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时练习题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时练习题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7 09:0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时练习题作业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黄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塞( ) 箧(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该词的正确写法是“ ”。
(3)“丰功伟绩”是 短语。
(4)画波浪线的句子是 关系的复句。
(5)画横线的句子使用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侵略者的讽刺、谴责。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谴责(qiǎn) 制栽 双重旗号(zhòng) 独一无二
B.绸缎(chóu) 劫掠 荡然无存(dàng) 丰功伟绩
C.琉璃(líu) 剪影 干干净净(gān) 眼花瞭乱
D.惊骇(gāi) 赃物 富丽堂皇(táng) 不可名壮
3.下面是活动当中“保存—守护”展区的展板标语。但小文不小心撞倒了展板,经过一番摸索后,小文排出了四种组合,最合理的一项是(  )
世界遗产是活态遗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需要与时俱进。__________,__________,会失去它们应有的价值。
①更属于当下和未来 ②不仅属于历史 ③不仅需要代代守护 ④将自然与人类分隔 ⑤仅仅将文物锁在库房里
A.②①③⑤④ B.③④⑤②① C.②④③⑤① D.③⑤②④①
4.看过雨果的一封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烧名园,掠珍宝,恬不知耻两强盗;作书信,斥罪行,仗义执言一作家。
B.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一副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
C.读过雨果的这封信,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圆明园在哭泣,在流血,在控诉。
D.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5.下面是小语同学为主题为“守住经典,与时偕行”的活动准备的发言稿,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创新经典,而非杜绝恶搞经典。②如今有些人为赚取利益制造噱头,把经典人物恶趣味化,并乐此不疲。③当历史名人被冠以自创的时代背景出现在游戏中,当经典人物成为博人一笑的表情包,这不仅是经典的悲哀,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④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我们要认真地品读经典,体味《水浒传》《红楼梦》中的人间冷暖,看透《骆驼祥子》《活着》中的百味人生,别让经典止步于这个时代。
A.①句 B.②句 C.③句 D.④句
6.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记叙)
B.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议论)
C.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议论)
D.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议论)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B.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C.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二、填空题
8.文学常识填空。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 国的作家 (人名)。他的代表作品有《 》《 》《九三年》等。
(2)书信的开头要有称呼,结尾要有 、 ,正文最后最好有敬祝语。
9.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分析:这句话运用 ,把英法联军从前对巴特农神庙的行径与现在对圆明园的行径相比对,“漂亮”、“丰功伟绩”等是 ,表现出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的 。
三、综合性学习
10.复兴学校开展以“擦亮青春底色,心系家国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期间,小华朗诵了艾青的《北方》(节选),下列关于《北方》(节选)的诵读,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A.诗歌抒写了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所以“悲哀”“最艰苦”需要重读。
B.诗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所以“爱”要重读,读得真挚而深情。
C.诗歌风格凝重、深厚而又大气,所以要读得深沉凝重,语速要缓。
D.诗句形式自由,不注重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所以不需要读出节奏感。
(2)下面是小华同学在活动上所作的演讲,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甲】_______________,家国情怀绵绵不断。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亿万人民振奋精神,接续奋斗,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为家国情怀写下最生动的注脚。【乙】浓郁的家国情怀,背后是深厚的家国责任,强烈的家国担当。穿越世纪风云,踏上百年征程。新时代的青年,青春正当时,奋斗正当时,更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丙】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青春奋斗的鲜明印记。
①在甲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并跟前面句式保持一致。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3)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下面的书法作品,请分别判断它们的书体。
① ② ③ ④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圆明园的灯火,可以再惊艳些
康发顺
①今年元宵节,一直很低调的圆明园遗址公园突然刷爆了朋友圈——恢复曾经名噪京城的元宵节灯会,为有福气的北京人奉上一道精美的视觉盛宴。我觉得引入这样的灯火,很有必要。
②圆明园里办灯会,应该是300余年前的清朝统治者建园初衷的一个重要环节——
③灯火闪烁,宴乐阵阵,流光溢彩,笑语欢歌,颂河清海晏,贺国泰民安,赞盛世伟业,祈天下太平,是盛时圆明园每次灯会的主题和寓意。
④这次圆明园灯会也不乏这些元素,只是主题更加突出:“福满京城,春贺神州;最是故园情,浓浓家乡愁——圆明园皇家灯会。”也就是说,更注重赞颂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换言之就是:从皇帝的家庭娱乐转变成中华儿女对中国梦的共同祈愿。
⑤如此,圆明园的灯会是历史传承,也是文化赓续。
⑥“皇家灯会”,应该去看看。于是,我也挤入了观灯的人流,用几乎满满3小时的时间走了一个来回。观毕,有一个词回荡脑海:“叹为观止!”
⑦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就像我们追求美食,偏重了辛辣就可能疏离了酸甜,本次灯会,倚重龙、凤和神仙等传统文化元素,却忽视了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的现代人的现代文化元素。这是缺憾。
⑧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圆明园作为百年国耻的象征性符号,其警示价值远大于文化影响。由是臆想:如果这次灯会能够像杭州利用G20会议打造《印象西湖》那样,将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元素增加进去的话,可能会使灯会的影响和价值得以巨大提升,还可以此拓展圆明园作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
⑨被称为“万园之园”、由清朝五代帝王举全国之力、历时151年建成的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⑩就是这样惊艳世界的皇家园林,遭到洗劫后,还被强盗们付之一炬——这把火烧的是京西皇家三山五园即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和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著文对英法联军的暴行予以强烈谴责:“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那一把火,把西方的“文明”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一把火,把东方的“野蛮”全部埋葬。
那一把火,敲响了封建王朝的离世丧钟,烧醒了昏睡百年的东方雄狮。那一把火,不会被忘却,不能被忘却。
两年前,我在浙江横店影视城建成的圆明新园观看过《火烧圆明园》实景剧,当时的感觉是庆幸有了这部警示今人的作品。前段时间,听说此剧经过伤筋动骨的改造,教育效果又大幅提升。
圆明园遗址公园引入这样的灯火,真的很有必要。
11.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12.“那一把火,把西方的‘文明’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一把火,把东方的‘野蛮’全部埋葬。”试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1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的灯火,可以再惊艳些”。
14.结合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后应该怎么做。
链接材料一:“国宝工程”是为抢救流失海外文物而启动的全面、系统、长期的社会工程,是为抢救历史上由于战争、非法盗掘、走私等不道德手段流失的文物而启动的。中国自2003年7月开始启动“国宝工程”,其宗旨是,协助政府,动员社会力量,联合国内外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热爱中华文明的组织和个人,广募资金,通过回赠、回购、讨还等方式,多渠道促成流失海外的国宝早日回归祖国。自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后,中国文物的行情就一路看涨。几年前只值几百万元的兽首,如今竟被喊出了亿元天价。
链接材料二:中国是文物流失大国,所以早早就加入了《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盗或非法出口的文物都应归还,无时间限制。
读下文,完成小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①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②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③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篮。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④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⑤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⑥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⑦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5.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16.读上文第①自然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说说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
17.读下面语句,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2)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五、语言表达
18.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谈谈你的看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时练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6 7
答案 B A B A B C
1.(1) sāi qiè
(2) 富丽堂黄 富丽堂皇
(3)并列
(4)递进
(5)反语
2.B
3.A
4.B
5.A
6.B
7.C
8. 法 雨果 示例: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署名 日期
9. 对比 反语/褒词贬用 不择手段、贪得无厌
10.(1)D
(2)①示例:跨越时间的长河
②将“家国责任”后的逗号改为顿号。
③在“新时代”前加“在”。
(3)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11.圆明园遗址公园引入具有警示性、教育性的“灯火”,很有必要。 12.“文明”“野蛮”运用了反语,所谓“文明”,其实是野蛮,是对人类文明的掠夺和毁灭;而所谓“野蛮”,才是人类文明之所在。这句话深刻揭露了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实质——毁灭人类文明,表达了作者的强烈谴责和无比激愤之情。运用反语使揭露更深刻,鞭挞更有力。 13.“再惊艳些”,是说圆明园的灯会可以像杭州利用G20会议打造《印象西湖》那样,把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元素增加进去,凸显圆明园的教育功能,体现其警示价值。 14.示例:我国已经加入《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我们可以通过协商等外交途径有尊严地取回流失的文物。
15.一是赞美圆明园在人类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二是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指出英法政府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 16.①示例:在雨果笔下,圆明园是“恍若月宫”的梦幻奇境。它用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建造,缀满宝石,披着绸缎,饰以琉璃、珐琅和黄金,如同诗人建筑师创造的《一千零一夜》梦境。园中神殿、后宫、城楼林立,花园、水池、喷泉点缀,天鹅、朱鹭、孔雀栖息其间。它是言语无法形容的“世界奇迹”,是东方幻想艺术的巅峰,是属于全人类的、令人惊骇的文明瑰宝,美得超凡脱俗,令人神往。
②在雨果看来,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17.(1)“漂亮”是反语。极具讽刺意味,强烈表达了作者对英法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怒和谴责。
(2)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都是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卑劣行径的谴责。
18.作者并非不爱国。其一,爱国不等于不辨是非、泯灭良知、为虎作伥,那是狭隘的爱国。其二,爱国不等于爱政府,强盗政府并不代表人民,作者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恰恰是爱国的表现。其三,作者敢于批判政府,是为国家的长远着想,是爱国的体现。其四,作者并不是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园问题,是人道主义、正义立场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