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公开课教案:数学阅读理解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公开课教案:数学阅读理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9-22 07:1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教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 数学阅读理解(中考复习课)
一、复习目标:
通过数学阅读,会解答有关运用新法则、新运算类的阅读理解型试题.
通过阅读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并运用新知识类比迁移解决问题.
3、在阅读试题过程中,养成耐心读题,细心审题的习惯,学会解题的方法.
二 、知识回顾:
1、定义运算“@”的运算法则为:x@y=xy-1,则(2@3)@4=________.
2、按右边格中规律,在4个符号中选择一个填入方格左上方的空格内( )

3、若将代数式中的任意两个字母交换,代数式不变,则称这个代数式为完全对称式,如a+b+c就是完全对称式.下列三个代数式:①(a-b)2;②ab+bc+ca;③a2b+b2c+c2a.其中是完全对称式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三、例题解析:
例题1、:条件:如下左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PB 的值最小.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A`B交l于点P,则PA+PB =A’B的值最小(不必证明).
模型应用:
(1) 如图1,正方形的边长为2,为的中点,是上一动点.连结,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与关于直线对称.连结交于,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2) 图2,的半径为,点在上,,,是 上一动点,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3)图3,,是内一点,,分别是上的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说明】利用对称性解题的例题。前两个图形比较简单,第三个虽然是求周长,但是只要将这个题看成是从P点到Q,然后到R再折回来的距离最小,这是本题的拓展应用。
变式训练:
如图,已知抛物线的方程C1:y=-(x+2)(x-m)(m>0)与x轴相交于点B、C,与y轴相交于点E,且点B在点C的左侧.
(1)若抛物线C1过点M(2,2),求实数m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BCE的面积;
(3)在(1)条件下,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H,使△BHE的周长最小,并求出点H的坐标;
(4)在第四象限内,抛物线C1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点B、C、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E相似?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四 小结:
阅读理解题一般可分为两类题型:
1、给定一个全新的定义、方法、公式或法则等,然后运用它去解决新问题
2、通过类比迁移,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解决这类问题审题最重要
①先快读,把握大意.留心情景、数据、关键句,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联系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可能要用到哪些知识,其基本类型,相关的解决方法等,边读边想,一闪而过.
②细读,注意关键数据和语意,提炼有用的“数学信息”,理清脉络,列出简明的关系式,把已知条件和问题完全“数学化”.具体解决问题,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或几何知识(模型)快速解答.
数学阅读理解一练习 姓名
一、选择题
1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即“逢2进1”,如(1101)2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1×23+1×22+0×21+1×20=13,那么将二进制(1111)2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 (  )
A.8 B.15  C.20  D.30
2.(2008·湖北)因为sin 30°=,sin 210°=-,所以sin 210°=sin(180°+30°)=-sin 30°;因为sin 45°=,sin 225°=-,所以sin 225°=sin(180°+45°)=-sin 45°;由此猜想,推理知:一般地当α为锐角时有sin(180°+α)=-sin α,由此可知:sin 240°=(  )
A.- B.- C.- D.-
二、填空题
3.刘谦的魔术表演风靡全国,小明也学起了刘谦发明了一个魔术盒,当任意实数对(a,b)进入其中时,会得到一个新的实数:a2+b-1,例如把(3,-2)放入其中,就会得到32+(-2)-1=6.现将实数对(m,-2m)放入其中,得到实数2,则m= .
4.定义一种对正整数n的“F”运算:①当n为奇数时,结果为3n+5;②当n为偶数时,结果为(其中k是使为奇数的正整数),并且运算重复进行.例如,取n=26,则:

若n=449,则第449次“F运算”的结果是_____.
三、解答题
5. 阅读以下材料:对于三个数,用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例如:
;;
解决下列问题:
1) ;
如果,则的取值范围为 ≤x≤ .
2)①如果,求;
②根据①,你发现了结论“如果,
那么 (填的大小关系)”.证明你发现的结论;
③运用②的结论,填空:
若,
则 .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
的图象(不需列表描点).通过观察图象,
填空:的最大值为 .
6.(2010·凉山)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材料1:从3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2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A32=3×2=6.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nm,Anm=n(n-1)(n-2)…(n-m+1)(m≤n).
例:从5个不同元素中选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A53=5×4×3=60.
材料2:从3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2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记为C32==3.
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nm,Cnm=(m≤n).
例:从6个不同元素中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63==20.
问:(1)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中考复习——数学阅读理解)
教后反思
阅读理解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日常生活体验,同时又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后的抽象概括能力、建模能力,决策判断能力,因而一直是近年来我市乃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这类题贴近实际,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对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专题着重解决学生对新概念、术语的理解能力较差,缺乏联系生活经验的意识,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较弱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激情,实现敢于拿下这类题的分数。?
阅读理解题一般可分为两类题型:
(1)、给定一个全新的定义、方法、公式或法则等,然后运用它去解决新问题(2)、通过类比迁移,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无论哪种类型,其解题步骤一般都可分为以下几步:
(1)快速阅读,把握大意?。在阅读时不仅要特别留心短文中的事件情景、具体数据、关键语句等细节,还要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据此估计是我们平常练习时的哪种类型,会涉及到哪些知识,一般是如何解决的,在头脑中建立初步印象。
(2)仔细阅读,提炼信息。?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各个关键数据,还要注意各数据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一些特殊条件(如附加定义、公式、法则等),以简明的方式列出各量的关系,提炼信息,读“薄”题目,同时还要能回到原题中去。
(3)总结信息,建立数模?。根据前面提炼的信息分析,通过文中关键词、句的提示作用,选用恰当的数学模型,例如由“大于、超过、不足……”等联想到建立不等式,由“恰好……,等于……”联想到建立方程,由“求哪种方案更经济……”联想到运用分类讨论方法解决问题,由“求出……和……的函数关系式或求最大值(最小值)”联想到建立函数关系,将题中的各种已知量用数学符号准确地反映出其内在联系。?
(4)解决数模,回顾检查。在建立好数学模型后,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应回过头来重新审题,一是看看哪些数据、关系还没有用上,用得是否准确,要充分挖掘题中的条件并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三是判断所列关系式是否符合生活经验;四是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反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教学,我们觉得还有不少地方做得不到位:(1)在时间的把握上还不够好。学生在完成方法回顾的小题目时,学生不够熟练,加上老师点评,师生方法提炼用时有点多。(2)对于例题的教学第2、3两问学生处理有点棘手。由于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一部分后进生还只是充当个旁观者的角色。知识的迁移学生不能灵活应用。本节复习课上要尽量关注到每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3)学生完成变式练习时,时间较紧,没有时间充分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4)有关数学阅读理解型问题的题型较多,课上不让学生多见识,需要学生课后多练习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多做多思考多体会,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