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为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理清思路,体会虚拟假定的写法,把握全文思想内容。b.进一步掌握杂文的艺术特点。c.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2.能力目标:学会写富有针对性的批判文章。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批驳现实生活中的王权意识,摈弃奴才思想。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对于“奴性思想”的判断不够全面。同时这节课也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杂文这种文体,硬性的知识灌输和强加的思想观念不能完成课堂愉快的师生交流过程,因此,教学中选择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教学方法,学生是主体,教师帮引,由乏味的课堂变得轻松和热闹。
3重点难点
重点:1.理清思路,体会虚拟假定的写法,把握全文思想内容。2.进一步掌握杂文的艺术特点。难点:1.学会写富有针对性的批判文章。2.批驳现实生活中的王权意识,摈弃奴才思想。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我若为王》
说一说,你所熟知的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封建君王享有无上的权力。作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属于他一人所有,普天之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所以人人都想做王当皇帝。当官好呀,“为王”岂不更妙?我若为王,那么,一进教室,我就大摇大摆坐在龙椅上,你们不能喊“老师好”而应喊——“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注意还要低头哈腰,甚至下跪之后,我说——爱卿平身。为王到底好不好?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曾经做过大牢却又怀念监狱的怪老头作的“为王”梦(板书《我若为王》)看看作者大胆的假设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和认识呢?
活动2【讲授】《我若为王》
一、简介作者及文体
提到杂文,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鲁迅,我们知道,他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刺向黑暗的社会现实。今天,我们介绍另一位作家,有人称他的杂文是“有力的响箭,常常射中敌人的鼻梁”。他就是著名的杂文作家——聂绀弩。聂绀弩,现代作家,1903年1月28日(夏历除夕)生于湖北京山县城。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杂文,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变化的文艺性的论文,具有短小、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一般都是以幽默讽刺的文笔揭示深刻的道理,寓庄于谐。今天我们学习的《我若为王》就是一篇杂文。
二、预习检测
1、给下面加点词语注音:
亲眷()鞠()躬呵()斥谄()媚()悲戚()帽盔()畏葸()憎()恶()2、解释下面所给词语
光景:残物: 指摘:
乞求:恍然:敬畏; 三、展示新课(整体把握文章,深层探究,理解作者的观点)
1.整体感知
【提问】你认为本文标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应该是什么?【明确】“若”。可见,本文在构思上是采用了一种“虚拟幻想式”的方法。【活动】默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然后全班交流)【提问】我们已经基本感悟了本文作者的基本构思,那么,你能理清本文的脉络吗?在分析的过程中请注意语言上的标志。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文章的思路,以整体上把握文意。请同学们打开书。课文的第6段有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呢?”其中,“这样”一词是属于称代性词语,使用了这样词语的句子也叫重要的句子。请大家结合文本找一找“这样”一词的指代范围和内容(小组内相互交流意见,然后推荐出发言人)【明确】“这样”一词的指代范围是第2—5段,即“我若为王”的种种情景。所以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 )由一部电影为引,假设“我若为王”。第二部分(2-5)设想“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形。第三部分(6-8)在上文假想基础上的感悟。语言上的标志为:1自然段“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2-5自然段段首的“我若为王” ;6自然段的“我将恍然大悟”。2.深入研读
【活动】阅读第1节,问:作者对“王”和“为王”持什么态度?【明确】看不起,鄙视,厌憎。从中我们看出,作者对皇权是否定的。【活动】请同学们进一步阅读2-5节,看一看,作者主要写了“我若为王”之后的哪些情景,这些情景的共性是什么?(各抒己见)【明确】作者虚拟自已若为王,则妻就是“王后”,儿子就是“太子或者王子”,女儿就是“公主”,亲眷都是“皇亲国戚”,而我则是“万岁”。共性①:不管“我”多么无能,不管“我”的妻子儿女亲眷多么无耻、无能、丑陋,都将是“万岁” “王后” “太子或者王子” “公主” “皇亲国戚”,而且都将被捧着,被颂扬着。
共性②:所有的人都对“我”、对“我”的妻子儿女及亲眷们低头,鞠躬,匍匐,他们谄媚,乞求,他们不敢发出真正的声音,他们的全部的语言就是对我及我的家人们的称颂。【提问】作者对“王权与奴才意识”是持什么态度的?朗读6-8自然段。【明确】“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的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这句话就表达作者对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批判,也表达了作者对王者的蔑视嘲讽和对奴才的憎恨与鄙视。【提问】“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如何理解?【明确】这“暴君”与“明君”是 统一的 。“暴”,指杀尽“奴才”;“明”,指扫除一切奴种,不给人间留下一个,叫奴种断子绝孙,自己也不再当奴才头儿。这“暴”中寓着“明”,“明”才需要“暴”。上文写到,作者对王权和奴才这一对孪生子表示深深的憎恶和愤慨:“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作者在这里又翻出一层意思,认为奴才比王权更可怕,它是王权思想赖以存在的温床,因而“不留一个奴种在人间”,斩钉截铁地表示铲除一切奴种的强烈愿望。【提问】“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这句话前后是不是矛盾?【明确】不矛盾。我若为王,将铲除一切奴种,那样“我将没有一个臣民”,当然也将“终于不能为王”。但我捍卫了人的尊严与独立思想,维持了自己的鲜明的个性,我将是一个更加鲜明而独立的完人。这才是真正的“王”,也就是“古今中外最大的王”。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的尊严和独立思想的崇尚和追求。【提问】“‘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如何理解?【明确】意思说,世界上没有了奴才,“我”终于不能为奴才们的首领,那么,“我”和所有的人都变成“真的人们”了。对这种景象,“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不为王,才是最大的王,不为王,世上没有任何奴种,自己和他人的人性会完全复归。人,再也没有奴性,有的是真的人性,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充分的人的生活,这才是最大的“王”。
3.总结
本文的主题:作者通过对“我若为王”的种种情形的虚拟设想,批判了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尤对王权的基础——奴才,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呼唤要铲除一切奴种。表达了对人类尊严和独立思想的崇尚和追求。
活动3【活动】《我若为王》
拓展迁移【提示】2—5段是摆现象,第6段是分析问题,最后两段是解决问题,那么,第一段应该是什么呢?【明确】第一段是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的读书活动,即在电影刊物上看见一个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引出本文的话题,然后,提出问题——“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提示】当今的考试作文盛行话题作文,也就是给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围绕所给话题进行写作。大家读了本文的第一段,能够从中得到一点关于话题作文开篇的启示吗?【明确】①:可以由日常生活琐事引出话题,比如平时读过的报刊杂志、所经历的类似小事,只要与所给话题有关,又能够引出话题,就可以大胆引用。②:可以讲述类似的故事,用以引出话题。③:可以描述类似画面,用画面引出话题。④:可以引用类似的名言警句,靠它来引出话题。⑤: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引出话题。⑥:可以使用恰当的题记,或者使用由一组比喻句构成的排比句,以此来引出话题。
活动4【测试】《我若为王》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活动5【作业】《我若为王》
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奴性现象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想。
课件18张PPT。 说一说,你所熟知的皇帝。我若为王
聂绀弩
聂绀弩 (1900----1986)现代作家,笔名有耳耶、萧今度等。湖北京山人。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杂文大家.杂文知识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变化的文艺性的论文,具有短小、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一般都是以幽默讽刺的文笔揭示深刻的道理,寓庄于谐。著名的杂文作者家有鲁迅、瞿秋白、聂绀弩等。展示目标1.知识目标
a.理清思路,体会虚拟假定的写法,把握全文思想内容。?
b.进一步掌握杂文的艺术特点。
c.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
学会写富有针对性的批判文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批驳现实生活中的王权意识,摈弃奴才思想。 预习检测1、给下面加点词语注音:
亲眷(??)???鞠(??)躬?????呵(??)斥???????谄(??)媚(??)????悲戚(??)???帽盔(??)??????畏葸(??)???????憎(??)恶(??)????2、解释下面所给词语
光景:?????????????残物:????? 指摘:????????????????????
乞求:????????????恍然:????????敬畏;???????整体感知?1.你认为本文标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应该是什么?
2.默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然后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1? )由一部电影为引,假设“我若为王”。第二部分(2-5)设想“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形。第三部分(6-8)在上文假想基础上的感悟。语言上的标志为:1自然段“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2-5自然段段首的“我若为王” ;6自然段的“我将恍然大悟”。 深入探究1.阅读第一段,作者对“王”和“为王”是什么态度? 看不起,鄙视,厌憎。从中我们看出,作者对皇权的态度是否定的。 2.读2——5段,思考:作者主要写了“我若为王”之后的哪些情景,这些情景的共性是什么?(各抒己见)
作者虚拟自已若为王,则妻就是“王后”,儿子就是“太子或者王子”,女儿就是“公主”,亲眷都是“皇亲国戚”,而我则是“万岁”。 共性①:不管“我”多么无能,不管“我”的妻子儿女亲眷多么无耻、无能、丑陋,都将是“万岁” “王后” “太子或者王子” “公主” “皇亲国戚”,而且都将被捧着,被颂扬着。
共性②:所有的人都对“我”、对“我”的妻子儿女及亲眷们低头,鞠躬,匍匐,他们谄媚,乞求,他们不敢发出真正的声音,他们的全部的语言就是对我及我的家人们的称颂。 作者对“王权与奴才意识”是持什么态度? 3.齐读6——8段,思考:“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的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表达作者对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批判,也表达了作者对王者的蔑视嘲讽和对奴才的憎恨与鄙视。 “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 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暴君”与“明君”是 统一的 。“暴”,指杀尽“奴才”;“明”,指扫除一切奴种,不给人间留下一个,叫奴种断子绝孙,自己也不再当奴才头儿。他认为奴才比王权更可怕,它是王权思想赖以存在的温床,因而“不留一个奴种在人间”,斩钉截铁地表示铲除一切奴种的强烈愿望。 “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这句话前后是不是矛盾? 不矛盾。我若为王,将铲除一切奴种,那样“我将没有一个臣民”,当然也将“终于不能为王”。但我捍卫了人的尊严与独立思想,维持了自己的鲜明的个性,我将是一个更加鲜明而独立的完人。这才是真正的“王”,也就是“古今中外最大的王”。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的尊严和独立思想的崇尚和追求。 “‘万岁 ,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如何理解? 世界上没有了奴才,“我”终于不能为奴才们的首领,那么,“我”和所有的人都变成“真的人们”了。对这种景象,“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不为王,才是最大的王,不为王,世上没有任何奴种,自己和他人的人性会完全复归。人,再也没有奴性,有的是真的人性,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充分的人的生活,这才是最大的“王”。 拓展延伸 当今的考试作文盛行话题作文,也就是给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围绕所给话题进行写作。大家读了本文的第一段,能够从中得到一点关于话题作文开篇的启示吗? ①:可以由日常生活琐事引出话题,比如平时读过的报刊杂志、所经历的类似小事,只要与所给话题有关,又能够引出话题,就可以大胆引用。②:可以讲述类似的故事,用以引出话题。③:可以描述类似画面,用画面引出话题。④:可以引用类似的名言警句,靠它来引出话题。⑤: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引出话题。⑥:可以使用恰当的题记,或者使用由一组比喻句构成的排比句,以此来引出话题。 课堂检测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奴性现象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想。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