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最后一片叶子 教学设计
1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查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3、掌握课文的故事情节,熟悉课文的人物形象。
2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主题,感悟小说歌颂的不仅仅是生命的信念,而且是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博爱情怀。
3、品味文章幽默笔法及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学情分析
前一节课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及人物的命运变化都有很好的把握,初步感知到信念对一个人命运的重要性,这将对本节课分析文章的主题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但学生对小说接触不多,所以在上课时要引导学生先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通过阅读、思考、交流、分享表达,让学生品味、推敲,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阅读小说鉴赏能力。
4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难点是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能想像吗?一片叶子竟然挽救了一个年轻而又几乎失去希望的生命。这究竟是怎样神奇的一片叶子呢?是什么力量使它奇迹般的永不凋落?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
活动2【测试】检查预习情况
1、了解作者。
2、 解决字词。
邋遢 自诩 鄙薄 鬈曲 蜗居 冷飕飕 瘟神 消瘦 弱不禁风 横行无忌
活动3【讲授】初步感知课文
师:本文是一篇小说,我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小说有“三要素”,这“三要素”是什么?(人物、情节、环境)
师:那我们就按这三要素进行本篇小说的学习。
1、小说中的人物:乔安西、休易、贝尔曼、医生。
2、环境:11月的纽约格林尼治村,风雨雪连绵,肺炎肆虐
特点:街道错综复杂 居住空间狭窄
风格古香古色 艺术气息浓厚
苔藓遍地 阴暗 潮湿 穷苦(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
思考:故事发生的环境换成富人区效果会如何?
明确:环境对人物和中心的烘托作用。穷困潦倒的生活可以让人改变许多,有时让人很无奈,但这并不能改变人们的美好心灵——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反而,会让人们坚强。
3、明确故事情节
(1)师:下面我们就小说情节入手,给10分钟的时间让大家阅读课文,说说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明线+暗线)
开端(第1至11节):写年轻画家乔安西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贝尔曼画叶子)
发展(第12至36节):写乔安西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贝尔曼染病)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乔安西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贝尔曼病危)
结局(第51至55节):乔安西脱离险,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贝尔曼病逝)
(2)师:大家阅读了《最后一片叶子》,并概括了其段意,你认为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 就好像一部电影中会有让你最感动的地方。
师:文中没有实写贝尔曼画藤叶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师:最后一部分让我们沉醉在贝尔曼无私的爱中,结尾揭示叶子是假的,在前文有没有伏笔?
1) 其它的叶子都落了,只有这片叶子经历两天的狂风暴雨傲然挺立。
2)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
3) “ 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的“贴”字。
插入: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
4、分析人物形象
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崇高爱心、自我牺牲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活动4【活动】研读文本,问题探讨
1、品读欧?亨利式的语言。
比如:“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走了。”
品味: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
2、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的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叶子之于贝尔曼——毕生的杰作)
活动5【活动】课堂总结
其实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你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有没有勇气战胜它。我们从乔安西的经历中看到,信念对一个人是何等的重要!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老师衷心地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永远不要放弃,坚持,一直坚持下去,总能看见风雨后灿烂的阳光。同时,希望同学们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在别人困难时能伸出援助之手、真诚鼓励,既温暖了别人,更成就了自己!
活动6【作业】作业
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相关题目。
课件12张PPT。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
最后一片叶子
—欧·亨利学习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主题,感悟小说歌颂的不仅仅是生命的信念,而且是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博爱情怀。
3、品味文章幽默笔法及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难点: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作者简介 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他的作品往往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能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人物:贝尔曼乔安西休易医生——社会底层小人物 环境:苔藓遍地、阴暗潮湿、
街道错综复杂、居住空间狭窄风格古香古色 、艺术气氛浓厚情节:贝尔曼最后的藤叶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叶上的乔安西 ——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小说三要素探讨谁是小说主人公?
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 主人公评判的标准:贝尔曼思考一:文中几次写到贝尔曼?
分别是怎样写的? 贝尔曼画藤叶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为什么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采用“留白”手法,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小说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
思考二:为什么说贝尔曼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因为这片叶子不仅是贝尔曼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艺术结晶,还是贝尔曼人性的象征,它融进了贝尔曼的爱、善、感情和宝贵生命,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成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 品味“欧?亨利式的语言”?1、“到了十一月,一位、看不见的不速之客闯进了这一带,伸出冰冷的手今天碰碰这个,明天碰碰那个。医生称这位客人为“肺炎”。
?2、“五片藤叶。那根藤上的。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就完了。早三天我已经明白。难道医生没对你说?”3、“又掉了一片。汤我也不要。只剩四片叶了。要是天黑前我看到最后一片掉下来就好,见到了我也好闭眼。”?欧·亨利式的语言: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为世人所看得见的笑料中饱含着为世人所看不见的眼泪,被称为“含泪的微笑”。
含泪的微笑想象贝尔曼是如何画最后一片叶子的? 用文字表述,想象要合情合理,力争表 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