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2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地理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重
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中常见的内容之一,同时由于受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
难点也较多。学好本节内容将有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达到学
以致用的目的。
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⑴了解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等基本概念
⑵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
⑶理解四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二)能力目标:
⑴能准确地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能说明地球上不
同地带在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变化状况。
⑵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空间立体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变化的。
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规律的变化是形成四季、五带的原因,同时又
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本节内
容的教学重点,又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涉及到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晨昏线的倾斜等
空间想象,而绝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空间想象力薄弱,所以理解和掌握昼
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又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1、
多媒体演示法。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去展示地球的空间运动,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充
分利用课程资源,我这节课将利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这样的
一个展现可以生动形象地使学生获得连续、动态、真实的感性材料,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好地、更形象直观地去认知地球的空间运动,从而能
够更好地掌握地球运动带来的地理现象,有效突破难点。
2、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3、归纳推导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三、说学法
(1)读图分析法。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掌握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同时能加强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自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相互交流学习,得出结论。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通过提问:“进入秋季了,昼夜长短和前段时间有什
么变化?”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新课教学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首先让学生观看在北半球任取的一地点P随地球自转一周的动画,比较P点位
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时间长短,通过这一动画演示来使学生掌握判断一地昼夜长短
的方法,即只要判断所求地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即可。
(2)用多媒体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光照图”,让学生读图分析二
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将通过提问来
督促促使。分析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后,播放全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
动而变化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动画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最后归纳总结出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补充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
之后展示几个相关的练习题叫学生课堂上完成,做到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便于学
生自查和教师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3)讲完这部分内容后布置一个探究活动,即南极圈内地区与北极圈内地区相比,
其同纬度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是否一样长,为什么?
(4)由于课本上没有昼夜长短的动态变化图,为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可以演示动画
留下课件。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首先通过提问“一天中有几个太阳高度?何时太阳高度最大?”来帮助学生理
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然后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和全球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动态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
规律及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补充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之后展示几个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加以巩
固。
(3)补充正午太阳高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器安装问题、建楼楼距问题等。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由于此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学完成目标,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
识的体系性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
(1)四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不存在还有四季吗?
(2)五带的划分界限和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
3
度,五带将会发
生怎样的变化?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利用知识结构图(图见板书设计)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
到四季五带形成复述一遍,这样既可以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中,又可以
帮助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与五带形成的根源所在。
五、板书设计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判断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二、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三、四季、五带的划分
1、四季的划分
2、五带的划分《地球的运动》同步练习
一、
单项选择题
1.与诗句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A.90°W、89°S
B.80°E、40°N
C.10°E、1°S
D.180°W、71°N
2.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3.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半球自西向东,南半球自东向西
②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
③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自转
④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东向西自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盛顿、伦敦、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香港、北京、广州、哈尔滨四地自转角速度依次减少
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
5.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莫斯科
B.喜马拉雅山顶
C.拉萨
D.南极长城站
6.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图中正确表示物体运动偏转方向的是(实线为物体水平运动初始方向,虚线为物体运动偏转方向)(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在赤道上沿20°W经线发射一枚炮弹,炮弹的落点将位于(
)
A.西半球
B.东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8.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纬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B.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C.东边的地点地方时晚于西边的地点
D.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4度
9.已知北京的地理经度是东经116°19′,且与兰州的地方时相差49分44秒,则可推知兰州的地理经度是东经(
)
A.111°52′
B.153°10′
C.103°53′
D.128°54′
10.下列地理现象中,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极昼极夜现象
D.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东经161°东经160°的地方(
)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地方时晚
D.一定先看到日出
12.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时的城市是(
)
A.悉尼
(150°E附近)
B.上海
(120°E附近)
C.洛杉矾(120°W附近)
D.阿克拉(0°经线附近)
13.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东八区的区时
B.采用120°E的地方时
C.采用北京的地方时
D.采用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14.在北京的小刚与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小明于北京时间5月4日22时结束了网上交谈,并相约于纽约时间5月4日23时再谈.他们两次网上交谈的时间间隔是(
)
A.1小时
B.13小时
C.14小时
D.25小时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17~19题.
17.甲地的时间为(
)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18.北京为(
)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19.在上图中,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天,甲地时间为(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20.如右图,若有一架飞机从A点起飞,沿什么方向才能到达B点(
)
A.先向东南后向西北
B.先向西北后向东南
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二、
综合题
21.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经度为_________;此半球为________(南、北)半球.
(2)A、B、C三处中线速度最大的一处为________处;C点线速度约为A点线速度的_________
.
(3)图中C转到D需_ _____小时,从E转到B需_____小时.
(4)B点位于C点的__________方向.
22.读图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回答:
(1)
同一颗恒星、地面一点P、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E1
到下一次“三点共线”
E2
,地球自转了_______度,时间间隔为
____________,图中用
_______字母表示,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2005年2月18日20时,张英将一天文望远镜固定并对准牛郎星进行观测,第二天,他再次观测的时间应为______________.若他还在20时观察,该颗恒星在天顶的
__
(东或西)
侧约
的角度.
(2)地球从E1公转到E3,地球自转了_______度______分,时间间隔为______小时.
(3)恒星日与太阳日时间不等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4)若其他条件不变,地球公转方向相反,则(
)
A.恒星日的时间不变
B.太阳日的时间不变
C.恒星日的时间缩短
D.太阳日的时间缩短
(5)关于太阳日叙述错误的是(
)
A.某地相邻两次日中天的时间间隔
B.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
C.昼夜交替周期
D.地球自转的周期
21世纪教育网
23.一架飞机从美国费城(75°W,40°N)起飞,以每小时111Km的速度先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圈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四川内江市(29.5°N)降落.请回答.
(1)飞机飞行了__________小时;
(2)内江市的经度为____________;
(3)飞机途经的国家有美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中国;
(4)若起飞时费城的区时为10月1日8时,那么降落内江的时间(北京时间)为_________.
24.读下图,完成相应的要求.
(1)A点的时刻是_______,该点所在的时区是_______区.
(2)图中A、B、C、D、E五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_______,地方时为12时的是_______.
(3)某物体要由A点移至D点,其方向的偏转应该先向________(方向),过了赤道后再向__________(方向)偏转.
25.下图中,0分别表示经度和纬度,读图并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1中画出太阳直射20°N的日照图(要求:画出太阳直射点、太阳光线、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在图2中画出东半球的范围.
(3)图3表示太阳直射赤道时180°经线上为正午时的情况,请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的范围,并注明晨线和昏线.
21世纪教育网
1.3
地球运动
(一)
CABAB
DBBCB
BBCCC
BCBBD
21.
(1)10°E
北
(2)A
一半
(3)2
2
(4)东南
22.
(1)360°
23时56分4秒
a
2005年2月19日19时56分4秒
西
59′
(2)360°59′
24
(3)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
(4)AD
(5)D
23.
(1)11
(2)105°E
(3)加拿大
俄罗斯
蒙古
(4)10月2日8时
24.
(1)6时
东6
(2)C
A和D
E
(3)东
西
25.略
0°
图1
0°
0°
图3
0°
0°
图2《地球的运动》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自转时
A.
赤道上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比高纬地区快
B
地球上所有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C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D
在地球南北两极只有角速度,而无线速度
2、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无论从哪里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都呈顺时针方向
②自转和公转的都是自西向东
③自转的方向始终不变④自转的方向随季节改变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据此分析,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
拜科努尔(460N)
B
库鲁(50N)
C
酒泉(460N)
D
肯尼迪(280N)
4、同一条经线上
A.
自转线速度相同
B
地方时相同
C
日出时刻相同
D自转角速度相同
5、地球自转一周为
A.
24小时
B
3600
C
360059′
D
一个太阳日
6、下列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是
A.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
“生物钟”现象
C
长江右岸较左岸冲刷显著
D
昼夜现象
7、当太阳直射在1200
E经线上,1210
E
的地方时是
A.
12时
B
12时4分
C
11时56分
D
12时15分
8、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路径叫
A.
黄道
B赤道
C
公转轨道
D
黄道面
9、黄道面和地轴的夹角为
A.
黄赤交角
B
23026′
C
66034′
D
900
10、自北半球夏至到冬至,地球的公转速度
A.越来越快
B
越来越慢
C先变慢再变快
D
先变快再变慢
二、双项选择题:
11、下列各纬线圈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一半的是
A.
热带与温带分界的纬线圈
B温带与寒带分界的纬线圈
C
低纬度与中纬度分界的纬线圈
D
南北纬600
纬线
12、同一条纬线上各地
A.
地方时相同
B自转线速度相同
C
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
D
气温相同
13、有关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形成的
B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C
随公转有规律地增大或减小
D
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相等
14、下列关于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日是地球自转真正的周期
B一个恒星日比一个太阳日要多转59′
C
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3分56秒
D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真正的周期
15、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正圆形的
C由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略短于南半球夏半年
D
由于地球公转周期不是整天数,所以每年二分二至的具体时刻不同
三、综合题:
16、完成右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17、读地球运动图,回答:
(1)在图中用箭头标注地球运动的方向
(2)地球运行到A.、B、C、D四位置时
北半球的节气名.
(3)地球运行到A.、B、C、D中何位置时,
离近日点较近.
(4)从B到C,地球约自转________周.
(二)地球自转的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
1、北半球有一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一般会出现
A.
南岸侵蚀大于北岸
B北岸侵蚀大于南岸
C南岸堆积快于北岸
D
南岸侵蚀、堆积都快于北岸
2、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是
①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②1200E经线的地方时
③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地方时
④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②④
3、世界上有的国家采取本国东部地区理论时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的统一时间,其主要原因和目的是
A.地方时因经度不同使用不方便
B
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
C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
D
为了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当北京时间为9月30日12时,则纽约(740W)的区时是
A.
9月29日23时
B9月29日23时
04分
C10月1日1时
D10月1日1时04分
5、在一艘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海轮上,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A.一个恒星日
B
一个太阳日
C比一个太阳日短
D比一个太阳日长
6、一架飞机飞过日界线后,发现接连过了两个国庆节,这架飞机是
A.
自东向西飞行
B一定飞过1800经线
C
自西12区飞向东12区
D自东12区飞向西12区
7、地球自转产生了
A.
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区时
D
昼夜长短的变化
8、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晨昏线总是与经线重合
B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断东移
C晨昏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
D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9、某地M(320N,1210E),它所属的时区为
A.
东2区
B西2区
C东8区
D
西8区
10、全球正好昨天、今天各占一半时,北京时间为
A.
昨天8点
B昨天12点
C今天8点
D
今天12点
二、双项选择题:
11、昼夜交替的周期为
A.
一个太阳日
B
24小时
C一个恒星日
D夏季长,冬季短
12、北半球某地某日测得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则
A.
该地的经度约为1150E
B
该地的经度约为1250E
C该日可能在七月
D该日可能在一月
13、关于时区和日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时又叫格林尼治时间
B
每个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
C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12区合为一个时区
D
地球上的日界线只有一条,即1800
经线
14、一天中,何时日影最短
A.
地方时12点
B
北京时间12点
C
正午
D
日出、日落时分
15、关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个太阳日或恒星日都是等长的
B相对于太阳日而言,恒星日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更为密切
C两者分别是以恒星和太阳为参照物得出的地球自转周期
D形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的同时又绕日公转,且方向相同
三、综合题: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太阳高度为00、地方时为8时的地点M.
(2)地球表面C点有一物体沿CD方向向D点运动,其方向将向_________(南或北)偏移,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为______________线(晨线或昏线),再过_________个小时D点将出现日落.
(4)图示各点中,此时太阳高度大于00的点有_______________,小于00的点有_______________.
(5)此图是________
月
_________日前后的阳光照射图,判断的理由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地球公转的意义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节日中,上海白昼最长的是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2、当南京昼夜平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
B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C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
D南、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变大,那么
A.热带范围变大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大
D五带范围不变
4、自春分至秋分,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A.
赤道以北地区
B赤道以南地区
C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D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5、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都变慢
B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C北半球昼长夜短
D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以北,直射点向北移动
6、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
每天都重合一次
B
每天都不可能重合
C只有在春分和秋分日某一时刻重合
D
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为66.50
7、每年春分日到秋分日
A.
极昼地区先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再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B
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为冬半年
C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南回归线,再移回赤道
D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
8、夏至日,某地(320N,1210E)为使太阳能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则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应调整为
A.
23.50
B
35.50
C
8.50
D
55.50
2002年3月21日的日历上反映春分时刻为3:14(北京时间),回答9~10题:
9、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
23026′N、1200E
)
B(00、108.50W)
C(23026′S、108.50W)
D(00、1200E
)
10、此时,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两条经线是
A.
1800
、00
B
1800
、1200E
C
1800、
41.50W
D
1800、71.50E
二、双项选择题:
11、在赤道上
A.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
水平运动物体不发生偏移
C
正午太阳高度终年不变
D
晨昏线始终平分赤道,昼弧与夜弧等长
12、关于四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的结果,与地球自转无关
B
北温带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将1、2、3三个月划分为冬季
C作为一种天文现象,四季更替表现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D
低纬、高纬地区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13、日地距离在一年中发生细微的变化,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是个椭圆
B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
C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D太阳位于地球公转的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14、若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自转,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
没有昼夜现象
B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C
地球上各地气温变化幅度比现在大
D
昼夜更替周期等于公转周期
15、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则该地白昼
A.一定逐渐变长
B一定逐渐变短
C
可能逐渐变长
D可能逐渐变短或不变
三、综合题:
16、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表示的是_______半球,节气是
__________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晨线是______________.
(2)在所有字母代表的地区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是_________
,可达到__________,昼最长的是__________,可达到________小时.
(3)A.属于__________(温度带),B的季节是
________.
17、读右上日照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图上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在图中画出春分日的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出夜半球的范围.
(3)若此时正值秋分,那么图中A.、B、C、D四点太阳高度为零的是________.
(4)此时,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点.若C点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则B
点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__.
1.3(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概述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B
B
D
B
C
C
C
二、
双项选择题: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D
BC
A.D
CD
A.D
三、
综合题:
16、略
17、(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均呈逆时针方向.(2)A.
夏至B
秋分C
冬至D
春分.(3)C.(4)90
1.3(2)地球自转的意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A.
C
D
B
D
C
C
二、
双项选择题: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B
BD
BC
A.C
CD
二、
综合题:
16、(1)A.B线与D点所在的经线的交点为M
(2)南
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反之,赤道上不偏.(3)晨
11
(4)D、E
C、G
(5)6
22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
1.3(3)地球公转的意义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C
D
C
A.
C
B
D
二、
双项选择题: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D
CD
A.D
CD
CD
三、
综合题:
16、(1)西,夏至,(23.50N、700E)6月22日15:20,OQ.(2)G,900
,O点,24.(3)热带,冬季.17、(1)逆时针(2)略(3)D、N、B(4)18,1500W《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以及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
3、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重点难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具设计]:模型、地球仪
[讲授过程]:
导入:
前面几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宇宙,从本节开始,我们把关注的焦点由宇宙空间转移到地球。研究其作为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自转和公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的运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谈地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即自转和公转。
概念
自转
公转
轴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转动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转动
周期
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
24小时
恒星年:365天6时9分20秒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都一样。15°/小时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近日点(1月初经过)大,远日点(7月初经过)小,平均30km/s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方向:即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周期(提出上中天的概念):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
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24小时,即1个太阳日。
为什么太阳日比恒星日长一点?(P17图1-3-3)
由此可见,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真运动周期),而太阳日只是一种视运动的周期。
题:今天晚上九点,望远镜的中心出现一颗恒星,望远镜不动,明天什么时间这颗恒又会到望远镜的中心?(恒星日的长度,故:8:56:4)
速度(用一幅地球的从北极上空向下看的俯视图):
a。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角度.
据自转周期,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即15°/小时。
b。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弧长(千米/小时)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轨道是一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方向:从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绕日公转。
周期:相对于认为无限远处的一恒星来说,地球绕日转过了360°,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即一恒星年。相对于太阳公转一周,即太阳直射点的一个回归运动,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叫做1回归年。
速度:a.角速度:近日点(1月初)较快
远日点(7月初)较慢
b.线速度:近日点(1月初)较大
远日点(7月初)较小
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地球运动是这两种成分的叠加。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为23度26分,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所以地轴与黄道平面交角为66度34分。
黄赤交角是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的综合体现,即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图1-3-6)
二分二至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表格1-3-6),二分二至时间(与近、远日点关系)
二分二至图与下图之间的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变化关系。
1.3
地球的运动教学案(二)
[教学目的]:
4、使学生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地转偏向等概念
5、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并能画出晨昏线
6、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
7、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并能够对身边的现象进行分析。
[重点难点]:
1、晨昏线的画法;2、时间的计算;3、对水平运动的物体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我们学习地球运动的规律,其目的还在于了解这些规律会产生哪些具有地理意义的自然现象。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
(1)任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我们把它称作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半球我们把它称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有一个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如果人处于昼半球中,就是他的白昼,而处于夜半球之中应该是他的黑夜。
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光线对地平面的倾角。
用当地的太阳高度来演示昼夜半球。
处于昼半球的各地太阳高度角都大于0,(都处于地平面以上)。
处于夜半球的各地的太阳高度角都小于0,(处于地平面以下)。
处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都为0度(处于地平面上)。
[问题]太阳高度最大可以达到多少度?
哪里的太阳高度是九十度?太阳直射点
对于同一地点来说,一天之中什么时刻太阳高度最大?(正午)
(2)地球是在不断地自转的:由于地球不断地转动,在一天之中,地球上的人有半天在夜半球,有半天在昼半球,也就是说,我们的昼与夜在不断地更替,
[问题]昼夜交替的周期为多长时间?一太阳日,即24小时。
太阳日:昼夜交替的周期,人们作息的周期;太阳高度日变化的周期。
由于太阳日时间不太长,所以地球表面可以被均匀加热,从而保证了地球上形成了适宜的温度。
强调:地球自转产生的是昼夜交替现象,而不是昼夜现象。
二、地方时:
1、地方时的产生
(1)关于零点和十二点的定义:
十二点:太阳处于上中天图:
太阳总是先到达东边的人的上中天,(或者说处于东边的人总是比西边的人先到达它们的12点),也就是说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总结: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落——时间东早西晚——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根据以上分析与总结:东边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那么,因经度不同,时间会相差多少呢?
地理经度
15度
15分
15秒
地方时
1小时
1分钟
1秒钟
地理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我们通过分析,可找出如下的计算法则:
已知两地的地方时之差,根据一地经度,可推算出另一地的地理经度;
已知两地的经度差,根据一地的地方时,可推算出另一地的地方时。
例题:
(2)总结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①寻找地方时的标志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昼半球的中间经线、夜半球的中间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
②计算标志点与所求地点的经度差,将经度差换算成时间差。
③根据计算经度差时所利用的东西位置关系,计算所求地的地方时(东加西减)
地方时因经度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使用起来不方便,特别是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地方时给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带来很多麻烦,所以国际上在1884年决定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
2、时区和区时:
使用下面的图示:
中央经线和区时的解释
区时的计算法则:
(1)各地所处的时区:当地纬度/15,四舍五入后得到的整数。
(2)时区差的计算:
两地同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减;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加。
(3)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或区时差):东加西减。
(4)日界线: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
例如:(多找几个难题)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没水平方向运动时,运动方向会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左右手定则。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我们称为地球偏向力。它对于地球表面的水流与气流的作用很大。
1.3地球的运动教学案(三)
[教学目的]:
1、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四季和五带的概念
2、理解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理解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掌握计算不同纬度太阳高度的方法
3、进一步掌握不同时间的晨昏线的画法学会分析世界各地昼夜长短的关系
4、了解地球上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重点难点]: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讲授过程]: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二分二至点的几个图判断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
2、计算二分二至时的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首先找出地方时十二点所在经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
3、规律:
纬度变化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
由赤道向两侧递减
具体变化
夏至日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冬至日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度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赤道在两分日达最大值。
季节变化: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半年较小。
4、成因: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5、计算:
H=90°-|θ-δ|
(θ为某地的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夏半年用“+”,冬半年用“-”。)
(举例):夏至日,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分析):夏至日:δ=23°26′N;θ为济南的纬度=37°N;此时是夏半年
H=90°-37°+23°26′=76°26′
(练习):冬至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H=90°-40°-23°26′=26°34′
[承转]
计算几个点的日出时间
根据几个点的日出时间来计算昼长(将图转换一下~~关于昼弧与夜弧)
总结此时的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南球球相反)
夏半年(3、21~9、23)
1、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2、
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冬半年(9、23~3、21)
1、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2、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春分日与秋分日
昼夜等长:各12小时。
赤道
全年昼夜等分。
(二)昼夜长短变化的成因: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季节移动)。
(承转):综上所述,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
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三、四季的划分:
1、我国:把地球绕日轨道分成二十四段,每一段即为一个节气,即二十四节气。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个季节的开始。
2、欧美四季划分:把二分二至作为四个季节的开始。
二者的对比:
相同点:都立足于太阳辐射:同为天文四季。
不同点:我国四季以太阳高度和昼长的数值大小本身为标准。即: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就是冬夏的过度季节。);
而欧美的四季更接近实际气候的变化,如夏至日和冬至日分别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时候,但很多地方的实际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平均发生于夏至和冬至后一个月左右。
3、四季划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二十四节气: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等等。
四、五带的划分:
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表粗略地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到高纬减少的规律。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移动。
2.时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带范围和天文四季的划分。?
教学难点
1.恒星日、太阳日的概念,时差的计算。
2.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辐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请同学们复习回顾并填写下表内容。
投影:?
(投影表格,提问检查)?
概念
成因
特点
所处位置
黑子
光球
耀斑
色球
太阳风
日冕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总结,并依次投影展示如下:?
概念
成因
特点
所处位置
黑子
太阳光球上的暗黑的斑点
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活动周期为11年
光球
耀斑
太阳色球有时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太阳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的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色球
太阳风
日冕层大气带电粒子流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
日冕
师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地球运动的一些基本特点,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投影: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生
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完成表格空白内容。?
师
投影表格,巡视检查指导学生自学情况,并板书课题及表格内容。?
板 书: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
生
分组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并注意观察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各呈什么时针方向转动。?
师生总结,获取正确结论: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如下图所示。?
通过演示,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方向,那么地球自转一周(360°)所用的时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24小时吗??
生阅读教材,完成P16活动内容。可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
课件显示:
多媒体动画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
图1
?
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推进新课
利用课件中的动画分步显示讲述:?
师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此时地球的公转将会忽略不计。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
如图1电脑显示动画:假设遥远的恒星和太阳(S)同时对着地球上的一点P,设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那么地球在E1处自转一周(电脑显示P点绕圆运动一周,360°)。?
如图2先以恒星作参照,动画显示恒星日的长度。?
动画的过程是:地球一边自转(即P点绕圆心运动),一边由E1向E2运动(公转),当地球到达E2点停止,此时P点刚好对着恒星。?
师此时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的角度是多少?以什么作参照??
生学生回答。?
师从E1到E2,地球自转了360°。因为是以恒星作为参照,地球从E1到E2的时间间隔就是“恒星日”,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它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图2 图3?
师若以图3中的太阳作参照点,则太阳日的长度应为E1到E3的时间间隔(显示太阳日?的长)。??
师指图分析,在图2中可看出,地球在E2处时,P点还未两次对着太阳,即以太阳作参照时,地球自转还不到一周360°。?
(演示动画)地球继续自转(即P点继续绕圆运动),但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到E3处时,动画暂停,P点两次对着太阳。?
从E1到E3,相对太阳来说,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角度是多少??
生自转了一周多。?
师观察得很仔细。(点击鼠标显示连线和“太阳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从E1到E3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太阳日,长24小时,其自转的角度是360°59′。?
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师地球自转的速度主要有线速度和角速度,线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角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读图提出探究性问题:?
(1)如何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分布有何特点?除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多少??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分布有何特点?赤道上的地点自转的线速度是60°N上的几倍?如何证明呢?从地球自转线速度考虑,发射卫星是在海口好呢,还是在太原好?为什么??
生
观察“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小组合作探讨以上问题,由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生1
地球自转一周为360°,所需时间约为24小时,故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360°/24小?时=15°/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不同纬度的纬线圈长度除以24小时。?
生2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均相等,都是15°/小时。?
生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赤道最大,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师
学生回答后教师激励性评价并讲述:?
关于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是60°N上的几倍问题,我们可用画图分析的方法寻找答案。
师画板图如下图,R为地球半径,r为60°N地球自转的半径。?
生到讲台,在黑板上证明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是60°N上的2倍。如下:?
∵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
V=2πR÷24小时?
60°N上的自转线速度?
v=2πr÷24小时?
r=Rcos60°=1/2R?
∴V=2v?
师
(承转)我们已经探讨了地球自转的规律。而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那么地球公转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师
请同学们观察动画“地球的公转图”,这是从地球的北极上空观测到的公转情况。
投影:?
请同学们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思考下列问题讨论回答:?
问题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旋转。?
师
问题2: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太阳是否位于这个轨道的中心位置?太阳的位置在那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否变化呢??
生
椭圆轨道图
投影:?
?
师
(简单介绍椭圆的基本特征:长轴,短轴,椭圆中心,焦点)?
生
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因而有了近日点和远日点之分。?
师
展示表格?
时间
速度快慢
平均角速度
远日点
7月
近日点
2月
问题3:地球公转过程中的速度是否变化呢?如果变化,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生
是变化的。近日点最快,过后越来越慢,到远日点最慢,然后又逐渐加快。?
师
问题4: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长时间??
生
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
(巩固训练)?
生
填表,完成自转、公转基本特点表格。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轴
由西向东 从北极看:逆时针从南极看:顺时针
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0,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N、60°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0
地球公转
太阳
由西向东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逆时针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
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 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画横线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投影逐步显示)
课堂小结
本节课内容较多,主要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知识,学习时可采用列表对比法,加以理解掌握。?
板书设计
(同上表)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地球自转的证明?
探究内容:生活在赤道地区的人们,“坐地日行八万里”。赤道上的线速度为1670千?米/小?时,这比超音速飞机还快,为什么人们察觉不到呢?因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太小了。我们知道,钟表的时针每天转两圈,人们一般察觉不到它的转动。地球每天才转一圈,仅是钟表时针角速度的一半,再加上地球自转极其平衡,就更不易察觉它的运动了。那么,怎样才能证明地球的自转呢??
北京天文馆的傅科摆
1543年,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此后,大量的观测和实验都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实验——傅科摆实验。他用一根长67米的钢丝将一个重28千克的头上带有铁笔的铁球悬挂在屋顶下,观测记录它的摆动轨迹。由于房屋随地球自转缓缓移动,钟摆每次摆动都会稍稍偏离原轨迹并发生旋转。傅科的演示说明地球是在围绕地轴旋转。北京天文馆的大厅里也有一个巨大的傅科摆,它时时刻刻告诉人们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着。除上述傅科摆能证明地球的自转外,你还有其他方法吗?试举一例说明。?
探究过程、方法: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观测,用斜角测角器,对准北极星以外的某一颗恒星,将瞄准器的位置固定,过一段时间(半小时至1小时),再去观察那颗恒星时,就无法在原位置找到它了,这主要是地球自转的原因。思考该恒星相对于原位置的偏离方向,根据观察的间隔时间,推算其偏离角度,并尝试找到该恒星,进行测量验证。?
探究结果:将观测结果组内交流。?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请同学们根据投影表格所列项目思考回答:
投影:?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轴
由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0,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N、60°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0
地球公转
生
根据教师提问分别回答。?
师
学生回答的同时,对应表格中的每个空格逐个显示答案。?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据此,思考下列问题:诗中所说的“地”位于何处?这种现象是由哪种地球运动造成的??
生
(回答)“地”在赤道地区,这种现象是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师
地球自转运动除每日绕地轴旋转一周外,还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呢??
板 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推进新课
师
按教材P17活动要求将已备好的材料放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
教师用手电筒(假设为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假设为地球),关闭教室电灯或灯管,请学生想象,教师启发思考:?
(1)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光线照亮了球体的多少?为什么??
(2)昼夜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的光线和教材插图中太阳光线有什么不同??
(4)昼夜之间的分界线叫什么?它与太阳光线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录像和课件演示昼夜的形成;没有地球仪的学校,可用一不透明的球体如篮球、足球等演示说明)?
生
观察、思考后回答。?
师
生小结: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光照亮的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白天;未被太阳光照亮的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黑夜。从而可以看出,昼夜形成的根本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师
由于太阳距离地球非常遥远,我们粗略地把太阳光线看作平行光线。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并且晨昏线平分赤道(即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教师课前在地球仪的球面上选好几个点(如北京、伦敦、纽约等),作出了标志(彩色粉笔画点或贴一彩纸点等),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并提出启发性思考题:?
(1)当太阳光照射北京时,哪些国家在白天?哪些国家是夜晚??
生
观察回答:北京为白天,伦敦、纽约是夜晚。?
(2)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观察,北京和纽约是在白天还是晚上??
生
观察后回答:北京为夜晚,纽约成为白天。?
(3)连续转动地球仪,观察各地(如中国和美国)昼夜更替的情况,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生
连续转动地球仪,上述城市的白天和夜晚不断转换,引起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4)转动地球仪时,观察晨昏线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有什么关系??
生
晨昏线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即晨昏线是自东向西运动。?
(5)地球上某地一个白天和晚上周期大约是多少时间??
生
(回答)为一个太阳日,约为24小时。?
以上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可边演示边启发学生思考,也可分组演示,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推荐代表回答。
投影:?
判断图中E、F、G、H四点哪些在晨线上、哪些在昏线上??
学生回答:E、G、H在晨线上,F在昏线上。?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否发现,家乡河流的右岸冲刷比左岸严重,厨房排水时,水是逆时针方向排出的,为什么会产生以上现象呢?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后我们将获得明确的答案,即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发生偏移造成的。?
板 书:?
(二)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向一侧偏转
师
拿一把雨伞,撑开,将其比作北半球,则伞顶端代表北极,伞的支架杆代表经线。若雨伞不动时,从“北极”向下用水杯倒水,则发现水珠从布上沿“经线”向“南”流动;若将雨伞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匀速转动时,用水杯从“北极”向下倒水,观察水珠流动轨迹是否和刚才相同;如不同,水珠偏离“经线”的左侧还是右侧?若将雨伞逆地球自转方向(自东向西)转动时,水珠如何偏离??
生
观察演示实验,分组讨论:?
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有何规律?举例说明有何影响。?
如何用左右手定则判断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师
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规律时,可采用“左右手法则”,具体方法如下: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大拇指指向即为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如下图所示。?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地球自转产生的另一个现象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板 书:?
(三)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1.地方时
师
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并提出启发性思考题:?
(1)同一纬度上的东、西两地如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先见到日出,哪个先送走落日?为什么??
(2)地球上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多长时间?每1°相差多长时间??
生
认真观察并回答以上问题。北京较乌鲁木齐先见到日出,也先送走落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上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
师
如何计算地方时?步骤如下:?
(1)画数轴如下图,计算经度差:A、B两地的经度差为118°+45°=163°(同减异加,即同为东经度或西经度,两地经度数相减为两地的经度差,两地分别为东经度和西经度,两地的经度数相加为两地的经度差)。?
(2)确定东西方向:A向东走可到达B地(采取此法时不能过日界线)?
(3)利用公式计算:?
板 书:?
2.时区和区时
师
指导学生阅读时区划分图,提问:?
(1)全球共分为多少个时区?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
(2)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从北京出发到伦敦的游客,到达目的地时,怎样拨动手表时针才能使手表显示的时间与目的地的时间一致??
(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4)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地方时有什么区别?二者相差多长时间??
生
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
生1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中时区以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划分为12个时区。?
生2伦敦中时区,开罗东二区,莫斯科东三区,北京东八区,东京东九区;纽约西五区,从北京到伦敦后手表要拨后8小时。?
生3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
生4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地方时不同,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为116°E的地方时;两者相差16分钟。?
师
总结学生回答情况,并分析区时计算的方法与步骤(与地方时的计算相同)。?
计算公式:?
生
完成教材P22活动中训练题。?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日期。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板 书:?
3.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师
启发学生思考?
哪个时区的时刻最早?哪个时区的时刻最晚?为什么??
师生结合下图分析?
师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请大家仔细观察,日界线和180°经线吻合吗??
生
不吻合。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
师
很好。这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避开了陆地。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所以,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投影:?
1.一架飞机由我国上海(东八区)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当地时间是( )?
A.10月2日15时 B.10月2日3时?
C.10月1日15时
D.10月1日3时
读下图,回答2~3题。?
2.若该图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判断甲地时间为(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3.若该图中心点为地球南极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其余部分为7月7日,判断甲地时间为( )?
A.3时
B.9时
C.12时 D.15时?
4.关于日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界线的东侧是东十二区,西侧是西十二区?
B.东侧是东经度,西侧是西经度?
C.东侧时区的钟点比西侧时区的钟点早一小时?
D.东侧时区的日期比西侧时区的日期晚一天?
5.一架飞机于10月1日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应变更为( )?
A.不变
B.10月2日?
C.
9月30日
D.9月31日?
6.通过我国哪条经线的地方时是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
A.120°E
B.东九区中央经线?C.120°W
D.
116°E(通过北京的经线)?
答案:1.C 2.B 3.B 4.D 5.C 6.A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了解了昼夜交替、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地转偏向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区时等知识,特别是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利用日界线进行日期的判断等既是高考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需要多加训练,熟练掌握。?
按教材P18~P22活动要求,测量学校所在地的经度。?
板书设计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现象?
(二)
(三)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1.地方时?
2.时区和区时?
3.日界线?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结合地球的运动知识,观察一定条件下水的流动。?
探究内容:根据你的兴趣,选择一个小实验,观察思考:?
当厨房水池里的废水要放掉时,等水平静下来后,然后拔掉塞子,观察水是如何流走的。如果是旋转流下,转动的方向如何?若水池实验是在悉尼完成,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作出推测或猜想。?
探究过程、方法:根据实验观察结果,联系地转偏向力的知识,找出原因何在;尝试运用图示法辅助思考和表述。用所学理论知识验证上面的猜测,总结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规律。
探究结果:以小论文形式在班内交流。?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投影:?
思考:
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第29界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伦敦杰克先生要观看现场直播,他应该什么时候收看比较合适?
1.
一大组的同学向西求结果。
2.
其余组的同学向东求结果。
生
根据教师提问分别回答。?
师
总结引出课题--日界线
推进新课
师
日界线走向及换算规律
生
观察、思考后回答。?
师
生小结:日界线大致经过180度经线,过日界线日期要变换一天,东减西加。?
板书:
日界线
大致过180度
东减西加
师
日界线上的趣闻
?从前,在日界线附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某一年,有一艘客轮从西太平洋向东航行。航行途中海上起了大风,船体剧烈摇晃。这时,一位孕妇耐不住轮船的颠簸而临产了。她先生下一个女婴,5分钟后船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她又生下一个女婴。结果,一对孪生姐妹先后降生,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一天。这种罕见的情况,也只有在日界线两侧才会发生。
难到就只能这样吗,你有何高见?
生
观察,讨论回答。?
师
根据学生回答加以总结。
师
补充:自然自界线
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板 书:?
自然日界线
时间为0点
东加西减(自然过渡)
师
基训P13页14题:图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NA的经度为___;NB的经度为____。
2)此时,北京时间为3月__日__时。
第34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向一侧偏移。还了解了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时间。那么地球的公转运动又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下一部分。?
板 书:?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推进新课
投影:
“阳光花园”正午阳光变化示意图
师
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小院阳光充足,怎么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
师
要想帮助赵亮弄明白阳光被挡住了的问题,还须要从地球公转的特点说起。?
地球上不同纬度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是否取决于近日点或远日点距离的变化呢??
生
不是。北半球冬季为近日点,夏季为远日点。?
师
不是地球距太阳远近造成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同学们观看地球公转状态的图片和公转的动画演示。
媒体显示:?
生
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平面,通过地心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
师
黄赤交角的数值目前为23°26′,在一定的时期内是保持不变的。请同学们看图中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多少呢??
生
66°34′。?
师
地轴在空间上北端指向北极星,并且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保持不变,这样地球总“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在轨道位置的变化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一定的空间内来回移动。?
师
板书知识结构,并请同学们看图说出黄赤交角的概念。?
板 书:
师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太阳直射点?
投影:
图片
师
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图中的平行光线中穿过地心的那条光线为直射光线,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公转图中连接日地中心的线为太阳直射光线,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直射点。?
师请同学们观察动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否相同??
(2)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界线在哪里??
(3)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哪条纬线上?过后它将向哪个方向移动??
展示动画:“地球二分二至点的位置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观察后学生讨论回答?
生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自西向东。?
生2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线为北纬23°26′,最南界线是南纬23°26′。?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生3春分日(3月21日),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春分日过后直射点将向北移动,夏至日(6月22日)时移动到北纬23°26′,即北回归线上。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秋分日(9月23日)阳光直射赤道。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到冬至日(12月22日)移到最南位置,太阳直射南纬23°26′,即南回归线,此后直射点再向北移,第二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重新回到赤道,如上图所示。?
师
我们把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就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回归年。?
请同学们根据动画演示,填写下表:
日期
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
移动方向
师
需要注意的是,远日点和近日点的位置与夏至日和冬至日的位置有明显的区别。不能混淆远日点与夏至日的位置,也不能颠倒近日点与冬至日的位置。?
生
观察远日点与夏至日的位置、近日点与冬日点的位置。?
生
(回答)时间上夏至日比远日点早一些,冬至日比近日点早一些。夏至日过后很快就到远日点,冬至日过后很快就到近日点。?
师
刚才我们重点分析了太阳直射点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这种回归运动,在地球上产生了哪些现象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22活动和P23的阅读材料来解决这些问题。
生
合作探究,完成活动1、2、3题,阅读P23材料,结合前边地球自转现象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了解晨昏线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师
①在地球公转过程中,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世界各地昼夜等长;夏至日和冬至日是太阳光线直射点可能达到的最南和最北的纬度位置;当太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时,有的地方会出现24小时全为昼或夜的现象,即我们所说的极昼和极夜。?
②通过观察和绘制太阳光照射图,我们能较容易找到一年中因地球公转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消失的最大范围的界线为南北纬66°34′两条纬线。?
③根据太阳直射范围和极昼极夜的范围,我们可将地球划分为五带,如下图所示:?
地球上的五带
图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球为热带,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为南北温带,南北极圈以北、以南的地方为北寒带和南寒带。?
学生活动:(1)看图说出五带的界线和名称,各热量带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的情况,并以此说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减少的原因。?
(2)填表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界线范围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课堂小结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其周期为一个回归年,并产生了五个不同的热量带。?
板书设计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北回归线逐年南移
探究内容:台湾嘉义市的北回归线纪念塔建于1907年,这里的天文学家研究发现,北回归线有逐年南移的现象,每年的移动距离约14米,至1990年北回归线已经偏离纪念塔1179米。北回归线为什么南移 ?
探究的过程、方法: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分析北回归线南移的原因。?
探究结果:专家结论:天文学家研究发现,由于黄道和赤道平面受到日、月、行星摄动,黄赤交角也随之不断地发生微小变化。近一时段,黄极在向天极靠近,黄赤交角每世纪减小约47秒,此现象将延续约15000年,然后再转为增大。这样,黄赤交角每年减少0?47秒,北回归线每年就南移(同样南回归线北移)0?47秒,约14米。事实证明了嘉义市天文协会的专家们发现的北回归线南移现象是正确的。从化等地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在选址的时候,已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再加上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阳经过标志塔上空的时刻,与夏至时刻之间有一定差距,所以塔址总选在实际北回归线略偏南的地方。?
第45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不仅产生了地球上的五带,还导致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太阳高度发生了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就学习本节课第二个问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板 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推进新课
师
什么是太阳高度?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请同学们读图观察。?
课件展示图片(地平线、太阳光线图,地球侧视图阳光直射赤道)?
生
太阳光线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师
什么叫正午太阳高度呢??
生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师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有规律的变化。变化规律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看下图。
课件显示:
“春、秋分日的阳光照射侧视图”?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夜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师
图中正午太阳高度数值大小是怎样变化的??
生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即由赤道向南北递减。?
师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越大还是越小??
生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师
请同学们看二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课件展示:?
“夏至日、冬至日太阳光照侧视图”?
夏至日全球夜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冬至日全球夜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师
冬、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怎么样的呢??
生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板 书: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生
填表?
板 书:?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师
同学们已观察了夏至日太阳光照图,请思考下列问题:地球上哪个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为什么??
生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因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此刻为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最近的时候。南半球此刻为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最远的时刻。?
师
冬至日的状况如何呢??
生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师
春分日和秋分日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如何呢??
生
除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师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规律:?
(1)地球上总有2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并且以直射纬线南北对称分布。?
(2)某条纬线与直射纬线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
生
阅读教材P24活动,按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师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正午太阳高度总是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距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就越小,而且某地区和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和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相差多少。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求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了。由于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纬度差,我们就可以以这样的公式来求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即H=90°-︱φ-δ︱。?
式中的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地理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任何一天的δ可以在天文年历中查到),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投影:?
分别求算出二分二至日时,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
春、秋分日:H=90°-︱40°-0°︱=50°?
夏至日:H=90°-︱40°-23°26′︱=73°26′?
冬至日:H=90°-︱40°+23°26′︱=26°34′
师
我们现在再回头看赵亮的房子的问题,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原因??
生
因为赵亮父母6月份去看的楼房,此时由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赵亮家前楼的影子较短,而到了1月份,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前楼的影子较长,所以遮住了赵亮家的楼房。?
晨昏线是地球上白昼与黑夜的界线,既有日变化又有季节变化。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1内容,让我们共同分析晨昏线的季节变化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板 书:
昼夜长短的变化
师
请同学们看动画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晨昏线的变化。思考:不同的季节晨昏线与经线圈夹角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生
春分日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所有的纬线被晨昏圈平分,随太阳直射点北移,晨昏圈与经线圈偏离,夹角越来越大,到夏至日夹角达到最大,为23°26′,因此晨昏线也偏离北极23°26′,故北纬66°34′以北的纬线全部在白昼中。夏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逐渐减小,到秋分日晨昏圈与经线圈又重合在一起,此时晨昏圈又平分所有的纬线,直射点继续南移,晨昏圈又偏离经线圈,到冬至日交角达到最大,为23°26′,此时经线圈偏离北极23°26′,北纬66°34′以北的纬线全部在黑夜中。?
师
请同学们看动画“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展示课件),总结出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越向北昼越长,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昼长达最小值?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向南昼越长,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昼长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
师
(在学生讨论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总结)①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南半球情况相反;夏至日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小。?
②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南半球情况相反;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低值。?
③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赤道最大,并由此向南北两侧递减。
师:由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全球除赤道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特别在地球的中纬度地区最明显,这样就产生了四季。在天文学上,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由于地球不停地公转,地球上春、夏、秋、冬也就不停地更替。?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课件演示,了解了黄赤交角的产生、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昼夜范围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五带和四季的更替等内容,建议同学们学习本节内容时,一定要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在头脑中初步构建起动态的变化的空间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分析热水器的倾角大小?
探究内容: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家庭越来越多。如何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热水器集热面的倾角大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当地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是否合理。?
探究过程、方法:理论计算。要使热水器得到充足的阳光,则集热面应与太阳光线垂直。计算当地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α),得出当地热水器倾角(β)合理的度数范围。
夏至日:α=90°-︱φ-23°26′︱(φ为当地地理纬度,可查阅乡土地理或询问老师)
β=90°-α?
冬至日:α=90°-︱φ+23°26′︱?
β=90°-α
提示:实际生活中,冬天热水需用量大,水温低,夏季水温又太高,故应尽量照顾冬天的角度。
调查测量时,可分组到太阳能热水器专卖店或楼房顶部(注意安全)实测检验。?
探究结果:分析总结,将实测结果汇总对照,作出结论,还可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知识点总结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夏半后,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至极点周围出现极夜现象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北半球在夏至日那天昼最长,夜最短
冬半年,昼长小于夜长,北半球在冬至日那天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则相反
3、北半球夏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冬至日时该地的夜长
如:6.22时40°N的昼长=12.22时的夜长=14时51分
同理,北半球冬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夏至日时该地的夜长
如:12.22时40°的昼长=6.22时的夜长=9时09分
4、同一天,南北纬纬度相同的地方,昼长相加=24小时
或某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如:6.22时20°N的昼长+20°S的夜长=24小时
或20°N的昼长=20°S的夜长=13时13分
5、在某地,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差多少天,夏至日(或冬至日)前的这一天和夏至日(或冬至日)后的这一天昼夜长短大致相等、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大致相等。
如:在摩尔曼斯克,4月21日与夏至相差约两个月,则夏至后的两个月8月23日,那么4月21日与8月23日这两天的日出日落时间、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都大致相等。这两天约2点日出,22点日落,昼长20小时,夜长2小时。
同理,在某地,与春分(或秋分)相差多少天,春分(或秋分)前多少天与春分(或秋分)后多少天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等。
6、极昼、极夜的纬度分布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最多。南北极点除两分外,要么是极昼,要么是极夜。
如:某日,太阳直射在10°N,则从70°N开始出现极昼,从70°S开始出现极夜。
7、正午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除外);午夜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出现极昼现象。
如:夏至,66°34′S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则从66°34′S开始出现极夜现象
某日,80°S的午夜太阳高度为0°,则从80°S至90°S出现极昼现象
8、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昼长=24-夜长
昼长=昼弧÷15
二、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由直射点(此时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至晨昏线上为0度。
(1)图中圆心O点为直射点,左侧弧CAD为晨线,右侧弧CBD为昏线,且左侧晨线的中点A点必在赤道上,地方时6时,右侧昏线的中点B点也必在赤道上,地方时18时,OC或OD(视直射点O在哪个半球而定)地方时为12时
①若此时为两分,则A、O、B三点的连线为同一纬线,即赤道;C点为北极点,D点为南极点
②若此时非两分,则A、O、B三点不在同一纬线上
a、若O点在北半球,则沿OC线北极点在C点以南,图中没有南极点,且C点所在经线与OD所在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若O点在南半球,则沿OD线南极点在D点以北,图中没有北极点,且D点所在经线与OC所在经线也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2)沿着COD线,太阳高度与O点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如,E点与O点相差30°,则两分时,E点为30°S
夏至时,E点为30°-23°26′=6°34′S
冬至时,E点为30°+23°26′=53°26′S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北半球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由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半年,夏至(北半球)时,北回归线以及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半年,冬至(北半球)时,南回归线以及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
(3)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的纬度
如:某日太阳直射20°N,则90°N的正午太阳高度=20°
(4)当极点出现极昼时,在同一天,极点的太阳高度终日不变
如,6.22时,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午夜的太阳高度也时23°26′,这一天,极点太阳高度终日不变
再如,某日太阳直射20°N,,则北极点在这一天的太阳高度始终为20°
(5)某纬度出现极昼时,
该地午夜的太阳高度=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2
=直射点的纬度-(90°-当地纬度)
=极点的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
如,6.22时,70°N的午夜太阳高度=43°26′-(90°-70°)×2=3°26′
=23°26′-(90°-70°)=3°26′
再如,某日太阳直射10°,
则85°B的午夜太阳高度=15°-(90°-85°)×2
=5°
=10°-(90°-85°)=5°
三、日出日落时间分布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夏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日落时间越来越晚
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时间越来越早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6:00前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18:00后日落
冬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6:00后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18:00前日落
3、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出时间=12-冬至日时该地的日出时间
如:6.22时20°N是5时23分30秒日出,则12.22时该地的日出
时间=12-5:23′30″=6:36′30″
4、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落时间
=36-冬至日时该地的日落时间)
如:6.22时60°N是21:14′30″日落,则12.22时该地的日落
时间=36-21:14′30″=14:45′30″
5、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
6、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该日夜长的一半
7、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8、赤道总是6:00日出,18:00日落
四、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判定
1、直射纬线的判定
(1)晨线(或昏线)与过晨线(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的那条经线交角为多少度,则直射纬度就是多少度
如
(2)与开始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度互余
(3)与正午太阳高度或午夜太阳高度为0°的纬度互余
2、直射经线的判定
(1)地方时为12的经线
(2)过切点的那条经线,大部是昼
(3)与0时经线正相对的那条经线
(4)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或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5)俯视图上,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
五、季节的判定
1、从春分日到秋分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2、只要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夏半年;只要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冬半年
3、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慢,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4、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5、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0时区
东8区
12时区
12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