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创新思维 名篇名句默写命题新动向——限制开放两相宜,对话情境真落实
【精研典题】
命题新动向一 特定篇目的生活情境式默写
1.(2025·全国一卷)在毕业典礼上,柳教授谦逊地引用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勉励学生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2025·全国一卷)张老师给守卫边疆的丈夫发信息,引用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虽不能朝夕相守,但仍情长意久。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3.(2025·全国二卷)周末的音乐会圆满成功,媒体报道时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洞箫的尾音婉转悠长,连绵不断。
4.(2025·全国二卷)老年大学的教室里悬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着开设的书法和茶艺两门课。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5.(2024·新课标卷Ⅰ)作文课上,房老师使用《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引导学生描写寻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举浅近事例来传达深远意蕴。
6.(2024·新课标卷Ⅰ)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7.(2024·新课标卷Ⅱ)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24·新课标卷Ⅱ)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
9.(2024·全国甲卷)小慧为朋友家的农家乐餐厅写宣传横幅,直接使用了陆游《游山西村》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朋友看了觉得很贴切。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考情分析] 2024年新变化:创设生活情境。2023年特定篇目的默写题,不仅给出篇目的限定,还从“语义阐释”“语境提示”“手法说明”“语句比较”等方面进行限定,引导考生明确默写的内容。2024年特定篇目的默写题,创设与考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如“作文课”“乡村民宿开业”“郊外春游”“过年发短信息”等,考查考生所学诗句、文句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而限定条件主要为:①“语境提示”,如新课标卷Ⅱ“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成都”“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②“语义阐释”,如新课标卷Ⅰ的“描写寻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举浅近事例来传达深远意蕴”。2025年名句默写的前两个小题延续了2024年创设生活情境这一特点。
命题新动向二 观图写诗文
10.(2025·全国一卷)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示例二)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示例三)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1.(2025·全国二卷)与下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示例二)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示例三)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考情分析] 观图写诗文是2025年高考在名句默写部分的又一重大创新,作为开放性试题,该题型首次将图像情境与古诗文默写相结合,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意境及元素,匹配相应的名篇名句。
【解题思维】
一、特定篇目的生活情境式默写题思考四角度
1.抓住情语,以情定句。从情感角度出发找到题干“提示语”中关于情感的字眼,然后调动积累,找
到能够体现此种感情的句子,以此来确定默写的句子。
2.抓住景语,以景定句。借景抒情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手法,抓住景语就是抓住题干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根据景物的提示来确定要求默写的诗句。
3.领会含意,以意定句。根据提示去领会所需填诗句的意思,这就是领会含意,以意定句。
4.抓住技巧,关联诗句。根据提示语中有关诗词文技巧的关键词,关联规定篇目中有此技巧的语句。
二、观图写诗文题解题思维
1.了解题型特点
(1)图像情境融合。观图写诗文题型中的图片往往以莲花、山水、舟船等典型意象为主,如2025年全国一卷、二卷分别采用莲花图和山水舟图。
(2)开放性设计。同一画面允许多诗句匹配,例如莲花图可引用杨万里、周邦彦等不同文人的名句。
2.解题步骤
(1)意象提取与分析。识别并提取画面核心元素(如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2)注意细节差异。花朵盛开程度、舟船类型等影响诗文选择。
(3)诗文调用策略。①直接关联法:画面元素与诗文典型意象对应(如红杏出墙→叶绍翁《游园不值》)。②意境延伸法:通过整体氛围联想(如孤舟远影→“孤帆远影碧空尽”)。(共22张PPT)
三、掌握名句默写九大夺分策略——逐一过关,正确书写
(一)领悟字词含义
对需要背诵默写篇目中的重点名句,要领悟其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还能避免写错别字。
[关联考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
(1)(2020·全国卷Ⅱ)《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____”。
(2)(2020·全国卷Ⅱ)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解析:根据“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的提示,可推出要填写的句子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二)记住生僻难写字
名篇名句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关联考题]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2021·全国乙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到花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全国甲卷)《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长勺之战结束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说,确认齐军不是伪装败退进而决定追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3)(2021·新高考卷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解析:注意“芷”“辙”“靡”“羁”字的写法。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三)区分同音异义字
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考生在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做到既知其形,又知其义。
[关联考题]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
(1)(2021·全国乙卷)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幽”易与同音字“忧”混淆;
(2)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仗工整,表现了诗人谦逊而诚恳的态度,是热情待客的名句,至今仍被时常引用。
解析:“蓬”易与同音字“篷”混淆。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四)区分同义异形字
意义相同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篇名句中也屡见不鲜,这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联考题]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3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钩”易与同义字“勾”混淆;
(2)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解析:“唯”易与“惟”混淆。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唯见江心秋月白
(五)区分形近异义字
形近字在名篇名句中也比较常见,加之读音大多相同或相近,对考生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复习时应予以重视。
[关联考题]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3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感慨。
解析:“粟”易与“栗”混淆;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姿”易与“恣”混淆。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雄姿英发
(六)留心词句的顺序
一部分考生平时读写背诵名篇名句时往往只观其大略,不注重细节,导致把词句的顺序写颠倒,且不少名句即使顺序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更不易被察觉,使得考生白白丢掉了分数。
[关联考题]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
(1)高低冥迷,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解析:“西东”易错写为“东西”;
(2)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解析:“斗牛”易错写为“牛斗”。
不知西东
徘徊于斗牛之间
(七)留意句中的通假字
通假字虽和本字的意思一样,但在默写时,若把句中的通假字写成本字,也属于误写,是不得分的。
[关联考题]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
(1)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生”同“性”;
(2)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解析:“知”同“智”。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八)注意不遗漏虚词
名篇名句中有大量的虚词,在答题时稍不注意就很容易遗漏,造成丢分。
[关联考题]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
(1)(2021·新高考卷Ⅱ)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不要只是哀叹,要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否则将重蹈覆辙,使更后来的人哀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中的第一个“之”,(2)中的“而”“亦”都是虚词,书写时很容易漏掉,应引起注意。
举天下之豪杰
莫能与之争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九)要注意语句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流传演变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名句发生了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因此,答题时一定要看清句子的出处。
[关联考题]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
(1)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论语》)
(2)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必有我师焉
则必有我师(共13张PPT)
二、巧借三方法——巧解语境,找准语句
(一)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句子意蕴
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意蕴,因此考生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明晰文章内容及句子意蕴,切不可死记硬背。
[关联考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
(1)(2022·全国乙卷)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解析:题干中有“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的提示,可从所背诵的文句中锁定相关句子;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2)(2025·八省联考)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河中画船、天空飞鸟描绘出长江上的美丽景色。
解析:根据题干中“河中画船、天空飞鸟”“长江上的美丽景色”可推知答案。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二)紧扣关键词语,选择恰当语句
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是答题的切入点,考生如果能够紧扣关键词语,就可以选择恰当的句子进行填写。
[关联考题]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
(2022·全国乙卷)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为“数目字”,搜寻《锦瑟》中有“数目字”的相关诗句即可。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三)揣摩提示语言,准确理解情境
提示性语言对正确解答情境式默写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示性语言主要包括作者、出处及题干中的叙述性语句等。
1.意象提示
一些情境式默写题列出了需填名句中的重点意象(人、事、物等),考生根据这些意象可以准确定位需填名句。
[关联考题]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2022·新高考卷Ⅰ)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填写的句子只要符合题干中“鸟类的啼鸣”的意象和“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唐宋诗词”即可。
答案:(示例一)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示例二)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2)(2021·新高考卷Ⅰ)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填写的句子只要带有“三秦”即可。
答案:(示例)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3)(2021·新高考卷Ⅱ)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落木”一词,以指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依据题干中“落木”的意象,再结合“以指代落叶”,选择恰当的诗句即可。
答案:(示例一)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示例二)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2.表现手法提示
部分情境式默写题点明了需填名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如“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反衬”等,我们借助这些表现手法加以推断联想,就可以找出需填名句。
[关联考题]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
(2020·全国卷Ⅲ)《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___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排比夸张”“架起房梁的椽子”“嘈杂的音乐声”,选择恰当的诗句即可。
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共25张PPT)
任务群七 名篇名句默写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探究命题规律
年份 卷 别 试题结构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025 全国一卷 《师说》 《鹊桥仙》 与图片内容契合的名句
全国二卷 《赤壁赋》 《临安春雨初霁》 2024 新课标 卷Ⅰ 《屈原列传》 《归园田居》 (其一) 与“借汉喻唐”
有关的唐诗
新课标 卷Ⅱ 《归去来兮辞》 《蜀道难》 在诗的上下两句中分别表达离别双方的情思的唐诗
年 份 卷 别 试题结构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023 新课标 卷Ⅰ 《报任安书》 《李凭箜篌引》 与诸葛亮有关的诗句
新课标 卷Ⅱ 《五代史 伶官传序》 《临安春雨初霁》 描绘壮阔景象的写景名句(南宋及之前的诗句)
年 份 卷 别 试题结构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022 新高考卷Ⅰ(广东、河北、湖南、 湖北、福建) 《荀子·劝学》 《诗经·周南·关雎》 鸟啼引起悲思愁绪的唐宋诗词句
新高考卷Ⅰ (山东、江苏) 《拟行路难》 (其四) 《短歌行》 李白诗中将谢灵运称为谢公的诗句
新高考卷Ⅱ (辽宁、海南) 《归园田居》 (其一) 《蜀相》 带有“京华”一词的唐宋诗词句
新高考卷Ⅱ(重庆) 《短歌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花鸟对举出现的诗词句
命题解读
1.2025年首次出现看图写诗文的题型,该题为开放式默写
2.诗文并重,以诗为主。选句均为“名句”,不回避生疏的句子与难写字
3.题型稳定,前两题是情境式默写,后一题为开放式默写。2024年的设题更强调走进社会,重视现实应用。题目不仅考查考生对诗句记忆的准确性,还要求能与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知识相结合,如考查“借汉喻唐”
4.命题范围不超出高考规定的篇目,但鼓励考生进行范围外的积累
一、掌握常见四大设题角度——辨明方向,寻找规律
设题角度一 内容概括类固定篇目默写
试题中往往会出现关键词、句的翻译等相关提示,从辩证关系、感慨抒发、道理解说、原因分析、人物描写、异曲同工等角度来命题,要求考生明确问题指向,理解古诗文内容,进而确定答案。
[关联考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2024·全国甲卷·关键词提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
(2)(2025·八省联考·语意衔接)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自己如果治理一个危难中的中等国家,三年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3)(2023·新课标卷Ⅱ·感情抒发)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看似闲适恬静,实则透露出诗人由于内心的惆怅而彻夜难眠。
(4)(2023·全国乙卷·人物描写)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沉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
[解题思维]
依托教材,内外兼顾。考生首先要立足教材,夯实基础,背熟古诗文,并理解其意思;然后要提高审题能力,抓住试题中的设题关键,明确问题指向,熟练找出对应古诗文,比如感情抒发、原因分析、成语演化等。
设题角度二 手法提示类固定篇目默写
试题中有时还会对古诗文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有所提示。根据这些手法技巧,再加上题干中对诗句的解读,可确定答案。
[关联考题]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2022·新高考卷Ⅰ·比喻)《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2022·新高考卷Ⅰ·起兴)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当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兴,从日常平凡的生活现象引发自身的感慨。
(3)(2022·新高考卷Ⅱ·叠字)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叠字,增添了乡村远景的平静安详之感。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解题思维]
考生除了关注内容方面的提示,还要准确寻找题干中有关技巧的词语,要双向对应。比如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等。
设题角度三 指定意象类开放式默写
古诗文中的意象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高考默写常以“意象”为牵引,串联相关名句。
[关联考题]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2023·全国甲卷·自然物象)花和雪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物象,古代诗人常常以雪喻花,或以花喻雪,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示例二)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示例三)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2)(2022·新高考卷Ⅱ ·地点名称)古代京城百业兴旺,精英荟萃,又被称为“京华”,这一美称,在唐宋诗词里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示例二)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3)(2022·新高考卷Ⅱ·自然物象)花与鸟既是传统绘画作品中的重要题材,又常常在古代诗歌中对举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示例二)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示例三)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解题思维]
考生可按照意象将历朝历代的古诗文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加深印象,集中复习同一类意象的古诗文,如飞禽走兽、花卉草木、人文器物等。
设题角度四 现实情境类开放式默写
2024年全国甲卷和2023年新课标卷Ⅰ、卷Ⅱ、全国乙卷的开放式默写都设置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考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活学活用名篇名句。
[关联考题]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2024·全国甲卷·游览自然风景)行至群山深处,见到一挂瀑布飞泻而下,水石激荡,轰鸣作响。于老师回头对学生们说:“这不就是古诗中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嘛!”
答案:(1)(示例一)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示例二)风磴吹阴雪 云门吼瀑泉 (示例三)虚空落泉千仞直 雷奔入江不暂息
(2)(2023·新课标卷Ⅰ·诗画合一)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
答案:(示例一)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示例二)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3)(2023·新课标卷Ⅱ·创作历史小说)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示例二)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示例三)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4)(2023·全国乙卷·教练贴心鼓励)小刚因病不能参加比赛,汪教练给他发了一条信息,写道:“人生中的机遇绝非只有一次,古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你永远充满信心!”
答案:(示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示例二)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示例三)一朝沟陇出 看取拂云飞
[解题思维]
建立诗文和情境之间的联系。考生要善于联想和想象,注意诗文的文化内涵及其与生活情境之间的联系。平时要学会从不同现实情境中发掘与古诗文的联系,多加练习。(共39张PPT)
任务达标训练——在训练上花心思
[试题亮点] 分组训练+综合训练,类型多样,题量丰富。
分组训练
PART
01
第一部分
分组训练 给定篇目九大情境设置
类型1:文意解说型(6分)
此类题的题干是对需要补写的诗句内容的阐释、分析,常常带有“即”“是”之类的判定词。
1.姜夔《扬州慢》中,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词中今日扬州荒凉落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告诫唐太宗不能骄傲自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礼记·礼运》中“天下为公”的儒家理想社会对人才选拔推举、人际关系的要求。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类型2:情感解说型(6分)
此类题往往在题干中点明作者的思想感情、志向抱负、情怀心态、哲理议论。考生需要回顾对应篇目中能够体现该种情感的语句。
4.李白在《将进酒》中感慨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将景情理融于一体,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传递出了人世更迭、江月永恒的哲理。
6.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既有自身之苦又有国运之忧,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复杂情感。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类型3:关系补充型(4分)
此类题的题干往往与需要填写的语句形成某种关系,如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等。要注意在题干中勾画空格前后出现的关联性词语,如“因为”“那么”“但是”“却”“然后”“接着”等。
7.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一个原因“盖自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表示,自己之所以简单地给司马光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欲强聒
终必不蒙见察
类型4:技巧运用型(6分)
此类题在题干中会提示需要补写句子采用的手法,常见如用典、对比、化用、衬托、比喻、设问、拟人、夸张、类比、借代、动静结合、叠词、象征、比兴等手法。注意技巧不能作为单一判定的标准,需要结合题干的其他内容进行分析。
9.谢灵运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此事来寄托情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10.宋代诗人在写作中非常喜欢借花开依旧来反衬人事已非,如姜夔《扬州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11.《石钟山记》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苏轼与其长子苏迈乘小舟到绝壁之下所看到的大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如猛兽奇鬼
森然欲搏人
类型5:比较鉴赏型(4分)
此类题往往会给出与需要补写诗句含意相同或相反的其他篇目的诗句,考生需要先理解题干给出的诗句,找到比较点,再根据相同或相反的要求进行补写。
1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管仲《管子·形势解》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
13.李白《襄阳歌》中的“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写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苏轼《赤壁赋》中与李白这句诗有相同意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类型6:文常解释型(5分)
此类题在题干中会给出需要补写诗句中含有的文学常识,既要求学生对文学常识有一定的积累,也需要结合具体的篇目找出对应的诗句。
14.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了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京口当地百姓对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情。
15.《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有所反映。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人道寄奴曾住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类型7:联系现实型(6分)
此类题的题干往往创设一个现实、现代的情境,或者是一个场景,或者是人物的言论。需要结合具体的场景、言论进行分析,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指定篇目中最恰当的句子。
16.“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当我们在校园里听雨赏花时,会联想到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17.纵横捭阖,张弛有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高明的领导,讲究领导艺术。他引用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指出这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
18.自古而今,中华民族对“为官先为人”的品质要求一以贯之。我们党坚持“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也说明党对领导干部做人的严格要求。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树木、清泉为喻,对执政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综合训练
PART
02
第二部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以“中国古代建筑”为主题的活动课上,王老师提到中国古代木结构的房屋大致都是使用榫卯结构,但是并不等于完全不用钉子,并列举了《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加以印证。
(2)江天和同学们一起到江边游玩,看着江中小洲、沙汀上禽鸟时而飞翔、时而栖停其上,不禁想起了杜甫《登高》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 特定篇目情境式·开放情境式
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示例二)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明在森林公园里游玩,看到了树上的蝉蜕,他想到了可以用蝉蜕打比方来赞美人,如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用蝉来赞美屈原品质高洁,自动地远离污浊。
(2)音乐会上,高亢激昂的乐声使小刚大为震撼,他眼前似乎出现了乌云聚集、大雨倾盆的场景,不自觉吟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赞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蝉蜕于浊秽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3)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示例二)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学校举办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题交流会上,小李同学认为新时代的青年理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万不可像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所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
(2)茶室“春霁”开业了,室内按照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设置了书法区和品茗区,受到了茶友的喜爱。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3)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22.(2025·无锡市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时,小欣认为苏洵提出的“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固然不错,但不如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站位高,因为杜牧的假设里体现了人民的重要性。
(2)语文老师提醒同学在写作议论文时要正确阐释论点,并围绕论点准确选用论据加以论证,讲清道理。小欣由此想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3)古人面对自己头发变白的衰老表现,常会流露出复杂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示例二)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示例三)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示例四)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23.(2025·山东省枣庄市高三训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新学期班级竞选班委,同学们推选了小明,在任职发言中,小明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自谦,表示自己将不断努力胜任班委一职。
(2)小刚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专门来造访,小刚用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客人远道而来。
非曰能之
愿学焉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3)“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诗人常用“水”来比喻情感哲思、社会万象,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示例二)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示例三)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24.(2025·广东省江门市高三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语文课上,王老师讲解“以实喻虚”时,列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以霜喻月光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秋之夜,小明在院子里赏月,看到月光下的树木在风中摆动,非常可爱,不禁想起了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3)古代文人对春天情有独钟,古诗文中,常常写万物在春天复苏、繁荣滋长的美好景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示例二)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示例三)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示例四)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25.(2025·沧衡名校联盟高三年级考试)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明游览山谷,见山连绵起伏、沟谷幽深、山路曲折迂回,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学校举办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小王同学在演讲中引用苏洵《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证要正确对待人才。
既窈窕以寻壑
亦崎岖而经丘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鸥,善飞,能游水,常随潮而翔。在古诗文中,鸥鸟有豪迈、壮志、淡泊、归隐、飘零、伤感等寓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示例二)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2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春节期间,小鲁同学冒着严寒观赏了泰山日出时天边云彩奇异变化的壮美景象,并引用姚鼐《登泰山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为泰山日出风景图的文案发到网上,圈粉众多。
(2)植树节活动中,林老师特别强调,千万不要像《种树郭橐驼传》中所谓的爱树忧树者一样,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看似爱树实则伤树的举动。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示例二)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 (示例三)应是天仙狂醉 乱把白云揉碎
2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纳纳在秋游途中听到景区播放的古风音乐,旋律优美动听,仿佛行云都为之静止,她不禁想起了《李凭箜篌引》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都看不见。
(3)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学校新修了一座小巧玲珑的建筑供学生小憩,想请王老师命名,王老师脱口吟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然后说就叫“易安阁”吧。
(2)孩子的成长是当今社会、学校和家庭特别重视的问题,《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树体验也许能够给我们启示。
(3)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2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班会课上,李老师使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教育不注重细节、沉迷手机的小虎同学。
(2)暑假,成都武侯祠游人很多,再也看不到杜甫在《蜀相》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冷冷清清的景象了。
(3)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3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明到农村外婆家做客,听到狗叫声和鸡鸣声,不由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地点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吴丝蜀桐张高秋
李凭中国弹箜篌
(3)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示例二)饮马长城窟 水寒伤马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