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问题(两个量的关系)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第2课时(第32页),自主练习2-1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应用题解题方法,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感知单位“1”已知和未知的解题方法的不同。
4.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弄清题意,会用线段图的方式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提出问题,复习旧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问题,你知道解题步骤吗?
学生:读题、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师随机板书如下:
2.承上启下,揭示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上节课用方程解决问题时,能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相信同学们在这节课会有更出色的表现,今天我们继续探索有关于分数除法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分数除法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教师出示教材第32页红点例题。
第二小组有6人,是第一小组的。第一小组有多少人?
提出要求:读题,找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如下:
第一小组:多少人?
第二小组:6人,是第一小组的
2.画线段图,分析题意,完善课题。
教师提出要求: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你理解的题意。
需要提示:题目中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是两个独立的数量,需要画出两条线段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板书:两个量的关系)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线段图,交流解题思路。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说说你画的线段图所表示的题意,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预设:学生画的线段图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用2条线段表示2个量的关系,如下图:
教师在实物展台上展示学生的线段图,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题意,并说出解题思路。
二是用一条线段表示2个量的关系,如下图:
预设:会有极少部分学生会用一个线段图表示题意,教师先不要急于否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后,如果解题思路正确,给与肯定,对于线段图和2条线段图比较后再做点评,让学生通过比较感悟出2个独立的量用两条线段表示的必要性。
4.根据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
过渡语:观察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
学生:第一组的是第二组的人数(6人)。
教师随机板书:
教师多找几名学生说出此题的等量关系,正确的给与肯定,不合理的给与纠正。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提出要求,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要求:根据等量关系,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解题,教师巡视,对于学困生给与指导。
2.汇报交流、质疑评价。
(1)用方程解决问题
预设方法一:
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设第一小组的人数为x人。
x=6
x=6÷
x=8
答:第一小组有8人。
针对学生的方程,教师提出要求: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式计算的?
(2)用算术法解决问题
预设方法二:
算式法:
6÷=8人
答:第一小组有8人。
教师提出质疑: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预设:因为已知第一组的是6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就是求单位“1”这个总量的。这个6人是总量的,这个6人是“单位1”和的乘积,求单位1要用6除以。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都要给与肯定。
3.检验结果,培养习惯。
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此题,既可以用算术法,也可以列方程解决,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呢?
学生:可以把结果带入题目中检验;可以用这两种方法的结果互相检验。
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1.对比两种解法,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师提出要求:此题用了方程和算式方法,比较它们,你喜欢哪种方法?
预设:一些学生会喜欢算术方法,理由是书写简洁;
一些学生会喜欢方程方法,根据题找出等量关系后,列方程解决便于理解。
教师小结:虽然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解答步骤多一些,但思维过程简单,便于解答稍复杂的数学问题。
2.对于信息窗3红点1和红点2两个问题,找出异同。
(1)教师出示红点1的数学问题:
导语:我们回顾红点1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红点1、2的问题:
第一布艺兴趣小组做了8个蝴蝶结,完成了本组计划的;第一小组计划做了多少个蝴蝶结?
第二小组有6人,是第一小组的。第一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出数学问题:比较第一个问题和第个二问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加以说明。
相同点:都是求“已知一个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不同点:第一个问题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二个问题是2个独立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2)如何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研究,掌握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下面就让我们用这节课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教师出示教材第33页第4题。(巩固教学目标1的学习效果)。
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金鱼的寿命可达30年,相当于鳗鱼的,鳗鱼的寿命是多少年?
分析:这是一道分数除法问题。
建议:引导学生先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2.教师出示教材第33、34页第3、5、6、9、12题。(巩固教学目标2的学习效果)。
分析:这几题都是分数除法问题。
建议:引导学生先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用算式方法解决。
(二)对比练习,应用新知
3.教师出示教材第32页第2题。(巩固教学目标3的学习效果)。
分析:此题是根据线段图列示计算的题目。
建议: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线段图独立列示解答。交流时重点分析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从图上可以看出,它们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但已知量与未知量不同,因此解答方法也不同。
4.教师出示教材第34页第13题。(巩固教学目标3的学习效果)。
(1)有一组相互咬合的齿轮,小齿轮有25个,是大齿轮数的。大齿轮有多少个齿?
(2)小齿轮每分钟转300周,大齿轮每分钟转的周数是小齿轮的。大齿轮每分钟转多少周?
分析:此题是一道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建议:交流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对2个小题进行对比。
提示:第(1)题是除法的应用,可用方程解答;第(2)题是乘法的应用,可列示解答。
六、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过渡语: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在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时,不仅可以用方程解决,还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
教师:希望大家今后能灵活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1.教案设计的亮点之处有:
(1)复习旧知,总结解题方法,为探索进行铺垫。
这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第二课时”,在教学时,先承上启下,复习第一课时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步骤,为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提供参考。
(2)吃透教材,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优越性。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方程解决时,只需要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便于理解。但是有些学生认为,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写起来步骤太复杂,所以,不愿列方程解决问题。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先通过画图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通过让学生说“为什么这样解决”来体会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便于理解的优越性。
(3)注重通过对比,体会不同。
有比较,才有不同。本节课有3次对比,一是通过对比,区分部分与整理、2个独立的数量如果用线段图表示;二是通过对比列方程和用算术法,感知列方程的顺向思维理解题意的优越性;三是通过习题第2、13题,对比单位“1”已知与未知的解题思路的不同。
使用建议。
(1)培养学生用线段图分析题意的意识。
教学时,要注重渗透画图解决数学问题,哪怕学生理解的很到位,也要画线段图来表示2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画线段图分析题意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习惯。
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时,培养学生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习惯。
3.需破解的问题:教材可否增设一道“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题目,引导、培养学生养成画线段图分析题意的习惯。
相关联接:相关配套练习见《数学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