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为抵抗侵略,实现民族独立,二战后拉丁美洲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下列历史事件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
A.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B.万隆会议成功召开
C.埃及将苏伊士运河主权收归国有 D.纳米比亚赢得独立
2.他领导古巴人民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他是( )
A.扎格鲁尔 B.纳赛尔 C.曼德拉 D.卡斯特罗
3.1955年4月召开的体现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精神的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4.某同学检索世界地名,发现很多地名以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命名,如: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州、阿根廷的圣马丁镇、埃及的纳赛尔湖。这些地名是为了纪念( )
A.“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 B.引领启蒙运动的思想家
C.领导社会主义运动的革命家 D.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家
5.自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以来,他多次表示美国必须重新控制巴拿马运河。回顾历史,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这一结果( )
A.标志着非洲国家摆脱殖民主义枷锁 B.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最终确立
C.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D.鼓舞了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6.苏加诺在题为“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的开幕词中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与该发言直接相关的是( )
A.万隆会议 B.“非洲年” C.殖民体系的终结 D.联合国的成立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卡德纳斯改革 C.埃及华夫脱运动 D.纳米比亚独立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以下选项与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有关的是( )
A.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9.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这一结果( )
A.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最终确立 B.标志着非洲国家摆脱殖民主义枷锁
C.鼓舞了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10.20世纪70年代,埃塞俄比亚通过长期斗争取得土地国有化,但单一的经济形态使得国家不得不依靠侨民在非洲以外的种植园和矿场劳动来获取外汇。这反映出当时的埃塞俄比亚( )
A.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B.完成了民族解放
C.依靠西方国家的援助 D.发展与挑战并存
二、填空题
11.“非洲年”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开始 (1)首先在 展开 (2)1951年年底, 宣布独立 (3)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 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高潮 (1)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推翻了 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 ”
★结束 1990年 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12.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 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中国代表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13.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人民在 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 发展道路。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77年,巴拿马与 签订条约。后来,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 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4.万隆会议
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2)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3)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 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召开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
内容 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万隆精神 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 净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 ”
★作用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中国提出的 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15.万隆会议
(1)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 的共同问题。
(2)召开: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 ,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
(3)内容: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 ”。
(4)意义: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 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三、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18世纪贩运黑奴船的示意图 随着黄金热的到来,英国考虑建立海外殖民地,在殖民地上生产在国内无法生产的东西,从而摆脱对欧洲大陆的经济依赖。新君主制是英国人跨出欧洲、走向海外,从事殖民扩张的政治保障。而在文艺复兴后,当世俗精神把商业扩张和宗教热情结合在一起时,欧洲人的殖民冒险活动被罩上了神圣的光环,英国殖民扩张活动也不例外,他们给追求物质利益的殖民扩张行动涂上了一层宗教色彩。——摘编自姜守明《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英国殖民扩张的特点探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根据材料一文字,分析早期英国殖民扩张的原因。1588年,英国与哪一国家的“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
材料二:
图B 签署《独立宣言》时的场景 20世纪20年代,国大党改变以往同英国合作实行宪制改革的立场,主张用和平和合法手段,实现民族自治目标。1920年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拟订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甘地领导的不合作运动与哈里发委员会结成联盟,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在共同的反英斗争中团结起来,并肩战斗。1921年不合作运动同印度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民族斗争的高潮。——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2)图B文件是在哪场战争中签署并颁布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性质。根据材料二文字,概括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
材料三:
图C 万隆会议 西方学者瓦德奈伊说过:“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为日益成长壮大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在某些地区,则刺激了民族解放斗争和革命的发展。”二战中由各殖民地人民组成的参战军队有300多万人,他们的参战对自己民族的力量有了坚定的信心。在战争期间,西方国家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追求高额利润,扩大了在亚非拉一些国家的投资,从而导致这些地区工人和资产阶级壮大,他们要求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工商业。——摘编自《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
(3)图C会议的举办国是哪一国家?根据材料三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指出哪一国家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4)“非洲年”是哪一年?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瓦解,谈谈你的认识。
17.自由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被赋予神圣崇高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独立·捍卫自由】
材料 1945年到1960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二战后,90多个国家挣脱了新老殖民主义的枷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殖民主义主导国际关系、西方列强任意奴役和宰割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孙颖、黄光耀主编《世界当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哪一个国家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2)综上所述,你认为哪些因素有助于实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写出一点)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残酷压榨和杀戮,以及致命的传染病,殖民地内的印第安人几乎灭绝,致使美洲劳动力极度匮乏。为此,西班牙人从非洲贩运大批黑人到美洲做奴隶。千千万万的黑人或在长途跋涉中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在阴暗、狭窄、恶臭的船舱里死于瘟疫;或因船上的粮食、淡水不足而被活活地抛入大海,葬身鱼腹。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我绝不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章西,绝没有好下场。——章西女王 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甘地
材料三
图一 苏伊士运河 图二 巴拿马运河
(1)材料一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中对其过程的叙述,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特点。
(2)材料二中领导人民针对哪一殖民者?两人的斗争方式有何不同?
(3)材料三图一中运河的收回与哪个国家的独立运动有关?图二中运河区的主权是从哪个国家手中收回的?
(4)请给上述材料归纳一个恰当的主题。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D D A D B C D
1.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巴拿马运河开通后一直被美国所控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直到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A项正确;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与拉丁美洲无关,排除B项;埃及、纳米比亚在非洲,与拉丁美洲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2.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D项正确;扎格鲁尔是埃及独立运动领袖,华夫脱党创始人,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纳赛尔是埃及的第二任总统,他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埃及领导人之一,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曼德拉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4月,亚非29个独立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亚非主权国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发展中国家作为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这次会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项正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是二战时期美、英、苏大国召开的,不是亚非会议,排除AB项;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根据题干“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州、阿根廷的圣马丁镇、埃及的纳赛尔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领导了委内瑞拉民族解放运动,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民族解放运动,纳赛尔领导埃及民族解放运动,成为埃及第二任总统,这些人都是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D项正确;“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排除A项;引领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是伏尔泰、卢梭等,排除B项;领导社会主义运动的革命家是列宁等,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反映了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巴拿马是拉美国家,其成功收回运河主权对拉美地区有直接示范和鼓舞作用,符合历史事实,D项正确;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非洲国家摆脱殖民主义枷锁,排除A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至今仍未最终确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只是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不能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最终确立,排除B项;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与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据材料“有色人种”“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二战”后的万隆会议,这是1955年由亚非新独立的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与材料信息相符,A项正确;“非洲年”是1960年,与亚洲无关,排除B项;殖民体系的终结在20世纪90年代,且包括拉丁美洲,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但其包括世界各国,并非只有亚非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强调“二战后”的时间范围。纳米比亚独立于1990年,是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符合二战后时间及题干要求,D项正确;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二战前的反殖民斗争,排除A项;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20世纪30年代的资产阶级改革,主要是国内政治经济改革,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无关,排除B项;埃及华夫脱运动是一战后埃及的民族独立运动,属于二战前,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B项正确;一战后,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排除A项;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项;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反映了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C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指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经济关系的一种主张,目的是改革旧的国际经济体系,建立新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和加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没有联系,排除A项;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所有非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与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没有联系,排除B项;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与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埃塞俄比亚通过长期斗争取得土地国有化,这是其在社会改革和国家发展方面的积极成果,体现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单一的经济形态使得国家不得不依靠侨民在非洲以外的种植园和矿场劳动来获取外汇,这说明其经济发展存在局限性,面临着挑战,所以当时的埃塞俄比亚发展与挑战并存,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埃塞俄比亚通过斗争实现了土地国有化,这是其在国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举措,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排除A项;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埃塞俄比亚在经济方面的情况,没有直接涉及民族解放是否完成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题干中提到埃塞俄比亚依靠侨民在非洲以外的种植园和矿场劳动来获取外汇,并没有提及依靠西方国家的援助,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北非 利比亚 纳赛尔 法国 非洲年 纳米比亚
【详解】第一小问,就整个非洲来说,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状况,北部非洲要比南部非洲发展得早;第二问,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比亚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联邦制的利比亚联合王国,后改名为利比亚王国;第三问,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1953年6月埃及共和国成立,任副总理兼内政部长;第四小问,1954年,民族解放阵线发起了争取阿尔及利亚独立的游击战争,经过近十年同法国的斗争,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于1962年独立;第五小问,20世纪中叶,在世界各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非洲殖民地人民纷纷投身到挣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洪流中。60年代初,非洲大陆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已增至32个,其中17个是在1960年宣告独立的。这一年被誉为世界历史上的"非洲年";第六小问,1966年联合国大会根据西南非洲人民的决定将“西南非洲”更名为“纳米比亚”。1990年3月21日实现独立,成为非洲大陆最后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12. 亚洲、非洲 “求同存异”
【详解】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针对有些国家的代表攻击中国,周恩来临时发表演讲,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最终,万隆会议形成了团结合作、友好相处,保卫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从此,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13. 卡斯特罗 社会主义 美国 1999
【详解】根据所学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知识可知,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美国控制。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后来,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4. 发展经济 万隆会议 殖民主义 万隆精神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详解】第一小问,二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认识到,为维护政治独立,发展经济,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并要求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第二小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由于在万隆召开,所以也称万隆会议;第三小问,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第四小问,万隆会议经过充分的协商,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项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会议会场会议会场这十项原则体现了亚非人民为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而团结合作、共同斗争的崇高思想和愿望,被称之为万隆精神。第五小问,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和中缅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两国总理会谈的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并共同倡导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五项原则的公布,受到国际舆论、特别是亚非拉和欧洲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这大大促进了亚非各国之间团结合作的发展。万隆会议结束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
15. 发展经济 万隆 万隆精神 新兴
【详解】(1)根据所学万隆会议的知识可知,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2)根据所学万隆会议的知识可知,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
(3)根据所学万隆会议的知识可知,万隆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4)根据所学万隆会议的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16.(1)影响:给非洲造成危害,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造成非洲的贫困和落后。
原因:英国对追逐黄金、追逐利益的渴望;新君主制为早期殖民扩张提供了政治保障;文艺复兴以及宗教的推动。
国家:西班牙。
(2)战争:美国独立战争。
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场资产阶级革命。
特点:采用和平合法手段;宗教色彩浓序;各阶级的联合斗争。
(3)国家:印度尼西亚。
原因:二战后殖民主义宗主国国力衰弱;殖民地民族意识的增强;殖民地人民参战对自己民族的力量有了坚定的信心;殖民地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的支持;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国家:纳米比亚。
(4)年份:1960年。
认识:殖民体系由西方主导,具有不平等性;殖民侵略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殖民主义依然影响当今世界,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等。
【详解】(1)影响:结合所学三角贸易相关知识可知给非洲造成危害,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造成非洲的贫困和落后。
原因:根据材料“随着黄金热的到来,英国考虑建立海外殖民地”可知英国对追逐黄金、追逐利益的渴望;根据材料“新君主制是英国人跨出欧洲、走向海外,从事殖民扩张的政治保障”可知新君主制为早期殖民扩张提供了政治保障;根据材料“而在文艺复兴后,当世俗精神把商业扩张和宗教热情结合在一起时,欧洲人的殖民冒险活动被罩上了神圣的光环”可知文艺复兴以及宗教的推动。
国家:结合所学英国殖民扩张相关知识可知为西班牙。
(2)战争:根据材料“签署《独立宣言》时的场景”可知美国独立战争。
性质:结合所学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场资产阶级革命。
特点:根据材料“主张用和平和合法手段,实现民族自治目标”可知采用和平合法手段;根据材料“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在共同的反英斗争中团结起来,并肩战斗”可知宗教色彩浓序;根据材料“1921年不合作运动同印度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民族斗争的高潮”可知各阶级的联合斗争。
(3)国家:结合所学万隆会议相关知识可知为印度尼西亚。
原因:根据材料“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可知二战后殖民主义宗主国国力衰弱;根据材料“在某些地区,则刺激了民族解放斗争和革命的发展”可知殖民地民族意识的增强;殖民地人民参战对自己民族的力量有了坚定的信心;根据材料“从而导致这些地区工人和资产阶级壮大”可知殖民地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的支持;根据材料“他们要求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工商业”可知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国家:结合所学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标志可知为纳米比亚独立。
(4)年份:结合所学二战后非洲独立可知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宣告独立。
认识:结合所学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瓦解相关知识可知殖民体系由西方主导,具有不平等性;殖民侵略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殖民主义依然影响当今世界,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等。
17.(1)1960年;纳米比亚;
(2)法制的进步;思想的推动;科技的发展;反抗殖民压迫等。
【详解】(1)非洲年:根据材料“1945年到1960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国家:据所学“非洲独立”知识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2)追求:根据上述材料标题“法制”“思想”“科技”“独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法制的进步;思想的推动;科技的发展;反抗殖民压迫等有助于实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任意一点即可)
18.(1)历史事件:黑奴贸易;特点:残酷性、野蛮性、血腥性。
(2)殖民者:英国;不同方式:章西女王开展暴力斗争(武装斗争),甘地开展非暴力斗争(和平斗争)。
(3)图一:埃及;图二:美国。
(4)主题: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详解】(1)历史事件:据材料一“西班牙人从非洲贩运大批黑人到美洲做奴隶”并结合所学三角贸易的知识可知,材料描述了三角贸易的过程,即黑奴贸易。
特点:据材料一“千千万万的黑人或在长途跋涉中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在阴暗、狭窄、恶臭的船舱里死于瘟疫;或因船上的粮食、淡水不足而被活活地抛入大海,葬身鱼腹”可知,残酷性、野蛮性、血腥性。
(2)殖民者:结合所学可知,印度在近代是英国的殖民地。
不同方式:据材料二“我绝不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章西,绝没有好下场”并结合所学可知,章西女王开展暴力斗争(武装斗争);据材料二“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可知,甘地开展非暴力斗争(和平斗争)。
(3)图一:结合所学可知,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东西方海运通道,该国家是埃及。
图二: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后来,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因此该国家是美国。
(4)主题:综合材料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等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