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童区寄传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12.童区寄传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2 10:5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童区寄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
2.
培养学生善于同社会上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勇气。
2学情分析
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式与现代文差别较大,七年级学生阅读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结合注释在自读自悟中提出疑问,教师指导文言词语、句子的用法。加强朗读训练,注意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区寄的故事有时代的特点,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重点难点
1.
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
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表现主人公形象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古代少年故事引入(大屏幕)
2.教师朗读为区寄写的颁奖词。
3.引入课题:你们想了解区寄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童区寄传》。
教学活动2
(二)整体感知,完成知识与技能一、二
1.
学生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朗读不通顺的地方,提出朗读的困惑。
3.
教师提出要求:

注意字音(板书):区(āu)
郴(chēn)
荛(ráo)

(lì)
伺(sì)
遽(jù)
疮(chuāng)
惮(dàn)

重点词语(板书):且、劫持、布、逾、虚所、为、易、接、囊、之、儿、恒、为市、背、植刃道上、缚、力、绝、遽、恩、见、完、得、即、疮、愿、奇、目、专、虽、白。教师并作逐一讲解。

句读停顿、语气: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郎/诚见/完与恩
4.
教师讲解“传”的特点。
教学活动3
 
(三)问题启发,合作探究
问题一:找出区寄身处险境的句子,思考区寄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反映出他什么性格特点。
1.语言: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处惊不乱、沉着机智、善于随机应变)
2.动作: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沉着镇定、灵活机智)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复取刃杀市者(沉着果断、意志坚强)
3。思考:面对陡起杀心的贼人,区寄说了这句话,他抓住贼人的什么弱点?其中原因可从文中哪些语句得到印证
抓住强盗贪婪的弱点,利用他们之间的利害关系,机智冷静地骗过对方
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
问题二:课文写官府对区寄杀死贱人的事层层上报是为了说明什么?大府为什么要“召视儿”
区寄不肯“留为小吏”,反映了他什么思想品质?写“乡之行劫缚者”的反应是为了什么?
区寄的行为得到州官、大府等的重视
不为富贵所动
这些都从侧面突出区寄是个不同寻常的少年英雄?
小结:
思想性格:沉着镇定
灵活机智
果断
意志坚强
不为富贵所动
描写手法:正面描写.第一、二节对区寄语言、动作描写
侧面描写.
官府和“行劫缚者”对区寄杀盗一事的反应
议论
问题三:找出反映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二豪贼劫持
之墟所卖之
教学活动4
(四)朗读课文,归纳总结 
本文记叙区寄被绑架后,善于抓住时机,趁强盗放松警惕,利用其贪婪心理,杀盗自救的故事,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同时通过此事,暴露了当时社会暴徒横行,公然绑架儿
教学活动5
(五)布置作业:(拓展迁移)
穿越历史的长河,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少年英雄。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强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与拚搏;有的为了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舍生忘死,直到献出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今天应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