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王权思想、奴性思想、自欺欺人的人性弱点。
2、理解积累“显耀、不可救药、呈报、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等词语。
3、熟练朗读课文,能抓住故事线索,把握情节发展脉络。
4、品味语言特点,积累语文素材。
2学情分析
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对童话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篇课文就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学生早已熟悉并能说出来,但对于童话这种体裁的特点了解起来可能会吃力些。
3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王权思想、奴性思想、自欺欺人的人性弱点。
2、熟练朗读课文,能抓住故事线索,把握情节发展脉络。
3、品味语言特点,积累语文素材。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课揭题
同学们读过《安徒生童话》吗?哪些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谁来给大家讲讲《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板书课题)指名讲故事(如果读者较多,可以让几个同学“接力”讲)。
活动2【活动】感知课文
趁热打铁,自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活动3【讲授】了解作者,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1、作者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一生共写童话170余篇。
安徒生童话创作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835——1845)的作品,本人称之为“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代表作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第二个时期(1845——1852)的作品,本人称之为“新童话”,多为反映社会现实的内容,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子》等;第三个时期(1852——1873),本人称之为“新故事”,作品内容是上时期的延伸,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等。
2、理解词语,抄写练习
显耀不可救药呈报骇人听闻随声附和滑稽天真
活动4【活动】整体感知,完成目标3
1、根据课题你能说出文章的记叙线索吗?(“新装”板书)
2、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记叙线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板书
皇帝爱新装——皇帝做新装:骗子织布、大臣察看——皇帝穿(展)新装——小孩揭骗局
3、小结
全文以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按时间顺序,记叙了“爱新装、织布、察看、展新装、揭穿骗局”这一全过程,脉络清楚,有条有理。
4、放声朗读课文。
活动5【作业】作业
《基础训练》1——5题。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检查复习,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1、提问:说说课文脉络条理
2、小结引出目标
活动2【讲授】整体把握
课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活动3【活动】师生互动,评说课文
阅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话想说?请你说出,让大家一块来分享。
老师先说,好吗?
“童话开头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几乎每时每刻都消磨在更衣室里,为了穿得漂亮不惜花掉所有的钱;他甚至从不关心他的军队,只关心自己的新衣服,作者以这样夸张的笔调开头,不仅一开始就让读者对这个不称职的皇帝的骄奢淫逸和爱慕虚荣有所认识,而且顺理成章,为下文推出整个骗局作了铺垫。”
提醒学生旁批:用夸张极写皇帝爱新衣成癖,为下文成功推出整个骗局作了铺垫。
为了防止学生的发言“掉线”,特设计如下问题作引导:
1、作者是如何写骗子行骗的?
要点:抓住了皇帝和大臣们的心理、弱点,运用“钳口术”;想象合理,有生活的真实感。
关键句: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2、皇帝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着生写他的心理活动(5、6段)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这段心理描写一波三折,写得非常精彩:“不过..........不大自然”是第一次转折,写出了皇帝的心虚和不自信,“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是第二次转折,表现出人物强装镇静,自己给自己壮胆的丑脸;“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是第三次转折,突出表现了他心虚、愚蠢而又狡猾阴险的性格特点,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深化了主旨。
旁批:心理描写,准确地表达出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鲜明,深化了主旨。
3、大臣、官员和皇帝都是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它们不同在哪里?
要点:(读7——22段)
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时间的神态、动作不相同,心理描写也不相同。
研读三人的语言描写,体味其虚伪、自欺欺人的丑恶嘴脸。
从详略上看,为什么写老大臣比后面的那位“诚实的”官员写得详细?(因为他是第一个来“看”布的人,关系着这场骗局能否进行下去)
课文读到这里,我们能说皇帝仅仅是上了骗子的当吗 为什么这样呢?
皇帝不但上了骗子的当,而且还受了大臣们的骗,说假话,尔虞我诈、随声附和、自我保全的社会恶习。
4、新装骗局为什么要由一个小孩子儿来揭骗?
要点:孩子是天真的、无忌的;更符合童话的特征
童话作者用孩子来揭穿“新装”骗局,还另有用意,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5、从本文能看出童话有哪些特点?
想象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有生活的真实性,而夸张是借助于想像完成的,它可以深化故事的主题,突出事特的本质,加强艺术感染力,另一特点是注重效果的单纯和统一。如骗子行骗正是抓住了“利害决定了世俗人等的言行”的共性心理,这就构成了情节上的自我欺骗的连锁性,进而层层推进,强化了其中的荒诞效果。
活动4【作业】作业设计
发挥你的想像,给《皇帝的新装》续写一个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