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最后一片叶子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10.最后一片叶子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2 08:3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最后一片叶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最后一片叶子》之前已经学过小说,对小说这种叙事文学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具备了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新课程标准》与单元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勾划表时间的词语,理清全文情节结构。
2、能力目标: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形象讨论,理解小说主题,培养学生自主欣赏小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与人之间真诚互助的感情,理解人性美。
2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城市学生,感情丰富,阅读面广,语文基础比较好、尤其体现于学
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人物形象的分析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CAI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本文难点;
4.同时采用读一读、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新课程标准,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入—思考—点拨—升升”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理解人与人之间真诚互助的感情,体会人性美;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小说,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认为本文表现出来的最朴素的人类情感是这篇小说最打动人心之处,故此本课重点放在对人性的体会上。
教学难点:感受人性美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达成,而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表现手法则是学生掌握的难点,故此把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作为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分享故事,导入新课
1.师生分享故事,简谈感受。
2.作者简介
活动2【讲授】初读感知
二、默读课文,分析情节结构
1.默读课文,分析情节结构。
要求学生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从而把握小说情节结构。(借助多媒体课件)
活动3【讲授】精读赏析
(1)发问:乔安西由病危到病好,命运发生了惊天逆转,是什么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教师明确:挂在常青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
(2)想一想:乔安西为什么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片枯黄的叶子上呢?
问题分解发问A:乔安西的生活处境如何?你是从文中的什么地方看到的?
学生单独回答
B:教师补充总结:乔安西正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升时期,绝大多数人信仰金钱至上的原则,自然人情就冷漠了。乔安西作为一个年轻画家,生活上穷困潦倒,事业上郁郁不得志,再加上肺炎这种病魔的折磨,致使乔安西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所以乔安西把这最后一片叶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为最后一丝与世界的微弱牵连,作为放弃生命的全部理由。
(3)在乔安西生命垂危的时候,她的好朋友休易又是如何做的呢?
学生单独回答
教师明确:精心照料,说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一直陪伴她、宽慰她。
教师总结:休易在自己处境艰难的情况下,依然用真诚来挽救朋友的生命,在休易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这种精神能不感动我们吗?
(4)乔安西居住在纽约华盛顿广场,当时的天气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天气寒冷,下着雨夹雪,
教师总结:大家想象一下,在100多年前的纽约平民巷的一个冬天,两个为了理想而合租在一间阁楼里的姑娘,并且一个病了,病的很厉害,医生说只有1/10的希望。这真是可怜的处境呀。
(5)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预示着叶子怎样的一种结局?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叶子必定会落下来,事实上也落下来了。
(8)而乔安西又把生命寄托在这最后一片叶子上,这又预示着乔安西的生命将有怎样的结局?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乔安西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并且很主观的认为自己的生命就像窗外常青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她的生命也将结束。按其情理,故事也该结束了,乔安西也会随着最后一片叶子的飘落而枯萎凋谢。
(9)但小说的结尾却出乎人的意料,乔安西为什么没有死呢?
小组合作探究回答
教师明确:大家都知道,最后一片叶子此时已经成了乔安西的救命稻草,就在最后一片叶子飘落的那个晚上,老画家贝尔曼又画上了一片叶子,以此唤回乔安西对生命的信心与勇气,但没想到的是贝尔曼为此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这最后一片叶子寄托着贝尔曼对乔安西全部的爱,这种爱是真爱,是大爱。说实话,这种爱就是乔安西活下去的全部理由。
(10)尽管这最后一片叶子唤起了乔安西对生命的信心与勇气,挽救了一个年轻而几近丧失求生欲望的生命,可以说这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但是贝尔曼挥舞了四十年的画笔,连艺术女神的长衫都没碰着,所以我认为贝尔曼是一个失败的画家,那么同学们同意不同意老师的这种看法,为什么呢?
小组合作探究回答
问题分解引导A:初见贝尔曼,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说一说
学生回答
教师提醒:在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生动的描写,对人物的描写一般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教师明确:贝尔曼外表丑陋,火气十足,生活穷困,事业无成他之所以无节制的喝酒是因为他内心苦闷,他之所以瞧不起别人的温情是因为他害怕被别人同情他是一个失意的老画家。
B:再次见到贝尔曼时,他用生命完成了自己的杰作,挽救了乔安西的生命,自己却死去了,可见贝尔曼是个怎样的人?
小组合作探,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在普通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美好的心灵,甚至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来帮助别人。富有同情心,富有爱心,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师明确:贝尔曼到死虽然是一个失败的画家,这最后一片叶子在艺术上仍然不是一个成功的作品,但他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甚至甘愿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来帮助乔安西,贝尔曼的生命因为奉献了美丽无私的爱,才变得如此美丽。因为爱,创造了乔安西再生的奇迹。按鲁迅的话说,贝尔曼是一个大写的人。(大屏幕出示一个“人”字)因此著名雕塑家罗丹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要点是感动,是爱,是希望,战栗,生活。”(大屏幕出示)“人”这个字就是互相支撑而成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多为别人考虑,多帮助别人,那么世界才是一个大写的“人”构成的世界。
活动4【讲授】课堂总结
课文总结
(1)教师总结:世上存在着三种感情:友情、爱情、亲情,在这节课上,我们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浓浓的友情,对这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之间相互关怀,真诚帮助,欧
亨利是充满赞美之情,满怀敬意的。
活动5【活动】深情感悟
教师激情导入:如果说贝尔曼是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那么乔安西就像那依附在上面的藤枝;如果说贝尔曼是那株极老极老的常春藤,那乔安西就是那藤上的一片叶子。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在冷漠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辛酸遭遇,更从普通人身上看到了伟大的心灵,从人生的苦难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辉。韦唯的《爱的奉献》也是呼唤这种相濡以沫真诚互助的人性美。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着画面,听着歌曲,再次体会贝尔曼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美。(播放《爱的奉献》)
活动6【作业】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

亨利在断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对比阅读作者的短篇小说,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
活动7【练习】课前学案
《最后一片叶子》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作家基本情况及作品常识。
勾画时间线索,理清全文情节结构。
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人间真情。
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2)学习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赏析并评价文中的主要人物。
预习学案
【预习导引】
背景链接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们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身处患难之中却能相濡以沫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危难之中有人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他人的新生。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在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有一位落魄的穷画家在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表现出对他人的真诚与关怀,并做出可贵的牺牲。在作者的笔下,这些人物身上闪耀着的是人性美的光辉。
走近作者
1.欧·亨利(1862—1910)(
)著名(
)作家,世界三大(
)大师之一。欧·亨利在大概十年的时间内创作了短篇小说共有300多篇,他的作品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为最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
)”之称。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
)”。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如(
)(
)(
)等都可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中。欧·亨利把小说的灵魂全都凝聚在结尾部分,美国文学界称之为(
)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美国自1918年起“欧·亨利纪念奖”,以奖励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说。
2.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1)莫泊桑:十九世纪( )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
)(
)等,长篇小说(
)(
)等。
(2)契诃夫:十九世纪( )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代表作有短篇小说(
)(
)等(举出两部作品即可)。
3.文体知识:小说,学作品的一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按篇长短可分为(
)、(
)、(
);按内容不同分为(
)、(
)、(
)、(
)和(
)。小说的三要素(
)、(
)、(
)。
基础字词
1.在文中标出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及补全词语。
蜷(
)曲
邋遢(
)(

自诩(

凶神恶煞(

横行无忌(

冷飕飕(

莴苣(
)(



)神
昂(
)阔(


)思(
)想
惊(
)(
)作

)走(
)飞
有(
)无(


)吹(
)打
2.根据解释写出文中相应的词。
(1)未被邀请突然到来的客人。(
)(2)形容对某事物看不起,认为不值得一看。(

(3)形容娇弱得连风都经受不起的那种病态。(

(4)事情凑巧,好像鬼神在暗中指使,比喻事情的发生完全出乎意外。(

内容探究
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勾划时间词语以及病情发展。
时间:





病情发展: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小说中出现了三个人物,休易、乔安西、贝尔曼,谁是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
分析贝尔曼这个人物。
(1)找出描写贝尔曼外貌的语句。
(2)贝尔曼的处境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3)贝尔曼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5、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活动8【测试】课后练案
课后练案
1、小说对于贝尔曼的塑造,采用了
写法。
2、关于《最后一片叶子》分析错误的是(

A、作者安排休易、乔安西和贝尔曼同住一楼,同时穷画家。共同的境遇、频繁的交往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就为贝尔曼画“杰作”打下了情感基础。
B、小说重点表现的是:贴在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的作用与意义,这是小说的主旨所在。
C、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铺垫法,使得结尾初看令人意外,因变化莫测,始料未及而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
D、小说着墨最多的是休易和乔安西,因此她们才是小说的主人公。
3、小说中乔安西由死到生、老贝尔曼由生到死都围绕
展开,乔安西的生是因为
;贝尔曼的死则是他的
全部体现。
根据文章内容,试将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
如果说贝尔曼是那堵残缺的砖墙,那么乔安西就像那
;如果说贝尔曼是那株极老的常青藤,那么乔安西就是

学后记:谈谈自己学习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