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世纪90年代,某学者谈道:“俄罗斯曾经是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是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但在当时,俄罗斯的颓落让我们吃惊。”这一“颓落”的直接原因是( )
A.苏联发生解体 B.美苏冷战加剧 C.欧洲加强联合 D.世贸组织建立
2.下面时间轴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早期殖民掠夺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3.1990年,苏联经济出现严重滑坡,消费品全面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同时,苏联各民族的积怨被煽动起来,民族之间从群殴、械斗,发展到武装冲突。1990年,立陶宛首先宣布独立,拉脱维亚等5个加盟共和国也要求退出苏联。1991年,新联盟条约把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上述内容叙述的是( )
A.苏联经济困难 B.苏联政治多元化
C.苏联解体 D.美苏冷战结束
4.“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劳动者,不管你是找不到工作还是不愿去找工作,只要处于失业状态就能领到失业救济金;一个已到退休年龄但依然保持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在传统福利国家中宁愿选择不继续工作,因为制度为他提供了太多退休后的照顾。”这两种情况说明福利国家制度( )
A.彻底解决了社会矛盾 B.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发展
C.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D.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
5.二战后,西方的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
A.美国 B.苏联 C.联邦德国 D.日本
6.二战结束后,美国跨越大西洋搭建了联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国家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包围圈。材料中的“联盟”包括( )
A.反法西斯同盟 B.联合国 C.北约 D.欧盟
7.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到60年代末,非洲独立的国家总数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A.农业改革成功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民族解放运动 D.各国间合作共赢
8.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社会消费 B.缓和社会矛盾
C.缓解劳资关系 D.改善政府形象
9.历史的写照。这是小历同学搜集到的关于欧盟的一些图片,下列对这些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欧盟旗帜 100欧元纸币(样币)
A.欧盟由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构成
B.欧元是欧洲所有国家通用的货币
C.欧盟的建立表明欧洲国家间的矛盾完全消除
D.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10.李华同学运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了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二、填空题
11.1949年9月, 在 美、 英、 法 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 (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 (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12.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建立 。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 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13.德国的分裂
背景 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 、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英、法三国与苏联在处理 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危机 1948年6月,“ ”爆发
分裂 西德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 ”或“西德”
东德 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 ”或“东德”
影响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14.冷战的发生
(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 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二战后,美国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苏联认为美国是潜在的防御对象。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 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表现:政治上,1947年“ ”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经济上,1947年,美国提出“ ”,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15.冷战的发生
★含义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 、 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 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并建立起以 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 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苏联还在 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 (3) 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 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表现 政治 1947年3月, 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经济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 ”,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三、综合题
1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听,一声来克星顿的枪响,一位卓著的军事统帅为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赢得了一个国家的独立;一声荒野雄狮的怒吼,一位军事奇才为法国巴黎凯旋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
——摘自《一生要读知的100位世界名人》
(1)请写出材料一中涉及到的两位历史人物。
材料二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材料二中的变化,说明英国发生了什么
材料三 二战后,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西欧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创建共同市场开始,经历了60年代的合并,90年代的发展,使成员国公民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3)二战后,美国为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对苏联实行了什么政策 说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组织名称。
材料四 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奋起反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4)请分别举出“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的史实,各一例即可。
材料五 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摘编自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5)材料五中的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什么 你如何理解“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这句话。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限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下
材料二: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
——《全球通史》
材料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及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他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冷战”爆发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其中哪一个是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冷战行动”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苏没有“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冷战的特点。
18.民族解放运动是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是某班同学开展项目学习的部分环节,据此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材料一 我们可以确切无误地说,在上述40多年间,由于西班牙人极其残酷的血腥统治,1200万无辜印第安人惨遭杀害,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足有1500万人丧失性命。
——拉斯·卡萨斯《西印度毁灭述略》
材料二 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将不会平静。
——玻利瓦尔
(1)材料一说明早期殖民掠夺有什么特点?材料二中玻利瓦尔“不停地打击敌人”,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观看纪录片】
下面是纪录片《圣雄甘地》中“甘地和他的追随者”的画面。
(2)甘地领导的群众运动被称作什么?该纪录片解说词会如何叙述运动的作用?
【撰写报告】
(3)下表是项目报告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内容的整理。表中A处应该填写什么?这些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时间 历史事件
1955年 A
1960年 “非洲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1999年年底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D D C C B D A
1.A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由曾经能与美国抗衡的强国,面临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困境,国际地位大幅下降,出现 “颓落” 的情况,故苏联解体是直接原因,A项正确;20 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不存在冷战加剧的情况,排除B项;欧洲加强联合主要是欧洲内部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排除C项;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1995年,其宗旨是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等,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万隆会议、古巴革命、‘非洲年’、纳米比亚、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民族解放运动高涨,C项正确;“早期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的时间是新航路开辟后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而不是一战后,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与题干涉及的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依据题干“1991年,新联盟条约把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的信息,结合所学的苏联解体的知识可知,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天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由此可知,题干中“1991年,新联盟条约把苏联变成一个松散邦联”等内容叙述的是苏联解体,C项正确;题干中“苏联经济出现严重滑坡,消费品全面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的内容说明苏联经济困难,但这一点不能概括题干的全部内容,具有片面性,排除A项;苏联政治多元化也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但题干内容没有涉及,排除B项;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冷战结束,但题干内容描述的是苏联解体,没有涉及到美苏冷战结束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据材料“只要处于失业状态就能领到失业救济金;一个已到退休年龄但依然保持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在传统福利国家中宁愿选择不继续工作,因为制度为他提供了太多退休后的照顾”可知,福利国家制度下的人们更愿意接受国家的救济,而不是去工作,说明这一制度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项正确;“彻底解决”说法错误,社会保障制度知识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彻底解决社会矛盾,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们工作积极性下降,并非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信息说明福利国家制度使一部分人不愿付出,只想享乐,违背了社会公平,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日本。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质,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D项正确;美国是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排除A项;苏联是当时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排除B项;联邦德国是当时世界第四经济大国,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国家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包围圈”可知,该组织的作用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和东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成立的,C项正确;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排除B项;欧盟是加强欧洲经济合作交流的组织,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依据题干“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到60年代末,非洲独立的国家总数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帝国主义旧的殖民体系逐渐走向瓦解,因此材料所述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的现象反映的主题是民族解放运动,C项正确;民族国家的独立与农业改革无关,排除A项;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并非反映各国间合作共赢,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由此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B项正确;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扩大社会消费、缓解劳资关系、改善政府形象,但这并不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根据图片“欧盟旗帜、100欧元纸币(样币)”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欧洲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1993年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D项正确;1993年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盟,排除A项;欧元是欧盟国家通用的货币,不是所有国家,排除B项;欧盟的建立表明欧洲国家间的矛盾完全消除,表述错误,国家之间矛盾不可能根除,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据题干时间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于苏联解体,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了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着结束。因此,题干反映的是两极格局下的世界,A项正确;题干时间轴重在强调美苏冷战,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经济全球化,排除C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仅仅是时间轴的一部分,排除D项。故选A项。
11. 联邦共和国 民主共和国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 在 美、 英、 法 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12. 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 社会主义阵营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 “经互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1949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 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13. 英 德国 柏林危机 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英、法三国与苏联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所以①应该填英,②应该填德国。于是在1948年6月,“柏林危机”爆发。所以③应该填柏林危机。在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所以④应该填联邦德国,⑤应该填民主德国。至此,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14. 战争 社会制度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详解】(1)根据所学冷战的发生的知识可知,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这种状态下,美苏双方没有直接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冲突,但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2)根据所学冷战的发生的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欲望强烈,而苏联实力也不断增强,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以及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这是冷战发生的重要背景。
(3)根据所学冷战的发生的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一演说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在经济上,1947年美国提出 “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同时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
15. 美 苏 经济 美元 国际贸易 东欧国家 社会制度 杜鲁门主义 欧洲复兴计划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所以,①应该填美国,②应该填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并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所以③应该填经济,④应该填美元,⑤应该填国际贸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苏联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所以⑥应该填东欧国家。
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所以⑦应该填社会制度。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所以⑧应该填杜鲁门主义。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所以⑨应该填欧洲复兴计划。
16.(1)华盛顿;拿破仑;
(2)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英国工业革命;
(3)冷战政策;欧盟或欧共体;
(4)屈辱史:中国近代史上的四次侵华战争以及签订的屈辱条约;
抗争史: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黄海大战、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打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史实
(5)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理解:有利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同时也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详解】(1)人物:根据材料“听,一声来克星顿的枪响,一位卓著的军事统帅为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赢得了一个国家的独立”结合所学可知,1175年4月,英军在莱克星顿与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领导北美人民同英军作战,最终赢得了美国的独立。1789年,他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故材料涉及的历史人物是华盛顿。根据材料“一声荒野雄狮的怒吼,一位军事奇才为法国巴黎凯旋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并结合所学可知,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反法联盟一次次与法国较量,一次次败在拿破仑手下。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故材料涉及的历史人物是拿破仑。
(2)根据材料二“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结束于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作为动力使用为主要标志。英国工业革命是一次大规模的生产技术变革,使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促进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故材料二中的变化是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
(3)政策:根据材料三“二战后,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组织名称:根据材料“西欧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创建共同市场开始,经历了60年代的合并,90年代的发展,使成员国公民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法、德、意、荷、比、卢六国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又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1965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4)史实:根据材料四“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奋起反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如: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如: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黄海大战、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打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史实。
(5)根据材料五“ 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第26借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故材料五中的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理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利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同时也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17.(1)政治因素: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经济因素:谋求商业利益;主要因素:经济因素。
(2)具体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建立。
(3)原因:惧怕相互毁灭。
(4)特点:即非和平又非战争(彼此对抗又不兵戎相见)。
【详解】(1)政治因素:根据材料一“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可知,“冷战”爆发的政治因素是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经济因素:根据材料一“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可知,“冷战”爆发的经济因素是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限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可知,冷战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2)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二“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冷战行动”的具体表现是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原因:根据材料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及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他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可知,美苏没有“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是惧怕互相毁灭。
(4)特点:根据材料三“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可知,美苏冷战的特点是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
18.(1)特点: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野蛮暴力为主要方式。成果:打败西班牙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作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A:亚非会议。影响: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在上述40多年间,由于西班牙人极其残酷的血腥统治,1200万无辜印第安人惨遭杀害,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足有1500万人丧失性命”和所学可知,材料一说明早期殖民掠夺的特点是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野蛮暴力为主要方式。
成果:根据所学的玻利瓦尔事迹直接概括即可,材料二中玻利瓦尔“不停地打击敌人”打败西班牙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运动:根据题干“甘地和他的追随者”和所学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
作用:根据所学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A: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1955年”等信息和所学可知,1955年召开了亚非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影响: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表格信息和所学可知,从亚非会议开始,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这些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