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3)特色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2)知识归纳总结。
课件29张PPT。 第二节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七章 南方地区一、江海交汇之地印象鱼米之乡1、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位置与范围2、位置 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东临东海和黄海,江海交汇处,长江黄金水道起点,沿海港口众多。南北海岸线中段。优越性: 既可沿长江上溯到内陆地区,又可同南北沿海地区及世界各国贸易往来。东海黄海3、地势 大部分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4、气候陆路运输 5.交通 公路方面最终目标是从上海到南京、杭州、宁波等长三角城市的公路行程,不超过三小时。铁路运输京沪线沪杭线哪些铁路线经过长三角?水路运输 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长江三角洲的港口城市内河运输海洋运输两省一市现有港口泊位11万个,密度居世界第一 水路运输航空运输 民航机场17个,每万平方公里达到了0.8个,是国际上机场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长 江内陆海洋海洋地理位置示意活动以长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长江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河流在下游形成冲击平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1 )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活动以长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于战国时期,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利:提供便利的水源
弊:丰水期易造成洪涝灾害,淹没大片农田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于战国时期,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我国最大的城市群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
、经济发展水平
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密集最高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8个市: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个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名城古都 南京杭州苏州扬州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
,其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 作用。崛起的浦东—— 长虹 浦东国际机场上海综合性工业
城市辐射带动主要城市 同城效应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口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 和
,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作“ ”。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同城效应活动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阅读下面的资料,认识交通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1)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2)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3)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利:城市联系便捷。市民活动范围扩大。城市交流,商贸活动会得到促进。弊:同城化带来的文化冲突,语言交流问题等。工作在此城,居住在别处”的“钟摆族”生活方式。便捷的交通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特色文化 (1)世界文化遗产:长江三角洲众多的旅游景点中, 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他们都属于 遗产。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世界文化水乡风貌(2)水乡风貌:江苏的______、______。浙江的______、______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周庄同里乌镇西塘主要景点东方明珠 杭州西湖 传统文化 (3)特色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
、 、
和 ,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戏曲文化 茶文化丝绸文化饮食文化活动认识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1.假如你是一名游客,你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最想去是哪个景点?收集资料向同学们介绍这个景点的文化特色。 2.请你收集资料,和同学们交流家乡的文化特色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 西湖文化景观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西湖特色植物6大要素组成。它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哲理,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造园艺术和技巧传统背景下,持续性创造的“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最经典作品,展现了东方景观设计自南宋以来讲求“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在9-20世纪世界景观设计史和东方文化交流史上拥有杰出、重要的地位和持久、广泛的影响。 谢谢观看!课件21张PPT。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江海交汇之地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一、江海交汇之地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ABD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一、江海交汇之地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被称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 _平原,大部分地区地势 ,河网 ,湖泊星罗。是我国著名的“ ”。长江中下游低平密布鱼米之乡一、江海交汇之地讨论: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重要性。1.长江三角洲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2.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枢纽。一、江海交汇之地归纳:河流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的影响。1.提供灌溉水源、工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工业的发展。2.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有利于对外联系。3.提供水产养殖场所,有利于渔业的发展。一、江海交汇之地思维迁移: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利:岷江为成都平原农业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弊:由于降水的不稳定,岷江水位不稳定,成都平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思维迁移: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都江堰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源,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ABDCE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扬州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上海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南京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杭州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苏州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扬州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 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 工业城市。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 作用。上海最大综合性辐射带动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我国人口最为密集、最大城市群?1.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宜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
2.社会经济条件
水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才众多,劳动力充足等。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昆山上海苏州13分钟17分钟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三、水乡的文化特色和旅游水乡风光东林书院三、水乡的文化特色和旅游 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水乡:江苏的有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苏州园林。三、水乡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谢谢观看!课件24张PPT。第二节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江海交汇之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黄海东海 苏通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8 146米,主桥为跨径1 088米的斜拉桥;大桥连接苏州和南通两市,西距江阴大桥82千米,东距长江入海口108千米,是国家沿海高速公路的长江口过江枢纽。 上海外高桥码头 2010年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河流对区域有哪些影响?课本P51活动题成都平原长 江 岷 江提供灌溉水源提供便利水运提供城市用水提供养殖场所提供灌溉水源提供水能发电提供城市用水提供工业用水…其他区域…… 长江三角洲都江堰一、江海交汇之地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思考:上海对长
江三角洲的作用
有哪些?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区域发展对生活
方式有哪些影响?——上海与杭州(上海外滩与杭州西湖)——上海与太仓市(上海工作,太仓居住)在城市群中形成同城效应的关键: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同城效应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点击图中园林艺术以及水乡风貌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再加上便捷的交通和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越剧茶文化丝绸文化淮扬菜(苏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汉族四大菜系。淮扬菜流形成于扬州、淮安、镇江一带。“淮”指的是江苏淮安,“扬”指的是江苏扬州。并且汇集上述菜肴之精华。淮扬菜注重刀工,刀法细腻,口味清淡。饮食文化 苏州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园林,不同的园林风格各异,漫
步其中犹如在画中游。图为拙政园,建于明朝,是苏州园林
中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一个。 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是一座有9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
情,使周庄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2010年,周庄接待海内外游
客5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亿多元。 西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文人雅士的“ 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图为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时主持修建的苏堤。梳理归纳区位优势城镇发展城市分布上海城镇发展对生活的影响文化特色与旅游园林艺术水乡风貌其他文化:戏曲、茶、丝绸、饮食等(江海交汇、南北海上中枢)长江三角洲地区 谢谢观看!课件17张PPT。
第二节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 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2、理解长江地区河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一、江海交汇之地1、范围___市、
___省南部和
___省北部。上海江苏浙江2、位置湖口黄海东海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
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海港口众多。江苏省浙江省3、地势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湿润 4、气候5、重要位置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长江三角洲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长 江内陆海洋海洋淡水鱼生产、生活用水旅游景观建筑用地弊洪涝灾害黄浦江死猪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1 )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1 )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于战国时期,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利:提供便利的水源
弊:丰水期易造成洪涝灾害,淹没大片农田 1.下列图片哪一张是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 ) BCD2.长江三角洲是驰名中外的( )
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
C.亚热带动物王国 D革命旅游胜地
3.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的特征是( )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广阔,一望无际
C.地势低平,湖泊河网密集
D.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50米以AABC4、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 (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5、长江三角洲地区民居墙体高、房顶坡度大是为了( )
A.通风防潮、利干排水
B.便于拆迁,适合游牧生活
C.防寒保温
D.房顶坡度大是为了防止冬天积雪过多
6、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阿拉伯半岛纬度大致相同为什么我国江南是“鱼米之乡”,而阿拉伯半岛水资源匮乏( )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洋流影响
D.纬度位置
BA B7.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福建省的北部及浙江的东北部
B.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浙江省、杭州湾、舟山群岛以及江苏省东部
C.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D.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中部与南部及安徽省东北部
8.以下铁路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
A.京沪线
B.沪杭线
C.京九线
D.京沪高铁CC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图”,
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______海,B______海,
C______运河,D______ (河流)。
(2)该地区的以____________气候为主,
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____为主,
是我国重要的______产区(粮食作物);由于这里河湖众多,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__产区。因而本区有“________”的美誉。黄东京杭长江亚热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平原水稻淡水鱼鱼米之乡(3 )铁路干线名称:
EF _______线
FG _______线
京沪沪杭(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得天独厚的
自然条件知识脉络江海交汇之地(2)鱼米之乡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习题
一、填空题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东临 海、 海,扼江海交汇之要冲,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我国_________线的中段。
2.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 市、 省中部与南部,以及 省东北部地区,共 个地级以上城市,总面积近1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8 000万。
3.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是 。
4.长江三角洲是驰名中外的 之乡和 之府。
二、选择题
5.长江沿江地带四大城市群中,城镇最密集的是( )
A.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城市群
B.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C.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城市游
D.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6~7题。
6.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7.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8.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
A.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9.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
①临近原料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10.下列城市既是我国著名的河港又是海港的是( )
A.重庆 B.上海 C.松花江 D.青岛
11.我国最大的、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是( )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重庆
12.既是我国主要钢铁产地,又是重要汽车产地的是( )
A.长春 B.上海 C.广州 D.青岛
13.下列对上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 B.京九铁路与京沪铁路在这里相会
C.这里是世界著名的海港 D.是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工业城市
14.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里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B.这里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产业门类齐全,工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及综合经济效益等都居全国领先地位
C.这里海陆空交通发达,发展经济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D.这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多,技术力量雄厚
三、综合题
15.江苏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可以主要解决该地区的哪些问题?
16.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地区最大的工业中心是 ,该中心拥有的工业部门包括:机械工业、 工业、 工业等。
(2)经过不断的调整与发展,该基地已演变成为信息、现代化生物与医药、新材料三大 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
(3)试分析太湖水域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为了解决长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问题,国家已建或正建的工程是 和 。
答案:
一、填空题
1.东 黄南 北海岸
2.上海 江苏 浙江 15
3.亚热带季风
4.鱼米 丝茶
二、选择题
5.D
6.C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不丰富。
7.A 解析:该题A题肢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而且是原因中的根本原因。
8.D
9.C 解析:集成电路生产需要科技人员而且产品的出口需要便利的交通。
10.B 解析: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又濒临东海、所以既是河港又是海港。
11.A 解析: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12.B 解析:上海利用优越的交通条件和强大的消费市场建立了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上海是我国汽车的主要产地。
13.C 解析: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京沪线和沪杭线在这里相会,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14.C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并不丰富,而相对短缺。
三、综合题
15.江苏省乡镇企业的发展,既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又促进了当地城镇的经济发展。
16.(1)上海 纺织 石化 (2)高新技术 (3)沿岸人口众多,生活污水、垃圾排入太湖,附近工业发达,污染严重。 (4)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习题
一、填空题
1.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 工业基地。
2.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处在 带和 带的交汇处。
3.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利用其有利地理位置发展了 型经济。
4.长江三角洲最大的中心城市是 。
二、选择题
5.上海市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
A.工农业基础较好 B.能源不足和矿产缺乏
C.水陆交通便利 D.人口稀疏,劳动力不足
6.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其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附近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B.有便利的水陆交通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C.附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D.人口稀少、交通闭塞
读我国某工业区图,回答7~11题。
7.图中所示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8.图中的湖泊是( )
A.太湖 B.洞庭湖 C.鄱阳湖 D.洪泽湖
9.南京、上海、杭州三城市所对应序号正确的是( )
A.④②⑤ B.④②⑧ C.⑥②⑤ D.⑥②⑧
10.数字⑤所代表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最有利条件是( )
A.临近港澳地区 B.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近消费市场
C.丰富的煤铁资源 D.我国著名的侨乡
11.经过城市①③④⑤⑥的铁路干线名称是( )
A.沪杭线 B.京广线 C.京沪线 D.京九线
12.关于上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位于长江人海口,是全国最大的港口
B.拥有杨浦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C.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
D.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和重要的金融中心
1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
A.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三、综合题
14.读下列长江三角洲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A 。
(2)工业城市:B 、C 、D 、E 、F 。
(3)该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不利条件是
。
(4)B城市在经济方面,通过哪些方式对哪些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5.读沪宁杭地区图,回答问题:
(1)沪宁杭地区中的“宁”指图中的 (填字母),B市的著名旅游景点是 。
(2)A、B、C、D四城市中 市(填字母)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地区,其最主要的形成因素是 。
(3)近年来,外商投资的整点从珠江三角洲转向长江三角洲的原因有哪些?
(4)该工业区的特征是( )
A.全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 B.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C.全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 D.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答案:
一、填空题
1.综合性
2.沿长江经济 沿海经济
3.外向
4.上海
二、选择题
5.B 解析:上海市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缺乏,使能源不足。
6.B 解析:上海缺乏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但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依靠便利的水陆交通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建设了宝山钢铁工业基地。
7.B 8.A 9.D
10.B 解析:上海市发展钢铁工业需要的煤、铁资源不足,而具有位置优势和市场优势。
11.C
12.B 解析: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13.D
三、综合题
14.(1)东海 (2)上海 南京 杭州 无锡 苏州 (3)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好,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交通运输发达,市场广阔 能源不足,矿产缺乏 (4)通过长江干流和南北支流以及铁路线对我国的东西部和南北方进行辐射和带动。
15.(1)C 杭州西湖 (2)A 科技发达,人才密集 (3)科技力量雄厚,人才密集。 (4)D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习题
一、选择题
1.图中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
A. 东南丘陵 B. 长江三角洲地区 C.黄土高原 D.东北平原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解析:图中景观为油菜田,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
2.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的是( )
A.上海市 B.安徽省的东部 C.浙江省北部 D.江苏省南部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但不包括安徽省的地区,因此答案选B。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广阔,沃野千里
C.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 D.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4.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位于长江的中游地区 B.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C.东临黄海和东海 D.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5.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
①靠近原料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靠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选址的区位因素。
解析:集成电路生产需要科技人员,而且产品的出口需要便利的交通。
6.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源丰富 B.江海交汇之地 C.劳动力充足 D.科技力量雄厚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有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劳动力充足、科技力量雄厚,不足是能源缺乏。
7.以长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为例,关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B.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C.河流冲积形成河流三角洲,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平坦的地形和肥沃的土壤
D.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只有“利”没有“弊”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冲积形成河流三角洲,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平坦的地形和肥沃的土壤;丰水期易发生洪涝灾害,影响沿岸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8.下列城市中,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是( )
A.长沙 B.南京 C.湘潭 D.深圳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
解析: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北翼的中心城市,长沙和湘潭都位于长株潭城市群,深圳是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
9.关于上海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最大的城市 B.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我国最大的港口 D.我国的政治中心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上海市的地位。
解析:我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都是北京。
10.老张是上海市某单位科技人员,他一有空就到周边市县厂家作技术指导,这说明上海( )
①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 ②是重要的能源产地 ③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④妨碍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上海市的作用。
解析:“老张是上海市某单位科技人员,他一有空就到周边市县厂家作技术指导”说明上海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1.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自然因素。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
读“我国长江三角洲图”,回答12~15题。
12.下列景点不在图示区域的是( )
A.杭州西湖 B.颐和园 C.古镇周庄 D.拙政园
考查目的:本题组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所示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 颐和园是北京的名胜古迹。
13.图中的湖泊是( )
A.太湖 B.洞庭湖 C.鄱阳湖 D.洪泽湖
考查目的:本题组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解析:图中的湖泊是太湖。
14.南京、上海、杭州三城市所对应的序号,正确的是( )
A.④②⑤ B.④⑤⑧ C.⑥②⑤ D.⑥⑤⑧
考查目的:本题组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15.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位于图中的( )
A.⑤ B.③ C.① D.⑧
考查目的:本题组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解析:①是苏州、③是无锡,苏州园林位于的城市应该是苏州。
二、综合题
16.读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简称“__________”,由A_________及B__________冲积而成,东部濒临C_________与D_________。
(2)该区域的核心城市是E_________,两翼中心城市分别是F_________和G_________。
(3)太湖水域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解决长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问题,国家已建或正建的工程是________和_________。
考查目的:本题综合考查长江三角洲的位置、简称、形成、核心城市、能源等知识。
解析:第(1)题,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由长江及钱塘江冲积而成,东部濒临黄海与东海。第(2)题,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是上海,两翼中心城市分别是南京和杭州。第(3)题,太湖沿岸人口众多,生活污水、垃圾大量排入;附近工业发达,水污染严重。第(4)题,为了解决长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问题,国家已建或正建的工程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
17.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的位置。结合所学知识画出“弓箭”并标出长江、长江三角洲地区、海岸。
答案:
选择题
1.B 2.B 3.D 4.A 5.C 6.A 7.D 8.B 9.D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综合题
16.(1)长三角 长江 钱塘江 黄海 东海 (2)上海 南京 杭州 (3)沿岸人口众多,生活污水、垃圾大量排入;附近工业发达,水污染严重(4)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