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宇华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许昌市宇华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3 09:1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许昌市宇华学校2025—2026学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高质量调研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表为18世纪末中英贸易情况。为改变这种局面,英国来取的做法是
年份 商品输出(人) 输出(人)金额
1781—1790年 中国输英茶叶 9600(万银元
1781—1793年 英国输华货物 1600(万银元)
A. 发动侵华战争 B. 大量走私鸦片
C. 划分“势力范围” D.中英协议关税
2.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推动了英国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股潮流。中英矛盾是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该学者的观点可以用来解释鸦片战争( )
A.爆发的历史背景 B.过程中的重要战役
C.过程中广大人民的抗争 D.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攫取的利益超乎英法之上。其获得的“利益”主要是
A.侵占大片领土 B.索要巨额购款
C. 增开通商口岸 D.获得领事裁判权
4.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 黄海海战 B. 威海卫战役 C. 辽东半岛战役 D. 平壤战役5.如表是由李鸿章发起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图文材料说明(  )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该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1877年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以后,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落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①促进了中国运输业的近代化 ②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③内部经营腐败 ④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写道:“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 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推动 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段论述中的“革命”是指( )
A. 虎门销烟 B. 三元里抗英 C. 洋务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
6.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 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7.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下图中空白处内容应为( )
辛亥革命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8.庚子年(1900年这场反帝爱国运动使侵略者惊叹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这里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 义和团运动
C. 萍浏醴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9.下图重叠部分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应填写( )
A.救亡图存 B.自强求富 C.扶清灭洋 D.三民主义
10.阅读下表,该表反映的近代化探索历程是( )
运动 口号/指导思想 主要内容
① 自强、求富 创办军事工业、民用企业,筹建海军
② 变法图强 改革政府机构,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 三民主义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A.从器物到制度的探索 B.从制度到思想的探索
C.从军事到经济的探索 D.从经济到外交的探索
11.下图是1912—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洋务派官督商办企业得到发展 B.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C.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侵略 D.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12.下表是中华民国颁布的一些法令条例,据此可推断民国政府( )
法令条例 出处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未去辫者……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以违法论 《剪辫令》
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 《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A.确立了主权在民 B.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C.推动近代化进程 D.封建残余思想已被清除
13.护国战争、护法运动中的"国""法"分别是指()
A.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和三民主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三民主义
14.“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 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主要表明五四运动具有
A. 彻底的革命性 B. 思想的进步性
C. 斗争的彻底性 D. 广泛的群众性
15.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内容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
B.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D.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16.1921年,中共“一大”最终在“红船”上完成,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 党始终坚持“红船精神”,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红船精神”的内 涵是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
C. 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D.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于牺牲的精神
17.“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使中国人民打消了对‘公理战胜强权’的幻想,认识到必须自己‘直接行动’。”材料中的“直接行动”是( )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一二·九运动
18.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
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19.毛泽东说:“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之所以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进步,是因为五四运动( )
A.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C.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推动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
20.“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材料中“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C.中国开启思想文化新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二 非选择题(5道大题)
21. 侵华战争半殖民地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 1840年庚子年,西方列强敲开了古老封闭的清王朝的大门,这是中国近代屈辱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 一 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 下走入近代的最初 一 步。
—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战争 简述“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理由。
材料二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 … … 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 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 … … 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 族的觉醒, 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 摘编自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9世纪末期,随着世界强国地位的最后确立,出于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需要,美国开始推出其独立的对华政策。1900年7月,美国照会列强,重申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实质上, 该政策完全是美国政府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以损害中国人民利益为目的的侵华政策。
—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分析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
材料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大大发展了不平等条约制度体系,将其推进到 一个新的阶段,在 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这个新阶段,列强由攫取条约特权进而对中国实施全 面控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华奴役,这是半殖民地最为突出的特征,亦是《辛丑条约》最基本的特征。
— 摘编自李育民《义和团运动对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辛丑条约》的具体条款,简述其是如何体现“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的。
22.中国近代,各阶层都曾尝试挽救民族危亡。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1)写出19世纪下半期,尝试挽救民族危亡的农民运动两例。
(2)图示中地主阶级掀起的自救运动是什么 写出这一运动的口号。
(3)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首先尝试改变政治制度的事件是什么 写出这一时期创办的报刊一例。
(4)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请你推测“ ”处成功挽救民族危亡的是哪一力量
23.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血泪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铮铮铁骨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声称:“(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 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 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 法贸易!”
材料二: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 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材料三:在19世纪末的某历史事件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 “日本是披着 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日本侵略军 在中国的凶狠残暴也是世所罕见,充分显露出日本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本质。
材料四: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 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摘编自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五:在外来侵略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下图两位人物就是反抗外来侵略 的代表。
(1)材料一中为了“狠狠地教训它”,英国的举动是什么 结果怎样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3)结合材料三,举例说明日本的野蛮罪行。与之相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国家主权思想在近代中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洋务运动时期,国家主权思想的内 涵可以概括为:挽利权、树固威、第二阶段是戊戌维新时期、国家主权思想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兴民权以维国权。第三阶段是辛亥革命时期,人民主权观成为主导话语体系
—摘编自侯德形《中国近代国家主权思想的兴起与演进》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国家主权思想在不同阶段的内涵(3分)
材料二 坚守国家主权的完整和独立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基本保障、但与先行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之处 在于、中国在坚持本国主权独立的同时将导重他国主权作为首要外交原则,而先行资本主义国家则是以 柘牲他国主权为前提和代价。
—摘编自张春敏《坚持国家主权独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与先行资本主义国家对待国家主权态度的不同之处。(2分)
25.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时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制度性因素, 也包括精神性因素” ……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 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材料二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 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 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 思想(启蒙) 文 学 新 诗 小 说 科学社会主 义 俄国研 究 国民革 命 世界革 命
1920年9月前(篇) 65 39 140 34 1 4 0 0
1920年9月后(篇) 2 10 101 15 79 41 113 20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 人运动的结合中,吹响了创建共产党的集结号,从南湖红船中扬帆起航, 一路驶来,栉风沐雨劈波斩 浪!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 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反映了《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产 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材料三中的“南湖红船”是从什么地方启航的 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1-5 BAABD 6-10 BABAA 11-15 CCADC 16-20 ABABA
21(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2分)
(2)影响:激发全民族觉醒,是近代重大转折点;背景:19世纪末美国成世界强国,为与老牌帝国重新瓜分世界提政策。(2分)
(3)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严禁人民反帝,清政府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分)
22.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2分)
(2)洋务运动;口号是“自强”“求富”。(2分)
(3)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报刊如《时务报》《国闻报》。(2分)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或中国共产党)。(1分)
23题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核心区域,让清政府的统治更加岌岌可危。(3分)
(3)罪行:如旅顺大屠杀;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也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3分)
24题
(1)洋务运动时期:重利权、树国威;戊戌维新时期:兴民权以固国权;辛亥革命时期:人民主权应成为主导话语体系。(3分)
(2)中国在亟求本国主权独立的同时将尊重他国主权作为重要外交原则;先行资本主义国家则是以侵略他国主权为前提和代价。(2分)
25(1)特点:近代化起步;受西方思想影响,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变化受物质制度性因素和精神性因素影响,且受中国社会特定历史土壤制约。(3分)
主要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渐加深;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为思想界变化提供了基础。(3分)
(2)变化:从宣传旧思想(如旧文学等)为主,转向大力宣传新思想(如科学社会主义、俄国研究等)。(1分)
积极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1分)
(3)“南湖红船”从浙江嘉兴南湖起航。(1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新的革命方法。(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